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广角
东部,吸引人才的基础好、起点高,但处于参与国际高层次人才争夺的“桥头堡”,如何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做好人才工作更显重要。上海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巩固“人才高地”
——“党管人才”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吕网大 田泓
作为沿海大都市,上海吸引人才的地位得天独厚。
尽管如此,上海却对人才工作没有丝毫放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上海的兴市之策,创造环境、做好服务,正转化为巩固“人才高地”的扎实举措。
居住证制度:让优秀人才扎根上海
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刘武君几天前当选为“上海第十届十大杰出青年”。浦东国际机场、磁悬浮列车这些代表上海速度的重大工程,让这位海外学子成为一名“新上海人”。
1996年3月,浦东国际机场正式立项,刘武君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上海工作。浦东机场建设指挥部放手让人才在关键岗位中发挥作用。刘武君被任命为副总工程师,全权负责机场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设。2000年12月,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交通线在上海开工。刘武君又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分管整个项目的设计、研究和开发工作。面对上海良好的人才政策,刘武君说:“留学生最看重的是回国有没有发展余地。而回国留学生一定要把自己当主人,融入国内的建设事业。”
重视人才是上海这些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上海,从各级党政领导到一般干部群众,人们已普遍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上海新一轮发展关键在人才,关键需要用新的用人制度作保障。
上海组织和人事部门创造性地提出了居住证制度、鼓励人才柔性流动等一系列人才开发引进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截至去年年底,上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35万人,引进各类回国留学人员3.2万人,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2100多家;上海民营经济组织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从业人员去年已达250多万人,招聘人才数比例达到全市的28.25%,首次超越了三资企业。
创业园区:给海外才俊用武之地
一项调查表明,上海是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和创业的首选地。现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用“非常愉快”4个字来评价回国10年来的工作和生活。1988年吴建中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1月,听说上海即将开工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刚刚完成论文答辩的吴建中感到自己学以致用的机会来了。等不及参加毕业典礼,他匆匆踏上了回沪的飞机。
回国后,吴建中与同事们共同参与了上图的硬件设计和数据库建设,提出了“以人为本”、“虚拟图书馆”等全新理念。新建成的上海图书馆跻身世界十大图书馆之列。吴建中也相继出版了《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世界图书馆建筑大观》等8部专著。吴建中还被选为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委员。
吴建中只是上海数万留学回国人员中的一员。近年来为了吸引高层次的海外留学生,上海建立了面向“海归族”的“电子政府”、留学生创业园区、留学生服务中心、留学生沙龙等,通过优化服务留住人心。上海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坚持以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人才,通过引进著名企业,形成了有几十家企业参与的产业链,由此带来了一流的技术队伍,一批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纷纷在此落户。
优质服务:创造宽松事业环境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上海各级领导部门认真做好各类服务工作,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上海市人事局局长孙路一认为,人才高地建设应该是政府积极推动、企业主动参与的过程。企业、中介、市场做不了的事,政府应该积极去做去服务。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努力构筑“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服务体系,并提供相关配套的服务。
提起上海有关部门的服务,属于“海归族”的常兆华感受颇深。1998年5月,常兆华携带30万美元从美国回沪,创办了上海微创公司。创业初期,由于一场经济纠纷,公司被法院查封了账号和房产。困难之际,有关部门按市场规律帮公司解除了危机。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几家企业先后为微创注入4000万元资金,重新激发了公司的生产力。几年来,“微创”拥有了药物支架包裹技术等14项发明专利及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专业开发和生产微创介入医学产品的公司。公司资产1.5亿元人民币,去年销售额达1600多万元。
