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国际)
专栏:
蒙祝贺我成功控制非典疫情
留英学子庆祝北京“双解除”
专家告诫仍然不能放松警惕
日多家企业解除赴北京限制
本报乌兰巴托6月25日电 记者杨涛报道:在今天下午蒙古国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蒙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嘎尼巴尔说,鉴于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解除对北京地区的旅行警告,并把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蒙古国政府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致以衷心祝贺,并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抗非典斗争中做出的努力。他说,通过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国成功地控制了非典疫情,这是对世界做出的突出贡献。
据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世界卫生组织24日宣布取消对北京地区的旅行警告,同时将北京从近期有非典疫情传播地区的名单上去除,这一消息在旅英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这个盼望已久的好消息令人高兴和振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工作能力、政府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视以及一线医护人员崇高的奉献精神。
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主席、剑桥学联主席董华说,留英学子非常牵挂国内亲人同胞的情况,“双解除”的消息传来,大家普遍感到“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她说,在这次非典危机中,我国政府体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而海内外华人齐心协力共抗非典的行动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旅英中国医学专家、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客座教授王执礼说,世卫组织是世界公认的专业组织,有着科学的评判标准。世卫专家曾多次实地对北京的非典疫情进行调查,因此有关北京非典传播链已被切断的结论,是科学和准确的。
他说,北京的“双解除”虽然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但也不能放松警惕,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非典已被完全消灭,并不排除在适当环境中重发的可能性。为此应继续研制抗非典的疫苗和药物,并对这次危机处理的经验进行认真的总结。
日本厚生劳动省24日也表示,尚不能放松对非典这种传染病的警惕。虽然眼下人类对非典的“封锁”取得了成功,但远不能说非典已被制服。由于非典在某些方面与流感相似,因而要警惕其在今冬再度流行。厚生劳动省表示,在找到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前,日本国内防治非典的一些措施还不能取消。
日本杏林大学医学系教授神谷茂24日发表谈话说,确立非典的诊断方法是当务之急。神谷茂说,非典的蔓延当前是被控制住了,但是,目前人类对它的传染途径没有完全搞清楚,不能杜绝这种疾病再次蔓延的可能性。
世卫组织对北京“双解除”之后,新西兰卫生部决定从6月24日起将对北京的旅行一类警告降为二类,即认为北京非典传染危险“趋于缓和”。
本报东京6月25日电 记者孙东民报道:今天的日本报纸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对北京“双解除”的消息。继昨天日本外务省解除了对出差北京的劝告后,日本在中国投资的大企业也纷纷解除了有关限制。
全日本航空公司解除了预定从7月11日起减少航班的措施,日本航空公司也在研究恢复航班的计划。日本最大的旅行社JTB在25日决定重新组团去中国旅游。日本商社丸红公司、伊藤忠商事以及日本电气公司都解除了去北京出差的限制。在此之前,丰田汽车、日产等汽车厂家已提前解除了去北京的限制。
第3版(国际)
专栏:
布莱尔会见李肇星
中英外长举行会谈
本报伦敦6月25日电 记者施晓慧报道:英国首相布莱尔今天在此间会见了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李肇星今天还与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举行了会谈。
布莱尔说:英中关系发展很好,双方在贸易、投资、文化、教育等领域及国际事务中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在不久前举行的埃维昂南北领导人对话会议期间,我同胡锦涛主席进行了很好的交谈。我期待着尽快访问中国,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布莱尔祝贺中国在与非典的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进展。他说,全世界都应重视非典这类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加强合作,共同面对挑战。
