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国际)
专栏:
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呼吁
美洲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
据新华社圣地亚哥6月8日电(记者侯耀其、王洋)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加维里亚8日晚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三十三届美洲国家组织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全球化给美洲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只有进一步改革、加强民主及改善国家机制和政策,才能促进本地区的继续发展和社会平等。
加维里亚在开幕式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强调,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美洲国家需要完善泛美体系,使各国政府在遇到困难之际能够充分运用民主机制解决问题。
智利总统拉戈斯发表讲话,强调了民主执政的重要性。他指出,美洲各国需要了解兄弟国家的情况,以便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相互给予帮助。
本次大会将于10日结束。会议期间,美洲34个国家的外长或代表将主要讨论美洲地区的反恐斗争、打击贩毒活动、反对腐败、消除贫困以及加强民主、促进社会稳定和推动自由贸易等问题。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路线图”出师不利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沙姆沙伊赫和亚喀巴峰会刚刚结束,巴以之间就发生武装冲突,令“路线图”计划面临着巨大挑战。
继哈马斯6日决定中止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对话后,7日晚又与“杰哈德”、“法塔赫”、“人阵”和“民阵”等巴激进组织在加沙召开秘密会议,决定继续进行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武装斗争。8日,巴方发动多起武装袭击,其中加沙通往以色列检查通道处的交火最严重。事后,巴3个激进组织宣布对此负责。以军随后封锁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这就从另一面揭示,虽然有关各方的首脑们同意巴以“两个民族、两个国家”和平共处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但这两点共识能否落实,是个大问号。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承诺结束武装起义,呼吁激进组织停止一切暴力袭以活动。但在美以继续“架空”阿拉法特的情况下,一个手中既没有军队、也没有足够民意支持的总理,又如何与激进组织打交道呢?因此,有人认为阿巴斯处境窘迫,他向恐怖宣战很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路线图”计划第一阶段是巴以“重建互信”。其中巴政府和邀进组织的关系成为敏感问题。阿拉伯方面承诺的反恐并没有确指哈马斯等组织,而美国白宫的发言人已将哈马斯定性为“和平的敌人”。这种对恐怖组织定义上的差距将使“路线图”一波三折,巴内部的矛盾冲突也将不可避免。据报道,埃及拟派情报局长苏莱曼前去调解,试图恢复阿巴斯与激进组织的对话。巴内部达成“暂时停火”的共识最为理想,但这也需要以色列方面的积极配合。
舆论认为,由于日益恶化的国内经济以及武力无法压服巴勒斯坦的现实,沙龙目前愿意通过“路线图”计划寻求巴以问题的政治解决。但除了同意巴勒斯坦拥有一个独立国家外,他在其他方面的主张没有根本改变。沙龙承诺立即拆除“非法”定居点等,显然无法满足巴勒斯坦最基本的要求。而沙龙许诺的“巴勒斯坦国”,将是一个“解除武装”的、建立在“民主制度”上的国家。
据悉,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将来中东,访问埃及、约旦和以色列。贝卢斯科尼计划今秋在西西里岛就“路线图”计划举行中东国际和会,届时意大利将为欧盟轮值主席国。
种种迹象显示,“路线图”计划虽然启动,但巴以打打谈谈的局面尚未改变。(本报开罗6月8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6月7日,菲律宾民间舞蹈艺术团在马尼拉举行的“菲中友谊之夜”歌舞晚会上表演热情欢快的“竹板舞”。当天晚上,菲律宾民间组织菲中了解协会与中国驻菲大使馆联合举行“菲中友谊之夜”歌舞晚会,庆祝第二个菲中友谊日暨菲中建交28周年。2002年初,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宣布,每年6月9日的菲中建交纪念日为“菲中友谊日”。(新华社记者
孙笑天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称保留军事行动权利
阿巴斯愿与巴激进组织谈判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8日电(记者聂晓阳、明大军)以色列总理沙龙8日在利库德集团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只要巴勒斯坦方面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仍在继续,和平进程就不会有任何进展;在巴方不能有效制止恐怖袭击的情况下,以色列将保留在任何地方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利。
沙龙表示,尽管以色列准备作出“痛苦的让步”,但是在恐怖袭击终止之前,以色列“不会放弃任何东西”。他说:“以色列已经向巴勒斯坦领导人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在恐怖、暴力和暴力激励机制未被铲除之前,以巴之间不会有真正的和平。”
