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波兰总统、希腊总理和加拿大总理
本报圣彼得堡5月30日电 记者李文云、吕岩松报道:30日上午抵达这里参加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下榻的饭店分别会见了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希腊总理西米蒂斯和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
胡锦涛对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表示,中波之间既无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无根本利益冲突,保持和发展双边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同波兰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双方各领域的互利合作。胡锦涛还应询介绍了我内外政策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克瓦希涅夫斯基说,波中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好情谊。两国目前都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波兰非常希望加强同中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波兰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愿进一步密切双方的磋商和协调。
胡锦涛在会见欧盟轮值主席国、希腊总理西米蒂斯时,重申了中国政府对发展与欧盟关系的积极态度。他说,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发展中欧关系的基本因素并没有改变,双方利益的契合点日益增多。进一步深化中欧合作,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欧两大洲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胡锦涛还指出,中国同希腊在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大,两国关系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雅典和北京将先后举办奥运会,我们可以加强这方面的交流。
西米蒂斯表示,欧盟主张世界多极化,希望以长远的战略观点同中国发展更密切、更广泛的合作。欧中经贸合作近年来发展顺利,潜力很大。欧盟愿同中方一起努力,不断扩大双方的互利合作。西米蒂斯相信,雅典和北京将通过先后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开拓新的合作途径和项目。
双方还就伊拉克战后重建、巴以冲突等重大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会见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时,胡锦涛说,中国和加拿大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续致力于发展同加拿大的友好关系,愿同加方一起努力,推动中加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双方介绍了各自国家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情况。胡锦涛强调指出,实践证明,非典型肺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夺取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克雷蒂安高度评价中国在防治非典方面取得的成果。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两国有关部门和医学界、科学界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努力战胜非典。(附图片)
5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圣彼得堡会见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第1版(要闻)
专栏: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货物运量创纪录 重点物资保畅通
铁路强化货运 组织增运增收
开栏的话
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迎难而上促发展不动摇,这是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只有下力气抓好防治非典工作,切实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才能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投入到防治非典斗争,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坚持“两手抓”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为深入反映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贯彻中央精神,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生动实践,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专栏。力求通过新鲜、具体、生动的事实,报道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在防治非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认识、新实践、新经验,以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夺取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的双胜利。
本报北京5月30日讯 “五一”假期刚过,郑州铁路局组织8个工作组到煤矿、电厂、港口、炼油厂等重点企业,了解运输需要,及时调配运输能力。5月1日至24日,全局共发送货物1839.13万吨,与去年同比增加175.48万吨,创造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其中共装运煤炭993.48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运93.34万吨,增幅达10%。
郑州局强化货运组织增运增收的例子,只是全国铁路迎难而上促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入4月以来,铁路受非典影响,客流量急剧下降,4月30日降幅高达54%。5月1日至24日,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日均仅100多万人,同比减少183万人,每天客票收入比年度预期值欠1亿元以上。为把非典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铁道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建设”的部署,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采取积极的应变对策,强化货物运输组织,集中力量“以货补客”,不仅创造了日均货运收入的历史新高,而且确保了煤炭、矿石、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的畅通。
在想方设法保证大动脉安全畅通,坚持中长途客车正常运行不中断的同时,为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运输成本,铁路部门迅速调整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对277对中长途客车共减少编组2280辆,对139对临客和135
对短途旅客列车进行停运,继续开行的短途客车减少编组474辆,这样既减少了对繁忙干线的占用,又节省了大量的机车、车辆、燃料和劳动力。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利用停运旅游列车和部分短途客车腾出的列车通过能力,增开货物列车,5月份以来日均增开货物列车达517列。
对关系国计民生、拉动经济发展的煤炭、石油、粮食、矿石、钢铁和外贸进出口等物资运输,铁路部门采取“优先计划、优先装车、优先放行、优先卸车”政策,使全国五大电网、多家钢铁集团和数以万计的企业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运输量直线上升。据统计,5月初以来,全路日均装车95143辆,日均货运收入同比增长2000万元,创历史新高,铁路安全生产也创造了历史新水平。
(王政 张福纯 童永强)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出席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活动
本报圣彼得堡5月30日电 记者李文云、吕岩松报道:前来参加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0日出席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到访贵宾举行的欢迎活动和庆祝活动。
简短的欢迎仪式结束后,普京陪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以及主要国际组织的贵宾前往欧洲最大教堂之一伊萨基辅大教堂参观。
随后,普京陪同胡锦涛和其他贵宾在举世闻名的马林斯基剧院欣赏了该院乐团的精彩演出。演出结束后,普京为来宾们举行了盛大晚宴。
普京在庆典贺词中说,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的庆典为世界许多国家领导人的直接交往,促进文化、科学、艺术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条件。他表示相信,涅瓦河畔的这次聚会将有利于加强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信任。
坐落在涅瓦河畔的圣彼得堡市始建于1703年,历史上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俄北方首都之称。该市风光秀丽,是世界上最受旅游者欢迎的城市之一。
第1版(要闻)
专栏:
吴邦国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
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 努力做好人大工作
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贡献
新华社上海5月30日电(记者厉正宏、王雷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25日至30日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各级人大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努力做好人大工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贡献。
5月的上海,花木扶疏,绿草如茵。吴邦国和随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上海市市长韩正等陪同下,考察了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非典防治工作,并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座谈。
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国际影响大,非典防治情况一直牵动吴邦国的心。他来到卢湾区五里桥街道丽园社区居委会,走进社区卫生康复指导室,同社区卫生服务员、街道干部和居民亲切交谈,了解情况。在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邦国认真查看了疫情分析报告,仔细询问辖区内机场、医院、学校等单位的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他对上海市非典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
吴邦国说,近些天来,全国疫情总体趋于平缓,这是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尚未被人类完全认识的传染病,在每天还有新增非典病人的情况下,对非典防治从思想上和工作上来不得半点松懈,只有反复抓,才能防止出现反复。要坚持不懈,再接再厉,夺取非典防治的最后胜利。
考察中,吴邦国反复强调,尽管非典疫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没有变化,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仍然强劲。当前,要牢固树立“两手抓”的思想,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减少非典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确保今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吴邦国十分关心上海经济发展情况。他专程来到上海化学工业区,认真听取了工业区规划建设的汇报。他说,新建上海化学工业区,是上海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上海新的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上海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进一步完善条件,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把上海化工区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型化工基地。
考察期间,吴邦国还察看了即将竣工的卢浦大桥,考察了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他充分肯定了上海市在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步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谈到人大工作时,吴邦国指出,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强调,人大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紧扣中心,把握大局,把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人大立法、监督、调研工作的重点,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使人大工作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
吴邦国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给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强调,各级人大要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结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探索,为不断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
研究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农村教育工作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30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科技部《关于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工作方案的汇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汇报》,通过了修订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国务委员、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陈至立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制定这一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迅速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有力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制定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一要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要在全面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等综合因素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总体需求,提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点目标。二要突出重点,明确目标。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重点任务、重点项目上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三要把战略研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对涉及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以及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规划的制定奠定基础。四要发扬科学民主,集思广益。规划制定工作要充分体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广泛研究论证,充分听取科技界、企业界、教育界、国防军工等部门和地方的意见。
会议强调,各级政府必须从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村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农村教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每年新增教育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要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坚持“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促进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包括确保教师工资发放,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为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为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奠定重要的基础。
第1版(要闻)
专栏:
决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北京全面抗击非典型肺炎纪实
本报记者 阎晓明 王建新 赖仁琼
编者的话
历史将永远记住2003年北京的春天。记住这个春天,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曾为这座城市带来危难、恐慌和悲壮;更因为抗击非典的斗争,在这座城市凝聚了党心、民心、军心,锤炼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
今天,本报推出长篇通讯,全景式地介绍首都人民抗击非典的感人过程。我们希望它是一份警觉,因为疫情尚未消灭,容不得半点松懈;我们相信它是一声号角,因为战斗还在继续,需要保持斗志;我们肯定它昭示着一个真理——有党的领导凝聚起的民心,有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有患难与共、和衷共济的爱心,就一定能坚定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建设美好未来的信心。
2003年春天。首都北京。正当全市人民全力贯彻十六大精神,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两大历史任务阔步迈进之时,非典型肺炎这一人类从未遭遇过的疫病,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意想不到的程度向北京袭来!