李肇星说,中英之间良好的关系给两国人民带来了重要利益。他感谢英国对中国抗击非典所给予的援助,对英方在世界卫生组织涉台问题上对中国的支持表示赞赏。李肇星表示,中英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中方愿在多边领域与英方加强沟通与合作。
李肇星与斯特劳则讨论了伊拉克问题和朝鲜核问题。斯特劳说,英方高度评价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希望这一问题不致久拖不决,威胁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李肇星说,朝核问题“北京会谈”是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前面的路还很艰难,还会有曲折。目前最可行的办法是使“北京会谈”进程得以继续。国际社会对此应保持耐心,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的前景是存在的。
关于伊拉克问题,斯特劳说,伊拉克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英方希望伊重建工作能尽快开始,同时也主张应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保证联合国参与伊拉克的重建。
李肇星对英方主张伊拉克问题应回到联合国框架内加以解决表示赞赏。他还表示,中方在伊的合法利益应得到切实保护。斯特劳表示,将尽力满足中方的关切。
李肇星今天还分别会见了英国前副首相、英中论坛英方主席赫塞尔廷和保守党副领袖安克拉姆。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反对北约在立建军事基地
据新华社莫斯科6月25日电(记者董龙江)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雅科文科25日表示,立陶宛政府允许在本国建立北约军事基地“没有法律依据”。
俄塔社援引雅科文科的话说,俄罗斯和北约成员国去年5月签署的《罗马宣言》规定,北约承诺不在北约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军事力量。雅科文科表示,北约到目前为止都在很好地执行这一政治承诺。他说,俄罗斯将继续关注北约在这个问题上的动向。
第3版(国际)
专栏:
单边主义危及全球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
6月17日,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了2003年年度报告,对2002年的全球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形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该所所长阿莱森·柏雷丝夫人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9·11”事件以来的国际安全形势表明,多边协商和国际合作是消除恐怖主义威胁和解决地区冲突的最有效手段。
报告指出,2002年度美国军费激增导致全球军费继续增长。2002年世界军费开支总额为7940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6%,增速是2001年的两倍。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军费增长了10%,相当于当年世界所增军费的3/4,达到3357亿美元,占世界军费总额的43%。而其他国家的军费开支远远赶不上美国的增长幅度。作为北约成员的西欧国家,2000至2002年间的防务开支反而缩减了3%。2002年,世界军费开支人均128美元。世界军费占全球生产总值的2.5%。俄罗斯作为最大军火供应商,2002年的军火销售额占世界军火交易总额的36%,为48亿美元。美国是第二大军火供应商,其销售额占24%。不过,从1998年到2002年的5年里,美国仍是第一大军火供应商,其销售额占世界总额的41%,而俄罗斯仅占22%。
报告对全球安全形势表示担忧。2002年,虽然全球武装冲突首次出现下降,但恐怖主义的威胁让人们普遍感到不安,反恐战争又几乎使世界发展重新回到“西方中心论”的轨道。
2002年,全球(主要是非洲和亚洲)共发生了21起武装冲突事件。而美国以反恐为理由大幅提高军费,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努力获取新的军事基地,缔结新的军事联盟,这也为全球安全带来威胁。自“9·11”事件以后,美国政府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不惜一切手段保持美国的霸权。通过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美国企图把“武力和正义”合二为一。但美国无法代表联合国,也无法在所有方面保持霸主地位,其大棒政策只能给国际秩序和国际法律体系带来不稳定因素。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让各国都感到不安,并会使世界局势更加动荡。欧盟是美国的重要盟友,它既有跟美国合作的一面,又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来制衡美国的单边主义。但是,因为在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领域欧盟内部意见不一,很难以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其制衡作用自然有限。对于美国提出的对国际安全的“新威胁”,欧盟很难认同并支持,但又缺乏有连续性和协调一致的政策。美国的单边主义还表现在对国际法的态度上,它强烈反对国际刑事法院,采取一切手段弱化其功能,以使美国公民不受该法院管辖。现在,美国的盟友甚至比其潜在的敌人更关心美国的未来走向:它会变成一个专制的霸权主义国家,还是一个遵守国际法并倡导国际合作的领导者?(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鲜百万群众集会 纪念“反美斗争日”
