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会谈
双方重点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普京总统为胡锦涛主席访俄举行盛大欢迎宴会
本报莫斯科5月27日电 记者李文云、吕岩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7日在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重点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普京对胡锦涛说,您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选择俄罗斯作为第一个出访的国家,使俄罗斯人民深感荣幸。通过这次访问,我们既可认真总结近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也有机会对今后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制定中长期规划。俄罗斯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我深信,这次访问必将作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载入俄中人民友好交往的史册。
胡锦涛首先转达了中国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对普京的亲切问候。他说,俄罗斯是中国的最大邻国,又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我们愿同俄方一道,遵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双方10多年来签署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精神,发挥好业已形成的高层交往和政府合作等机制的作用,使中俄关系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
胡锦涛表示,为推动中俄关系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我们建议保持并巩固两国现有的元首、议会和政府间高层交往机制和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同时拓宽两国其他各级别、各领域的交流和磋商渠道;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结合各自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大和深化双方经贸科技合作;重点开展大项目合作,提高双边经贸合作的层次和规模;加强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的指导协调功能;进一步发挥以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为主渠道的民间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民间外交活动,使双方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士投身到中俄世代友好的事业中来。
胡锦涛向普京介绍了中国人民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情况和成果,并感谢俄罗斯政府和人民给予的理解和支持。他说,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果断措施,依靠科学技术,实行群防群控,加强国际合作,全力开展防治非典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非典型肺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取得全面胜利。
普京表示完全赞同胡锦涛对两国关系的积极评价和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合作提出的建议。他说,《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近两年来,俄中关系全面发展,特别是经贸合作富有成果。俄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在落实好两国间现有的大型合作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开拓包括环保、金融和投资等新的合作项目和领域。俄方也希望在人文、教育和科技领域扩大双方的交往与合作。关于非典型肺炎问题,普京说,俄方真诚祝愿并坚信中方的防治工作一定会取得胜利。
两国元首还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胡锦涛邀请普京在明年方便时访问中国,普京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会谈结束后,胡锦涛和普京出席了中俄两国有关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并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
随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了记者并回答了他们的提问。双方一致表示将共同努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双方的睦邻友好,全面扩大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努力开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局面。
国务委员唐家璇、外交部长李肇星,俄罗斯政府副总理赫里斯坚科、外交部长伊万诺夫等参加了会谈。
又讯5月27日晚,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出席了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和夫人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盛大欢迎宴会。普京在致词中高度评价俄中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指出俄中合作已成为欧亚大陆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俄中双方将积极配合,共同致力于建设更安全、更公平的世界。
胡锦涛在答词中说,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都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两国人民渴望世代友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愿同俄方一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始终不渝地致力于加强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国务委员唐家璇,俄罗斯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政府副总理赫里斯坚科等出席宴会。(附图片)
