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6月10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1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转折——从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看高考作文改革走向 '...

第12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转折
  ——从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看高考作文改革走向
  本报记者 温红彦
  历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都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家长们夏季纳凉饮茶时的谈资。人们如此重视高考作文,不仅因为它是目前各科所有试题中占分数最多的一道试题,而且对国人来说,它有着久远的心理积淀,所谓“文章千古事”,就是最好的映照。封建社会开科取士,更是一篇文章定终身。如今高考作文可谓百花齐放,远的不说,从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到2001
  年的“诚信”话题,再到去年的“心灵的选择”,都曾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震动,大家议论风生,传阅佳作,爱不释手。
  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又别出心裁,全国卷的试题是话题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北京卷是命题作文“转折”,上海卷是话题作文“杂”。那么,从近20年高考作文式样的变化,能不能摸清高考作文改革的脉络?就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八十中学高三语文组的王筠青、孙洁等5位教师。
  记者:高考作文是对考生语文能力与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考查。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20多年里,高考作文在命题形式、文体形式方面经历了哪些转折?
  王筠青:在中学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写作能力难度最大、档次最高。高考语文中,就单题而论,写作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几次转折。
  首先是命题形式的转折。高考作文先后运用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给范围自由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给材料作文在审题上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材料认真推敲,如不能正确把握材料内涵,就可能跑题,甚至满盘皆输;从1999年开始,话题作文登上高考舞台,无疑值得喝彩,这个转折使大多数考生能够扣题作文,从而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更体现了高考选拔的公平性原则。今年全国卷、上海卷仍然沿用了这个形式。
  其次是文体形式的转折。1997年、1998年运用了一大一小的考试方式,即小作文要求描写、叙述,大作文都是议论文,这种方式能全面考查考生运用各种文体表达方式进行作文的能力,但写作量较大,试卷整体过于厚重,考生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完成所有试题是不能很从容的。从1999年开始,恢复了考查一篇大作文的形式,且文体不限,这个转折使考生能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体现出考试改革的人文化倾向。
  记者:1999年的试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高考作文改革带来一股清新的风。那些会读书、勤思考、悟性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好作文不胫而走,一时间洛阳纸贵。结合今年的试题,谈谈高考作文在创新意识和开放程度上经历了哪些转折?
  孙洁: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话题作文。自采用话题作文以来,除了文体不限以外,内容的开放程度令人赞赏。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考生的思路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审题的要求减小了,对考生的思想认识、想象能力、语言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有利于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尽情发挥。
  今年上海卷的话题“杂”,就有利于考生巧妙地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角度写,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因为“杂”的话题取材面广,思维角度多。北京卷作文虽是命题作文,但“转折”中所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急骤变革的时代,个人的学习、生活、思想认识都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应该从看似平凡的小事挖掘出其中包含的深刻内涵,特别是这几年无论国际、国内都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件,其中有些是带有转折性的,比如非典这一事件对我国各方面的管理乃至体制的完善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另外,也可以写历史上某些事件、某些个人生活的转折对社会以及个人的影响。
  记者:话题作文经过了4年高考的洗礼,逐步走向成熟,但它似乎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难以防止宿构和以背默方式进行的抄袭。比如2001年的“诚信”话题,就出现考生抄袭但却得了高分的现象,当时大家议论纷纷。
  凃洁: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所以,作文试题在开放的同时,其限制性也在加大,如2002年全国卷“心灵的选择”,就要求必须扣住“心灵”,应写出心灵经受的挣扎与搏斗,这个过程应是具体的,没有这个过程属于跑题。
  今年全国卷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要扣住“感情亲疏”四个字,行文中要体现出感情的远近对认识能力的影响,并且要写出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限制性很强。北京卷“转折”回到命题作文中来,考生要审清这个概念中所包含的范围,比如它与“转变”的区别,“转变”是一个结果,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折”主要强调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意义比“转变”要深、要大;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在考生即将迈入一个人生新阶段的时候,出这个题目很有意义。
  记者:高考年年举行,作文岁岁不同。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应对今后年复一年不断变幻的作文试题?