据新华社加沙6月9日电(记者周轶君)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9日表示,他愿意恢复与巴激进组织的停火谈判,但不会强迫任何组织参与谈判。
哈马斯发言人兰提斯当日在阿巴斯举行新闻发布会后说,哈马斯将“仔细研究”阿巴斯在峰会上的声明,随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停火谈判。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和平不会一帆风顺
朱梦魁
中东两次首脑峰会刚刚落下帷幕,和平承诺言犹在耳,巴以之间又接连爆发流血冲突:以色列当局宣布重新封锁约旦河西岸地区,扬言保留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利。在巴内部,哈马斯中断与巴权力机构的磋商对话,表示拒绝放弃反抗占领的武装斗争。峰会后一度出现的巴以和解气氛为之一扫而空,巴以间的缓和态势又趋紧张。
6月3日和4日先后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和约旦的亚喀巴举行的阿美中东峰会和美巴以峰会对巴以执行和平进程是一个推动,勾勒出一幅令人鼓舞的中东和平远景:巴以双方都对和平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承诺。巴总理阿巴斯承诺,巴放弃武装起义,停止对以色列的袭击和暴力活动。以总理沙龙则承认巴勒斯坦的建国权利,并承诺将拆除约旦河西岸未经许可建造的定居点,还表示“统治巴勒斯坦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随后,以色列解除对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封锁,允许两万多巴勒斯坦人进入以色列打工。这些可喜的迹象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中东和平的曙光。
但在巴以内部,反对和平承诺的声音都很强烈。以色列的右翼势力反对政府接受“路线图”计划,认为这是以色列的“灾难”;并抵制当局拆除约旦河西岸部分定居点的决定。巴内部争执的焦点是走和平道路还是斗争道路。新组建的巴自治政府曾就停止暴力袭击与哈马斯谈判,旨在为巴以复谈创造安全环境。哈马斯等5个巴激进组织则认为,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巴控区撤军,放弃对其“定点清除”政策,应成为停止对以暴力袭击的先决条件。哈马斯认为阿巴斯在亚喀巴会议上的承诺既没有征得哈马斯的同意,也没有换来以色列方面的让步。据此,哈马斯决定停止与巴自治政府间的对话协商。与此同时,巴权力机构领导层内部也发生歧见。可见,策划和执行“路线图”是一项艰难的和平使命。
巴以和平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错综复杂的内部因素,巴以权力机构在和谈中备受掣肘,尤其是双方的激进势力仍持较偏激的主张。以色列右翼党派崇尚恃强凌弱的高压政策,力主以扩建定居点等造就“既成事实”的手段,来换取以色列的和平与安全。在巴勒斯坦内部,以哈马斯为代表的激进派别历来主张武装斗争,强调以色列不撤出巴控区就不停止武装斗争。可见,中东和平之路仍将是困难重重。
巴以内部的分歧以及巴以之间的纷争是和谈深入的必然结果。实施“路线图”计划一开始就出现波折并不足奇,让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巴以争端在一朝一夕得到解决是不现实的。有关方面在密切关注巴以态势的同时准备继续调解斡旋,以推动巴以和平进程能取得预期成果。中东和谈的历史经验证明,暂时的停顿和搁浅并不可怕,只要排除干扰,坚持和谈就有希望。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大使获俄中友谊奖章
本报莫斯科6月9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和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今天在此间举行隆重仪式,授予我驻俄大使张德广“俄中友谊奖章”并向他颁发了名誉博士证书。
张德广大使在仪式上对俄中友好人士热心支持和推动两国战略协作表示感谢,同时介绍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取得的成果。他说,胡主席的访问再次证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两国人民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张德广还介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取得的成就,并对俄罗斯政府和人民所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第3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四海心连心
——加拿大情系中华抗非典义演侧记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陈特安
7日傍晚,华灯初上,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剧场座无虚席。渥太华抗非典委员会主办的“情系中华抗非典大型义演”在这里举行。中国驻加拿大大使梅平和加拿大前财长马丁的代表以及渥太华各界华侨华人代表、学者学生500余人聚集一堂,群情高昂,共唱抗非典之歌。
渥太华抗非典委员会总召集人王玳瑜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中华民族遭受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袭击,在这场严酷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渥太华华侨华人的脉搏始终与祖国一起跳动,出现了“非典无情人有情,华夏子孙心连心”的支援祖国抗击非典的生动场面。据不完全统计,现已筹得捐款共..2万多加元,并捐赠了价值4000多加元的抗非典物资,已经运往中国疫区。
