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本期聚焦
村干部:干事还要干成事
——听普兰店市几位村党支部书记一席谈
本报记者 董宏君
2002年,大连市的“卫星城”普兰店市的全市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达到4.4亿元,全市农村人均收入达到3412元,进入全国百强县。
市委书记于丕鸿对记者说,这得益于他们有一支过硬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这支队伍关键时刻冲得上、“能办事、会办事且能办成事”。
王永玉: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铁西办事处花儿山村总人口超过1万人,作为这个大摊子的“头儿”,村党委书记王永玉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如何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必须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不调整,就永远没有出路。班子有了共识,我们就从实际出发,把西红柿保护地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并做出了“调整土地3500亩、发展蔬菜大棚”的计划。一些群众思想有顾虑:能赚钱吗?还有的说我们是瞎折腾。我们村干部分片包户,通过算账对比等多种形式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为了给群众建棚创造条件,在办事处的帮助下,先后发动了5次会战,为群众义务平整土地;修棚区主干道、修棚区作业路、挖排水沟、为群众解决建棚贷款……对涉及群众生产的水、电、路、资金等问题现场办公,发现问题,现场解决。
如今,全村的西红柿蔬菜大棚已经发展到2600个,已被确认为国家级现代化农业园区。去年,全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
(记者感言:没有现成的路可走的时候,就得闯。闯字好写不好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不是件容易事儿。闯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村干部的作用就是凝聚智慧与力量,带领群众闯出路来。)
李贤明:看你琢磨还是不琢磨
南山办事处南荒村人均耕地不足2分,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困惑着他们。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做出大文章,成为班子的重点工作,村党委书记李贤明说,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看你肯不肯琢磨。
我们进屯入户进行调查摸底,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向荒山要效益。这期间,我们把饭锅都支到了山上,吃住在工地,干部们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连续奋战了8个多月,硬是在地势高燥、杂草丛生的荒山坡上平整出120多亩的养殖场,养殖狐狸和山禽。为了方便群众作业,我们又铺设了供水管道,安装上了变压器和高低压线路,修造场区道路与村主道相连,兴修了水库……“水通、电通、路通”的养殖场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大发展。
村民富了,打架斗殴的没了,上访告状的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关心集体的多了,组织村民修山治水,一个电话,群众二话不说;年末税收,一个星期便利利索索。
(记者感言:办法总比困难多,带头人必须带头琢磨事儿,琢磨事儿是成事的前提。干部有时就得像个“小诸葛”,既要依靠群众,又要开动脑筋。)
李德宝:干就干出个名堂来
皮口镇平岛村是普兰店市唯一的海岛渔村。尽管地理位置优越、滩涂资源丰富,几年前,他们却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人均收入始终没有突破2000元。如今,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宝说,最根本的是村干部要想事、干事、成事。
既然群众信任我们,就要干出个名堂来,不然,群众要我们干什么?为此,我们明确提出了“以海珍品养殖和旅游开发为主攻方向,实现富村、富民目标”的发展战略。几年来,我们立足海岛资源,先后开发杂色蛤养殖3000亩,牡蛎养殖3000亩,开发浅海底海参养殖5000亩,实行园田化管理。建设了半地下温室大棚2000平方米,去年,总投资2400万元平岛防潮堤工程已经开工建设。
村里的家底逐渐厚实了,我们协调邮电部门,投资23万元,为全村安装电话165部,实现了一户一机,成为辽南第一个海岛电话村;先后累积投资220多万元安装自来水设施;投资6万元,为村民安装上了有线电视;两次投资99万元,建造了交通船,村民进出岛全部免费……
(记者感言:“要干就干出个名堂来”,如果没有这份朴素的追求,农村经济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小富即安,容易知足是农村常见的现象,带头人就要有这样的雄心,才能促进各项工作有更大的起色。)
郭成贵:好多事要“趁热打铁”
丰荣办事处鞍子山村党总支书记郭成贵2001年上任之初,面对烂摊子,首先是从“路”抓起。
鞍子山村的路让人“愁断肠”。一条鞍子河将村里与外面隔离了起来,出村必须绕行一条凹凸不平的老路,一等的蔬菜、水果、水产品,等拉到村外,就成了“等外品”。
“要想富,先修路”。在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多方筹措资金360多万元,修建了5.2公里的高标准的柏油路,架起了2座83延长米的桥。竣工通车那天,村民们自发地燃起了鞭炮,并将路和桥取名为“致富路”、“连心桥”、“富民桥”。我们趁热打铁,对全村2.2公里的村路进行了全面维修,紧接着就抓发展。首先,对群众反响强烈的土地进行了调整,村干部包屯包户,在短时间内将全村10多年没有重新调整的3600多亩土地进行了调整。我们又规划出500亩土地发展温室大棚,还组织建立了“党群共富产业会社”,开设了“农民讲坛”,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目前,全村已经拥有蔬菜大棚108个,又规划了80亩的养殖业用地,引进了10个养殖业大户,以此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发展……