  周冬屏、晁凌云:我们认为,以不变应万变的对策有三:
  1.学校要创设科学与人文的教育氛围,注重对学生健康情怀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提倡创新思维和对事物要有独立的见解。
  2.注重积累: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语文学习的必经过程。“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其中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境界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厚积薄发的过程,读书若没有这个过程,是难以有收获的。
  3.关注社会、关注心灵: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语文考试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而其中的人文素养也愈受到重视。它强调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切,强调学生去感受生活,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关爱生命。体现在高考的作文命题中,更是明显,考生要注重从生活中悟出生命的真谛、人生的哲理。
  王筠青、孙洁等教师认为,高考总的趋势是稳中有变,今年又回到命题作文中来,由此可见,对各种题型的训练不可偏废,对各种文体的写作应做到游刃有余。这样才能成竹在胸,尽施才华。(附图片)
  非典时期 非常高考
  今年的高考入场格外严格,北京考生进入考场时不仅要携带准考证,还要出示健康卡。所有进入考场的监考老师和考生都要先经过体温测试。学校还为考生配备了内装考试用具的高考专用袋。
  1、压题照片:临阵磨枪。(本报记者 刘龙摄影报道)
  2、考生艾丽丽对第一门语文考试充满信心。
  3、北京市八十中学高三班主任王瑞根在考场外鼓励学生。 a3l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让灾难化作精神动力
  ——中央财经大学致社会各界的感谢信
  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非典危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党中央、国务院从容应对,以果断的措施、科学的态度、求实的作风,带领亿万人民展开了一场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中,我校作为首都疫情发生较早、较重的高校,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社会悉心关爱和大力支持。
  我校疫情最早始于4月9日,一名退休教授因到医院看病被疑为感染上非典去世,4月12日至26日,其家属及与之有密切接触的20名教职工先后被感染,其中3名离退休教工不治而故。鉴于多数患者居住在该教授所住的校外一幢居民楼内,4月24日政府对该楼实施隔离措施。
  面对严峻的形势,学校党委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全面打响了一场抗击非典的战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于措施得当,经过全校师生50多天的艰苦努力,科学防控,有效地遏制了疫情:学校始终无一学生感染;被隔离的校外教工宿舍楼也于5月8日解除隔离;自4月27日至今已经连续40余天无新增病例;教职工患者已有15名痊愈出院。全校教职工已经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我校突如其来的疫情,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领导的重视,也牵动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心。疫情之始,陈至立国务委员、教育部周济部长等上级领导就给予极大关怀、支持和工作指导,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领导也亲临我校指导工作,这对于我校抗击非典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刻,各有关部门、兄弟单位、海内外校友、各类媒体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的朋友们,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在此我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奋战在抗击非典最前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置生死于不顾,用无畏的勇气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他们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正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把我们的教工从非典病魔手中抢救回来!我们也要感谢众多的学生家长,他们在我校疫情最严重的时刻,纷纷致函学校,给我们以极大的精神支持和抚慰!
  中央财经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创办的第一所财经类院校,被誉为“中国财经专家的摇篮”,素以良好的生源、熟悉经济事务的优秀师资、供不应求的毕业生、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的专业设置和日趋完善的学科建设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在这次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中财人所形成的“敢于负责,勇于奉献,守望相助,知难而进”的精神,是中财“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为我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非典的阴霾正在消散,校园景色如故,芳草依然,中央财经大学师生正以崭新的精神状态,努力探索人类未知的领域,向世界一流的财经大学迈进!