由志愿者组成的募捐队不顾辛劳上街募捐。一位名叫曾锦旗的来自湖南省的医学博士既参加医学专业人士论坛的工作,又参加募捐队做义工。她对记者说:国难当头,抗击非典,人人有责。
会上,梅平大使向支持祖国抗非典战斗的众多华人社团表示衷心感谢。他高度赞扬渥太华华侨华人在这场支援祖国抗非典战斗中,所表现的血浓于水的深情。他在会上致辞说,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抗击非典,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密切合作。他表示相信,环球华夏子孙众志成城,一定能够赢得抗非典斗争的彻底胜利。
加拿大前财长马丁的代表在会上宣读了马丁的致辞。接着,渥太华一位加拿大小朋友特地通过梅平大使,向中国小朋友赠送画作,以表达在抗击非典的共同战斗中,加拿大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之间真挚而深厚的情谊。
义演节目丰富多姿,异彩纷呈。“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嘹亮的歌声与热烈的掌声在卡尔顿大学剧场里回荡。
晚会的压台戏———赵倩声情并茂的女高音独唱《我爱你,中国》和《我和我的祖国》,不负艺术指导兼舞台总监王磊之匠心,成了“情系中华抗非典大型义演”的最强音,使晚会在意犹未尽的高潮中落幕。
(本报渥太华6月7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抵伊朗伊拉克
检查两伊核设施
据新华社德黑兰6月8日电(记者张胜平)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一行3人7日晚抵达德黑兰,将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例行检查。
伊朗原子能组织一位发言人8日说,此次例行检查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就核问题频频向伊朗施加压力的“微妙”时刻进行的,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他指责美国利用伊朗的核计划大做文章,西方媒体也就此问题大肆炒作,试图借机毁坏伊朗的形象。
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伊朗政府断然否定了美国的指责,并称其核计划是透明的,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进行的。
新华社巴格达6月8日电(记者马晓霖、王波)国际原子能机构的7名专家8日检查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郊外的一处曾经遭到抢劫的核设施。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是6日抵达巴格达的。在位于巴格达以南20公里处的“图威萨”核研究中心,身穿白色防护服的专家们对一个代号为“C”的核存储地点进行了检查,以确认抢劫活动是否导致核材料外流以及核污染。
据目击者称,驻伊美军对专家的检查行动予以严格监控,并禁止媒体采访。美军还没收了在现场附近采访的路透社电视记者的录像带。
第3版(国际)
专栏:
就举行南北铁路连接仪式
朝韩达成协议
本报汉城6月9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朝鲜和韩国代表9日在朝鲜南部城市开城达成协议,同意6月14日在双方铁路连接处共同举行东海线和西海线(韩国称“京义线”)两条铁路的连接仪式。
朝韩双方在协议中说,举行南北铁路“京义线”和“东海线”在军事分界线内的连接仪式,是为了表达双方早日实现南北铁路贯通的意志,是为了纪念朝韩首脑会晤发表“6·15共同宣言”3周年。
朝韩双方自去年9月18日举行“京义线”和“东海线”铁路、公路开工仪式以来,南北双方在修建铁路的进度上并不一致。目前,在“京义线”北方一侧还约有13公里铁路没有铺设完毕,“东海线”的铁路铺设双方进展均不大。
此次铁路连接仪式的举行并不意味南北铁路的贯通,南北铁路最终实现贯通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
协议还包括韩国继续向朝鲜提供铺路器材、装备、派遣技术人员以及7月2日至4日在韩国汶山举行下一次朝韩铁路公路连接会议等。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卢武铉访日喜忧并存
本报驻韩国记者 徐宝康
韩国总统卢武铉6月9日结束了对日本的首次访问。韩国舆论认为,卢武铉作为战后出生的第一位韩国总统,其日本之行“少了一点历史的恩恩怨怨,多了一些对未来的憧憬”,访日成果可以说是“喜忧并存”。
1998年,韩日首脑宣布两国将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此次卢武铉访日,双方首脑在联合声明中表示要遵循1998年韩日共同宣言的精神,不忘历史,并在此基础上“为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构筑韩日合作的基础”。双方表示,为开创和平繁荣的东北亚时代,要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扩大经贸伙伴关系,早日签署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加强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韩国对日开放大众文化等。
韩日都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实力,双方在为开创东北亚和平与繁荣时代构筑合作基础上达成共识,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东北亚正在崛起的时代潮流。韩日两国的双边合作以及在多边框架内的合作将向着深度和广度发展,两国的合作与交流领域也将不断拓宽。
