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乡长岂可直接任命
正在各地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县委书记》着力塑造了一名优秀县级领导干部的形象,但剧中有一镜头——县长米树林在乡党员干部大会上,宣布县委对临水乡党政领导班子的调整结果,某某任乡党委书记,某某任乡长。
《宪法》第一百零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乡长应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上级党委直接任命显然违背了法律。米树林作为一名县长,其本身便是由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岂能连最基本的法律常识都不懂?
在此希望我们的编导、演员们在工作之余多学习法律知识,这对多出影视精品大有裨益。
湖南省邵阳县人大常委会 陆志坚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家族命运透视时代风云
荧屏又见激情岁月
“我觉得拍一部电视剧,不是完成,而是创造。《江山》写的是《霓虹灯下的哨兵》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但以前的创作,往往放不开手脚,很少从人性的角度去表现。这次我们通过3个家族跌宕起伏的命运,全景式地描述了一个时代,说出了一个真理,让观众和我们一起去回顾,从而珍惜那个年代。”导演巴特尔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举办的电视剧《江山》首播式上如是说。
中央电视台将于18日起在第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推出的29集电视剧《江山》讲述了解放战争胜利后,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从国民党手中接管政权建设新中国的故事。打江山难,保卫江山、建设江山更难。但是,共产党员林然等人却没有畏惧,他们以国家民族为重,励精图治,一次次粉碎国民党特工和反动势力的破坏活动,说服和争取了民族工商业者和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战胜粮荒和灾难的同时也战胜了自己。
全剧以共产党员林然、文达、文华、杜来峰以及民族工商业者史鸿儒、史鸿昌,同外国买办史鸿庭、国民党特工莫千、古飞雪进行的殊死斗争为主线,以革命家庭文家、工商业主家庭史家、无产者杜家的恩恩怨怨为副线展开故事情节,以共产党接管盘龙市为主要事件线,人物的命运线和革命斗争的生死线紧紧相连,以共产党人打江山、接管江山、建设江山为核心,表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远大的抱负、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才能。
先期看过该剧的影视专家认为,《江山》故事新颖,视角独特,人物命运扣人心弦,情节惊险跌宕,拍摄制作精良,表现手法大气。该剧编剧邓一光是鲁迅文学奖得主,仅用3个月的时间即完成了剧本,也属罕见。邓一光说:“由于我对这段历史比较熟,剧本完成得很顺利。50年代出生的人对这段历史应该比较熟悉,或听父辈讲过。”邓一光在剧中写下这样一段细节,解放军进城时,整个城市沸腾起来,一个老太太走到解放军跟前,要求见最大的官,她非常认真地说:“听说解放军吃孩子,我来跟您商量一下,你们能不能不吃孩子,吃我们。”邓一光说,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曾经真实地发生过,就在天津。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共产党当时面对的问题不仅是如何修复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还有这个国家中遍布疮痍的民心。该剧导演巴特尔曾执导过电视剧《儒商》、《西部警察》、《车间主任》等,多次获得“飞天”、“金鹰”奖。剧中主要人物分别由李幼斌、李强、史兰芽、赵君、范智博、牛飘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他们真实自然的表演为该剧增色不少。(周欣)(附图片)
本文插图均为《江山》剧照。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她的名字叫爱华
南们
她叫“爱华”。她说,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父亲给我取名“爱华”,就是让我长大以后无论何时何地,一定要报效祖国,爱我中华。
2000年7月从天津音乐学院毕业的爱华已经长大了,她的事业在舞台上。有人叫她歌手,可她更愿意被叫作“文艺战士”。她没有忘记父母从小的教诲——“爱我中华”,因此在’98抗洪和这次突发的非典灾难中,她都以自己的方式义无反顾地和祖国和人民一道站在了抗击灾难的斗争行列中。4月底正是北京非典高发期,作为“首钢艺术团”歌唱演员的爱华,便在广播电台演唱歌曲《有爱同行》:“鲜花告诉我们这里有春天,春风告诉大地这里有温暖,母亲告诉我们这里有真情,真情真爱相伴,就在你我之间。”她的歌声在广播电台播出后,用歌声,鼓舞人们的斗志,万众一心战胜非典。
