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6月9日人民日报第3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0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蒙古官员和媒体认为 胡锦涛访蒙成果显著 '...

第3版(国际)
专栏:

  蒙古官员和媒体认为
  胡锦涛访蒙成果显著
  新华社乌兰巴托6月8日电(记者李剑)应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的邀请,胡锦涛主席于6月4日至5日对蒙古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取得圆满成功。蒙古政府官员和媒体对胡锦涛主席此次访问给予了高度评价。
  蒙古外交部副部长巴特包勒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蒙中两国长期以来奉行睦邻友好合作的原则,两国关系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卓有成效。胡锦涛主席的访问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发展两国关系与合作的方针,定将促进蒙中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执政的蒙古人民革命党党报《真理报》以《胡锦涛主席的访问满载着发展的动力》为题,高度赞扬此次访问为蒙中两国关系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文章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在经济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上中国人民的勤劳努力,社会各方面的建设成果举世瞩目。蒙古应该抓住中国快速发展的时机,尤其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共同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真理报》说,胡锦涛主席访蒙期间,蒙中两国确立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两国继续加强交流,共同促进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道主义等方面的合作。
  蒙古《世纪新闻报》说,胡锦涛主席对蒙古的访问时间虽然很短,但成果却是显著的。此次访问使蒙中两国关系由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提升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将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蒙古《每日新闻报》说,胡锦涛主席的访问使两国关系与合作在新世纪里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胡锦涛第一次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出访,蒙古被纳入这次出访的国家之中,也证明中国对发展蒙中关系的重视。 pG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关于伊违禁武器问题
  美承认未获确凿情报 英称对情报使用不当
  新华社华盛顿6月6日电(记者谭卫兵、王发恩)美国国防部所属的国防情报局局长雅各比6日说,该局在去年9月的一份机密报告中曾经指出,他们没有确凿情报表明伊拉克生产和储存了化学武器。
  雅各比当天在此间举行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说,直到2002年9月,他们仍不能确定伊拉克生产化学武器的具体设备、储存地点或生产地点。
  伊拉克拥有化学武器是导致布什政府出兵伊拉克的主要原因,但伊拉克战争结束快两个月了,美军迄今仍未能在伊拉克发现任何这类武器。然而,包括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内的布什政府官员目前仍然相信,在伊拉克的美国军队最终会找到萨达姆拥有化学武器的具体证据,并否认了当局歪曲情报为战争寻找理由的说法。
  据新华社伦敦6月8日电(记者马知涵)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8日报道,英国首相布莱尔的高级顾问阿拉斯泰尔·坎贝尔已致信英国情报部门,承认英国政府对有关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使用不当。
  报道说,坎贝尔在致英国军情六处负责人理查德·迪尔拉夫的一封私人信件中就此举给军情六处名誉上带来的损害表示歉意。
  今年1月,英国政府在军情六处提供情报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公布了一份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况报告。
  这份报告公布后立即引起广泛质疑,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与互联网上一篇美国学生的论文雷同。英国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的这一作法为剽窃,并对情报部门的可信程度表示怀疑。英国议会下院情报和安全委员会及下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目前正在就政府是否夸大了关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问题展开调查。 pG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就遣返卢旺达难民