3月初,北京发现首例输入性非典病例;4月20日,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宣布,北京报告非典病例339例;4月27日,北京非典病例累计突破1000例;4月29日,当天新增病例达到创纪录的152例;5月7日,北京非典病例累计突破2000例……
医生告急!病床告急!医疗物资告急!口罩脱销,消毒液紧缺,学校开始停课,游人纷纷离京,市场出现波动,市民情绪恐慌……
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北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紧要关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带领1300多万市民直面危机,迎难而上,对非典展开了一场坚韧、顽强、壮烈的阻击战……
“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临危不乱,果断决策,党的领导凝聚民心
“揪心!”这是2003年春天,一个让共产党员深感责任沉重,让人民群众深感温暖关怀的词。北京的非典疫情,时时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分关心首都抗击非典的斗争。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看望医护人员,对北京抗击非典斗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有关部门和北京市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汇报,并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会议批准成立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全面统筹北京地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这一决定为北京抗击非典斗争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4月20日,中央从全国和北京市的大局出发,果断对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职务作出调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及时调整思路,完善措施,整合资源,扭转了初期的被动局面。
设在正义路2号北京市委院内的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是北京抗击非典的前沿指挥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担任组长,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负责人参加。下设各小组的组长全部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担任。联合工作小组迅速启动危机处理和社会动员机制,从领导体制、医疗救治、科技攻关到群防群控、物质保障、市场供应等各方面,全面整合,有效运转。
为了加强决策的针对性,联合工作小组会议隔日一次,基本都安排在晚上。朦胧的夜色中,各路负责人匆匆赶到市长会议室,通报前两天的情况,布置后两天的工作,所有议题都浓缩成6个字:问题、办法、落实。会议室里有疲倦的面容,有嘶哑的声音,更有“没问题”、“现在就落实”这样坚决的回答。一项项果断的决策,一道道及时的命令,从这里传出……
4月27日晚,会议提出小汤山医院医务人员住宿问题,几分钟后,问题解决了。在物资保障组,记者看到这样的情形:62名工作人员、23部电话、15部传真机,平均每天2800个电话,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
“小汤山速度”更是北京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创造的奇迹。在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占地122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1000张病床的国家一级标准传染病医院,当天晚上决策,第二天建筑工人进驻工地,第五天结构工程和基础工程完工,7天后医院全部建成,第八天正式启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北京市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在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科研院所、学校、工地、市场、社区、村落,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市委书记刘淇光是工地就跑了20多个;代市长王岐山等市领导深入社区、市场、农村一线,确保抗击非典各项措施及时到位、落到实处。
北京石景山区鲁谷社区,1700多名社区党员来到党支部,要求参加抗击非典的工作。如今这个社区,活跃着108支党员志愿者队伍,1153名党员志愿者利用社区阅报栏、楼门文化阵地、社区小报等广泛宣传防治知识,为101户“低保”家庭定期送去营养品和防护用品。
