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大会发言选登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促进上海新一轮发展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 殷一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正在全党兴起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一项关系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中央发出的《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是指导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纲领性文件。中央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7月1日,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进一步作了动员和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饱满的精神抓好落实。对于上海来说,新世纪初的这一个时期,是我们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以下简称“四个中心”)之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促进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思想理念、目标追求、体制机制、具体实践,这不仅是上海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上海新一轮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上海新一轮发展,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对照这一要求,我们深深地感到,上海与“四个中心”之一的奋斗目标之间,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认真分析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地区人均GDP从5000至7500美元是一个重要关口,经济社会发展会出现许多新特点,如果能够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仍然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相反则可能出现徘徊起伏,发展迟缓,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要跨过这个坎,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挑战,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决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第二,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感。去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面临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一机遇,我们在全市组织开展“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全市干部群众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建言献策,初步形成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抓住机遇中加快发展,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卓越的共识,出现了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劲往一处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胡锦涛同志到西柏坡考察时,号召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深切感到,胡锦涛同志的这番提醒非常及时。上海过去的发展,是虚心学习兄弟省市之长和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而上海未来的发展,更需要我们跳出上海看上海;更需要我们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更需要我们在主动服务全国中提高自己;更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上海新一轮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立足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既要有紧迫感,又不急于求成;既要坚定方向,又要分步实施,区别不同情况,分清轻重缓急。上海人民从国情和市情出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我们觉得,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按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总体部署,继续坚持这一发展道路,并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其新的实践内容。
第一,上海的发展必须服从服务于“两个大局”。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先后都对“两个大局”的思想作了重要论述,上海作为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在新一轮发展中必须首先确立“两个大局”意识,并在实际行动上服从服务于“两个大局”。要从实施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明确我们的责任,在实现上海的新发展中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在实施国家战略中更好地发挥上海的作用。
第二,上海的发展必须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相互协调。从世界范围看,以城市群和城市带为特点的区域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市场环境、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等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互为条件、互为补充,已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上海的新一轮发展只有顺应这一趋势,才能取得成效。
第三,上海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经过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批准,上海新一轮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之一,这是中央对上海的要求和希望,也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国情和市情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博采众长,错位发展,形成特色,为国增光。
三、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上海新一轮发展,必须采取新的发展举措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我们要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始终坚持再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围绕上海的发展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新的发展举措。
第一,走科教兴市道路。我们感到,尽快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教兴市道路,用知识要素来驱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是上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也形象地将科教兴市道路称之为“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这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根本战略。科教兴市的核心是创新,关键是人才,目的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科教兴市不只是一般性的号召,而且是实质性的工作理念,要把这一理念转化为科技、教育、制度、体制、组织和规则等方面的创新,从而取得科教兴市战略的胜利。
第二,建立“四个”体系,增强“四个”竞争能力,提升“四化”水平。上海在新一轮发展中,确定了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而提高综合竞争力,突破口是建立“四个”体系,即建立由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都市产业构成的新型产业体系;以枢纽型、功能型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事业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创新体系。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要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关注“软件”建设,不断提升“四化”水平,即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提高运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能力,进一步按照国际惯例办事,提高城市的国际开放度,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社会化,大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的合理定位,推进依法治市,提高法治化水平。
第三,培育塑造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城市的灵魂。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大力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提升上海人的素质,不仅是促进上海城市的形态、文化的神态和市民的心态内外和谐的需要,还是促进上海的经济实力、城市活力和文明魅力刚柔相济的需要,更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因此,我们把培育塑造城市精神,看作是提升上海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上海新一轮发展,必须切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地方党委担负着对中央负责和对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实行全面领导的责任,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切实推进上海的党建工作,为新一轮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第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我们成立了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其任务是:对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咨询论证;对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咨询评估;对影响全局的专项改革方案或重大项目进行多方案比选研究,等等,以此提高我们的决策水平。
第二,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更好地发挥地方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上海的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将进一步在“大口党委”这个层面探索党“总揽不包揽,协调不代替”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经验。新组建的大口党委的职能是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和保证,形成“上增合力,下促活力”的良好局面。
第三,继续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工程”建设。“凝聚力工程”是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党心、凝聚民心、凝聚社会的一种工作体制和机制,是新时期党领导社会、扩大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把“凝聚力工程”从社区不断向农村、企业、社团、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领域深入推进,是上海新一轮发展中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任务。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贵在始终,重在实践。我们坚信,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上海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大会发言选登
全面实践“三个代表”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 陈绍基
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认真学习讲话,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面对社会环境和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兴衰成败。几年来,广东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东的实践证明,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够根深蒂固,党的领导才能够坚强有力。
一、坚定不移地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锻造党执政兴国的雄厚物质基础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才能把握并驾驭历史规律,顺应世界潮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才能成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强领导核心。执政为了兴国,兴国才能更好执政。只有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党执政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广东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十六大后,省委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省上下同心同德,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动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今年4月,胡锦涛同志视察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省委召开全省干部大会,把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推动全省兴起新的发展热潮。省委强调要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以“追兵”为“标兵”、以“对手”为“老师”,进一步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增强着眼全国、率先发展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探索新路、协调发展的使命感。强调要树立新的发展观,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促进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三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调整优化生产力区域布局,强化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五是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传统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六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努力交出三份优异的答卷。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抗非典斗争中,广东首当其冲。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坚持做到不停产、不停课、不停市、不停止办公,取得了防非典和谋发展的双胜利。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群众不断带来新的实惠,大大增强了党的威信和凝聚力,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