5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曾庆红与阿富汗副总统会谈
表示中方将以实际行动帮助阿富汗发展经济
本报北京5月27日讯 记者王小光报道: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阿富汗副总统纳马图拉·沙拉尼举行会谈。
曾庆红说:中阿是友好邻邦,丝绸之路很早就把两国人民连接在一起。中阿两国国情不同,但我们一直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我们感谢阿富汗在台湾、“东突”等涉及中国主权利益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国的立场,相信今后将继续得到阿方的支持。
曾庆红指出,中国一贯尊重阿富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曾为阿富汗问题的和平解决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中方赞赏阿富汗过渡政府为推进和平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对阿富汗走上和平与发展之路表示高兴。
他说: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了阿富汗的和平重建进程,将继续向阿富汗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今天我们将签署中国向阿富汗提供1500万美元无偿援助的协定和中国承建帕尔旺工程的换文,我们还将提供100万美元现汇,支持阿富汗政府的常规预算。中方将继续与阿方探讨新的合作领域,推动互利合作,以实际行动帮助阿富汗发展经济。
沙拉尼表示完全赞同曾庆红对两国关系的评价。他说,阿中两国在历史上各个时期都保持了密切的往来和友好的合作。阿富汗视中国为真诚的友好邻国,阿富汗人民对中国人民始终抱有友好感情。阿富汗多年来遭受战乱之苦,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通过多种渠道向阿提供帮助,阿人民对此铭记在心,十分感谢。
沙拉尼说,目前阿富汗正在进行和平重建,中国已承诺向阿提供1.5亿美元的援助,现在准备开始修复喀布尔共和国医院和帕尔旺水利工程,阿政府和人民感谢中方的真诚和无私的援助,也欢迎中国参与阿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沙拉尼重申阿富汗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打击“东突”恐怖势力。
沙拉尼代表阿政府和人民对中国当前抗击非典斗争表示慰问,相信中国最终能战胜这一灾害,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
为进一步加深两国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双方宣布恢复建立中阿友好协会,同意北京大学与喀布尔大学建立友好校际关系。
会见结束后,曾庆红与沙拉尼共同出席了中阿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三个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公安部副部长田期玉、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和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等参加了会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峡工程具备按期蓄水和试通航条件
135米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即将实现
本报北京5月27日讯 记者张毅报道: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即将出现在世人面前。135米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三大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今天,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三峡二期工程验收成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培炎主持了会议,各验收组分别汇报了移民工程验收、枢纽工程验收、输变电工程验收情况。
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是对三峡工程10年建设的全面检查、系统总结和权威鉴定,从国家到地方、从领导到专家,怀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验收工作。验收工作机构健全,工作规范,团结协作,充分依靠专家,16名两院院士参加了验收工作。来自不同行业的专家知识互补,为验收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保证了验收的科学可靠。针对非典带来的困难,验收组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了验收的正常进行。
验收成果表明,三峡工程建设1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135米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三大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截至2003年3月底,三峡移民工程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72万多人,累计建设各类移民房屋3237万平方米,搬迁、破产、关闭工矿企业1065户,完成了大量公路、码头、输变电、通讯等专项设施的复建,三峡库区淹没设计的13个全淹和半淹城市(县城)已基本复建完成,库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03年4月底,三峡枢纽工程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4223万立方米,土石方回填4791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180万立方米,机电及金属结构安装18.10万吨,目前,永久船闸顺利完成了无水和有水调试,具备了船闸试通航的条件;截至2003年3月底,三峡输变电工程已开工建设交流线路4374公里,投产2599公里。开通三峡至常州、三峡至广东直流线路2条、1822公里。
