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美国全球驻军示意图
制图/寇立研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美调整全球军事部署
林柏 寇立研
保持庞大的海外驻军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有四大战略意义:一是维持前沿军事存在,对有关国家进行军事威慑,以实现其国家和地区战略目标;二是在威慑失效时采取军事行动以有效应付地区危机;三是通过海外军事存在为美国施加政治、文化和经济影响提供可靠的军事后盾;四是强化与盟国的战略联系。“9·11”事件,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来,随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美国在海外的军事部署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性调整。
借战争重扩海外基地
借战争之机大肆扩张海外驻军是美国的一贯做法。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并没有完全撤离海湾地区,反而在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6个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并不断更新改善基地设施。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在邻近阿富汗的9个国家,建立了13处军事基地,大幅度扩张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网络。伊拉克战争还没有结束,美军就宣布要在伊拉克建立4个军事基地,至今仍有10多万人的部队驻扎在伊拉克,并将长期保持相当规模的驻军。虽然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在总体上呈缩减趋势,但近几年又开始回升。尤其是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国的海外军事存在又扩展了20多个国家。
向“不稳定弧形区”集结
基地是军队的集散地,反映出国家的战略倾向。“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将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视为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认为其主要威胁来自于贯穿加勒比海沿岸、非洲、高加索、中亚、中东、南亚和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弧形区”。为此,美国国防部围绕这个“不稳定弧形区”大幅调整海外驻军的兵力部署,以便有效应付“预防型”战争。
在中东方向,美国认为有必要在该地区保持相当规模的军事存在,并且这种规模应超过海湾战争前的美军部署水平。因此,美国目前正开始将美军的一些驻扎在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的作战部队改驻卡塔尔、阿曼、阿联酋和伊拉克,并同时增加在东非、北非的驻军。
在欧洲方向,美国为加强对巴尔干、中东、中亚的干预能力,已开始减少驻德军队,并大力加强东欧和东南欧的前沿基地。但是,鉴于美在欧仍有重要安全利益,为保持欧美战略伙伴关系,美军还不可能完全撤出德国。
在东南亚方向,美国近几年来与东南亚国家先后达成一系列协议,获得了一些国家的基地、机场、港口、维修补给和后勤保障设施的使用权。
重视预先配置,建立“机动”存在
为了确保前沿存在,美军高度重视预先配置。预先配置,就是在一些海外基地中预先配置相当数量的武器装备,以极少的兵力来维护和驻守,当危机发生时,美军采取快捷的运输方式将人员运送到危机地区,依靠预先配置的武器装备,迅速在危机地区形成战斗力,执行作战任务。目前美军在海外大约预置了2个陆军师(在欧洲)、4个陆战远征旅(挪威、关岛、迪戈加西亚和大西洋各一个旅)的装备物资。另外,美军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地区还有12艘海上机动预储船。预先配置提高了美军向世界各地运送机动兵力的能力。例如,美军部署在关岛、迪戈加西亚和大西洋的13艘预储船,装载了3个陆战远征旅装备物资,只需1至7天便可到达朝鲜或中东地区,大大提高了危机反应速度。美军把这种存在方式称为“机动存在”,也有人称之为“通道式存在”。当前,美国在中亚、东南亚、东欧等地区的一些军事存在都有这种性质。
改建扩建核心基地
美军装备技术水平高,维修复杂,对基地的要求也更高,许多装备必须由核心基地来保障。如在伊拉克战争前,美军B—2战略轰炸机的基地只能设在本土的修理厂内,航空母舰在亚太地区也仅有日本的横须贺港口可以维修和保养。核心基地由于综合保障能力强,成为美军对外军事行动的战略支撑。最近几年,美国明显加大了核心基地的投入,不断改建和扩建核心基地。首先是关岛基地,美军先将原驻菲律宾苏比克基地的部分设施移至关岛,并建设美军在远东最大的弹药储存设施,同时配置美军战略轰炸机、战略导弹核潜艇。美海军还考虑在关岛部署3艘大型两栖战舰,以增强关岛战时的后方支援能力。其次,以横须贺为中心的美国海军东北亚基地群也不断得到加强。再次,迪戈加西亚的基地经过扩建,现在已经能够起降B—2战略轰炸机。另外,从1999年起,美军开始对新加坡樟宜基地进行改建扩建,并于2003年3月23日完工,美军航母及大型编队从此可以进港休整,使得美军舰船往来南海、印度洋时更加方便自由。