在危急时刻,最能显示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英雄本色。“恳请组织上信任我,把最艰巨的任务派给我,我保证服从指挥,冲锋在前,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这是公交车司机杜春强给党组织信中的一段话。得知北京市医疗部门急需抽调50名急救车司机,杜春强和北京公共交通总公司的267名党员,在第一时间报了名。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高大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在这段患难与共的日子里,京城百姓看到了一个坚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执政为民的政党,看到了一个敢于负责、务实高效的政府,正在调动一切可投入的资源,尽最大努力保护着人民。北京市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9%的市民表示拥护政府采取的抗非典措施,91.5%的市民对北京市今年和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提高收治率与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与医务人员感染率”——科学防治,步步为营,措施得当稳定人心
5月15日上午,小汤山医院首批7名康复的非典患者走出了医院大门。他们虽然都戴着厚厚的口罩,但迎着久违的灿烂阳光,他们眼角泛起的笑容显示出对生命由衷的热爱与珍惜。据了解,目前在此住院的所有患者病情都比较稳定,近期还将陆续有康复病人出院。
非典疫情暴发初期,尤其是4月中下旬,患者数量急剧增加,北京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窘境。王岐山代市长在4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带着巨大的压力表示,当时北京只能说“提高收治率”,尚不能做到“保证收治率”。
面对危机,北京快速运转,沉着应对。最初北京确定6家专门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随后,定点医院很快增加到11家;5月1日,仅用了7天7夜时间新建的目前全国最大的收治非典患者的专门传染病医院———小汤山医院正式启用;5月7日,改造后的三级甲等医院宣武医院开始运转;5月8日,另一所改造的三级甲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开始收治病人。至此,北京抗击非典的医疗资源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非典病床增至3600张。5月7日24时,北京所有的确诊非典患者全部转移到全市16所市级定点医院,实现了“确保收治、随诊随收、集中治疗”。
一切开始规范有序,一切开始协调运转:为整合首都的医疗卫生资源,组织了定点收治医院的院长联席会议,成立了医疗救治指挥中心;为及时切断传染源,成立了2500人的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大队,哪里有疫情,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为有效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将全市的发热门诊从初期的123家调整至67家,在设置条件、就诊流程等方面形成了规范;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防护,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控制标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内外部的管理和监督;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组建了专家医疗组,不断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探索包括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内的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切实提高治疗效果……
抗击非典,这是一条宽广的战线,这是一场人民战争。在社区,在农村,在学校,在工地……一张科学防控非典的网络迅速建立、张开,覆盖到了全市的各个角落。
记者日前来到顺义区后沙峪镇西田各庄村采访,看到两位穿着白大褂的村民背着草绿色喷雾器,正在对等待进村的面包车进行消毒。值班的村民朱文庆告诉记者,进入村子的道路24小时有人值班,外村的车和外来的人不经村委会批准不得进村;本村的汽车和自行车出村回来,也要喷药消毒。
安翔里社区的75名党员最近开始佩戴着“防治非典志愿者”胸卡活跃在社区内,清理楼道卫生和周边环境,挨家挨户给居民讲解有关防范非典的知识。记者了解到,像这样深入到位的防范行动,在北京已成声势。目前,全市已发放《非典型肺炎预防手册》数百万份,帮助市民及时掌握了有关知识。
学校、工地等是备受关注的重点。5月3日,北京决定全市中小学继续放假两周,并利用各种媒体,从5月6日起开办“空中课堂”,指导和推动中小学生放假期间在家学习。5月9日,宣布高考如期举行,但将严格采取全方位措施,调整相关程序,保证考生健康与安全。各高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师不停课,学生不停学。清华大学一改过去欢迎参观的做法,实行凭学生证、工作证、离退休证进入校门制度,家属和确有需要进入的人员,要到居委会办理家属出入证和临时出入证。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北京严格按照“对健康人员就地预防,对有接触史的就地观察,对确诊者就地治疗”的原则,对出现疫情的工地立即进行隔离,对其他工地和民工居住区进行封闭管理,坚持不停工,全员每天测量体温,严格控制民工离京。
