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高考热线
今年高考时间首次提前1个月,又面临非典影响,还有诸如科目设置、22所高校首次自主招生等改革,使得今年的高考与往年相比有许多不同。
细说高考新变化
本报记者 董洪亮
科目设置分三大类 京沪两地自主命题
综合各方情况,国务院决定今年开始全国高考提前一个月举行。全国高考时间是6月7、8、9、10日4天。2003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7月高考”。教育部有关人士说,提前一个月举行高考,更多的是出于人文关怀考虑,因为7月我国普遍高温酷暑,而且多雨,对考生不太便利;同时,恶劣的天气有时给考试的组织、考卷的运送等造成困难;与考试相伴随的阅卷工作也可以相应提前,使最后一批院校录取学生入学不再仓促。
由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考科目不完全一样,所以各地考试时间不尽一致。记者近日从教育部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全国高考科目设置分三大类型:
其一,“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高考模式。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均实行这种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生必考的学科,考试时间为7日、8日两天,7日考语文和数学,8日考外语和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
其二,“3+2”高考方案。江苏省今年实行这一方案,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生必考的学科,“2”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学科中,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两门考试科目,该省7日考语文和数学,8日考外语,9日考物理、地理、政治,10日考化学、生物、历史;
其三,“3+文理大综合+1”的科目设置。上海、广东、广西、河南、辽宁等地采取这一方案,“3”指语文、数学、外语,“文理大综合”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门学科的综合,“1”是指高等学校根据招生专业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门学科中选择一科作为选考科目,其中7日考语文和数学,8日考外语和文理大综合,9日考物理、地理、政治,10日考化学、生物、历史。
北京、上海两地各自自主命题,其中北京实行“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模式,上海在自主命题,选用“3+文理大综合+1”模式的同时,为满足部分考生的特殊需要还将同时开考高考全国卷“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高考全国卷“3+文理大综合”。
22所高校自主招生 保障残疾考生权益
遵照《高等教育法》的精神,今年我国在招生方面积极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于是,今年有22所高校拥有自主招生权。据悉,自主招生的名额一般不超过当年学校招生计划的5%。这22所自主招生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自主招生的院校贯彻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首先选定各地一些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中学作为自主招生的范围,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选拔。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说,学校领导集体经过多次研究,确定了自主招生程序,大家认为一定要珍惜这一机会,维护学校声誉,选到优秀的学生。
对于22所高校试行的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强调,高考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他要求各高校本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对于违规操作,要坚决追究责任。中学违规要取消其推荐资格,几年内不能有推荐权;高校违规要取消试点资格,几年内没有自主选拔录取权;学生违规要取消其入学资格;管理人员和教师违规,
要取消其从事招生、推荐工作的资格。另外,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把考生的体检“标准”改为“建议”。这将使残疾考生的权益得到更多保障,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
应对非典影响 各地纷纷出招
各地按照教育部、卫生部近日发出的有关的紧急通知要求,采取防治非典的积极措施,确保高考顺利进行。
教育部、卫生部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成立普通高校招生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在疫情发生地区,考生和有关工作人员考前必须如实填报本人及其同住人员健康状况登记表,并接受有关方面的审查。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可要求考生和工作人员提前到达考点,进行体温测试。对和非典病人有接触史但无任何非典症状的考生,以及考试期间发现有可疑非典症状的考生,应另行安排考场,并做好隔离和防治工作。注意选择通风、卫生条件好、便于人员疏散的地方作为招生工作场所,必须开门、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考试、评卷、录取开始前,对考试、评卷、录取等所有场所进行彻底的卫生检查和消毒。在疫情发生地区,考试、评卷、录取每天工作结束后要对相关场地及时进行消毒。评卷开始前,应在疾病控制部门的指导下,对试卷进行一定时间的封存或消毒。
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各地都以确保高考万无一失为目标,精心做好了相关的预案。
浙江开设考生就诊紧急通道,指定医院,方便考生就医。
宁夏在各考点设置临时医疗观察站,配备高水平的医护人员。
吉林在高考考生集中站点设专车,有条件的企业可免费接送考生(学生凭准考证乘坐)。
福建体温在37.5摄氏度及以上的人员一律不得参加监考及其他工作。
山西今年高考将适当延长评卷和登分及录取时间。外语口试今年暂停。
安徽今年将全部实行远程网上录取,录取现场不再接待高校联络人员。(附图片)
复课后的北京二中高三学生。(周良摄)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弘扬民族精神的壮歌
——写在《非典时期非常感动》前面的话
黄华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祖先赐给我们的一份无形遗产,一份千百年来积健为雄的民族精神。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非典时期非常感动》就是一阕弘扬民族精神的壮歌。踏入2003年,21世纪第一场全球性传染病——非典型肺炎突如其来。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相互支援;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科技工作者夙兴夜寐、全力攻关。白衣战士们冒着高发感染的风险,置生死于度外,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体现出舍生忘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他们顾大局识大体,舍小家顾大家,视病人如亲人,体现出救死扶伤的高尚职业道德;他们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善于总结救治经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积极组织科研攻关,体现出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他们群策群力,团结奋战,加强合作,依靠集体智慧同疫魔作斗争,体现出众志成城的必胜信念。