  三方签署协议
  新华社雅温得6月7日电(记者王文成)布拉柴维尔消息:刚果(布)和卢旺达政府及联合国难民署的代表6日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签署了关于遣返滞留在刚果(布)境内的卢旺达难民的三方协议。
  根据这项协议,上述三方将为滞留在刚果(布)境内的卢旺达难民提供一切帮助,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应享有的尊严,并保证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返回家园。
  2000年,刚果(布)政府和联合国难民署曾对滞留在刚果(布)境内的难民进行了普查,为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或回国作准备。
  据报道,自1997年以来,有近1.5万名卢旺达难民经过刚果(金)进入刚果(布)避难,其中大部分人被安置在布拉柴维尔以北的金特特难民营。 pG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俄罗斯 放缓与伊核合作步伐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吕岩松
  6月4日,正在西班牙参加俄罗斯—北约理事会的俄外长伊万诺夫发表谈话,呼吁伊朗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补充性保障措施议定书,同意该机构扩大对伊核设施的检查范围。伊万诺夫同时指出,俄继续帮助伊朗建设布什尔核电站的重要条件是,伊正式承诺将加工过的核燃料运回俄罗斯处理。
  在此之前,俄原子能部长鲁缅采夫已经对新闻界透露说,布什尔核电站1号机组无法按时竣工,工期将由明年延长至2005年。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和伊朗的核合作步伐正在放缓。按照俄官方的解释,造成这一局面主要是技术性原因。布什尔核电站一期工程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设备建设的,后因伊朗政局发生重大变动,西门子公司放弃了这一工程。俄原子能部的官员说,俄本来试图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续建核电站,但是专家近来发现西门子公司安装的发电设备大部分已经报废。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建设核电站极为敏感,认为伊试图通过这一项目获得相关技术,进而研制核武器。“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朗列入所谓的“邪恶轴心”,并进一步加大了对俄伊核合作的干扰力度。俄罗斯则强调帮助伊朗建设核电站没有破坏核不扩散条约,双方的合作保持了足够的透明度,始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之下。某些国家对俄伊核合作说三道四,是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在国际市场上排挤俄罗斯。
  此间舆论认为,俄现在放缓同伊朗核合作的步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考虑:
  首先,同西方主要国家在核不扩散问题上保持一致。八国集团首脑会议6月2日专门发表声明,呼吁强化措施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并加强对放射性材料的安全管理。据西方媒体报道,普京总统正是在当天晚宴上表示,伊朗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扩大对其核设施的核查范围之前,俄将停止向伊提供核技术和核材料。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八国集团内部的团结,而且有助于俄树立“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
  其次,为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提供推动力。在莫斯科看来,同美国的“伙伴关系”是“不可替代的选择”,在加强国际安全、维护战略稳定方面美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注意到,为改善因伊拉克战争而陷入低潮的俄美关系,莫斯科近来做出了一系列积极的表态。在同美国总统布什在圣彼得堡举行会晤时,普京公开表示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美两国有许多共同的看法。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期间,普京首次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报以“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他说,“9·11”事件伤害了美国的“民族自尊心”,使其意识到所面临的威胁,要重新“证实自我”成为对伊动武的一个原因。普京进一步指出,俄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是“强硬的”,布什总统并没有进一步扩大俄美之间的分歧,而是作为一个严肃的政治家表示愿意同俄发展关系。对俄罗斯来说,将美国伸出的“友谊之手”推开是“愚蠢的作法”。