  恩格斯有句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灾难既临,就勇敢地面对它,坚决地战胜它,并把在灾难中感悟和体验到的东西铭记于心,见之于行,迎来的将是新的崛起!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李保仁 校长 王柯敬) a3l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教育论坛

  危机面前的公民教育思考
  邢永富
  由SARS危机反思公民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场SARS危机面前,我们除了由政府组织的公共行为之外,很少有公民个人的声音;更有甚者,在民间则存在着观望、自保、冷漠、拒斥等现象。这些都反映了我们现代公共精神的不足,反映了我们缺乏现代公民与社群应有的“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风范和风尚。应当说,现代化的基础在于公民及其公共精神的发展和弘扬。公民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个体基石,公共精神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人气指数”。
  现代民族的公共精神培养,首先要靠公共教育机构——学校来实施。要指出的是,我国公民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现代公民的。作为培养现代公民的学校教育,公共生活及其公共精神应当渗透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目前学校里的公民教育仅仅作为一种知识教育进行安排,讲授一些公民的权利、义务、规范等。公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和指导生活的,只有在各种公民生活中才能唤起青少年的公民意识,训练青少年的公共生活技能,养成年轻一代的公民生活习惯。公民价值应当说是现代国民教育制度的根本价值取向,所有的知识教育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但是,若不将公民价值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而仅仅作为一种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那决不会培养出真正的现代公民。
  现代学校里的科学教育是公民教育的理性基础,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代公民教育价值。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往往是为科学而科学的教育,至多服务于人们的谋职就业需要;而对于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挖掘不够,对于它的公民教育价值估计不足。我以为,科学及科学教育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或人文价值,其中就包括现代人的公共精神价值。科学教育在现代史上和公民教育一并出现,就说明它与公民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科学在揭示自然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的同时,也证实了人与人之间的同质性和平等性,从而表达了对人类的关怀。恰恰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科学教育构成现代公民教育的理性基础。然而,若是我们不将科学教育与公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无论对于科学教育还是对于公民教育都将是支离破碎的和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科学教育对公民的成长和发展又有何益呢?
  关于现代公民应有的“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公共精神,依靠我们学校里的“教化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师“包办式”的班集体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公共精神来源于人们的自主的和积极的集体生活或公共生活,来源于尊重个人意志的集体生活或公共生活,来源于人们的有着个人权利、自由和责任的集体生活或公共生活等等。公共心、责任心、同情心等只能从人们积极参与的集体生活和公共交往中培养起来。在学校里,青少年真正的公民生活太缺乏了。在一个班集体里,连一个班干部都要由班主任决定和任命,怎么可能有真正的公共生活呢?这样的班集体又怎么可能培养出青少年的公共精神呢?
  这场SARS危机的暴发,还给我们公民教育提出了一个更新课题,这就是现代人的公共生态教育和道德培养问题。现代社会不仅是现代民族生活的经济体系、政治体系、文化体系等,还是现代民族的生态体系。现代公民的公共生活观念和价值,不仅表现为经济的、知识的、宗教的、政治的等,而且包括自然的、环境的、生态的、资源的等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SARS的暴发缘于我们民族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缘于我们民族对自然资源的无度消费,缘于我们民族对环境生态的肆意破坏。学校的公民教育,不仅应当包括公民生活的社会方面,还应当包括公民生活的自然方面。应当倡导人们树立“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过一种“返璞归真”的绿色生活。生态伦理和环境意识,应当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成为现代公民的生活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还应是文化意义上的,生态意义上的。学校的公民教育应当打造民族复兴的生态美德基础。
  中国公民教育有待加强,中国公民生活有待建设,中国公民生态意识有待强化。(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a3l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非典时期教育思考座谈会召开
  民进北京市委、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日前召开座谈会,对非典时期的公民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呼吁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公民教育有待加强。
  专家学者认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现代公民,但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学校里“教化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师“包办式”的班级集体建设是不可取的。现代公民应有的“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公共精神,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
  (贺文) a3l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北大海外校友捐款抗非典
