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6月29日人民日报第8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2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发挥金融杠杆作用 推动西部大开发 西北五省区信贷'...

第8版(经济专页)
专栏:

发挥金融杠杆作用 推动西部大开发
 西北五省区信贷及存款快速增长
  本报西安6月28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从所辖西北5省区金融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在发展经济和西部大开发中的杠杆作用,出现了信贷投入增加、存款快速增长的可喜局面,有力地推动了西北5省区经济的发展。
  据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胡怀邦介绍,自2000年6月党中央发出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以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加大了所辖陕、甘、宁、青、新5省区的信贷投入。截至今年4月,西北全辖各项贷款余额为7697亿元,按可比口径较1999年5月增长73%,年均增长10%以上。银行的信贷增长有力地支持了西北5省区GDP的增长,2000年至2002年3年中,西北5省区GDP分别增长8.8%、9.1%和..4%,呈逐年加快态势,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西北5省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也由1999年的4.8%上升到去年的5.3%。
  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西北5省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信贷资金区域结构看,根据西部大开发以线带点,以点带面的战略思路,重点支持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区域增长点;从贷款的期限结构看,截至今年4月末,西北5省区金融机构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460亿元和2916亿元,与1999年5月相比,分别增长了281%和150%,重点支持了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项目的重点工程建设,以公路、铁路、水电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经济,如陕西的“一线两带”、新疆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建设等,同时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截至今年4月,辖区农业贷款余额为603.6亿元,较1999年5月增长了65.8%。从贷款投向的所有制结构看,对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信贷投入明显增加,仅陕西省金融机构去年对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贷款就分别增长了11%和25%。同时,金融机构还积极支持辖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目前陕西、新疆两省区已分别成功实现外汇债务置换1630万美元和1109万美元,为相关企业节约利息支出250多万美元。 O24品论天涯网


第8版(经济专页)
专栏:

破译村级债务难题 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湖北省总结推广麻城十条经验
  本报讯 怎样破译村级债务难题,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6月27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麻城市召开全省化解村级债务试点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麻城市盘活存量资产化债、拍卖“四荒”化债等10条化解村级债务经验。
  麻城市有718个村,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债台高筑。全市村级负债总额达3.65亿元,除去债权1.52亿元,净负债2.13亿元,村平净负债29.9万元,负债面达99%。
  麻城市采取办点示范,由点到面等方法,先后摸索、总结出“盘活存量资产化债”、“拍卖‘四荒’化债”、“实行土地流转化债”、“进行债权债务冲抵化债”、“削减高息化债”、“组织劳务输出化债”、“清收债权化债”、“划转债务化债”和“节约开支化债”、“发展村级经济化债”等10条化债经验。福田河镇张店村,将闲置多年的村大礼堂等房产公开拍卖,拍卖所得26万元,还清了村建教学楼所欠的债务。龟山乡新屋垸拍卖村里闲置的一处加工厂厂房,还债1万元。福田河镇磨石村将边远的5500亩荒山的20年经营权进行拍卖,获收入25万元,除还清村里8万元债务以外,还存款17万元。龙池桥办事处七里桥村,引进外地老板租赁村果园基地200亩,年获承包收入2万元,成为化债固定收入。中馆驿镇湖田畈村,将外出打工人员弃包交回村里的350亩土地,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立了立体种养基地,然后将基地公开进行拍卖,其增收的20万元,已全部用于化债。
  由于采取以上的10条措施,促进了全市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到6月26日止,麻城市已有320个村基本完成债权债务的清理,其中有97个村基本完成了债权债务核定并进行了张榜公示,已签订债权债务核定书28216份,占应签订数的7..4%,已化解村级债务524.7元,占97个村自身总债务的10.6%。
  (程胜利) O24品论天涯网


第8版(经济专页)
专栏:

推进工业化发展 加快城镇化建设
 安阳市奏响“工业强市”主旋律
  本报讯 抓住“牛鼻子”选准突破口,让工业在城市中唱主角,安阳市的工业经济令人振奋。今年头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去年全省第四位跃居第三位,完成49.9亿元,同比增长28.1%,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16.3个百分点,其中市属工业完成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37.1%。
  近年来,安阳市拉大了城市框架,市区面积从原来的247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54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73万增加到现在的101万。安阳要发展,关键在工业。去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抓住“牛鼻子”,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强力推进行业整合,启动工业园区建设。去年以来,安阳市机械、医药、纺织三大行业的整合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机械行业以数控机床产业化项目为龙头,带动整个行业的调整。安阳机床集团铸、锻加工外迁,与社会资源重组取得成效。根据企业可变现资产状况,安阳市采取等额资产带等额债务、先租后买、兼并、破产、退城进郊、腾地换资、资产重组和结构整合等多种模式,盘活国有闲置资产,成功地探索出不同形式的企业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
  医药工业是安阳工业的一大亮点。为了做强做大这一产业,该市以现有企业的产品、技术、营销网络为资本,启动民间资本,市九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制药厂、豫北制药厂与安阳德福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安阳药业集团,扩建一期工程即将完工。医药工业在引资改制中抢得了先机,提升了该市工业整合的竞争力。该市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把国企转制与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产业的集群效应。至今,安阳已初步形成了几个大的块状工业区。全市崛起的工业园区,吸引大批改制企业退城进区,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配套,使之成为吸引客商的一方热土。(张遂旺) O24品论天涯网