(记者感言:劲儿可鼓不可泄,一鼓作气、趁热打铁,对农村工作尤为重要。机会不等人,拖拖拉拉的习惯,慢慢悠悠的状态,是干事业的大敌。)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近日,四川宜宾市高县建立了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制度,切实做到了“党员心中有群众,群众有事找党员”。
1、翻身乡党委书记邱云(右)在金鱼村五组向群众发放“干部群众连心卡”、“民情督办书”和“党员干部工作督改书”,听取群众对乡里工作的建议意见。
2、腾龙乡腾龙村大弯组共产党员胡金维(中)带领群众退耕还林种草养牛,有7户在他的帮助下养牛脱贫致富。(曾朗摄影报道)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一周党建 新闻评点
建章立制重在落实
据本报6月5日报道:安徽省纪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近日出台五项措施刹公款吃喝风。一是确定标准,二是实名登记,三要公开招标、定点招待,四要公务招待呈批单、原始菜单和正式餐饮发票“三单合一”,五是公务招待费要公布。
用建章立制的办法遏制公款吃喝,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笔者也经常收到各地发来的出台规范党政干部廉洁自律行为各种制度的消息,但真正收效如何,恐怕越来越多的相关“制度”能回答一二。制度建立固然是好事,但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千万不要成为一纸空文,流于形式。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一周党建 新闻评点
别忘了自己的身份
新华社6月3日消息:针对有的地方、企业出现少数党政领导干部隐瞒真实身份,以欺骗手段申报劳模的丑恶行为,河南省总工会日前出台专门规定,防止干部“冒充”工人、农民当劳模。
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本该在履行职责、群众遇到困难时心系群众,现在有人却是荣誉当前,摇身一变与民争“誉”。我们的党委部门有必要借此时机,认真解剖解剖,在少数党政领导干部的灵魂深处,究竟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宗旨意识受到多大扭曲,让党政领导干部找准自己的角色,别忘了自己的身份!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一周党建 新闻评点
希望有诺必践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6月3日报道:近日,黑龙江省纪委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学党章、促廉政、树形象,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实践者”主题教育活动。全省2000多位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一把手”,公开作出廉洁自律、廉洁从政的承诺。
2000多位“一把手”公开承诺,的确是件好事,因为毕竟这需要勇气。然而,说时容易做起难,自己说过的话能在多大程度上兑现,老百姓更为关注。黑龙江省纪委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创意好,针对性强,真心希望有诺必践。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一周党建 新闻评点
禁酒更要禁行
据大众日报5月29日报道:山东省淄博市日前公布包括“不准工作日中午饮酒及酒后执行公务”等规范公务员行为规范内容的“十不准”禁令,并在淄博市市直机关工作人员中实施。如有违反者,轻者进行通报批评,重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身为公务员,酒足饭饱之后一身酒气,试想他的办事效率怎能保证?如果此时,有人办理公务,面对如此一个“红脸关公”,政府的形象在群众的心中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十不准”禁令要禁的决不仅仅是酗酒,更应当禁止那些有损自身形象的不良言行,这样才是禁到了点上。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稠城社区建立纪检组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义乌市稠城街道为更好地健全社区纪检监察工作的组织网络,在下辖的13个社区中全部建立了纪检监察小组。
义乌市的社区建设一年以来,不断向街道一级延伸,做到每个社区党总支配备一名专职纪检委员;下属各支部委员人数在3名或3名以上的,则配备一名纪检委员;还率先在各社区建立纪检监察小组,设组长一名,成员2—3名。同时,要求各社区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好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落实。
(丰昆 蒋旭俊)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潍城 村务公开群众点题
本报讯 日前,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针对村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的“想知道的不公开”的问题,让群众对村务公开的内容进行“点题”。在每月村务公开前5天,召开村民理财小组成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村务公开会,对本月要公开的村务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最后要公开的内容,再根据村民需要公开村务,促进了公开内容的细化和村务公开的深入。(潍纪)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公仆心声