这当中,涌现了钟南山、邓练贤、叶欣、梁世奎、姜素椿、陈洪光等一大批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注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新内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3年4月23日对邓练贤医生因公殉职作出重要批示:“我坚信,有广大医护人员的奋斗与贡献,有全国上下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战胜疫病。”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任务,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高扬的一面旗帜。十六大报告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强调“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作家协会组织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少男少女》杂志社合作出版的《非典时期非常感动》,是目前专门为青少年而编写的第一本抗击非典英模事迹读本,也是一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范本。
《非典时期非常感动》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阅读的习惯,选取了抗击非典中可歌可泣的人物及事件中最感人的故事和细节,每篇500到1000字的篇幅,自始至终贯穿一个“感动”。旨在让孩子们轻松地阅读,在“感动”中解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及英模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让孩子们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学得到,从一本小书理解一场大的灾害,读懂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学习一种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苦难与灾害,是人生经历的财富。我们这一代孩子,在和平年代生活与成长,物质很丰富,经历却苍白。把非典这一突如其来的人类灾害变成一本适时的青少年人生教科书,意义重大。希望这本书能让正在亲身经历非典灾害时期的孩子们从中找到他们终身受益的东西。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省长)(附图片)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特殊高考 非常措施
——访北京市教委负责人
本报记者 丁伟
再过几天,北京市的8万多名高三学生将走进高考考场。作为非典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北京市今年高考将采取哪些措施,保证考生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教委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强调,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在防控非典期间做好高考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各区县做出周密部署。总的目标就是两个确保:确保全体考生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今年我市高考平稳顺利进行。为此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主要内容有:
——对高考工作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高考填报志愿工作调整到考试成绩公布之后进行,由原来的5月15日、16日两天调整到6月27日、28日两天。北京教育考试院和有关高校将通过网络、电视、电话等媒体,多种形式开展招生咨询和考生填报志愿辅导工作。高职单考单招专业课报名和考试时间将推迟到文化课统一考试之后,由原来的5月中旬调整到6月中旬;暂停全市统一组织的外语专业口语考试。
——调整考点设置,减少考生流动。预计全市考点由原来的90个增加到200个左右。每个考点都要配备专门医务人员,负责考场防疫和考生健康工作;考点负责人按照市教委、考试院统一规定,对临时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处理。
——保证考场的通风和卫生条件。高考每考场考生人数由原来的30人调整为每考场20人;增加考场,预计由原来的3200个增加到4800个。在考试过程中,各考场一律开窗通风,不得使用空调设备。在防疫部门指导下,每个场次都要对考点、考场使用全市统一的消毒液严格进行消毒工作。
——落实考生、工作人员健康防控措施。各区县招生考试部门负责向全体考生及工作人员发放统一的考前14天健康状况登记卡,由本人每天如实记录体温情况和是否有与非典患者密切接触史等内容;工作人员在考前由区县统一进行体检,并凭登记卡上岗;考生凭登记卡和准考证参加每场考试。每场考试前要对所有考生及工作人员的体温进行检查。在不影响监考的前提下,允许考生戴口罩参加考试。未解除隔离的非典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不得参加考试。考前有发热等异常症状的考生,需及时到医院就医。
——制定现场应急处理预案。每个区县要设置1—2个隔离考点,用于生活在隔离区人员、因接触而隔离但无症状人员的考试。所有考点均设置3个以上备用考场,同时配备6名以上备用监考人员,用于应急处理。
——配备高考专用车。将提供一批经过严格消毒的高考专用车,考生及考试工作人员凭证件可免费乘坐。
——加强试卷消毒和保密工作。各区县招生考试部门要确定专门人员,在防疫部门指导下,对考试和评卷开始前的试卷进行认真的消毒或一定时期的封存,同时做好保密工作。
——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考试期间,实行疫情“一天一报,有情况随时报”制度;每天要有专人对考生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统计,逐级上报。如果发现有考生或工作人员出现可疑非典症状,应立即向本区县防疫部门、市教委、市卫生局、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校招生办公室报告,并及时采取有效隔离、防治措施。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教育论坛
如何实现就业理想
张立彬
对于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来说,不管是企业面试还是事业单位面试,都有一句招聘人员必问的话:“你有工作经验吗?”这无形中将工作经验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度,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三大因素诸如毕业生期望值过高、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过严、所学专业与所求职位不对路之外的第四大因素!事实证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就业前景更加乐观,求职过程中也显得更为自信和成熟。
对于还没有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所谓的工作经验主要指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经验、社团工作和社会上的工作经验。