二、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发展先进文化,熔铸党执政兴国的牢固思想基础
发展先进文化,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迫切需要。我们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思想文化上树起先进的旗帜,才能把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形成全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执政兴国才会有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年多来,广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力度,重点抓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理论武装。省委带头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重点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全省上下形成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和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之后,省委立即下发了学习贯彻意见,并召开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张德江同志亲自到会讲话,对全省的学习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目前,我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二是抓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两思”教育和“五破五树”教育,推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立志、立德、立规、立业”主题活动,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道德力量;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全省组织开展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大讨论,并把这场讨论同大力宣传和弘扬“抗非典精神”结合起来,为鼓舞全省人民抗非典斗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三是抓文化大省建设。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在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建设文化大省,最近将召开建设文化大省工作会议,对未来10年文化发展作出规划部署,出台若干文化经济政策,力争到2010年把我省建成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大省。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文化大省建设,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事业,以产业的大发展促进事业的大繁荣,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巩固社会主义文化阵地。
三、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构筑党执政兴国的坚实社会基础
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宣布,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8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以弱胜强,成为执政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国内风波骤起的严峻挑战下立稳脚跟,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只有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最高标准,作为想问题、作决定、办事情的根本依据,我们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近年来,广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己任,坚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构筑党执政兴国的坚实社会基础。省委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和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广东实际,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做到“五个力戒”,即力戒骄满、力戒空谈、力戒浮躁、力戒奢靡、力戒涣散,强调要干净干事,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始终把关心群众疾苦,心系百姓安危冷暖放在首位,组织开展扶贫攻坚“两大会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部分群众的住房难、就医难、打官司难、子女入学难问题,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这一系列民心工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深受人民群众的好评。在省直机关开展以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促进省直机关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从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实施固本强基、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加大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力度,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团、社区的党建工作,针对广东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党员数量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分布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这次抗非典斗争中,省委、省政府从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从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把防治非典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高度重视,沉着应对,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迅速控制疫情,维护社会稳定。我省各级党组织在抗非典斗争中靠前指挥,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广大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抗非典斗争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为民本色和坚强领导,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我们一定要按照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方面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讨会大会发言选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程天权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为推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央印发了《纲要》,下发了《通知》,胡锦涛同志7月1日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和中央的战略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一、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科学的理论是社会完善和发展的先导,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个在改革中前进的过程。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基础保证。要改革,就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理论是一个政党的形象,也是一个政党在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做出新的理论贡献,不断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理论正确,改革才能成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得到发挥。理论不正确,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就会出问题,甚至会出严重问题。这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也是总结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这一伟大变革正是我们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受来自“左”的或“右”的思想的干扰,我们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受到阻滞和挫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认识不清,理解不正确,发生了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他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连续上了几个台阶,成功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相反,苏联和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使社会主义的改革遭到了失败,出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惨痛的历史悲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印证了一条真理: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进入新世纪,世界和中国已经并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学判断当今国际局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科学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分析党的现状,科学总结党成立以来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我们党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只有正确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正确把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正确把握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执政党的先进性,始终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使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升华到新的高度。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社会主义事业领导力量自身怎样建设和朝着什么方向建设的问题。这是与前一基本问题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又一基本问题。两个问题的紧密结合,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使我们党解决了自身的定位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在对角色转换、性质、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认识上的巨大飞跃,为我们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也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思想指导。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经验。20多年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改革开放只有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真正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才能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改革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着眼于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最概括的形式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由先进生产力决定、由先进文化引导、由人民群众推动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物质基础、文化支撑和社会基础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说明了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强大的文化支撑和广泛的群众支持,才能确保正确方向并得以实现。
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面对新阶段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更为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一,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是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没有发展,特别是没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就失去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阶段,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第二,要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是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证,精神文明是动力,三者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
第三,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为社会主义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们要根据世界和中国实际情况的变化,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四,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两个务必”,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