为迎接东北亚和平与繁荣的时代,必须造就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自朝鲜核问题出现以来,朝鲜半岛的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韩美、日美首脑会谈确立了“和平解决”与“追加措施”以及“和平解决”与“强硬措施”方针以后,韩日能否在坚持“韩美、日美”确立的框架方针基础上,达成减少或不采取可能导致半岛局势继续恶化措施的共识,是韩日首脑面临的重大课题。此次韩日首脑在联合声明中再次重申了有关“不能容忍朝鲜拥有核武器”、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原则立场,没有提及要采取“追加措施”或“强硬措施”。韩日领导人肯定了中朝美就朝鲜核问题举行的三方会谈,并一致同意在加强韩美日合作
的同时,继续与中国、俄罗斯等国进行合作,并为尽早实现有韩日两国参加的多边会谈而努力。
舆论认为,卢武铉日本之行有两点“忧虑”。一、卢武铉首次踏上日本国土的当天,日本就通过了“有事三法案”,韩国国内朝野哗然,纷纷予以谴责。韩日首脑会谈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卢武铉对此表示忧虑,称不能否认日本防卫政策的变化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惕。近日来,韩国各界谴责日本通过“有事三法案”的呼声不断。前国会议长李万燮说,“日本通过‘有事三法案’后,有可能修改和平宪法。
特别是如果朝鲜拥有了核武器,日本也必然会发展核武器。韩国的安保将处于严峻状态。韩国政府决不能掉以轻心”。二、不被历史问题所束缚,并不是了结历史。卢武铉在访日前曾坦诚地说,“我们不能总被历史问题所束缚,要正视历史,吸取不幸的教训,要迈向新的未来”。访日期间,尽管卢武铉没有在正式场合强调历史问题,在两国首脑联合声明中也没有提及此问题,但韩国毕竟是当年受日本军国主义迫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历史的伤疤至今没有彻底愈合。卢武铉认为,“历史是事实。不纠缠历史问题,并不等于了结了历史”。
他希望日本能够正视历史,希望韩日关系不要像以往那样,一遇到日本歪曲历史事件的发生,两国关系就出现逆转。
分析人士认为,卢武铉首次日本之行,定下了卢武铉执政5年间韩国对日关系的基调,韩日面向未来的合作关系框架基本形成,这对韩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历史问题和日本“有事三法案”等负面因素将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形成制约,韩日关系迈向新时代任重而道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韩日关系既充满新的希望,同时也存在着难题。人们希望韩日关系健康发展,为东北亚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报汉城6月9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6月8日,“肯尼亚旅游小姐”大赛在内罗毕举行,一名选手进行晚礼服展示。获奖选手将参与肯尼亚政府组织的全球旅游推广计划,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新华社记者 徐显辉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印尼击毙150名“亚独”分子
据印度尼西亚媒体9日报道,自从印度尼西亚政府5月19日宣布发动对亚齐分离主义组织“自由亚齐运动”(简称“亚独”)的军事打击以来,政府军共击毙了150名该组织武装分子。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11名警察学员被枪杀
巴基斯坦一辆运送警察学员的汽车8日下午在巴俾路支省首府奎达市遭到两名不明身份枪手的袭击,至少11名警察学员被打死,另有9人受伤。
第3版(国际)
专栏:
波全民公决赞成加入欧盟
波兰关于加入欧盟的全民公决于8日晚结束。据波兰电视台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公民赞成加入欧盟。
第3版(国际)
专栏:
法军从利比里亚撤出外侨
法国三军参谋长亨利·邦泰雅9日在巴黎发表电视讲话说,法国军队已经从发生暴力冲突的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撤出了250多名外国侨民。邦泰雅说,法国海军和特种部队参与的撤侨行动进展顺利,撤侨过程中没有遇到开枪阻止的情况。估计9日晚之前可以撤出300到350名外国侨民。
第3版(国际)
专栏:
沙特和也门加强反恐合作
沙特阿拉伯内政大臣纳伊夫和也门内政部长拉希德8日晚在利雅得签署两国边界安全机构协调协议,以加强两国在安全和反恐方面的合作。据沙特官方通讯社报道,纳伊夫和拉希德当天还就两国在边界地区的反恐、武器走私以及交换反恐情报和互相引渡犯罪嫌疑人等问题举行了会谈。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儿童痢疾患者成倍增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8日在巴格达宣布,由于饮水和食品污染严重,伊拉克患痢疾儿童的数量在成倍增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杰弗里·基尔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痢疾一直是伊拉克儿童的“头号杀手”。在过去一个月里,患痢疾的伊拉克儿童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5倍,约占该组织统计的伊患病儿童总数的72%。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国家博物馆将重新开放
伊拉克文物和遗产管理委员会研究主任乔治8日向新闻界透露,由于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中大部分在战后曾被认为遭到抢掠的文物已经找到,该博物馆可望于下月重新向公众开放。(据新华社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