经过几年建设,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基地设置已形成了“两重一轻”不等边的三角形架构。“两重”,即以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为中心的东北亚基地群,以关岛为中心的密克罗尼西亚基地群;“一轻”,即以新加坡为基点的东南亚基地,从而保证了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威慑态势。
建设海上移动基地
海外运输力量也是美军应付海外危机的关键。但美国目前的海外运输能力只有海湾战争时的75%,兵力投送能力明显不足,对危机的反应速度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近几年,美军提出了建设海上“浮岛”计划,其中的一种方案就是建立联合移动海上基地(JMOB)。JMOB可以在绝大多数攻击范围外实施战区内海军基地—战舰—目的地的补给。JMOB能够减少现存的部队对基地的依赖,尽管它不能完全取代岸上支援设施,但它可以将岸上的军事后勤设施减少到最低限度。它还可以有选择地向岸上部队提供支援,从而避免了向前沿部队过多提供多余物资的情况。JMOB还能为远征部队提供全方位的联合作战平台。在没有作战任务的情况下,JMOB的不同模块可以分开使用。在不稳定的和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中,它的单独部分也能够为美军提供低风险但又很强的机动能力。如果这项计划付诸实施,到2010年至2015
年,美国将拥有有史以来最大的漂浮着的海上建筑物,美军后勤补给线将大大缩短,使美国军队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实施有效的海上作战。
增强基地防御的弹性
从最近美国国防部公布的一些兵力部署调整方案来看,美军海外军事存在出现了由“靠前存在”向“纵深存在”或“弹性存在”方向发展的趋势。比如,朝鲜核危机爆发后,美国开始重新考虑在东北亚的驻军问题。目前,美驻韩国部队计3.7万人,其中大部分部署于汉城以北的非军事区附近,完全处于朝鲜军队远程火炮打击范围之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支部队已经成为“人质部队”。一旦美国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这些军队将首先成为受攻击的对象,并有可能遭受严重损失。因此,为了保持防御的弹性和减少可能的损失,美军计划将陆军部队调离韩国非军事区和汉城,并对整个驻韩美军的规模作进一步削减。6月3日,驻韩美军司令拉波特宣布,部署在汉城龙山基地的7000名美军,将在近期后撤到京畿道南部的平泽美军基地。与此同时,由于与当地居民关系紧张,美国正计划将驻日本冲绳岛的2万名海军陆战队士兵的大部分调往澳大利亚,增加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美军,并寻求达成海军舰只进驻越南或在菲律宾派驻地面部队的协议。为了减少削减驻军可能带来的影响,美军将主要通过提高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来解决。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外军事存在的调整主要是全面裁减,布局上仍然是冷战时期的战略态势。而此次美国海外军事存在的调整则主要是布局调整,是美国主动应对21世纪“后冷战时代”挑战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对国际形势和地区安全将产生深远影响。(附图片)
1、美军战机编队飞行。
2、美中央战区士兵出发前往新驻地。
3、日本冲绳的那霸港。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美军驻外问题不少
陈炳耀
美海外军事基地数量虽多,但从近几场局部战争看,其问题也不少。
前沿基地难以满足战争需要。冷战后,美国防部共批准归还或调整海外基地近千处,将海外基地的数量减少了58%。基地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美军在海外采取军事行动的能力。而这些基地通常距离战场较远,影响美军打击效果。如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使用的基地距离大都在2000公里以上,直接制约了美军进攻发起的时间和持续作战能力,限制了对一些目标的攻击。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B—52轰炸机标准载弹量达到26吨,由于从英国到伊拉克航程长达5000公里,美机出动不得不“满载油,少载弹”,每次只能载10吨左右的精确制导弹药,影响了打击效率。前沿基地通常保障能力有限,难以承担一些高技术武器的维修与保养,致使美军的非战损率上升。
目标固定,安全隐患多。军事基地目标固定,且通常与居民区相连,防守能力有限。尤其是设在那些民众仇美情绪严重、政权不稳或恐怖主义活动比较猖獗国家的美军基地,遭受恐怖袭击的危险性较大,“基地”组织就以美军在穆斯林圣地出现为由攻击全球美国目标。阿富汗战争结束以来,美在阿基地就遭受到几十次袭击,损失不小。