新华社平壤6月25日电(记者姬新龙、宫一栋)朝鲜平壤市约100万群众25日在市内举行集会,纪念“反美斗争日”,声讨美国以核问题为借口强化对朝鲜推行孤立、封锁和扼杀政策。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将6月25日定为“反美斗争日”,每年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今年“反美斗争日”集会的主会场设在平壤市中心的金日成广场,广场与隔大同江相望的主体思想塔广场被10万多集会群众挤得水泄不通。
平壤市人民委员会委员长梁万吉在主会场集会上发表讲话说,美国虽然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但是并没有从可耻的惨败中吸取教训,还在不断进行反对朝鲜的战争挑衅活动。
他指出,最近美国政府又以核问题为借口,暴露出对朝鲜进行军事打击的意图,使半岛局势走向战争边缘。美国正全面实施扼杀朝鲜的阴谋诡计,公开表示要加强驻韩美军战斗力,从事各种卑鄙宣传,并逼迫其他国家参加对朝鲜的封锁,“朝鲜半岛正处于战争与和平的歧路口,朝鲜面临着危在旦夕的严重事态”。
梁万吉说:“在美国对朝鲜疯狂进行孤立与扼杀的情况下,朝鲜不得不加快增强自卫性核实力的步伐”,“如果美帝胆敢入侵,朝鲜军队和人民就将把侵略者消灭干净”。
集会结束后,朝鲜群众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美示威游行。朝鲜内阁总理洪成南、劳动党中央书记全炳浩,朝鲜各政党、社会团体负责人以及各国驻朝外交使节出席了集会。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伊重建筹备会上强调
应致力于伊人民长远利益
据新华社联合国6月24日电(记者郭立军)中国外交部长助理沈国放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伊拉克重建会议非正式筹备会上发言时强调,伊拉克重建应以长期和平、稳定和发展为目标,致力于伊人民的长远利益和中东地区的长治久安。
沈国放说,安理会第1483号决议为伊拉克重建确立了基本框架,重申了维护伊拉克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伊人民自主意愿和发挥联合国重要作用等基本原则。这项决议代表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必须得到全面和认真的执行。
他说,实现伊境内的安全稳定是重建工作的基本前提。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尽快恢复伊拉克的法制和秩序,积极介入伊拉克的政治进程启动并确保伊人民掌握自己的前途,在国际监督下进行大选,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新政府。
沈国放说,人道救援工作是重建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充分利用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既有的援助网络,加大人力和资源的投入。有关各方应切实履行援助承诺,帮助伊拉克人民渡过难关。
沈国放说,伊拉克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建议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石油等领域作为当前重建工作的重点。
他说,发挥联合国作用是重建工作的重要保障。伊战后重建离不开各国、各国际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协调配合,更有赖于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据新华社联合国6月24日电 联合国伊拉克重建会议非正式筹备会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等50多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10多个国际机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第3版(国际)
专栏:
完全战胜非典还有多远
新华社记者 陈勇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宣布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这标志着肆虐北京几个月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已基本平息。但是,阶段性的胜利并不是最后的成果,人类要彻底消灭非典取得完全胜利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早在本月17日至18日的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非典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卫生官员、专家就告诫,不要轻言“战胜非典”。世卫组织随即在6月19日发表报告指出,根据历史经验,完全消灭一种传染病必须全部达到三个标准:一、拥有破坏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其中最理想的是疫苗;二、拥有易于使用、灵敏和有针对性的诊断工具;三、破坏了病原体的传播链。
报告说,对比上述三项条件,战胜非典仍是一个远期目标。其他专家的评论从不同角度印证了上述判断。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说,世界“暂时控制住了这一次疫情”。中国传染病专家钟南山也曾指出,现阶段的成绩只能称为“遏制非典”。