  不过,此间舆论也注意到,俄罗斯同伊朗的核合作是一笔总额8亿美元的大合同,俄有上百家工厂靠向伊朗提供核电设备而运转。除巨大的经济利益外,其中还涉及到地缘政治影响力等战略因素。莫斯科不大可能彻底放弃同伊朗的核合作。待俄美关系得到修复,特别是伊朗同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新协议后,俄伊两国的核合作有望重新起步。(本报莫斯科电) pG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普京批准俄美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新华社莫斯科6月7日电 俄罗斯总统新闻局7日宣布,普京总统已经签署关于批准《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联邦法律。
  《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是俄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5月在莫斯科签署的。根据这项条约,俄美两国应在2012年年底前将各自的战略核弹头分别削减到1700枚至2200枚。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和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分别于今年5月14日和5月28日批准了该条约。6月1日,俄美两国总统在圣彼得堡会晤时交换了两国批准该条约的文件。 pG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8日,雅加达国际旅游步行街上一个布店装饰一新迎接顾客。为庆祝每年6月22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建城日,雅加达国际旅游步行街上各家店铺以传统的风格装饰一新,并以减价促销招徕生意。(新华社记者 壮锦摄) pG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驻伊美军频频遭袭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美国军方证实,6月6日,不明身份的攻击者在巴格达以西的一个空军基地附近,用小型武器袭击了一支美军巡逻队。这伙人向一辆M1“艾布拉姆斯”坦克和一辆军用越野车开火。美国士兵随后进行了还击,双方互有伤亡。7日,在伊拉克再次发生了美军遇袭事件,1名美军被杀,另有4人受伤。这次攻击事件发生在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攻击者使用了枪榴弹以及小型枪械。据不完全统计,自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以来,驻伊拉克美军士兵不断遭到武装袭击,单在5月份已经有85起类似的报道。目前,已有至少26名美军士兵身亡,数十人受伤。另有多人死于各种事故。
  进入6月份,美军遇袭事件有所增加。1日,一辆美军装甲车在巴格达市阿扎米亚街区的“阿布哈尼菲”清真寺前遭手榴弹袭击,两名美军士兵在袭击中受伤。美军中央司令部3日证实,1名驻伊美军第四步兵师的士兵日前在伊拉克拜莱德附近一个检查点遭袭击受伤,于2日因伤势过重身亡。5日,驻扎在巴格达的美军遭遇袭击,两人受伤。当时他们在一家银行外站岗,两名枪手突然向他们开枪。在双方的交火中,一名袭击者被打死,另外一人逃走。同一天,驻伊美军101空降师在中部城镇法鲁贾遇袭,1名士兵身亡,7人受伤。
  6月2日出版的《纽约时报》在头版显著位置载文指出,过去一周,美军在巴格达频遭袭击,又有5人死亡。前一天更是首次遭到迫击炮袭击,这是美军遭到抵抗的最新迹象。一位伊拉克银行女经理说,“这只是开始,你们是我们的敌人。你们进入伊拉克是为了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这类武器在哪儿?”由于巴格达局面持续混乱,居民生活比战前更加凄惨,美军“解放”伊拉克后隔三差五便遭遇不明身份武装袭击,伤亡惨重,引起了五角大楼关注。美国情报部门迄今仍不愿承认美军在伊拉克遭到民众抵抗的事实,认为那只是萨达姆的残余或外国“圣战者”所为。但《纽约时报》指出,巴格达有不少居民欢呼袭击美军的行动,并表示希望萨达姆重新执政。
  由于在伊拉克一些地区不断遭到抵抗,美军派重兵围剿残余抵抗分子。6月4日,一支由美军第三机步师第二旅的1500名士兵组成的部队,分乘88辆“艾布拉姆斯”坦克和44辆“布拉德利”战车开进了位于巴格达附近的两个城镇法鲁贾和哈巴尼亚。美军占领这两个城镇后,当地居民曾发动大规模反美游行示威,并同美军发生流血冲突,至少15人被美军打死。美军在当地也多次遇袭,仅上周便有两名美国大兵被打死,9人受伤。美军认为该地区仍藏匿有效忠于萨达姆政权的复兴社会党残余分子,要展开围剿行动。
  据美联社报道,法鲁贾距巴格达约60公里,哈巴尼亚距巴格达约70公里,原先曾是复兴社会党的根据地,此前由美军第三装甲骑兵团的300名士兵驻守,现在的驻军增加了三倍。由于这两座城镇位于交通要道,美军还将设立检查站进行车辆和人员搜查,目标主要集中搜寻复兴社会党的支持者和来自其他城镇的民兵。
  近来,在伊拉克多次发生大规模的反美示威。美军进驻巴格达后,当地民众示威抗议活动几乎没有中断。6月4日和5日,在市中心连续发生游行示威。2日上午,3000多名遭遣散的伊拉克军队士兵聚集在美国负责伊拉克重建事务的行政当局门口示威,要求获得军饷与赔偿。这里原来是一处萨达姆官邸,示威者将这座建筑团团围住,他们威胁说,如果美国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将以自杀性袭击打击美军。在美国行政当局答应将同军人代表谈判后,示威者到下午才散去。
  美联社披露,美国负责伊拉克重建的最高行政长官布雷默此前宣布解散伊拉克军队、安全部门等国家机构,造成约40万人失业。这已经不是伊拉克军人首次抗议美国取消他们的军饷。此前,他们举行过数次游行示威。