如今已是公司董事长的常兆华感慨不已:“上海的创新创业环境为我们这些‘海归族’创办公司构筑了良好的外在条件,这里与国外发达国家接轨最靠近,我们回来创业丝毫没有陌生感,能够很快扎根、生长。”(附图片)
上海浦东一角。新华社记者 张明摄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全国妇联国家环保总局倡议营造“绿色家庭”
本报北京6月3日讯 记者王比学报道: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全国妇联和国家环保总局向全国3.4亿家庭发出倡议:人人行动起来,营建绿色家庭。
倡议书呼吁广大家庭节能节水,保护资源;使用绿色产品,认识并防范各种化学污染;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抵制白色污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重对子女的环境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文明健康、珍惜环境的生活习惯;遵守公民道德行为规范,为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这一活动为期两年,将面向全国家庭开展“绿色家庭”读书活动、“绿色家庭”知识竞赛活动、“科学生活”社区演示活动及“绿色家庭”评选。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北京加快“市民卡”发行
本报北京6月3日讯 记者张涛从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了解到,北京市将拓宽市民卡在办理社会保障、享受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首批100万张市民卡将于年底前完成制卡工作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市民卡是供市民办理各项保障事务、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一种智能IC卡,将向北京市全体城镇居民发放。这种卡具有信息存储、电子凭证、支付交易等基本功能,应用于社会保险、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卫生健康和社区服务等领域。首批发放的市民卡可应用于市民医疗保险,并兼顾有关卫生及民政业务。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大连边检站防非典重实效
本报讯 非典疫情发生以来,大连边防检查站党委认真为官兵办实事。日前站里投资万余元为机关勤务中队和新港分站勤务中队建立洗浴间;投资五千余元改造了监护二中队的锅炉、水箱和喷头;主动协调洗浴时间,错开人员高峰时间。站里还投资三千余元为各个中队建起理发室,做到洗澡、理发不出户,确保官兵零感染。(季冠宏 王卓)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南京军区一四九医院服务农民
本报讯 近年来,南京军区一四九医院每年都要派出二十多批医疗义诊服务队,分赴周围所在地的一百多个乡镇,为有劳动力在外打工和有困难的家庭以及烈军属、革命伤残军人巡回提供义务医疗服务。医院还印制了一万张连心卡和五百张退伍军人优惠卡,发放到困难农户手中,保证他们需要时随叫随到。
(王钰 王以军 朱先明)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近日,吉林省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研修班师生为驻吉某部农场抢修拖拉机,支援部队和农民生产。李景辉 宋铁夫摄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团结一心抗非典
——天津汉沽区干部群众实现非典零病例侧记
杨本华 刘润来
汉沽区,天津东部的一个滨海新城,当非典疫情肆虐华北之时,这里的18万人民手挽手、肩并肩,织就了一张防治非典的天网,使得“零病例”的纪录在这里延续。
4月下旬,华北地区疫情严重。区委、区政府急令全区各业:聚焦非典疫情,采取非常措施,严阵以待,阻击非典。区委书记张继和要求全区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作战靠前、指挥靠前,在战略上树立必胜信心,科学对待、理性处理,在战术上全民动员,居居严控、村村死守、户户参战,拒非典于区门之外。之后,汉沽区防控非典6个专业工作组随之启动:
——社会防范组统领全区非典防控,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大扫除,对全区公共场所卫生死角进行清理消毒。
——救治组改造场地,调配器械,备足药品,培训人员,保持临战状态,随时准备接收患者。
——防疫组密切监测疫情动态,高度警觉,察疑释惑,保证情报快速准确。
——综合保障组及时调配、购置各种防非物资,人员、车辆、物资整装待发,通讯联络畅通无阻。
——执法组昼夜巡查,督查防非措施的落实,依法办案,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经济秩序。
——宣传组开足马力,区内广播、电视、报纸及社区宣传队及时将有关信息传播给群众,电视新闻滚动播出,报告防疫动态,普及防非典知识。
各街、镇、居、村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城区以楼院、农村以每10户为一个基本单位,确定4064名负责防控工作的楼院长和村民小组长,迅速建起区、街镇、居村、楼院村民小组四级防控网络,昼夜巡查。
在全国助残先进单位、以五老汉、五姐妹志愿者队伍闻名全国的河西街三明里居委会,84岁的张广文老汉每天都戴着袖标与其他志愿者在辖区巡逻。他们清扫卫生、洒消毒液、入户量温、发放宣传材料、监控外来人员动向。由225名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消毒队,走街串巷入楼消毒保洁;全区所有居民群众普遍进行了晨检测体温,发热监测点对外来人员、外出返回人员逐人进行健康检查。
防控疫情蔓延需要必要的物资支持,全区各界和群众很快自发捐款捐物100多万元。疫情初期,区里配备的消毒药液数量有限,三明里居委会党员干部群众自发捐款1000多元,给辖区残疾户、五保户、孤老户、困难户购买中药和消毒液;天津市劳动模范、区人民检察院干部王建勇把刚刚获得的2000元劳模奖金捐赠给了区防非办公室。