首先,在非典控制手段方面,现在各国普遍采取社会防治:检测和隔离治疗疑似患者、追踪密切接触人群以及隔离观察。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些措施有效但极其费时,昂贵而且干扰社会,很少有国家能长期承受。它说,全球消灭非典必须拥有安全、简单和廉价的手段来控制疾病传播,而社会防治手段其实是没有疫苗时的抉择。非典疫苗研究目前虽然有所进展,但还要通过一系列试验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真正投入使用至少要一年。专家们承认,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对非典显示特效。此外非典病毒的变异也可能使已研制出的疫苗效力减弱,这已引起专家们的警惕。
其次,在诊断领域,虽然各国研究机构都在研究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诊断方法,但目前这些方法有的出结果慢、有的准确性不高。而实际诊断非典还依靠医护人员根据临床症状和追溯患者接触他人的历史来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各国判断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时依据不同的标准,统计常常不一致。比如美国一度依照很宽泛的症状定义来判断非典病人,4月份曾报告300多名患者,而采用较严格的定义之后,患者数量又一下减少到几十名。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戴维·海曼20日指出,目前还没有足够准确的非典诊断测试方法,而这应是当前最优先的项目,此外准确和灵敏的症状定义对避免卫生系统超负荷运转极其关键。这是因为,症状定义不准确会使大量未患非典的人被隔离治疗,加重医疗系统的负担。理想的诊断测试不仅应该快速、准确和有针对性,而且应该简单、廉价,这样它可以在医疗卫生条件各不相同的国家广泛采用。而目前,离这个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专家们承认,目前他们对非典病毒的了解实在太少,“可能”、“也许”是目前描述非典病毒使用最多的字眼,这表明他们对病毒及其传播路径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如果病毒确实来自野生动物,又可能给消灭非典带来新的难度。澳大利亚专家休谟·费尔德19日在参加全球非典会议之后说,如果非典病毒来自动物,即使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染链节,病毒还可能再次从自然界袭来,他认为现在“只能减少暴露在病毒面前的机会”。
完全认识一种病原体可能要多年时间。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作为一种新传染病被鉴定,随即分离出病毒,但直到今年科学家才推断出艾滋病病毒从猿猴传播到人类的途径。尽管人们对非典的认识速度已快得史无前例,但要认清这种病毒还需要时间。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布鲁姆在为《科学》杂志撰写的评论中说:“传染病的特点就是不可预言。”他说,在缺乏有效疫苗和药物的前提下,非典、流感等呼吸系统传染病必须“非常严肃地看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也表示,谁也不能预言非典疫情会不会再次暴发。加拿大多伦多轻易放松警惕而付出惨重代价就是例证。事实说明,过早地说“彻底战胜”非典可能埋下懈怠和疏忽的种子,因为病毒有可能卷土重来。人类应该认识到,完全消灭非典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勇气、智慧和资源。(据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六月二十四日,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一行三人乘车返回该公司驻伊拉克巴格达的办事处,成为伊战结束后返回伊的首家原常驻伊的中国国有公司。
(新华社记者 王波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六名驻伊英军士兵遭袭身亡
据新华社伦敦6月24日电(记者马知涵)英国国防部24日确认,驻守在伊拉克南部的英军当天在巴士拉以北的阿马拉遭到袭击,6名士兵被打死,8人受伤。
英国国防部发表的声明说,当天在阿马拉附近共发生了两起针对英军的袭击事件,一起袭击事件造成6名英军士兵身亡,另一起袭击事件导致1人受伤,2辆战车被毁。随后赶来支援的直升机也受到了火力攻击,有7名机组成员受伤,其中3人伤势严重。
据报道,这是自美英联军攻占巴格达以来英军遭到的最严重的袭击事件。
自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英联军在伊拉克的重大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以来,在伊美英联军遭遇袭击的事件不断发生。
据新华社伦敦6月25日电英国国防大臣胡恩25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英国正在加紧审议驻伊拉克英军的安全情况,并不排除向伊拉克增派部队的可能性。据报道,目前驻伊英军为1.2万人。
第3版(国际)
专栏:
法称打击伊朗反政府武装是为了反恐
新华社巴黎6月24日电(记者高津英)法国外长德维尔潘24日在电台发表讲话说,法国围剿伊朗反政府武装“人民圣战者组织”在巴黎郊区的欧洲总部并逮捕其成员,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
德维尔潘指出,这个组织与发生在伊朗的多起谋杀活动有关,这种恐怖主义行径不能被掩盖。他强调,法国大规模清剿“人民圣战者组织”成员的决定是正确的,是在严格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对恐怖主义实施打击。
