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制订工作启动
近百位知名专家参与规划战略研究
本报北京6月23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论坛今天在京开幕。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论坛并讲话。
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这次论坛,邀请了国内近百位科技、经济、社会、企业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就我国当前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和指导方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的工作和组织等,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规划战略研究论坛的举办,标志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的全面启动,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体现。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在讲话中指出,在未来20年我国重大战略机遇期内,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迅速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有效支撑“小康”目标的实现,是研究制定此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次规划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制定新时期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重大战略决策,规划将着重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需求,对未来15—20年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国务院副秘书长陈进玉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本次论坛。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一个城市每天产生成千上万吨生活垃圾,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城市周围的垃圾处理场越建越大、垃圾越堆越高——
垃圾何日不围城
赵永新 袁正军
编者按:非典疫情让人们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包括医疗垃圾在内的危险废物以及工业垃圾。《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已经施行7年多,但我们对固体废物重视得还很不够,处理得还很不到位。
怎样才能使垃圾这一“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真正成为资源?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还存在哪些障碍?日前,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组织中华环保世纪行小分队,分赴北京、青岛、太原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从今天开始,本报陆续推出这组系列报道。
要清扫更要处理
4、5月间,疫情严重,生活垃圾的危害性一下子凸显出来。北京、太原等城市紧急动员,号召市民对生活垃圾“突击清剿”。北京市在短短两个月内对3万多栋楼房的10万多条垃圾道进行封闭,习惯了从垃圾道里倒垃圾的市民们改弦更张,把自家的垃圾装进塑料袋,送进楼下新添置的封闭式垃圾桶;太原市掀起了“清垃圾、除死角、整环境、抗非典”高潮,在18天内出动8万多人次,清理卫生死角1700多处、垃圾80多万吨。
这么多的垃圾清扫出来,都到哪里去了?在太原市的两大垃圾填埋场之一——东山垃圾填埋场,我们看到,偌大的填埋场已经堆了几十米高,快把大半个山谷填平了;填埋场既没有垃圾渗沥液收集池,也没有任何沼气回收设施。
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室副主任何嘉平介绍说,把成分复杂的生活垃圾“一埋了之”不仅浪费大量资源,占用大量的土地,还给日后埋下了可怕的隐患:天长日久,剩菜剩饭、瓜皮菜梗的渗沥液就会渗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积少成多的沼气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可能燃烧甚至爆炸。
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对垃圾处理的投入显著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城市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和处理水平还相当滞后。截至2001年,全国664个城市共建有各类垃圾处理场741个,许多处理场在“超期服役”;全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58.2%,而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每年仍有5600万吨露天堆放在郊区——“垃圾围城”绝不是危言耸听。
是好事也是难事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从源头开始,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关键环节。北京市朝阳区的商住两用小区——阳光广场公寓,向我们展示了分类回收的流程:公寓的楼道内每两层设有1组3个垃圾桶,分别回收“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保洁人员每天晚上统一收集,厨余垃圾经密闭的处理机进行生物处理后变成肥料,用于小区的绿化;可回收垃圾细分为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由物资回收公司回收再利用;其它垃圾则交给政府指定的垃圾清运单位运走。
“垃圾分类回收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阳光广场物业公司的郭玉副经理告诉我们:“分类回收后,占垃圾总量一半左右的厨余垃圾全部变成了肥料,塑料等垃圾实现了再利用,工作量也减少了许多,生活环境更加卫生整洁了。”
垃圾分类回收难不难?郭玉回答说:“说不难也不难,说难也难——关键是要搞好配套措施,少一个环节都不行。”
她的回答颇耐人寻味。其实早在1996年,北京就开始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2000年北京被建设部列为全国的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后,分类回收逐渐推广,目前已有277个居住小区、大厦实现了垃圾分类收集,涉及人口100多万。回顾推行了7年的垃圾分类,北京市政管委会环境卫生设施管理处处长徐勃非常感慨:“垃圾分类回收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情,实际上却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据了解,北京、青岛今后将加大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力度,太原也在着手开展前期工作。
靠政府也靠市场
仰望着越堆越高的北京安定卫生填埋场,徐勃一脸忧虑:这座填埋场设计日处理能力为700吨,但实际日处理量却超过1000吨,最多时竟超过2000吨!北京市的其它填埋场也普遍面临“超载”难题,提前“退休”是它们的共同命运。目前,北京的填埋场占地总面积已达250多公顷,以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必须改变了!