政府想着人民,人民也为政府分忧。全区上下阻击非典的战斗升腾出一股经济建设的强大爆发力。面对非典的干扰,汉沽区的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今年头4个月,全区GDP同比增长11.2%,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倍。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观沧海
成效有目共睹 防范不可放松
王尧
6月的罗湖桥头,消失了近两个月的赴港旅行团打着小旗再次出现,令香港人体会到久旱逢甘霖般的喜悦。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宣布,解除对香港的旅游警告,香港人以美酒和狂欢,迎接这一来之不易的“利好”。
解除警告,为疲弱的香港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SARS阴影下生活了近3个月的香港人,十分兴奋。民众渴望摘下口罩,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政府和商界摩拳擦掌,希望早日重振“后SARS时代经济”,高兴和急不可待的心情皆在情理之中,但是,完全放松警戒还为时尚早。
香港疫区的“帽子”还没有摘掉,眼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防止疫情反复。SARS病毒并不会随着世卫组织撤销警告而自动消失,特区政府提出的连续20天零感染的目标尚未实现,将陆续涌来的人流又增大了控制的难度。只有“从严”、“从紧”执行所有防止病毒扩散的措施,才能尽快达到并保持零感染,以实现早日“摘帽”。
防治SARS,香港的条件可谓“先天不足”。从经济结构看,香港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的高度外向型经济,口岸众多,人员往来频繁,流动性大,2002年出入境旅客人数相当于香港总人口的12倍,不利于切断传染源;从居住条件看,人多地狭,高楼林立,多数市民居室窄小,病毒容易传播;从生活习惯看,香港人度夏“无冷气不欢”,从公共交通工具到写字楼再到住宅楼,几乎全封闭,不利于通风换气。
先天虽不足,后天可以补。SARS疫情在香港暴发以来,特区政府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了许多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成效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但是,如果实现了较长时间的“零感染”,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常态,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难免日渐淡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SARS防治”这一手继续“硬”,是政府面临的课题。
日前,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各边境口岸全天候的检疫措施至少会持续一年,这是非常必要的。在一段时期内,出入境管理都应“适度从紧”,不怕麻烦,杜绝麻痹;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旅客的理解和配合。
在把住“出入关”的同时,还须将一些行之有效的临时措施制度化,避免“三分钟”热度。SARS危机使公共卫生得到空前的重视,借着这股东风,特区政府推出70多项治理香港环境卫生的措施。新法例出台后,“一口痰”可能罚“千金”——1500港元。这些措施看似小题大做,实则既可培养市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又能摧毁疫病滋生的温床。
防治SARS,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对特区政府来说,这是对其处理危机和管治能力的一次“考试”。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有助于保持清醒的认识,避免盲目乐观,也有助于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特区政府邀请世界各国的专家组成独立的专家委员会,专责总结政府在危机中的表现,不失为明智、自信和负责之举。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危难之中见真情
——在祖国大陆台胞协力抗非典纪实
本报记者 吴亚明
青岛台商张展嘉先生和林秀珠女士日前驱车数小时,将500箱优质水梨,也将他们的尊敬和爱心,送到了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山东省胸科医院医护人员的手中。非典疫情发生以来,工作和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防治非典的工作,同时踊跃捐款捐物,与祖国大陆人民共度时艰,同谋发展,处处表现了两岸同胞的手足深情。
为了生产抗击非典所需要的一些物资,上海翔茂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茂盛主动与国外客户联系,说明原因更改交货日期。与此同时,企业紧急生产的一双双手套及时送到了抗非第一线医护人员的手上。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果断停止了一批高附加值药品的生产,夜以继日加班生产抗击非典的急需药品,为拯救非典病人生命作贡献。以生产“康师傅”方便面闻名的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的60位台湾籍管理人员,主动放弃了休假,坚守在防非典第一线。面对华北地区群众对方便面急速增加的需求,公司开足马力,16条生产线24小时运转,以保障市场供应。