第8版(经济专页)
专栏:

淤地坝建设要统一规划科学设计
周万龙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地处黄河下游的东部地区构成严重威胁。黄土高原地区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就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切实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突出抓好沟道治理,进而从整体上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而兴修拦泥淤地坝,就是一条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水土保持措施。
  淤地坝在控制沙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据调查分析,大型淤地坝每淤1亩坝地,平均可拦泥沙8720吨,中型6720吨,小型3430吨;从投资看,上游拦截1吨泥沙的淤地坝建设费用是1元钱,而下游的清淤加堤费就是20元以上。坝地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梯田的2倍,坡地的2.5倍,每吨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坡地的1.2倍、4倍、5.2倍和1.25倍。据多年的数据分析,1亩坝地的效益相当于8亩左右坡耕地和4亩旱地梯田。
  结合陕北地区几十年淤地坝建设的实践,我认为,搞好淤地坝建设,关键要理清思路,即以流域为单元,以坝系建设为主体,以实用技术为支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保持水土、防洪减灾、改善生态、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各项淤地坝建设资金集中使用,统一规划,科学设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一、科学规划,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是工程立项施工的基础。实践证明,前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工程进度、质量和效益的发挥。因此,要根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坝系进行规划,切实做到坝址选择要准,踏勘设计要细,处理淹没损失要彻底,不留后遗症。本着以效益定项目的原则,严把立项关;坚持现场勘测,按规范设计,严把设计关;坚持省上专家评审制,严把审批关。
  二、依靠科技,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广水坠法筑坝、新型反滤材料等先进适用技术;开展土坝过水试验示范、坝地土壤盐碱化的防治以及加快淤地坝成地速度等方面的研究;高度重视规划和设计方案的严格落实,做到以坝系为单元,以骨干工程为骨架,支毛沟全拦全蓄,干沟淤排结合。大、中、小,拦、蓄、排,防、种、养相配套,节节控制,分段拦蓄,使坝系达到相对稳定,充分利用水沙资源,确保坝系永续使用。
  三、深化改革,探索建管用相结合的新机制。在淤地坝建设和管理中积极进行机制创新,对所有新建的淤地坝项目都要按照明晰产权、有偿使用的原则,稳步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切实落实管护责任,明确责、权、利关系。同时,对已建成的淤地坝要通过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资金,流动发展,永续利用。在统一规划、规范施工的前提下,发动群众,自筹资金,自我建设,自主管护,自己受益,调动千家万户的积极性。
  四、加强管理,确保淤地坝安全运行。淤地坝建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切实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淤地坝的立项必须符合淤地坝建设总体规划;设计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由有设计资质的单位和设计人员承担,并要严格按程序审批;工程建设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逐步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明确责任,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五、高效开发,着力提高坝地生产效益。高质量坝地,只有通过高效开发的途径,才能得到高额的效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坝地的高效开发利用工作,激发全社会打坝淤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新建坝,可采取一侧排洪,一侧淤漫;多淤少排,漫排结合;开槽疏渠,降低水位,防盐降碱的办法,提高坝地质量。加快坝地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全面推行垄沟种植、地膜覆盖和粮菜、粮药、粮杂(豆类、土豆等)、粮果等套种技术,提高坝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推广大棚温室以及喷灌、渗灌、滴灌等微灌技术,实行生物防虫,棚、沼、猪三位一体经营方法,减少污染,发展绿色食品,提高附加值。大力推广适生优良品种,科学调整种植结构。(作者为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局长) O24品论天涯网


第8版(经济专页)
专栏:

山海协作项目带动 外引内联增强后劲
 福建三明市工业增势喜人
  本报讯 记者江宝章报道:6月12日,福建雪津啤酒(三明)有限公司技改工程正式竣工投产。三明市市长叶继革对记者说,这是三明市贯彻福建省委构筑山海协作通道、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具体措施。最新统计数字表明,1—5月三明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90.01亿元,同比增21.1%,工业生产已连续5个月增幅保持在20%以上。
  三明市是一座新兴的“老”工业城市。三明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项目活企业、壮产业、增投资、促增长。
  区外就是“外”,在吸引外资过程中,三明各级党政部门不仅把目光投向境外客商,而且重视引进省内外的资金和项目。浙江省宁波滕头村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今年“两会”期间,三明市市长叶继革三次登门拜访滕头村村支书傅企平,希望他能到三明投资兴业。傅企平被市长的诚心打动了,经过考察决定在三明市清流县投资2000万元,发展花卉苗木业,进而拓展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再造一个“滕头村”。今年1—5月,三明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2倍,实际利用外资3212万美元,同比增28.4%。同时实施内联与山海协作项目98项,实际利用区外资金3.1亿元。
  项目带动使三明工业呈现喜人的景象:永安的尼葛高新科技园区和沙县的金沙园引来数十家区内外企业争相入园;福建化纤投资1亿元改造年产5000吨超细复合涤纶纤维项目,三钢投资25亿元年产80万吨板材项目等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三明重型机器厂加盟厦工集团后,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压实机械生产企业之一。 O24品论天涯网


第8版(经济专页)
专栏:

农区要走跨越式发展之路
范增玉
  占全国62%人口的广大农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广大农区大都处于人口素质较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的状态。如果按部就班,走常规发展之路,只能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很难赶上与先进地区同步跨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航班。所以,必须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发挥后发优势,走跨越式发展之路,才能尽力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最终实现与先进地区齐头并进,共同跨入全面小康的目标。
  创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
  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照搬别人经验不行,简单模仿发达地区的模式不行,僵化地执行现成的规定也不行,只有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来,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敢于破除陈规陋习,敢于从旧的思想、老办法中解放出来,善于把中央精神和农区的实际结合起来,把“体现时代性”和“把握规律性”结合起来,把“富于创造性”和“符合科学性”结合起来,把“大胆”和“稳健”结合起来,探索新方法,寻找新路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优化经济环境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总是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而且必然要流向效益高、环境好的地方。只有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使一个地方的地理、人文、资源和产业优势显现出来,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效益,环境就是生产力。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广大农区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但最明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发展环境差。近些年来,很多农区在招商引资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引进来的人才和资金并不很多,反而有些农区的人才和资金却在外流,其根本原因正在“环境”这两个字上。所以,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大农区必须把治理和优化环境作为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下大力气,切实抓出成效。
  加大投入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综合分析欠发达农区经济增长缓慢、发展水平滞后的原因,资本资源作为最基本最稀缺资源始终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要培育和发展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各种辅助产业,建立合理的基础坚实的产业结构,形成规模较大的、水平较高的生产力,都无法脱离资本的投入和扩大。因此,广大农区必须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增加投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一要做好项目库建设,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二要树立“人家发财,自己发展”的新观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新机制;三要调动城乡居民投资的积极性,充分吸纳社会资金为发展所用;四要加大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的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
  真抓实干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所在
  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工作方法,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勇于打破落后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勇于否定和超越自己。如一些地方和单位至今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来抓市场经济,十分难得的人力、物力和宝贵的发展机遇还在陈旧的落后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中消耗和流失。所有这些,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彻底给予革除;二是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力求实效。真抓实干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所在。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不动摇,是广大农区必须坚持的一个指导思想;三是要转变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是真本事。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能不能落实到行动上,会不会抓落实,也是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快慢的重要工作环节。(作者为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O24品论天涯网


第8版(经济专页)
专栏:

  安徽省蒙城县常兴镇卢楼村农民卢登伍(中)近日一次性缴纳了全年农业税后,参加了镇里举行的完税抽奖活动,获得了特等奖。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也调动了农民缴纳农业税的积极性。截至6月上旬,安徽省蒙城县已经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的50%以上,各乡镇纷纷筹集专门资金,以完税抽奖的形式奖励农民。(胡卫国摄) O24品论天涯网


第8版(经济专页)
专栏:

三亚成为内地人“第二居所”
麦笃艺
  地处祖国最南端的海南省三亚市以其独具魅力的热带风光、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前景,吸引了大批来自祖国内地的“候鸟”前来购房置业、休闲度假。据统计,去年三亚市办理房地产交易办证量达20万平方米,房地产交易额为9.7亿元,比上年增长50%。今年1至5月,三亚商品房销售量2..2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5%和29%,购房者约有80%来自祖国内地。三亚已成为内地人的“第二居所”。
  三亚地处北纬18度,它长夏无冬,终年无霜,有“中国冬都”之称。阳光、空气、海水、沙滩,是这个城市最骄人的资源。三亚自然生态环境在中国首屈一指。世界旅游组织把三亚认证为4A级旅游目的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把三亚大东海浴场、亚龙湾浴场列入全国5个水质优、最适宜旅游的海水浴场。这些稀有的自然资源使三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三亚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知名度显著提高。1998年以来,三亚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先进园林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称号。尤其是近年来该市相继举办的天涯海角国际婚礼节、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新丝路模特大赛和即将举办的第五十三届世界小姐总决赛,使三亚一次次为世界所关注。这些都为该市休闲度假房地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O24品论天涯网