目前北京88%的生活垃圾采用填埋技术,青岛、太原的情形也大致如此。北京已做出调整规划,扩大垃圾综合处理比例,加快焚烧厂建设,计划到2008年使填埋、综合处理和焚烧的比例调整为3∶3∶4。太原、青岛也都开始筹建垃圾综合处理和焚烧厂。
无论是卫生填埋,还是综合利用、焚烧发电,吸引社会投资、实行市场化运营是大势所趋。但是,北京市政管委会副主任梁广生强调,政府必须唱好“主角”。
他进一步分析说,实行市场化运营对生活垃圾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更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政府除了履行好监督、立法职能外,还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的优惠政策制定、推行垃圾收费等方面加大力度,鼓励企业参与。他举例说,1996年,北京市政府开始对生活垃圾处理进行收费,每家每月3元钱,并不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收缴率只有10%——如果要让公司来收,那就更可想而知了。
“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技术支撑”,是使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指导方针。我们期盼城市早日走出垃圾包围的困境。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记者来信
学问别掺假 论文勿买卖
新华社记者 朱国亮 汪训波
过去在校园内私下交易的论文买卖,如今随着网络在大学校园的普及,竟被公然搬到网上交易。
记者在一家论文网的“需求发布”上就看到这样一条信息:“标题:WTO与农业的关系。内容如下:我快毕业了,论文还没有完成,不知这个题目是否可以帮忙写,价格好说。”
实际上,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毕业论文”,电脑屏幕上立刻会显示出好几页专门邮购和定制论文的网站。如“轻松论文,胜人一筹”、“论文好帮手”等。
这些网站提供的论文种类非常齐全,连临床医学、幼儿教育、航天技术等生僻领域都有。购买现有论文,硕士论文每篇一般不低于400元,本专科不低于200元。也可根据需求者的用途、指定的题目或划定的范围来定制论文。
购买现有论文,只需向站主发一个邮件,说明你能接受的价格,然后根据站主发来的汇款地址将钱汇出。站主收到钱,就会立即发来论文内容。而定制论文则要复杂得多,一般先期付款30%左右,余下70%在购买者看完论文摘要并认可后付清。
由于毕业在即和非典影响,最近一两个月学生论文需求数量迅速增加,这些网站“生意”也变得十分红火。一些网站甚至人手不够,还打出滚动广告,招聘代写论文的“枪手”或者向网民“收购”各种论文。
在兰州某高校,一名法律系的毕业生告诉记者,他们班相当一部分人的毕业论文来自网上,有邮购的,也有自己下载的。他也想过邮购,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下载。他解释说,虽然这些网站都声称出售的论文是网站原创的,绝对保证地区唯一性,但他仍不放心,而且几百元的邮购费对他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管是下载拼凑还是邮购论文,都是剽窃、欺诈行为。一个不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学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根顺教授对“邮购论文”提出了批评。
关注这一现象的教育人士认为,要防止学生从网上邮购论文,不仅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最根本的还是要对现在严进宽出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彭金山教授说,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不管优秀与否,都应答辩;对老师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要进行评估,以促使学生、老师、学校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与教学中来。只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学生就难以投机取巧。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今日新语
小心“高薪陷阱”
刘海明
据四川一家媒体近日报道,一名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初次求职,本想应聘行政管理,某娱乐城老板以高报酬许诺险些使她成了“陪酒女郎”。这位学生提醒求职心切的同学:千万不要只看到高薪的诱惑,要小心脚下的陷阱。
不踩“高薪陷阱”,要求大学生具备识别“陷阱”的能力。越是面对诱惑性大的东西,越要脑子里多根弦,仔细辨别真伪。在就业压力不小的今天,许多人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都已经不大容易,为什么有的招工者这么慷慨?不了解清楚底细,决不可随便做决定。
