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举全社会之力 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编者按:今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总数达212万人,比去年增长46%,而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比上年没有明显增长,加上非典疫情造成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为了使大学毕业生人尽其才,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有关部门及各高校千方百计广开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积极创造条件,各地也因地制宜制定灵活多样的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保障。希望全社会进一步合作,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本报将连续开辟“关注大学生就业”专版,本期推出“政策解读”篇,就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为广大读者解疑释惑。
问: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有哪些政策支持?
答: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定编和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坚决清退不合格的教师和代课教师,空出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
2.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等工作,经过两三年锻炼,根据工作需要从中选拔优秀人员到县、乡(镇)机关和学校或企业事业单位担任领导工作,或充实到基层金融、工商、税务、审计、公安、司法、质检等部门。上述部门、单位的领导和专业工作岗位,原则上都应由具备大学学历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证书的人员担任。
3.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对原籍在中、东部地区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根据本人意愿,户口可迁到工作地区,也可迁回原籍,由政府主管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到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提前定级,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高定工资标准。
4.录用到各级政府机关工作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要安排到基层支教、支农、扶贫或到企业锻炼一至二年。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考试录用的公务员,要安排到西部地区基层单位锻炼一至二年。
问:非公有制单位如何聘用高校毕业生?
答: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要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落户手续。用人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其合法权益。从事个体经营和自由职业的高校毕业生要按当地政府的规定,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交纳社会保险费。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上述人员的档案管理,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问:如何保障人才合理流动?
答:1.落实企业用人自主权的规定,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多招聘高校毕业生。
2.取消对接收高校毕业生收取的城市增容费、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费、出系统费和其他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政策。
3.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放开对吸收高校毕业生落户的限制。省会以上城市也要根据需要,积极放宽高校毕业生就业落户规定,简化有关手续。公安部门对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和高校毕业生所持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办理其落户手续;对非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录(聘)用手续、劳动合同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办理落户手续。
问:未就业毕业生如何安置?
答: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2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可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工作、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用人单位见习,给予一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地方财政列支。
问: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答:志愿者服务期间,中央财政给予每月不少于600元的生活补贴(含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志愿者可凭“青年志愿服务卡”每月到所在地银行领取;
志愿者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党团关系转至服务单位。按本人意愿,户口和档案可保留在学校2年,也可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志愿者服务期间,可兼职或专职担任所在乡镇团委副书记、学校及其他服务单位的管理职务,在奉献中施展青春才华;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者报考研究生给予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体规定在当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中予以明确;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者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可适当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具体规定由省级公务员考试录用主管机关在当年招考中予以明确;
服务期满将对志愿者作出鉴定并存入本人档案;考核合格者将获得证书,作为志愿者服务经历和就业、创业的证明;
西部地区服务单位除向志愿者提供住宿等必要生活条件外,在录用党政机关公务员和新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优先录用、招聘志愿者;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者将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奖章,表现特别优秀的将被推荐参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评选。
问:大学生干个体可减免哪些费用?
答: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免收一年的相关费用。凡高校毕业生(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共计5项行政收费项目。(附图片)
复旦大学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汤恒晟(左)、邢悦(右)、许颖在他们支教的宁夏西海固西吉县三合中学图书室进行图书的分类整理。
(新华社记者 王广壮摄)(图表均由刘小青制作)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各地大学生就业政策一览
南京: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包分配”
南京市今年十分重视南京籍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父母失业、家庭特困的毕业生,市里将按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实行指令性计划安置,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有责任有义务接收安置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市毕分办将结合各类企事业单位引进毕业生情况,下达指令性就业计划。
新疆:大学生外地就业不再交“出疆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年起取消已经实行了13年的新疆大学生到外地就业必须交纳“出疆费”的规定。今后对博士后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可直接授予正高或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硕士研究生可直接授予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凡志愿到新疆工作的大学本科以上的急需或紧缺专业的区外毕业生,可在新疆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双向选择”。
甘肃:救助贫困毕业生
甘肃省政府近日出台多项措施,积极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这些措施包括实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奖励政策和引进外省生源毕业生来甘肃就业安家补贴政策;对半年以上未能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生源所在地要办理失业登记,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工作,给予一定的报酬;对因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其基本生活。
北京:公开引进京外生源
今年北京市首次公布了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毕业学校及专业名单,包括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8所普通高等院校26类专业,涉及经济学、土建、电子信息、临床医学及师范类的数学、英语、中文、物理、美术等。北京市规定,用人单位要在上述高校及专业中引进和挑选毕业生,但研究生、双学士和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的毕业生不受专业限制。
厦门:随时审批本科毕业生落户
今年厦门将向全国毕业生敞开大门,对于院校及专业不做具体规定。对于本科毕业生,不论本地生源或外地生源,应届生或往届生,一经单位接收,即予审批落户,审批时间也不受限制。
天津:大学生择业期延长2年