“广西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与广西民众并肩抗击非典,我们责无旁贷。”在广西工作和学习的1000多位台湾同胞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防治非典的举措,主动热情地投身抗非典战役。北海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施荣川应邀出任了北海市防治非典涉台工作组副组长,他除了到自己的企业去查看防治情况,还认真履行职责,参加市里的检查工作。台资企业南宁欣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更是积极为政府分忧,在因非典冲击生产减半的情况下,仍正常为员工发工资,留住工人,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祖国大陆经商、工作和学习的台湾同胞还以主人翁的姿态纷纷捐款捐物,为打赢抗击非典之战尽心尽力。到目前为止,上海台商共计捐款捐物价值近千万元人民币。广达上海制造城董事长黄健堂捐赠200万元支持上海防疫部门抗击非典;全日美实业(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正钱紧急调运公司专业生产的5.6万片“尿不湿”送到北京某医院;上海自然美国际事业集团总裁蔡燕萍女士向抗非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捐赠价值110多万元的杀菌护肤系列用品……中芯电路、乐购超市、远东集团、龙凤食品、迪比特、大润发,以及许多市台协的会员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非典无情人有情,危难之中见真情。非常时期,许许多多的台湾同胞选择了留下来和北京市民共渡难关,同时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北京抗击非典情况的关注,并通过各种渠道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为医护人员“牺牲自己,照亮他人”的伟大精神所感动,台资企业台群公司和北京创统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了4台数码红外线热像诊断仪;北京长寿集团总裁、台商林咏耀先生向佑安医院、地坛医院各捐赠50台“长寿空气再生机”、50台“长寿臭氧解毒机”;星伟体育用品和顺兴葡萄酒厂分别向所在地区捐赠20万元人民币,表达对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和社区工作者的慰问……到目前为止,在京台胞的捐赠价值达人民币880万元。上海是这样,北京也如此,广东、广西、福建、山东,凡是台胞聚集的地方,都可以见到他们的爱心和义举。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港澳台侨
澳门推出港澳航线优惠船票
本报澳门6月3日电 记者曾坤报道:从昨天开始,澳门旅游局联同两家港澳客船公司推出船票优惠措施。昨天购票的旅客就较平日上升了近三成。业内人士指出,这项优惠措施有利带旺两地旅游业。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港澳台侨
日前,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350人的集体晨练表演拉开了今年澳门“国际挑战日”活动的序幕。持续15分钟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占城市总人口比例高的城市将获胜。这是澳门第三次举办“国际挑战日”健身活动。
新华社记者 王红玉摄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海峡连线
围追堵截求全胜
——台湾疫情再追踪
本报记者 孙立极 武侠
非典疫情使本报赴台驻点一度中断,6月2日,时隔40天之后,本报记者再度抵达台北。以下是正在隔离中的记者通过电话与编辑进行的连线报道。
孙立极(北京):祖国大陆同胞对台湾的疫情十分关心,台湾同胞的近况如何?
武侠(台北):情况大为好转。截至6月3日,台湾新增临床诊断病例1例,6月1日、2日两天新增临床诊断病例都只有4例,死亡病例已经连续6天保持零增长。有关部门已经计划从6月7日起放宽隔离政策,B级隔离者中的“岛外移入者”和A级隔离者中的“可能接触者”可以不用居家隔离,改为量体温自我管理。另外,5月30日后,乘坐岛内航空公司的飞机也不用非戴口罩不可了,台湾航空主管部门取消了这个规定。
孙:这就让人放心了。我看到一个消息,说台湾大学最近研制出一种可100%去除SARS病毒致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它没有有效期的限制,批量生产后成本很低,在口罩中添加这种化合物,每个成本只增加1元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两角五分。这些情况属实吗?
武:我在隔离当中,无法判断,不过应该是真实的。虽然还没有杀死病毒的特效药,但能有效地预防病毒,也算是造福大家。
孙:疫情趋于稳定,台湾对抗SARS的战术也有变化。据说,所谓抗SARS大作战,已经从过去“追在病毒后面”,转变为目前的“拦截病毒”预防性作战。
武:对。从6月1日起,台湾发起了一项民众量体温10天的行动,倡议民众每天早晚自量体温一次。高雄市还设立了百万元大奖,市民把记录10天体温的防疫卡寄到有关机构,就可以参加抽奖。此外,还启用了177免付费的发烧咨询专线,帮助民众初步判断是不是感染SARS。
孙:听上去有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味道,“发烧”真是无处可逃了。
武:除了这些深入民间的活动,他们在医疗上也做了相应准备。最近,台湾有关部门协调包括台大医院在内的17家医学中心,“认养”了69家区域医院,辅助他们建立完善的感控系统,并计划由此辐射到全台400多家医疗院所,形成一个覆盖全岛的SARS病毒防御体系。
孙:疫情趋缓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岛内抗SARS措施有无变化?
武:我们一到台北就被隔离,现在每天三顿盒饭,不允许离开宾馆。这里在加强医院监管、切断传染源方面,并未松懈。现在全岛已设立了100个左右发烧筛检站,未来这一数字还要增加。
孙:说到对感染的管理,我还看到除了对延迟通报、隐瞒不报疫情的处罚绝不手软外,当局还通过一项新规定,对不据实陈述、隐匿病史、就医记录等,导致他人感染的非典病人或家属,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万元以下罚款。强制戴口罩而不戴的人,也将被处以罚款。民众对这些措施的反应如何?
武:还是比较配合的,但也有漏洞。我们到达后,数百人在机场,通过一个出口测量体温,所有乘客,包括我们这些从“疫区”来的乘客,全都挤在一起。隔离宾馆同时还接待非隔离人员,而且与我们同车被送往宾馆。幸亏我们中没有非典患者,否则很难保证他们不被传染。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