第8版(经济专页)
专栏:

黄河故道上的绿色希望
——看冠县林业如何实现跨越
司印居 林东全
  20世纪60年代末,山东冠县兴起一场绿色革命,70万冠县人民战风沙、兴水利、植树造林,发展果园,为我国平原绿化、治沙造林铸起一座历史性的丰碑。
  结构调整:从“单一”到“多彩”
  坐落在鲁西平原上的冠县,百里黄河故道贯穿南北,全县170多万亩土地,多系沙壤土地,适宜发展以鸭梨为主的林果生产,到2000年,这个县果树面积发展到40多万亩。这意味着冠县的果农、与果树相关的产业,无时无刻不在承受国际市场的压力。
  提起鸭梨销售,至今让冠县人难以忘怀。1990年,冠县人尝到了市场经济的苦涩,一筐梨换不了1公斤小麦。梨区地头、路沟、果品市场边上,被倒掉的烂梨到处都是。
  如何让冠县的林果业再创辉煌?几年中,冠县运用科技和市场的手段,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资600多万元,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园,优质绿化苗木繁育基地和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先后培训推广了科学施肥、适时修剪、棚架式栽培、铺反光膜、果实套袋等先进技术,从国内外引进名、特、优梨、苹果等新品种27个,改接劣质梨园6万亩。尔后,他们与外商和国内大专院校、果树研究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建设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此举果然奏效,该县生产的“黄河浪”牌鸭梨,“冠林”牌红富士苹果被省注册为绿色无公害食品。去年,冠县鸭梨一举打入国外市场,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无尽的财源。
  为使冠县果业从单一向多品种果品转变,他们从辽宁果树研究所、泰安等地引进了桃、杏、李、葡萄、草莓等10多个早熟反季节水果新品种。在此基础上,该县因势利导,发动农民种大棚水果,全县大棚水果迅速发展到3000余个,面积达2400余亩,年总产370多万公斤。仅此一项,年增收3700多万元。
  造林绿化:从“单治”到“综治”
  穿行在冠县大地上,视野中,一条条道路变成了绿色的屏障,一条条河渠和古老的黄河故道郁郁葱葱。随行的县林业局长王桂君说:“这是我县造林绿化从‘单治’到‘综治’的结果。”
  40年寒来暑往,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特别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改善黄河故道沙区生态环境为目的,实施综合开发战略,由单纯生态防护型向高效生态经济效益型转变。在实施中,一是对固定沙荒100亩为一个网格,四周营造通风结构林带,网格内建起了两万亩以毛白杨为主的优质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二是对半固定沙荒706亩为一个网格,四周营造稀疏结构林带,网格内建立了7万亩以梨为主的名、特、优、稀果树基地。三是对流动沙荒和部分盐碱涝洼荒地每30亩至50亩为一个网格,四周营造紧密结构林带,网格内建成了3000亩鸡、鱼、羊、猪养殖基地。几年来,通过大兵团作战、联乡联村、分片治理等形式,共植树600万株,治理沙荒地10万亩,使全县生态面貌焕然一新。
  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办林业,冠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面推进林权改革,通过竞价拍卖、招标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投资经营林业,建立起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管理体制,彻底实现了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
  林业产业:从“短链”到“长链”
  发展林产品深加工,是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解决林特产品“卖难”问题的一条根本出路。为此,冠县以搞工业的理念来发展林产品加工业,通过优先安排用地、给予政府贴息贷款或补助、减免有关规费等手段,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工商个体企业投资兴办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短短几年间,全县先后建起了大大小小的企业500多处,年收入过千万元。龙头企业有效地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商品市场连接起来,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格局。
  林多叶多,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条件。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优势,引导和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以食草为主的畜牧业,扶持畜牧专业村和饲养专业大户,在经济林集中区域或草资源丰富的区域建立养牛、养羊基地。目前,全县各类规模养殖场发展到300个,养殖小区160个,畜牧专业大户5000余家,牛、羊饲养量均比3年前增长30%以上,特别是羊的饲养量突破了100万只,成为全省养羊大县。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肉食、皮革加工业,加工业又带动了运输、饮食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县林果业和由此带动的相关产业,其收入占农村总收入的65%以上。 O24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