“高薪诱惑”更多的是考验即将走出校门大学生的心态。薪水和付出的劳动成正比,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常识了。
然而,一些在校大学生偏偏忽视了这一点,置身在校园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往往自以为身价很高,待遇低一点的单位一概免谈,或者很不情愿和这样的“穷酸单位”挂钩。事实上,光有学校里的教育远远不够,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工作实践的锻炼。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往往会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欺骗和利用。
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毕竟不多,而如今社会上人才招聘及招工方面的许多管理尚不完善。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广告栏上,不时可以看到某某娱乐城高薪招聘总经理助理之类的“用人单位信息”。我很怀疑这类“信息”的可靠性。希望学校和劳动人事部门加强有关求职就业的管理与引导,多给学生传授一些这方面经验,别让年轻人刚出校门就上当受骗。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福州有个音乐治疗室
6月21日,邱宜斌大夫(左)用音乐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近日,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投资数十万元建起音乐治疗室,运用欧美音乐疗法,结合我国中西医康复治疗,形成具有独特效果的音乐治疗技法,为身心功能障碍、身体机能失调的患者提供有益的恢复治疗。
新华社记者 张生贵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更新就业观念 实现人生价值
追逐心中那片橄榄绿
——记投身军营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王海涛
本报记者 董洪亮
王海涛,1998年7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毅然选择投身军旅。4年多来,他先后参加了多项重大军事演习和抗洪抢险,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现任南京军区73122部队一营营长。
大学4年,王海涛学习成绩不错,一直担任学生会干部,是系里第一批入党的学生。毕业之际,广州、上海、青岛等地14家用人单位纷纷给他发来了聘用函,其中一家公司开出了3000元月薪并解决广州市户口的优厚条件。就在他准备赴广州上班时,部队到学校招收毕业大学生,信息传来,他为之一振,他要去当兵。
可他把想法告诉亲朋好友,却遇到了一些阻力。王海涛说:“我的父母都是工人,对党、对军队都有朴素的感情,但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为了供姐姐和我上大学,已经借了近两万元的债。父母非常希望我们姐弟俩能找份薪水高的工作。”面对矛盾,王海涛经过仔细思考与比较,经过软磨硬泡和耐心的工作,家里人同意了他的选择。王海涛这样解释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从小就很羡慕威武的军人,对绿色军营充满了向往,甚至在高考志愿栏我也填写了国防科技大学;此外,我通过反复分析部队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自己在大学培养的思维方式、科技人文等知识积累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锻炼,我清醒地认识到部队将是我的最好选择。”
入伍后,他就接受了为期2个月的封闭训练。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训练匍匐前进,由于动作要领没掌握,又很急,一个人反复猛练,腕部、肘部和胯部都磨破了皮、流了血……经过艰苦努力,结业考试的14个科目,他取得了11个优良、3个合格的好成绩。
强化训练结束后,他强烈要求分配到最艰苦的基层去锻炼。部队领导看他意志坚定,决定把他送到南昌陆军学院。王海涛回忆道:“那年国庆节,女友放弃了单位集体组织到海南旅游的机会,专程从广州赶到南昌来看我。由于我们课程安排得非常满,我狠了心没有向中队领导请假,只是利用休息时间到招待所看望她。女友在陆院住了3天,俩人呆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不到3小时。”
2001年3月,组织上任命他到“军事过硬红四连”当连长。该连是有70多年光荣历史、屡立战功的老红军连队。他深深感到,部队党组织和领导把这样一个英雄的连队交给自己带,这是对大学生干部的莫大信任,他决心让连队光辉的旗帜更加鲜艳灿烂。
王海涛坚持科学带兵。他担任连长担负的第一个教学课目是95式新枪族应用射击训练。第一次连队组织实弹体验射击,合格率不到20%。当时他很困惑,大家训练很刻苦,战士的肘部也压肿了、磨破了,为什么成绩却不理想呢?