她在刚结束录制第一首歌曲的同时,第二首抗非典歌曲《等你回》又开始录音、录像,配合电视台的抗非典宣传拍制MTV。在极度劳累、社会活动频繁,身体有点支持不住时,她还是以饱满的热情,战胜自我,投入这份爱的奉献之中。就像她在第一首歌中唱的,“吃点苦受点累真的无所谓,无怨无悔为人民从不觉得亏”。于是,在5月21日这一天,她来到了武警总医院,为了表达对人民子弟兵的敬意,感谢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深情地献上一首战歌,表达崇敬祝福之情,并捐赠彩电、光盘。5月30日奔赴小汤山,6月5日赶到龙泉雾度假中心,用歌声慰问一线归来的医护人员。爱华,爱我中华。“文艺战士”爱华说,她愿意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歌唱!(附图片)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小题材寓大主题
——评短篇电视剧《金鲤鱼》
汪帆
曾经执导《少年毛泽东》、《远山姐弟》等电视剧的女导演陈力,最近又推出了一部表现农村妇女自立自强的电视剧《金鲤鱼》。它讲述了一个听着“金鲤鱼”美丽传说长大的北方农妇黑玉,在被丈夫抛弃之后,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在与命运的搏斗中,她悟出了“美好生活不是靠谁带来的,命运是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奋斗才能改变”的朴素道理。她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绑扎笤帚和做人的诚信原则,带领村民们绑扎笤帚并出口韩国、日本,使涟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笤帚专业村,小作坊变成了大事业。由此,黑玉当上了乡妇女主任。后来,她又凭着自己的努力办起了学校和妇女扫盲班。使“金鲤鱼”的神话变为了现实。
该剧上集开篇,导演为观众展现了一幅北方乡村池塘的水墨画———远远看去,水中是在船上撒网的老翁——铜锁爷爷,岸边站立着一个头扎羊角小辫的女孩小玉(黑玉的女儿)。镜头用小女孩的目光和心声讲述着农村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该剧下集结尾是同开篇一样的意境——小玉依然站立岸边,而水中木船上已不见了撒网的老翁……小玉的画外音意味深长:铜锁爷爷死了,有人说他捕到了金鲤鱼,还有人说,他没有捕到金鲤鱼……尽管人们在片中没能看到这位老人的面容,但他那有如“西西弗斯”般坚强、执着的性格通过黑玉展示给了观众。
这部短剧更着力于黑玉性格的塑造。她既是我们熟悉的,又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她和许多中国农村妇女一样,由于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一旦遭遇厄运,她们就要承受严酷的打击。该剧开篇就让人看到这样一幕:黑玉的丈夫和一个城里的女人相好了,在经受了这一巨大打击后,黑玉没有趴下,为了家人,也为了自己,她要努力去摆脱贫穷,学习文化,挣回农村妇女的面子——堂堂正正地做人。这正是该剧编、导、演们倾力表现的重心。
为了塑造好黑玉这个形象,该剧导演强调:“黑玉是农村普通妇女的一个代表,从一个围着锅台转的农妇到妇女主任,在她身上潜藏着巨大的能量,这是当代中国农民不可低估的力量。我们既要表现她的坚强,又要刻画其细腻的内心世界,甚至是劳动的每一个细节。”黑玉的扮演者郝岩在导演的要求下,认真深入生活,经过和农村妇女的打磨之后,当她再站到村妇们中间时,已经很难分辨出哪个是演员了。
该剧的编、导、演之所以如此认真对待这样一部“小戏”,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小题材中蕴涵着大主题”。而表现妇女解放这一古老的主题,在今天仍有着普遍的现实意义。我们从片中看到了这样的事实:黑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升着自己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境界。她以自己的诚信赢得了人心和订单,以勤劳和智慧改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又以自己人性的觉醒成为农村妇女维权的代表,以“法”去追求人的平等。而《金鲤鱼》正是在用艺术表达着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对劳动妇女命运与新生的同情与赞美。(附图片)
《金鲤鱼》剧照。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从“笑林辞官”说起
黄金明
近见报载,相声演员笑林在福州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半年前辞去了中国铁路文工团团长的职务。在谈到自己辞官的原因时,笑林说:“自从任团长以来,被行政上的事务羁绊,没有很好地进行过创作。”他说,他辞去团长职务,主要是为了集中精力搞相声创作。