天津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其中包括将毕业生的择业期延长2年,对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其户口和档案可以暂存在学校或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并免收档案保管服务费。这期间,学校仍要积极推荐,帮助其尽快就业。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共青团组织为毕业生就业办六件实事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最近召开的国务院会议精神,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3】20号)的安排,团中央、全国学联已经和正在为大学生就业办6件实事:
1.动员组织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
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今年将公开招募6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支医、支农等形式的志愿服务。
2.协调社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大学毕业生灵活就业全国学联已向全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全国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会员发出公开信,呼吁他们吸纳大学生到各自企业就业,探索多种途径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方式,可以提供正式的就业岗位,也可以提供中短时间的实习、见习机会。要求各省级共青团、学联组织同步行动,力争全国共提供10000个工作岗位、5000个见习岗位。
3.开通并利用好“彩虹工程·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信息网”
已经开通“彩虹工程·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信息网”(www.yoll.net),目前已有3000多名学生、300多家用人单位的材料上网。网站还开设了心理辅导、职业导航等栏目。
4.主动向社会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大学毕业生
通过学校团、学组织推荐1000名左右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秀、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大学生,以全国学联的名义向社会推介。目前已将部分毕业生信息汇集成册,通过适当渠道分发,并在“彩虹工程·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信息网”登出,以此形成示范,带动层层推荐。
5.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今年11月,将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举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大力推动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本次竞赛的重要内容。寻求社会支持,直接帮助3000名大学生凭借知识优势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6.宣传创业典型,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继续宣传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的优秀大学生典型,发现并宣传一批支持子女正确择业、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家长的先进典型。深入挖掘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事迹,扩大“创业者风采”报告团的宣传效果,已将报告团的录像刻成3000份光盘,近期免费分发到全国各高校。
(林晓)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政策解读
关注——大学生就业
天津大学:学校当“招聘官”
今年天津大学的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替用人单位面试学生,当上了“招聘官”。针对非典时期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情况,用人单位不必到天大就可与学生直接签约,这是基于该校历届毕业生质量保证的基础上采用的一种有效办法。“代为面试”改变了原有的由用人单位来学校面试的方式,通过传真接收用人单位的需求函,由学校推荐毕业生和代为面试,面试合格后,由毕业生本人在需求函上签字,再经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确认后生效。另外,允许学生通过邮寄的方式传递就业协议,学校还专门设计了“就业确认协议书”,由毕业生本人和所在学院签字,经学校与用人单位确认后就可作为正式的就业协议书。据悉,截至目前,天津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5%。
南京大学:招生就业联动
南京大学实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推出关于本科招生、转专业、促就业等相关举措,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毕业生就业。南京大学将就业率作为调整专业和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制定年度招生计划时,学校将对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专业严格控制或减少招生规模。对于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80%的专业,将实施隔年招生或暂停招生;对于毕业生就业率低于85%的院(系),要进行专业改造和调整。对第一志愿生源低于计划数20%的院系,要适度减少专业数,以集中力量办好特色专业;凡申报新专业,必须充分论证社会人才需求前景和全国高校同类专业就业状况。对于社会需求量小、同类院校已办多年的专业,一律不受理其申报;对于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80%的院(系),学校将在新增教学编制数、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数等方面实施限制。
青岛大学:就业教育见成效
即使在面临非典的严峻时期,青岛大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仍达85%,这得益于近年来开展的就业教育。青岛大学从1994年开始在毕业生中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教育,内容涉及求职技巧、职业道德、就业政策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反响。1999年,他们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毕业生的必修课,并为此编写了专门教材。同年在大学新生中开设《大学生涯指导》课程。青岛大学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式日益多样化,有必修课、选修课,还有就业心理咨询与就业辅导专题讲座等。今年,青岛大学在校报上连续刊登了近20期的系列就业辅导讲座———《最后一课:大学生职业化培训》,还会同青岛团市委在校园开办了就业辅导巡回讲座。这些措施在校内引起了热烈反响,直接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东南大学:保障信息畅通
今年东南大学共有3500多名本科生毕业,为了做好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东南大学建立了毕业生就业网站,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毕业生需求信息,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在网站上发布,用人单位可以在网站上注册,得到认可后可直接在网上发布需求信息,毕业生也可以在网上提供详细的个人资料,还可以在网上进行需求信息搜索。该校就业指导中心还充分发动老师、合作共建单位以及历届校友等,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东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目前已达到90%,其中建筑、动力、电子、自控、计算机、生物医学等专业已超过95%。
北航:就业工作“一对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采取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帮助毕业生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并加强与毕业生家长的沟通,消除学生和家长在就业认识上的某些误区,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注意发动多方面力量帮助毕业生推荐单位。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让今年就业的学生都找到了“婆家”。
河海大学:抓教学促就业
今年,河海大学共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540名,签约率达99.3%。较高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招生专业符合市场需求是高就业率的重要保证。学校建立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使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继续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和社会公认,在江苏省学位论文检查中合格率100%;学校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形势和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生专业招生人数,不仅达到较高的就业率,而且优先保证了国家重点工程的需求,水工结构、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等特色和优势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很早就被有关单位预定一空。
合肥工大:广辟就业渠道
合肥工大充分发挥学校多年来在用人市场形成的信誉优势,利用学校与传统用人地区、行业的通畅渠道,在全面了解尚未就业毕业生学业成绩、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通过情况、生源地、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归类,确定热点地区和行业,由学校出面与对方人才管理部门以及学校的用人基地直接联系,实行集体推荐。为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和信息的准确,合肥工大在学校就业办专门设立了与校园网链接的毕业生网络就业信息发布中心,配备了充足的服务器、终端设备,为毕业生提供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平台。
乐山师院:教授亲自写推荐信
动员大学教授给毕业生撰写就业推荐信,这是乐山师范学院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举措之一。从5月份开始,该校就积极动员各系教授、副教授和有名望的教师为自己熟悉的毕业生写就业推荐信。推荐信里详细客观地介绍学生的专业素质、特长以及评价。凭借推荐信和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许多大学毕业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