王海涛根据“边际效应”原理,把影响射击成绩的诸如射击动作、武器结构特点、武器性能等内容抽象成系统各元素,用逻辑判断方法找出主要矛盾是人枪最佳结合问题,而其主要方面又是对新枪缺乏深入理解。他为此找来95式自动步枪的说明书,运用大学学过的机械设计专业知识,很快就找出枪结构上的变化。针对新枪重心后移的特点,根据力矩平衡关系,对操枪动作进行了调整,并总结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方法。同时,对每一次射击体验的成绩进行科学数理统计,运用概率论找出训练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就这样,连队应用射击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集团军基础课目考核中,全连合格率也从20%跃升到93%以上。
4年多的军旅生活,王海涛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2001年被集团军评为“军事斗争准备先进个人”,去年10月被南京军区评为“优秀连长”,今年2月,他又由连长被破格提拔为营长。
王海涛说,随着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军队更期待着学友们携笔从戎,去建设我们强大的国防,让绚丽的青春在火热的军营里闪光!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河南省驻马店市邮政局团委组织团员青年走上街头,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图为青年志愿者们在街头清理宣扬封建迷信内容的算命摊点。 常明路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北京理工大学加快教育创新进程
本报讯 非典时期,北京理工大学坚持“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正视非典给高校教育带来的影响,催生了一些教育创新的新思考和新举措。
为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防止非典疫情扩散,学校转变了本专科教学方式,将所有课堂教学改为以学生分散自学为主,一律不再集中授课。学校陆续发放了各门公共课程的自学辅导材料和复习指南,各学院的专业课由学院自行组织发放辅导材料,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按教学进度进行自学。学校还组织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电子课件或教案上校园网,供学生网上学习参考。
通过这次实战演练,结合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学校在探索先进教学模式和更新教学内容方面有了许多新的思想。为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广泛的共享,加快学校教学信息化进程,北京理工现代远程教育学院与学校各院系、国内多所著名高校、教学科研机构进行了广泛合作,并由同行专家评审组评审。非典时期,远程教育学院共发布国家教育部组织制作的课件33门,自行开发研制的课件40多门。(徐承俊 刘畅)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
本报讯 因非典疫情导致校园封闭管理,用人单位不能进校、学生不能离校,北京邮电大学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目前,该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达100%,本科生就业率接近92%。
北邮今年共有毕业生191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187人,研究生724
人。学校提出“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就业指导”,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中断,努力把非典因素对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人员坚守工作岗位,采取电话、网站、露天办公等途径做到就业咨询正常开放、就业指导正常进行、就业手续正常办理。由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学校整合各种可用资源,挖掘就业信息: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密切相互关系,获取用人信息;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通过联系校友获得用人信息;做好已签约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提供用人信息。
学校通过已建立的校—院—班级就业联系网,摸清尚未签约或找到用人单位的毕业生情况,进行分类、个别指导,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专业、不同的工作定位采取不同的办法,帮助联系适合他们的单位。
(立波)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勇立潮头
——贵州民族学院科研兴校纪事
龙建刚
6月12日,贵州民族学院毕业生吴兴武、罗应滔等自愿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工作。在贵州民族学院,和他们一样自愿到农村、到基层、到民族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还有很多。该院建校52年已培养出两万多各民族学生,大多数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栋梁之材。
舞活科研龙头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最新排名,作为贵州唯一入选的该院在“社会科学总论类”列全国第十九名,而前18名都是全国名校。这说明该院在人文社科学科上强大的教学科研实力。
学院通过评选三届学科(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实施《科研奖励办法》等20多项规章制度,激发了教研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近几年来,该院教师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画作3000余篇(幅),出版著作、译著、编著400多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0项,获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130多项。
民族学研究专注各世居少数民族,成果丰硕;法学紧扣法制建设脉搏,关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发掘整理贵州独有民族的语言文学,功不可没。该院教师还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教育部2002年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打造品牌专业
贵州民族学院现有文、史、法、经八大学科门类,27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省级重点学科有民族学、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伴随西部大开发的声声号角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贵州民族学院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方面频频出招:
民族学、刑法学、经济法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社会学、理论物理6个专业正力争申办硕士点,近期刚刚追加300多万元进一步增强硬件设施。现有800多名学生的法律系,已形成3个学科群:刑事法学、经济法学、法史学(民族法律方向)。雄厚师资加上严谨学风,使该系活力倍增,仅近年就承办国家级法学学术会议两个,策划组织“贵州法学论坛”并出版3本论文集;承担国家级社科课题4项、省部级社科课题11项。
抓实硬件软件
近两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支持下,贵州民族学院累计投入1.5亿元资金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化学实验大楼、物理实验大楼、艺术系教学大楼、体育系教学大楼、中专部教学大楼、新礼堂、学生新食堂、新宿舍、风雨操场渐渐拔地而起。校园绿化率超过75%。
面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差距,贵州民族学院进一步加大稳定和引进人才的力度,将大批年轻教师送往重点院校攻硕攻博。始终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党委书记等院领导多次与思想波动的教师促膝长谈,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留住了不少将走的教师。
近5年来,举办学术报告会600余场,邀请杨乐等大师级学者及美、加、法、日、澳等国专家来院讲学,营造学术氛围,开拓师生视野。聘请国内外著名院士、学者89人为兼职(客座)教授。在国际上与美国加州大学、夏威夷大学、福特基金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韩国祥明大学等学府机构缔结姊妹学校和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与多所大学进行交流互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