  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不幸降临在中华大地。在美国各地的北京大学校友虽身处万里之外,心中却牵挂着乡亲父老,牵挂着家乡的疫情。
  为表示对战斗在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的衷心慰问,在美国非营利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美国)倡议下,
  北加州、南加州、休斯敦、华盛顿特区、费城、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南加州北医、耶鲁大学、夏威夷、圣地亚哥等12个北京大学校友会联合行动,积极支持“抗击非典特别筹款”活动。短短三周内收到各地校友捐款近20万元人民币。部分捐款购买了隔离服,送抵北京,交到有关部门。其余18万元人民币送到抗非典一线医院。(许诤) a3l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企业办学的新探索
  ——记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
  任仲
  走进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的校园,没有听说过它的人都会以为这是一所大学。占地600亩的校园,2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就已是一所中等规模的高等学校的格局了。宏伟而古朴的主楼及两边的教学楼绵延300米。高大的廊柱,楼前的绿茵和10位中外古今教育家高大的白色大理石雕像,透露出浓厚的文化学术气氛。
  这是一所名符其实的民办学校,是民营企业宁波华茂集团投资5亿元创建的。它设有学前教育部、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现有学生3600多名,初中和高中都已有一届学生毕业。一个民营企业,为什么要花5亿元办一所学校呢?这就要说到这家企业的创始人、现任华茂集团董事局主席徐万茂的想法。他的想法简单地说,一是爱国,以天下为己任;二是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徐万茂原是浙江的一个农民,但深知教育事业对国家、社会的重要。当他办竹编工艺品厂有了一些积蓄后,就转而创办中小学教具、学具制造厂,为教育服务,抱定了“育人为本,支教为荣”的宗旨。20多年来他的企业越办越大,办成了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教学器材生产与科研基地,它出产的“七色花”系列教具、学具占有国内70%的市场。这期间华茂对教育事业的捐助超过了1亿元,成为中国大陆捐助教育最多的企业。同时,徐万茂对教育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总想自己办一所学校,探索新时期民办教育的新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起点就要高。校舍建筑和校园等育人环境在设计时就相当超前,要20年不落后。教学、科技、文体、生活的设施一应俱全,而且要全国最好。别的不说,就说信息化设施,全校互联网上网接口就有3000多个,信息中心的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该校的韩国留学生说,韩国还没有设施这样先进的中学。他们通过互联网同在韩国的家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更要紧的是高素质的教师。该校的教师是在全国招聘的,其中特级教师就有13名。该校还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实验学校,引进了国内一流学校的考评标准。
  徐万茂深感我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他要为改变这种状况尽一份力。他办教学用品厂也是这个目的,办学校,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力培养着重于以下几方面:求知能力,实验、制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运用能力。该校除设有天文馆外,还有一个令很多学校羡慕的科技馆。计算机操作的机会更多,初中学生经过一两个学期的学习、训练,都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文字处理、上网、发电子邮件和设置网页。学校聘用了多名外籍教师,还与国外多所学校有合作、交流关系,外语运用、交流的活动很多。两三年下来,这些措施收到了效果。一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提高了,有的学生还在省、市甚至全国性的文体、计算机操作、外语运用的比赛中获奖;二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那就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前提下以外语和计算机教学见长。
  跟其他民办学校一样,华茂外国语学校的生源相对来说学业基础不如重点公办学校,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学校的期望又较高,因此教育难度较大。学校除聘用高水平教师外,还采取了多项教改措施。首先是普遍实行小班额教学,每班30名学生左右,教师可以真正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关心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其次是实行分层次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基础选择不同深度的层次上课,提高了再调整层次。第三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和能力。第四,加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使教师既有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又能尽职尽力;使学生既生动活泼,又严守纪律、刻苦学习,较彻底地防止了社会上对学校的干扰。
  2002年,初中和高中都有了第一届毕业生。情况是令人鼓舞的。以他们入学时的基础而言,可以说3年的学习使他们有了一个飞跃。就说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情况,首届毕业生是147人,报考高校的是139名,达到录取分数线的是135名(其中外省籍学生5名),上线率97.1%,高于宁波市86.5%的平均上线率。上线的130名浙江考生被录取112名,录取率86.2%,高于宁波市81.3%的平均录取率。
  华茂外国语学校毕竟是新学校,管理经验和学术文化的积累尚浅,但发展前景很好。这所学校引起了浙江省、宁波市领导部门和教育部的关注和重视,也引起了其他省市教育界的兴趣,来考察的人不少。现在该校已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学校的行列。宁波市已决定,从今年起,该校设立4个高中公办班,通过统考招生,按省三级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录取,市教委按公办学校学生标准拨给培养费,被录取的学生按公办学校的收费标准交费。这是打通公办民办界限的一个尝试,具有很大意义。该校也在走向国际化,已有55名韩国初、高中学生在该校留学。 a3l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