获取基地的代价高。为了得到一些国家的基地使用权,美国政府往往以高昂的代价满足所在国的要求。为保证对塔利班的作战行动顺利实施,美国在开战前对一些国家作出了上百亿美元的援助承诺。在对伊开战前,美国为获取土耳其军事基地的使用权,也承诺了60亿美元的援助。每年,美国为其全球的军事存在都要拿出近百亿美元的援助和维护资金,仅仅是对德国提供的驻军费用就高达45亿美元。在战争发生时,一些国家还经常趁机提出额外要求,无疑增大了美国获得基地的代价。
政治敏感性强,使用受限。因美国海外基地大都设在别国领土,使用上受制约,即使是盟国也难以保证其正常使用。在阿富汗战争中,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对于美军使用在其领土上的基地一直持保留态度。美军也不得不顾及穆斯林世界的情绪,少使用或不使用这些基地。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土耳其议会否决了政府提供美军基地使用权的提案,迫使美军战前变更部署,将第四机步师调往科威特方向,致使战争初期较为被动。
与当地民众摩擦不断。近年来,美国在韩国、日本等国基地上的驻军与当地民众发生多起摩擦。美军一些士兵作风纪律差,强奸、酗酒、打架、杀人等事件常有发生,而美军处理相对宽松,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感。同时,美军训练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韩国、日本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民众示威游行,要求美军撤出。另外,一些国家民众认为外国军队的驻扎是殖民主义时代的象征,随着民族主义的抬头,一些国家的民众对政府施加压力,不允许美国基地存在。这对美军的海外存在造成了不利影响。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资料库
美海外驻军简况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为推行其全球战略,逐步建立了以本土军事基地为依托的全球军事“基地网”,大小军事基地(设施)高峰时总数曾高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海外驻军多达61万人,并形成了“点线结合,多层次配置,控制主要战略要点与海上咽喉”的海外基地布局。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防费用有限和驻在国人民的反对,美国多次压缩海外驻军。但近年来特别是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美又扩展海外军事存在。目前,美国在海外的驻军规模约为24.7万人。
从战略的角度看,目前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分布可划分为3个战略区、14个基地群。
——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美国设在这些地区的基地约占其海外基地总数的53%,共有5个基地群,呈两线梯次配置。第一线由中欧基地群(设在德国、比利时、荷兰的基地与设施)、南欧基地群(设在意大利和希腊的基地与设施)和中东、北非基地群组成,以中欧基地群为主体,负责扼守欧洲的心脏地带;第二线由英国、冰岛基地群和伊比利亚半岛基地群组成,负责增援中、北欧地区作战和实施战略核攻击。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斯图加特陆军基地(美驻欧空军司令部及北约中欧盟军司令部驻地)和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军基地(美第六舰队司令部联络官和北约南欧司令部驻地)。
——亚太和印度洋地区。这一地区对美国有重要战略价值,故其在这一地区的海外基地数量仅次于欧洲,约占美国海外基地总数的42.7%,共有7个基地群。这些基地大体呈三线配置:第一线由阿拉斯加、东北亚、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等4个基地群组成,控制着具有战略意义的航道、海峡和海域;第二线由关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个基地群组成,是第一线基地的依托和重要的海空运输中转基地,也是重要的监视侦察基地;第三线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这既是支援亚太地区作战的后方,又是美国本土防御的前哨。在这些基地中,较为主要的是:设在阿拉斯加的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阿拉斯加空军司令部驻地),设在日本的横须贺、冲绳海军基地,设在韩国的乌山空军基地和汉城基地,设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海军基地,设在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帕拉海军基地等。
——北美和拉美地区。美国在这一地区设置了2个基地群。其中格陵兰、加拿大基地群主要担负战略预警和增援任务;巴拿马、加勒比海基地群则构成美国本土防御的南部屏障,也是控制加勒比海地区的桥头堡。(林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