为切断传染源,4月23日,北京决定依法分批对重点疫情场所采取隔离控制措施。24日凌晨,西城区有关部门开始对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整体隔离,隔离范围包括医院院区、科研楼、家属楼及医院通向外界的大门和通道。北京还相继对有疫情的工地、学生宿舍楼、居民楼、医院和指定集中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综合医院的非典病区、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采取了隔离控制措施。截至5月29日上午10时,全市实行分散隔离和集中隔离的非典患者及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人员29312人,已解除隔离观察26901人。目前,所有隔离区秩序井然,居民生活无忧,情绪稳定。
严密的防治网络,使北京的防治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轨道,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近一段时间,北京疫情开始大幅度下降。5月30日上午10时,北京报告新增确诊非典病例6例,这是北京连续第五天新增确诊病例下降到个位数。
“医院就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白衣战士赤子心
5月13日凌晨4时15分,因抢救非典患者不幸染病的北京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丁秀兰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她深爱着的世界。在作为病人住进病房前,丁秀兰一直奔波于非典患者的床前,问诊、查体,匆忙的脚步告诉人们,她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安危。
“选择做医生,就是选择奉献”,这是丁秀兰生前常挂在嘴边的话语。丁秀兰,还有同样倒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年仅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她们用生命诠释了熟悉的誓言:“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生命。”
首都北京的这个春天,医务工作者承担了战士的责任。面对严峻的疫情,一批又一批的医务人员走向了抗击非典的最前沿。他们用每一天与疾病乃至死亡的面对面,书写着一个个舍生忘我的感人故事。
姜素椿,74岁的老军医。抢救患者被传染后,他镇静地说:“作为医生,我不能为患者服务了,但作为病人,我愿以自己的身体做实验,为防治非典闯条路。”在他的执意坚持下,医院给他注射了非典康复者的血清……
王金静、刘子军,地坛医院两位普通的麻醉师。有一天,一位病人情况危急,急需插管,刘子军将准备工作做好后,迅速来到病人床旁,可王金静用肩膀一下子将他顶到一边,不容置疑地说:“让我来!我都60多了,还怕什么?”其实,医护人员都知道,在所有的技术操作中,气管插管是与病人最近距离的一项操作,也是最危险的工作。插管过程中会引起病人的咳嗽,不少医护人员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感染此病的。
首都北京的这个春天里,我们眼里常常满含热泪。那么多的医务工作者,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同样有着对疫病的担忧,对亲人的牵挂,但在危难中,祖国和人民的一声召唤,母亲吻别甜睡的婴儿,儿女瞒过年迈的父母,丈夫告别了新婚的妻子,义无反顾走上了前线。是责任感,是使命感,是崇高的精神,在默默地激励着他们。
“在生命的最前沿战斗,我们无怨无悔。”隔着厚厚的口罩,被抽调到北京西郊402医院参加非典抢救的积水潭医院护士长崔晶晶的话颇具感染力。面对记者的话筒,她嘶哑着对14岁的儿子说:“虽然见不到妈妈,但尽管放心。在家要听爸爸话,照顾好奶奶。”说话时,她手里攥着一沓浅蓝色的病例纸,潦草的笔迹记录着对儿子的思念。
接触病人最频繁,工作最琐碎、最繁重的是护士们。一位护士来回换输液液体,每天从治疗室到病房就要走上100多趟!除此之外,她们还要整理病历、安置病人、记录医嘱,发药、抽血、打针、测体温、量血氧饱和度,为重病人擦身、洗脸、喂饭、倒大小便……她们还要好言好语地哄着因生病闹脾气的病人。佑安医院感染科的孙焕琴总护士长告诉记者,她这么多年在传染病医院工作,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繁重的护理任务。
首都的这个春天,和奋战在隔离区的医务人员一样,还有许多人同样面对着危险,面临着考验。
承担着病人转运工作的北京急救中心,是抗击非典的最前沿。急救中心的200多名党员冲在了最前面。有着18年党龄的赵立强连续奋战21天,最忙的时候,连续工作近40个小时,被同事称为“钢铁战士”。急救科一位护士原定于5月1日结婚,领导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不让她承担转送患者的任务。可是她说什么也不同意:“结婚的事,可以往后推,但病人的事,一刻也不能等。”她义无反顾地连续工作了20天。按照规定,她本可以多休息几天。可是,刚过3天,她就又要求出车,奔赴抗击非典第一线。