正如笑林在谈到相声日渐式微的原因时所说的,相声现在所处境地,是有很多原因,但相声创作者不像过去那样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不像过去那样努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相声创作者,既要创作出好的相声段子,又要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熊掌和鱼是很难二者兼得的。
中国有句古话:“学而优则仕。”这在很多领域得到了验证。一些学术成就很高的专家转而成了“××长”,运动员在取得了世界冠军后,进而也转入仕途,搞文艺的有了成就之后,也弄它个什么“团长”当当。我们不否认那些“优而仕”的人就不能当官,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其实也具备领导才能,他们在领导一个部门或单位后,也同样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个人的生活、工作轨迹,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评点的,人各有志,各尽所能吧。就像牛群在坦露自己心迹时说的那样,他就是因为在表演方面不如冯巩,难以超越他,所以才去当副县长的。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抗击非典英雄之歌
生命之春
——站在叶欣烈士塑像前
俞慧军
你那双经过雕塑家
雕刻的瞳眸
宁静而明澈
闪烁着母性的光辉
你那片经过雕塑家
雕刻的额头
宽广而深邃
凝聚着炎黄的智慧
你那座经过雕塑家
雕刻的白玉般的塑像
敦厚而坚贞
激扬着巾帼英雄的无私无畏
雕塑家用精湛的艺术
雕刻你的神圣
而你用高尚的灵魂
为人世间树起一座
真善美的不朽丰碑
“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你战斗在阻击非典的第一线
撑起一片白衣天使爱的蓝天
“这里危险,让我来!”
你以共和国卫士的名义
无所畏惧,冲锋在前
昨天,你为了天下所有
女儿、妻子、母亲的健康安宁
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今天,为了让生命之春永驻人间
你又像一名征战的士兵
伫立在华夏大地的浩浩长风间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大山第一次拍摄电视剧
演绎宫廷画师传奇人生
6月6日,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洋人相声演员大山带着别样的新鲜感觉走进了北京的大观园。一部名为《宫廷画师郎世宁》的电视剧在这里开机拍摄,剧中一号主角、宫廷画师郎世宁由首次“触电”的大山扮演。
清康熙年间,郎世宁以传教士的身份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78岁逝世,乾隆皇帝追赐郎侍郎衔,安葬在北京阜成门外的外国传教士墓地内(即现北京行政学院校园内)。
郎世宁历经康、雍、乾三朝,亲眼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的辉煌。他为清朝宫廷画了很多作品,并向中国的宫廷画家传授欧洲的绘画技法,把油画这一艺术门类介绍到了中国。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不能说没有他的功劳。目前中国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以及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博物馆里都收藏有他的画作。由湖南电广传媒节目分公司投资拍摄的20集电视剧《宫廷画师郎世宁》,截取了郎世宁到达澳门直至病卒于北京的这一段经历。郎世宁和康雍乾三朝帝王的君臣关系,郎世宁和他的中国画师傅、他的徒弟以及与他亦敌亦友的宫中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了该剧的主要内容。郎世宁历经三朝帝王,从一个对中国一知半解的外国人变成了一个能够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生存的三品文官,这一经历充满了传奇的色彩。据介绍,《宫廷画师郎世宁》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正剧,只是大体上依据史实,而在一些人物关系、具体情节上吸收了一些民间流传的野史,创作者力求透过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讲述康乾盛世如何盛极而衰,以及中西文化在交融中无法避免的激烈碰撞。
扮演郎世宁的大山1988年从加拿大来到北京大学进修中国语言文学,后拜姜昆为师。这些年他不断在全国各地的舞台和电视屏幕上献艺。在国人眼中,操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已在北京安家落户,娶妻生子的大山,几乎就是一个长着洋人面孔的中国人了。而且大山目前主要从事的就是文化交流的工作,这和当年的郎世宁实在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虽然是来自加拿大,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甚至外貌都和郎世宁有着相当差异,但大山的朋友以及创作者们,都相信他能够很好地诠释这个传奇的宫廷画师。曾经执导了《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电视剧的张子恩,担任该剧导演。