做人民忠实公仆
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 冯克坚
冯克坚,大学文化程度,河南灵宝人,1958年出生,1976年参加工作,1999年任河南襄城县委副书记、县长,2002年起任中共兰考县委书记。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学习焦裕禄是我们永远的课题。多年来,我们立足实践,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活动,使学习焦裕禄活动常学常新。
一种精神的伟大,不仅在于它的崇高,更在于它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推动。焦裕禄的伟大,就在于他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在“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人民忠实公仆”活动中,我们牢牢把握以民为本这一核心,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学习十六大报告、学习新党章、学习焦裕禄,比为兰考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为内容的“三学一比”活动和“解放思想跨越发展主题讨论”活动;把弘扬焦裕禄精神与每年开展的评选“百件为民好事”和“万人评议机关工作”系列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出一大批勤政爱民,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好干部。
去年8月份起,我们要求全县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年要有不少于1/3的工作时间深入农村、企业第一线,开展“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办民事”为主题的集中调研活动,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集思广益,为兰考发展献计献策。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抽调3800多名有经验、懂技术的机关工作人员与2600多个农村贫困户、企业下岗职工结成了帮扶对子,开展“两包一促”活动,为贫困群众传授实用技术,提供致富信息,协调发展资金,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我们立足兰考资源优势,构筑县域经济的新框架,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629家,出口创汇90万美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多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全县群众人心所向。近年来,我们相继投入2亿多元对县城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扩建,县城面积扩大到13.7平方公里。目前,兰考是河南省仅有的两个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县之一,昔日24万亩沙荒地变成了绿洲,全县林木覆盖率达26%。(附图片)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抗击非典——我是共产党员
用行动实践党的宗旨
刘海连 刘兆奎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江苏省东海县的广大党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把安全留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4月28日,平明镇王烈村村民王小波从北京打工返乡,次日高烧38.6摄氏度,身上有红点症状。村里立即把情况向上级报告,接到信息后,县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迅速作出了对病人隔离诊断的决定。不到1小时,120急救车将王小波带到县医院隔离区,同时对该村实行了封闭。
消息传开,全村一下子炸了窝,出现了人心惶惶、情绪波动的复杂局面,领取防疫药品的秩序也处于混乱状态。危急时刻,县领导进入该镇坐镇指挥,镇里三套班子成员迅速进行了分工。由于前往王烈村危险太大,镇党委书记李树启执意单独前往,紧急召集全村67名党员进行动员。在随后的4天4夜里,这些党员干部连续奋战,没有一个人脱离岗位,没有一个人回家休息。后来,王小波经市、县专家会诊,排除了非典疑似病例,大家心头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当首例被怀疑患非典的病人住进隔离区病房后,东海县医院外二科护士长、共产党员刘昌荣主动请缨,“我是党员,让我上!”她顾不上安顿正准备迎接高考的儿子,也未来得及向丈夫告别,就匆匆奔赴一线。因隔离区位于县城西郊,刘昌荣担心年轻的护士害怕,就坚持自己值夜班,连续几夜下来,她感冒了,但仍坚守岗位,按时给病人打针、送药、整理床铺。
在东海县的抗非典前线,像刘昌荣这样的先进事迹不胜枚举。石梁河镇发热门诊负责人刘长迎,坚持工作,连续两昼夜未合眼;县中医院党支部副书记董玉宏,任东海县火车站非典检测站负责人,每天检测下车人员600余人,胳膊甩肿了,嗓子喊哑了,但他仍然从严把关,不放过一个可疑对象。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议论风生
村干部要敢闯
南瑶
如何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如何带领群众闯出一条致富路,是村干部必须肩负起的责任。致富,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前行的路上布满了荆棘与暗礁,艰难与风险,闯出一条路,何其难!