  3日,成千上万名愤怒的什叶派穆斯林抗议者再次走上巴格达街头举行示威,要求美国立即撤走军队,否则将面临更多的暴力袭击。巴格达居民称,目前伊拉克人的反美浪潮越来越高,“伊拉克人现在已经开始对驻伊美军开战,伊拉克人民的起义已经开始了”。一位名叫阿萨迪的部落酋长表示:“伊拉克全体人民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如果美军不结束占领,美军就会陷入大麻烦。”
  (本报华盛顿6月8日电) pG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再提种族隔离索赔案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新烽
  日前,南非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受害者进行经济赔偿的问题再次成为此间的热门话题。虽然从广义上讲,南非每个黑人都是旧制度的受害者,但“南非真相委员会”确认19050名受害者理所当然地应获得经济赔偿,显然他们仅占受害者中的一小部分。这场官司已持续近5年,为赔偿而设立的企业基金仅收到8亿兰特的捐款,“与进行赔偿所需的大笔资金相比,这点钱显得微不足道”。
  这场官司可以追溯到南非白人政权实施种族隔离制度时期。当时的南非,成千上万的黑人被剥夺基本人权,生活如牛马,根本谈不上做人的尊严。新南非诞生后,为了国家长治久安,1996年颁布的《南非宪法》强调,南非各种族人民要“承认过去的非正义”,“愈合创伤……在民主价值、社会正义和基本人权基础上创建一个社会”。如何结束过去、放下沉重的历史包袱,怎样开创未来、实现种族和解,轻装上阵共同搞建设,南非政府根据1995年通过的《民族团结促进法》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受害者个人提出赔偿建议,为受害者昭雪。但由于这种赔偿不是简单的经济赔偿,它勾起人们痛苦的历史回忆,进而触动南非社会的敏感神经,加之受害者又将一些企业告到美国的法庭,使得索赔官司在“彩虹之国”闹得沸沸扬扬。
  今年3月21日,“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在向姆贝基总统提交的《最后报告》中建议:这是一个特殊的为受害者个人进行经济赔偿的方案,拟计划给每位严重受害人一笔资金,支付期限为6年,每人每年获得赔偿总额在1.7万至2.3万兰特之间(8.2兰特约合1美元)。这笔资金将能满足每位受害者的基本生活所需,包括医疗、教育和住房需求。委员会建议,政府应是这笔赔偿资金的主要出资方,企业也应为此做出积极贡献。姆贝基号召企业向赔偿基金自愿捐款。今年4月15日在国民议会作报告时,姆贝基指出,关于向受害人赔偿问题,政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并将加快落实有关医疗、教育和住房项目的步伐。谈到真相委员会确认的受害者与家庭赔偿问题,姆贝基指出,其中的1.9万人已得到一些紧急赔偿,政府将尽快落实赔偿事宜;政府已设立了总统基金,有关赔偿将在今年的财政年度内解决;希望企业为总统基金捐资,以使赔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由于过去几年对受害者的经济赔偿进展缓慢,那些等待无望的受害者和未被真相委员会确定为赔偿对象的受害人,近期通过律师将种族隔离时期的联合大企业和外国银行推上美国法庭的被告席,以期运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官司在美国立案后,有关公司的股票还一度受到冲击。
  姆贝基既反对用向企业征税的办法来筹集赔偿资金,也反对美国律师把这宗涉及南非前途的官司推上美国法庭。他说:“将关乎我们国家前途的重大事件推上对我国利益不负责任、不遵守我国宪法和不利于我国种族和解的外国法庭,我们对此根本无法接受。”南非各大政党认为,姆贝基的讲话自始至终贯穿着和解、团结而不是复仇、分裂的精神,“值得自豪的是,我们是一个宽容的社会”。南非企业界一致称赞姆贝基的讲话带来了“好消息”。英美公司也认为“这体现了民主的深度和宽宏的精神”。(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pG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发生自杀性爆炸事件
  至少造成5名德国军人死亡
  据新华社喀布尔6月7日电(记者孙闻)驻阿富汗国际安全部队德国部队的一辆大客车7日上午在首都喀布尔通往贾拉拉巴德的公路上遭到自杀性爆炸袭击,至少5名德国军人死亡,另有14人受伤。这是阿富汗今年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
  事发地点距喀布尔以东7公里,离驻阿国际安全部队德国军营不远。记者在现场看到,被炸毁的大客车横卧在道路中间,数百名国际安全部队士兵和30多辆军车已将现场道路封锁,国际安全部队的直升机不停地向附近军营运送伤员。
  据目击者称,当时这辆正常行驶的军车与对面驶来的一辆出租车相撞后发生剧烈爆炸,出租车上的两名乘客当场死亡。
  在场的一名未透露姓名的驻阿国际安全部队军官对记者说,车上的这些德国士兵刚刚结束在阿富汗的任期,按计划他们当天要从喀布尔国际机场启程回国。这名军官说,目前尚没有哪个组织宣称对这一事件负责。 pG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毛里塔尼亚挫败军事政变
  本报阿比让6月8日电 记者赵章云报道:据全非网消息,毛里塔尼亚政府今天宣布,效忠政府的部队今天凌晨挫败了一起军事政变。
  据报道,当地时间今天凌晨1时左右,首都努瓦克肖特总统府附近爆发了枪战,人们甚至听到了坦克和飞机的声音。据称是一小撮不满的军人企图用武力夺取政权,但已经被政府军挫败。据悉,毛里塔尼亚总统塔亚目前安然无恙,忠于总统的部队仍然控制着局势。 pG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重新封锁约旦河西岸
  哈马斯坚持反以武装行动