“人民圣战者组织”是反伊朗政府的武装组织,曾多次从事暗杀和爆炸等恐怖活动,20世纪80年代初被伊朗政府取缔。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英女王盛情迎普京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
6月24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伦敦,开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了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很高礼遇。
普京及其夫人在英国王储查尔斯亲王的陪同下,从希思罗机场抵达伦敦市中心。尔后,按照英国传统礼仪,普京与女王同乘一辆金碧辉煌的敞篷皇家马车,驶往白金汉宫。访英期间,普京将作为女王的客人下榻白金汉宫。
傍晚,英女王在白金汉宫举行国宴欢迎普京。女王在宴会上发表讲话,力促英俄两国巩固“伙伴关系”。她说,两国最近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明显分歧”是不争的事实。但向前看,双方应该在联合国的旗帜下团结起来。英国和俄罗斯之间的长期伙伴关系对两国“至关重要”。女王称赞俄罗斯的改革进程,赞扬普京为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做的努力。
普京此次访英,是对1994年英女王访问俄罗斯的回访。英国媒体称其为历史性的访问,因为这是俄罗斯国家元首自1874年以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而且又恰逢英俄建交450年。然而,英俄的现实关系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当普京还是俄罗斯代总统的时候,布莱尔及其夫人前往圣彼得堡访问,带给了一个非常清楚的政治音信,即英国乐于与普京交往。普京也礼尚往来,在当选俄罗斯总统后,出访的第一个西方国家就是英国。普京和布莱尔从脱下外套、手持啤酒杯谈天开始,两位领导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但在伊拉克问题上,英国追随美国的强硬立场,遭到了俄罗斯的坚决反对。两国关系蒙上了阴影。伊拉克战争之后,布莱尔4月底的莫斯科之行,被视为试图修补两国关系的举动,但显然没有取得成果,反而凸显了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存在的分歧。伊拉克战后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立场开始接近,改善两国关系是双方国家利益的需要。
加强两国的经济合作尤其是能源领域的合作,是英俄双边关系中的重要内容。26日,普京和布莱尔将出席英俄能源研讨会,两国领导人将在会议期间就俄罗斯能源领域,特别是石油及天然气领域的投资及发展前景进行讨论,并在会议结束时发表两国能源合作联合声明。布莱尔在普京到访前夕说,英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与俄罗斯新签署的协议很快会使英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外国投资者。
普京在唐宁街与布莱尔共进工作午餐和随后的会谈是两国领导人的重要政治对话。普京出访前接受英国BBC采访时曾表示,尽管受到美国反对,俄罗斯将继续帮助伊朗发展核计划,并强调与英国友好。俄罗斯反对伊拉克战争,但这并不损害与英国的关系。他与布莱尔的关系是开放和友好的。他还说:“我们两人都相信,可以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我们的外交官教我们说的话。”据估计,伊拉克战后问题、伊朗核计划问题、中东和平问题等都将是讨论的话题。(本报伦敦6月24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副总理会见我对外友协会长
阿尔巴尼亚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梅塔24日在地拉那会见了到访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并表示阿政府将致力于进一步发展和密切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陈昊苏及其一行是应阿中友协的邀请,于6月23日抵阿访问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芬总统任命新一届政府总理
芬兰总统塔里娅·哈洛宁24日晚正式任命芬兰最大的执政党“中间力量”副主席马蒂·万哈宁为芬兰新一届联合政府的总理。新政府于同日宣誓就职。新政府仍由“中间力量”、社会民主党和瑞典人民党组成。来自“中间力量”的议会第一副议长塞波·凯里埃宁接替万哈宁任国防部长,其他部长均继续留任。除总理外,新政府共有17位部长,其中“中间力量”7人,社民党8人,瑞典人民党2人。
第3版(国际)
专栏:
乌反政府武装绑架大批学生
乌干达反政府武装“圣灵抵抗军”24日袭击了乌干达东北部卡贝拉马伊多地区的一所女子中学,至少绑架了100名学生。乌干达军方发言人当晚证实了这次绑架事件,并称军方已派出武装直升机寻找这批学生。
(据新华社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利反政府武装再攻首都
24日晚,利比里亚反政府武装“利比里亚人和解和民主联盟”再次对首都蒙罗维亚发动进攻。当时,蒙罗维亚全城都可以听到轻重武器开火的声音。据利比里亚国防部称,反政府武装距蒙罗维亚只有15公里。这次进攻造成本来已经开始回家的平民再次涌进蒙罗维亚。(赵章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