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艰苦而枯燥的工作,防疫人员一家一户地跑,经常遇到“铁将军”把门,或者住户不配合。但是,他们宁可自己多受委屈,也不愿放过一个疑点。为了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不引起群众的恐慌,他们往往只穿便装,而不能穿防护装。即便是在近距离询问需要戴口罩时,他们也要首先征得被调查者的同意。火车站、飞机场、公共汽车……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到处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指导消毒防疫,传播科学知识,为首都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不应被忘记的,还有许多与非典病毒近距离接触的人。医院的送餐员、清洗病房的清洁工人等等,他们同样“出生入死”,值得尊敬。
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无私无畏,更加激发了各界群众对他们的热爱。“在抗击非典战斗的第一线,医护人员表现出的是德,是信仰,是奉献。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是一位患者的真诚感激;“每当‘国难’当头的时候,总会有那些平时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中国人撑着。他们是‘中国脊梁’。”这是一位网友的由衷赞叹;“我们与你们同在,我们年轻的心正和你们的节奏一起跳动!”这是莘莘学子发自肺腑的心声……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伸出我们大家的手,挽起手来才有力量”——患难与共,众志成城,中华大地涌动爱心
今春的北京,处处真情涌动,处处团结一心。“有这么多工作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守在身边,我们并不孤独。”面对从未见过的非典疫情带来的“非典型”措施——隔离,隔离区内的人员识大体、顾大局,积极配合政府采取的措施,几乎一致选择了理解与合作,情绪平稳。
“隔离是为了早日欢聚!”隔离区外的人们主动关心、帮助被隔离者,真情涌动。在北京首个隔离区域——人民医院宿舍隔离带外的一排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中国结、黄丝带、千纸鹤和心形卡片。5月8日,北方交通大学嘉园公寓被解除了14天的隔离措施,368名学子“重获自由”,迎接他们的是欢呼、掌声与一个个充满激情的拥抱。
抗击非典,使首都人民的心紧紧凝聚在了一起。当此困难之时,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自身做起,从眼下做起,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投身抗击非典的斗争。
4月29日,北京非典定点医院的第一位志愿者王兰,穿上了印有“佑安医院”字样的工作服,为医务人员临时休息的公寓打扫卫生。这位平时几乎从不做家务的珠宝店老板主动请缨,谢绝了每天50元的报酬,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义务保洁工作。据了解,北京仅在非典咨询热线岗位上,就活跃着100多位志愿者。
一位靠捡拾和卖废品生活的人看到北京电视台演播的“万众一心,共抗非典”的大型义演时,毅然骑着自行车,紧赶慢赶了近3个小时,从朝阳区酒仙桥赶到地处海淀区的北京电视台,捐赠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1000元。自从4月22日北京开通“防治非典、奉献爱心”社会捐助热线以来,热线电话就一直没停过。截至5月28日,仅北京市民政系统收到的捐款捐物就达到4.7亿多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普通的老话,在抗击非典时期有着真切的注解。危难面前,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首都这个抗击非典主战场的坚强后盾。
“全力支援,紧急调度,为北京和全国渡过难关做贡献!”4月20日,北京向上海紧急求购1万箱特效除菌皂。1万箱,足足75万块,相当于上海制皂厂往常近一年的内销量。非常时刻,上海制皂厂立即停产所有其他订单产品,连夜改造生产线,紧急转产药皂。为赶任务,总经理来了,党委书记来了,近百名管理人员不约而同来到生产车间,一齐上阵,突击包装。任务终于如期完成。
“讲政治、顾大局,全力支援北京抗击非典!”4月23日,北京首次向山东发出特急用血求援函。此时,山东省血液中心血库只有296单位全血——平时一天的用量。山东省血液中心向菏泽、济宁、青岛等地紧急发出指令。他们得到的都是坚定的承诺:如果需要,我们现在就向北京送血。短短3天时间,全省迅速调集680单位全血发往北京。4月30日,“支援北京急救用血一日捐”在齐鲁大地展开,许多人毫不犹豫地捋起了袖子,在青岛,献血市民排起长队,全天采血619人次,采血量191000毫升,创青岛血站建站以来采血数量新纪录。
在这场抗击非典的征战中,人民军队肩负起了光荣的使命。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抽调1200名医护人员,迅速进驻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全面负责对入院病人的治疗。接到命令,首批人员在6小时后踏上征程。从5月1日起,部队医生在小汤山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5月5日,来自驻各地部队的1200名医护人员齐聚在小汤山医院。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城市到乡村,从地方到部队,从党政机关到工矿企业,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关注着首都的疫情,都在献出同一颗爱心。可以骄傲地说:无论人力还是物资,首都抗击非典一线需要什么,国家和各地就给什么!