  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8日电 (记者蒋国鹏、刘洪)据以色列电台8日报道,由于情报部门近期频繁接到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准备对以色列目标发动袭击的警告,以国防部长莫法兹7日晚决定重新对约旦河西岸实施军事封锁。
  据报道,8日凌晨,3名身穿以军制服的巴武装人员袭击以军设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交界位置的埃雷兹检查站,这3名武装人员和4名以色列人在交火中丧生。事发后不久,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伊斯兰圣战组织和巴勒斯坦主流派别法塔赫发表联合声明,宣称对此次袭击事件负责。
  以色列方面曾于本月1日宣布解除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全面封锁,以及允许2.5万名巴勒斯坦人进入以色列打工。
  当天的袭击事件是自4日美以巴三方首脑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会晤后,巴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目标发动的首例袭击。在美以巴三方首脑会议上,巴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发表声明,宣布巴勒斯坦将停止武装起义,停止针对以色列的袭击和暴力活动。但阿巴斯的停火主张遭到哈马斯等激进组织的拒绝。
  据新华社加沙6月7日电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7日威胁说,该组织决定继续进行反对以色列占领的自杀性攻击行动,除非巴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撤回其在美以巴三方峰会上作出的巴方将停止针对以色列暴力活动的承诺。
  哈马斯6日曾以阿巴斯有关巴方将停止武装起义和针对以目标的暴力活动的讲话“损害了巴勒斯坦的利益”为由,宣布停止与巴民族权力机构的对话。
  7日,包括哈马斯在内的5个激进的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在加沙城召开会议,决定继续进行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武装斗争。对此,以色列当局7日也重新在约旦河西岸设立了警戒线。 pG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塞黑 面对美欧左右为难
  本报驻塞黑记者 刘志海
  塞尔维亚和黑山近日分别收到来自美国和欧盟的“两封重要信件”。美国信件主要内容是敦促塞黑今年7月1日前与美签署不向国际刑事法庭引渡美国公民的协议。欧盟信件则重点提醒塞黑“如果想加入欧盟,就必须认同欧盟的立场和价值观,不与美签署不引渡协议”。面对两封要求迥异的信函,塞黑左右为难。
  美国与欧盟围绕国际刑事法庭的分歧由来已久。欧盟一直想为国际社会寻找某种制约和削弱强权政治的执法手段,成立永久性国际刑事法庭。欧盟所有成员国都在《国际刑事法庭规约》上签字并经议会批准,充分表明了对该法庭的大力支持。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索拉纳的新闻发言人近日向黑山《日报》重申,欧盟不允许削弱国际刑事法庭,主张任何一个罪犯都不能逃脱该法庭的审判。
  美国则认为,成立国际刑事法庭,旨在限制美国的自由,束缚美国的手脚。美国特别担心其驻海外军人和其他公民被送上该法庭。因此,它一直游说或要挟国际社会,试图与有关国家签署不将美国人引渡到国际刑事法庭的协议,以获得“司法豁免”。
  此间观察家指出,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没有其帮助和支持,塞黑就难以解决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因此,塞黑成立伊始就把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一个优先方面。近期,美国“数次向塞黑示好”:不顾克罗地亚反对解冻塞黑资金,拒绝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通过科索沃独立决议的建议,并宣布撤消11年前美制裁前南斯拉夫的命令。美国上述举动的目的之一,就是促使塞黑与其签署不引渡协议。
  与此同时,加入欧盟又是塞黑的一大外交目标。正如塞黑总统马罗维奇所说:“塞黑处在欧洲,特别愿意在联合的欧洲占有一席之地。”经过艰苦努力,4月3日塞黑已加入欧洲委员会,在融入欧洲道路上迈出可喜一步。与欧盟不断加强合作,尽快加入欧盟,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塞黑的未来。塞黑如果与美国签署不引渡协议势必引起欧盟不悦,而得罪欧盟就意味着塞黑“在融入欧洲方面倒退”。尤其是在今年6月21日萨洛尼卡欧盟峰会召开前夕,塞黑若与美国签署该协议,将对欧盟峰会审批塞黑加入欧盟的申请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鉴于签署此协议事关重大,塞黑官方采取了极为谨慎的态度。国防部长塔迪奇5月29日强调,目前就美国的要求表态,对所有欧洲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塞黑暂不会对美国的要求表态。塞黑部长会议将“从所有角度分析”美国的要求,并在考虑“所有合理因素”前提下解决该问题。
  此间一些观察家却认为,出于整个外交政策考虑,“塞黑再不能与美国发生冲突了”,塞黑最终将与美国签署不引渡协议。(本报贝尔格莱德电) pG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