对工作经验的普遍要求,是近两年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下的新趋势,目前,几乎有90%的企业抛出了教条的、不合理的“应届毕业生要求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选拔标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用人单位有较大的挑选人才余地,相应地对毕业生也提出了比较苛刻的硬性标准;二是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学用脱节现象,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发展迅猛的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三是由于急功近利对用人观念的影响,使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往往表现出“现得利”,拿来就用的短视行为。
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要主动面对现实,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迎接挑战,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高等学校,应该对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予以引导,加以规范,合理安排学习和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
另外,社会应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具体的就业实践、职业见习岗位和基地,使他们及早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与社会要求的差距,缩短走向社会后的磨合期,及时调整知识结构,掌握实用技能,从而为大学生日后真正的就业储备技术资本和从业经验。
目前,大学生对工作经验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如认为“兼职越多工作经验越丰富”、“做学生干部要比参加社团活动更受企业关注”、“工作经验往往与学习成绩相冲突”等等。具体而言,既然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工作经验,因此,为获得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工作经验,许多大学生四处寻找兼职的机会,甚至有的一味追求兼职数量,造成年年有兼职,一年兼数职。兼职固然可以帮助大学生体验在社会上工作的艰辛和竞争的激烈,能增加社会阅历,但兼职过多,恰恰说明大学毕业生心态浮躁,没有好好抓学习,甚至会耽误学业。因此,兼职绝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珍惜每一次机会,使每一次兼职都能真正给自己带来收获。
还有的大学生认为,写在求职简历上的学生干部头衔要比参加某项社团活动响亮得多!事实上并非如此,相比之下,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和爱好等等,更能吸引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注意力。譬如对于科技研发技术岗位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创造力、再学习能力、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能力和工作激情等等比干部头衔要有说服力!
许多大学生有这样一种观点,在大学里要么认真学习,争取优异成绩;要么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接触社会。这两者能够在大学生求职时获得竞争优势,但两者是无法兼得的。其实,课本的许多知识都是有一定实践价值的,只要认真思考,就可以把学业和工作经验结合起来,获得求职时的双重优势。
总之,未来的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挑战越来越大,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尽力多争取就业实践机会,实质性地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迫切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唯有不失时机地将“可塑性”转化为“可就业性”,才能真正实现就业理想,获得就业成功!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宽容孩子的“错误”
由于孩子好动、好奇,犯错误在所难免。因此,家长应宽容对待孩子的错误。所谓宽容,主要是指思想上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误。在教育的方式上不要因为孩子犯了错误而故意地惩罚他,尤其是采取呵斥、打骂等粗暴方式,甚至对孩子进行罚站、罚跪等体罚的手段进行惩罚。更不能像少数家长和教师那样采取报复性、解恨性的惩罚,认为只有采取严厉的惩罚把孩子制服,才能使其不敢犯错误、害怕犯错误,致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遭受难以承受的刺激。
(江西 曾维东)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惩戒是一服好的清醒剂
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的是让孩子记住教训,避免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惩戒则是一服好的清醒剂。一定的惩戒,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有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是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
(贵州 周江春)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批评孩子要给尊严
孩子犯了错误,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或严厉批评,甚至打骂,有的家长却面带微笑,采取说理的方式。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我认为对孩子犯的错误,采取温和的批评,是较好的教育方式。既尊重孩子的接受心理,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大声训斥,效果适得其反。(江西
谢荣培)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让孩子在批评中成长
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的学生,听不得批评,抗挫折能力差,以至于一批评准有麻烦,谁还敢运用惩戒这一手段呢?学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错了就是错了,该批评就要批评,该惩戒就要有适度的惩戒(当然不是体罚)。这样才能使学生变得有责任感。(江西 徐琴花)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赏罚得当育人才
对于孩子犯的错误,决不能视而不见,一定要教育说服。小的错误批评教育即可,严重的错误一定要惩罚。通过教育让孩子知道为自己做的事负责任,这样能增强其责任感及是非观念,也能避免其重犯错误。
(湖南 刘文铭 李唐)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下期话题
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了,如何看待孩子高考的得与失?如何尊重孩子高考志愿的选择?下期“家长会”栏目中,我们与您探讨这一话题。
来信请寄:北京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教科文部教育组“家长会”栏目收;
邮政编码:100733;
电子信箱:dwei@peoplemail.com.cn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网上辩论赛
5月25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的4位辩手正通过网络与对手进行网上辩论。
辩论赛是该校的传统赛事,在每年的4、5月间举行。今年由于非典疫情影响,学校采取网上辩论的形式,以防止交叉感染。
(新华社记者 侯大伟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