4月23日前后,北京市场出现波动,部分地区和超市出现集中购买现象。24日,从全国各地紧急调运的1500吨大米、500吨面粉、890吨食油、4350吨食盐、20万箱方便面就投放到北京各大商场和超市。25日,市场趋于平稳,价格全面回落。北京市防治非典物资保障办公室的同志告诉记者,他们向全国发出紧急求购无纺布鞋套和帽子的消息后,仅一个上午,就有400多个援助电话从祖国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来……在抗击非典最困难的时刻,药材、口罩、消毒液、消毒皂、温度计和防护服、呼吸机、X光机等源源不断调配进京,保证一线医院供应和城市医药民用品需求。
“北京,我们支持你!”在从河北开往北京运送救援物资的车上都贴着这样的标语。北京也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向一些地区捐赠了一批急需的医疗物资。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这是2003年春天,中华民族面对危难众志成城的共同心声。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迎难而上,愈挫愈勇,首都人民满怀信心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1500多名中韩员工一直坚守在生产建设第一线,公司每天仍有200多辆新车下线,并在4月创下日产282辆成品车的最高纪录。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北京现代今年将确保完成5万辆生产目标,稳步推进生产线二期10万辆产能改造。
北京地铁一号线的延长线——八通线地面轻轨工程目前已全线铺轨完成,计划年内通车。日前,记者在地处北京通州区的城建道桥公司施工工地看到,两条平行的轨道在高架桥上蜿蜒着向前延伸。
严峻的非典疫情虽然不可避免地给北京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强烈冲击,尤其是旅游、交通、餐饮、商贸、会展业等遭致重创。但经历了20多年改革开放的北京,已经具有了内在的活力。非典阻挡不了北京前进的脚步。境外和高新技术企业比较集中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873家生产经营企业无一停产,诺基亚、GE、可口可乐等世界著名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切正常。北京市今年确定的60项重大工程中,已经开始施工的41个项目基本未受到非典疫情影响,正紧张有序地按计划施工建设。据统计,今年1至4月,北京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长了15%。
更让人欣慰的是,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几十万普通的劳动者坚守本职工作岗位,默默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击非典贡献力量。交通、治安、市政、环卫、供电、供水……非常时期,这座特大型城市的基本功能加速运转,确保了正常和增加的服务需求。
“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这件大事,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北京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经济运行的滞后作用,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有更充分的显现。被动消极地等待危机过去,只会使经济增长的机制遭到破坏,抗击非典的斗争也将失去雄厚物质基础的支撑。临危不乱,以变应变,主动出击,才能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的同时,北京开始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实施为期5个月的20项具体应对措施已经出台,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免征受非典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减轻企业负担;对部分行业、单位、个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受非典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支持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扩大生产、拉动消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等。同时,将在更长时间内实施的促进今年经济增长的系列政策也已制定完毕,正在完善之中。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留给人们的思索是多方面的。北京也在反思、总结和改进,努力将坏事向好的方向导引。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报告体系、社区防控体系的建设将明显加快,长期的公共卫生体系将逐步健全,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的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公共信息披露机制不断完善,政府协调能力和行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些,无疑将为未来北京加快发展,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非典疫情也给广大北京市民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除了让市民们开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了他们的公共卫生意识外,一种精神也开始在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扎根、生长,这就是——科学与理性、责任与爱心。许多市民感慨道:“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北京人比过去更齐心了!”
5月1日,国际劳动节。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上午8时,在北京市首批被隔离的居民住宅楼——海淀区皂君东里29号楼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从几位居民手中升起,伴着晨风飘扬在楼门口上方。那是一种信念,是1300万北京人民万众一心、战胜非典的信念。
一个在经历了1993年的申奥失败后,仍坚定地将中华民族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变成现实的城市——北京,在经历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抗击非典斗争之后,一定会更加开放,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更加美丽。(附图片)
5月28日,“庆‘六一’·抗非典·亲情连线你我他”慰问活动在天坛公园举行。为救治非典病人因公殉职的医务人员子女代表、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的子女代表等参加了活动。(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摄)
5月8日,经过重新改造的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正式开始收治非典患者,第一批400余名医护人员正式上岗。在十病区,护士们兴奋地凑在一起要求记者给拍一张“全家福”,她们说,能成为第一批为患者服务的人,这是她们终生的骄傲。(本报记者 李舸摄)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辖区是北京疫情较重的地区之一。街道的党政干部不畏艰险、守护隔离人员、慰问医护工作者,广泛发动群防群控,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图为街道非典防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右)在为人民医院隔离区赠送图书、光盘。(新华社记者 李祥禄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五月三十日,长江江水从三峡工程泄洪深孔喷涌而出。当天上午,三峡工程依次开启位于泄洪坝段的四个泄洪深孔,这是三峡工程泄洪深孔建成后首次开启。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