然而,正是因为没有一条现成的路可走,才必须要闯!正因为难,就更需要村干部首先要具备一种开拓精神。在凝聚群众的智慧与力量的同时,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怕失败。因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虽不会走错路,但永远也走不出一条路来。
其次,还要有一种坚韧的性格。就像田野里的拓荒牛,认准目标,就要将犁拉到底。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就回头,即便找到了路,也会半途而废。
再次,就是要具备一种雷厉风行的好作风。就像锋利的垦荒犁,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拖泥带水。村干部也是农民出身,有时难免拖拖拉拉,慢慢悠悠。因而,村干部首先要有股麻利劲儿,不能左顾右盼,要有效率意识。这是走好路的保证。
同时,还要打开视野,学会“知己知彼”。不但要了解市场信息,更要学会帮助群众根据实际调整思路,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而不少农民群众喜欢一劳永逸,习惯于简单重复,害怕变化。村干部不但要做致富带头人,更要成为转变观念的带头人。这样,路才能走得更长久。
群雁高飞头雁领。村干部没有三头六臂,但只要村干部的心里有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集体经济要壮大,农民收入要增加,必须要有一支想事、干事、能成事的基层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强了,才有生机勃勃的农村经济,才会有全面小康的早日实现。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议论风生
也说“末位淘汰制”
袁方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大力倡导“末位淘汰制”,可笔者却认为这一做法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人群排序都会有先有后,总会有排在末位的,即便都是先进分子在一块,也不可能都排在第一位。反之亦然。如果排在了末位就要淘汰,对于先进人群中排在末位者岂不有失公正?又如何区分先进单位和后进单位?此其一也。
另一方面,在风气不正的情况下,“末位淘汰制”很容易助长弄虚作假的浮夸风。“大跃进”时期不就出现过前边的人报粮食亩产800斤,后边就有人报1000斤,最后粮食亩产竟敢报到上万斤这样的教训吗?谁敢说今天被淘汰的“末位”就不是最讲实话的人、就不是真正的先进呢?此其二也。
其三,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如果干部为了不遭淘汰都把心思用到自己的名次上去了,那么“政绩工程”之类竭泽而渔的短期效益工程就可能铺天盖地而来,最后受到损害的还只能是广大群众。有如上述,我认为“末位淘汰制”应当慎用。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党建新书推介
研究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力作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吴瀚飞著)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论著
该书选择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形式即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系统地分析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的地位,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发展演变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创新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理论创新,结构体系的构建,技术支持条件的分析,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和有价值的思路。如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原则、法制原则是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必须坚持的三条基本原则,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是由选拔标准与资格条件确定制度、报名与资格审查制度、考试制度、考核制度、决定任用制度五位一体的结构体系。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作者在探索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艰苦探索,首次在国内明确提出了公开公正、竞争择优、人职匹配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三大运行原理。同时,作者还对我国当前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系统而可行的对策选择。这对实际工作部门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该书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优秀著作。它填补了国内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理论研究空白,对推进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