除了对执导历史题材轻喜剧轻车熟路外,张子恩导演这次还有一个优势:他本人就是学美术专业的,曾经长期从事美术工作,对于绘画特别是郎世宁的画作非常熟悉。剧中郎世宁的很多资料,都是他提供的。剧中其他主要角色由香港演员钟镇涛、黄奕饰演。(文边)(附图片)
上图为《宫廷画师郎世宁》剧照。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再次定格万众一心的历史时刻
新影投拍《共和国之魂》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在浴血疆场,还是在抗洪前线,无论在疾病肆虐的危险地带,还是在余震不断的地震中心,人们都能看到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的身影,今天,他们又毅然投身抗击非典的特殊战场,为民族的历史铭刻下一段灾难历程,记录下民族面对灾难奋然前行的勇气和希望。于是一部非常时刻非常奉献的纪录电影《共和国之魂》(暂定名)便诞生了。
据创作人员介绍,作为新影厂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纪录影片,该片将对大量鲜有披露的内容丰富的历史影片进行重新梳理、挖掘和剪辑。该片既是几代纪录电影人纪实拍摄的共同产物,也是几代纪录电影人时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的结晶。
5月21日,《共和国之魂》正式拉开了前期拍摄序幕。6月1日摄制组已赶赴大江南北,开始对近10个城市的拍摄。本片预计将于8月份与观众见面。
(文一)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想看抗击非典短剧
抗击非典时期,荧屏很是迷人,除了正常播出的文艺节目外,百名歌手联袂齐唱抗击非典歌曲《我们众志成城》,韩红演唱的抗击非典MTV《生命不言败》等公益歌曲令人精神振奋。让人欣喜的是,作家魏宝林创作、评书演员孙岩表演、评书演员王大伟主持播讲的评书《孙岩、宝林说非典》已录制完成,将在电视上播出;以抗击非典为题材的电视剧《以南丁格尔的名义》将拍摄,这也是自非典疫情出现后,国内首部上马的抗击非典电视影片,讲述了北京某医院护士长文雨临危受命,带领护士们抗击非典的感人故事。相比之下,电视短剧堪称“短平快”,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许多感人的事迹稍作整理就是一部很好的短剧,广大观众期待着与生活同步的电视短剧。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周宏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抗非典作品莫“粗”创
抗击非典的战斗打响以来,为了热情讴歌默默奉献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勇士们,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深入战斗一线搜集素材,赶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他们用自己的艺术才华和智慧为全国人民鼓舞士气,振奋精神,这些文艺作品必将对战胜非典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这场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未来一个时期不可预测的结果还有很多,凭空想象的创作,无法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这场战争。所以建议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要急于求成,以免因“急”而创作出没有“结局”的“豆腐渣”作品。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武部 赵兴国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欲加之“赞”,何患无辞?
时下,不少电视台开设了类似于“明星访谈”的栏目,让明星们现身说法,讲述成功的艰辛以及奋斗的经过,这本是一件励志的好事,可是一些主持人在对明星的访谈中,一味地追捧,这就使得节目变味了。如一位明星在电视上说起幼年很调皮,经常让父母、老师操心时,主持人旋即赞扬“你看,小时候就聪明伶俐,大人也没辙”的话。主持人的机智固然值得赞叹,可调皮的就一定聪明伶俐吗?更有甚者,有位明星说起儿时偷果园苹果的往事,主持人立即夸道:“成功人士为了获得成功,方法就是多!”这叫什么话?如此说来,不法分子全是成功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星成功之处值得学习,但并不是其全部经历都值得效仿,更不值得盲目吹捧。况且这些吹捧,真正成功的人士并不买账,姜昆以前就对那些大肆吹捧他的媒体气愤地说:“真是欲加之‘赞’,何患无辞!”
江苏省建湖县委宣传部 郑智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