移民工程验收组验收结论认为:长江三峡二期移民工程任务已全面完成,135米水位线下地质灾害防治和水污染防治工程进展能够满足蓄水要求。枢纽工程验收组验收结论认为:长江三峡二期枢纽工程135米蓄水及永久船闸试通航前验收范围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制造、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施工和安装过程中出现过的质量缺陷,经处理后工程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大坝下闸蓄水和船闸试通航的条件已经具备。与会专家和代表一致同意两个验收组的结论。会议决定,将验收成果提请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议,并由三峡建委下达蓄水、试通航令。
曾培炎在验收通过后特别强调,三峡二期工程建设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验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还需改进和完善,输变电工程验收还正在进行。水库蓄水后,水库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要切实加强三峡库区污染的监测、预警以及防治工作。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再接再厉,加倍努力工作,确保今年蓄水、通航、发电的三大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完成三峡二期工程各项任务。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值得称道的礼宾改革
李长虹
党中央、国务院日前决定,今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都不举行送迎仪式。对减少代表团出访人员、节约使用交通工具等也做了明确规定。5月26日,胡锦涛主席出访,开始实行新的出访礼宾规定,没有举行欢送仪式。这给人一个欣喜、一个振奋,感受到新的气象、新的风气。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对礼宾仪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上世纪80年代,决定我国家主要领导人和部级负责同志出访一般不举行答谢宴会或答谢招待会。90年代进一步实行不在机场举行迎送仪式。所有这些改革,都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也为各国贵宾欣然接受。此次改革是礼宾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生动实践,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倡导的礼宾改革的继续。
礼宾改革所依据的是务实、精干、节约的原则。这种改革的精神,值得倡导,应当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在这方面,中央领导同志做出了榜样,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希望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勤俭节约,这样就能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地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夏“第一镰”献给困难户
5月27日下午,河南郑州市二七区“三夏”麦收在侯寨乡台郭村开镰,最先享受到丰收喜悦的,是那些响应政府号召外出务工不返乡的困难户。
在农民郭新友家的麦田里,“帮扶收割机”正穿梭忙碌。收割机过处,留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麦茬,还有透着草青气的麦仁,喜坏了来看热闹的乡亲们。郭新友激动地说:“一双儿女都在外边上学和打工,半月前工作队签订帮扶协议书时,心里还没底,今天总算踏实了。”
在机械收割的同时,二七区还抽调党员和团员组成200多支义务帮扶队,在不适合机械作业的狭小地块的麦田里进行人工收割。村民杜秀云抱着两岁的儿子,连声说:“太谢谢了,太谢谢了,孩子他爹在广州打工,工作队早先说,‘只要他不回来,收麦夏种的事政府全包了’,今儿个俺真信了!”(附图片)
王明浩 阚安生摄影报道
第1版(要闻)
专栏: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工程开建,使重庆三峡库区得到千载难逢的机遇。百万大移民,城镇大搬迁,观念大更新,请看——
库区巨变
本报记者 范伟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摔打多少英雄……
当今,三峡库区的父老乡亲举家外迁创业他乡,移山填谷打造新城,转变观念开创新业,库区沿岸在短短数年间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巨变。
三峡工程建设给重庆的最大冲击波,是百万大移民。在库区,天下第一难当属移民。数年移民之后,库区人从中——
凝聚成一种精神
在三峡工程175米水位线下,重庆库区沿岸动迁人口达103万人,其中迁出重庆到11个省市安置的有10万余人。移民数量之多、迁移地之远前所未有。中国老百姓最重故乡,对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深深依恋,自古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的“金科玉律”。
然而,今天的库区人身上叠印着大禹治水的忘我,昭君出塞的从容,屈子行吟的激情。移民群中的共产党员站了出来,村组干部站了出来,他们率先搬迁,给群众树起了一根标杆。
共产党员冉振爱是万州区新田镇五溪村村主任,他带头从土地肥沃、交通方便的冯家码头移出,去开发承包成片荒山种植果树。现在他的新家园成为浙江大学科研课题的实验基地,水果质优产量高,十分走俏,他成了当地移民致富的模范。
奉节县康乐镇上坝村妇委会原主任王正英,2001年7月在当地首批举家外迁到远隔千山万水的福建省明溪县。安家后,与另一户移民合作养羊200多只,还请了其他两家移民参与,使他们也有了生财之道。
在重庆的移民大镇——云阳县高阳镇,2万人中要出省外迁5000余人,工作难度相当大,这个镇10个村的党支部书记、146名党员带头外迁。田庄村原党支部书记杨学安在云阳新城已买好了住房和营业门面,看到村里移民不愿外迁,就说服妻子变卖房产,先到铜梁县蒲吕镇安家落户,带动了全村移民整体外迁。
长江奔涌,激流浩荡,库区儿女又为她增添了舍家为国、志在千里的波澜。巫山县大昌镇兴隆村93岁的郑英章老人,是库区外迁年岁最高的移民之一。18岁嫁进小村庄、75年里没走出过大昌镇的老太太,2001年8月18日和儿孙们一起,车船兼程搬迁到了千里之外的岭南广东。90多岁高龄,本是游子落叶归根之时,郑英章老人为了三峡工程,毅然决然远离故土,镇上人被她的精神深深打动……
云阳县莲花乡的李品国,父母年老多病,家有两个小孩,本人身有残疾,应该是一个照顾对象。但他自觉服从国家安排,在2001年6月第一批来到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郭沙村落户。他和妻子一起种植大棚蔬菜,又养了1500只蛋鸡,靠勤劳发家致富。
三峡水库要淹没的地方,大多是耕种有年的熟田肥土。住在江畔的百姓借助舟楫之便,不少人搞起了运输和烟酒、百货等小生意。现在要动迁到人地两生的远方,有些移民焦虑、徘徊,让做移民工作的干部碰了壁。移民干部受了气发牢骚:这哪里是在移民,分明是在“移爹移娘”!
“就是在移爹移娘啊!群众是衣食父母,向子女提些要求,只要能做到应该马上办。”时任万州区区委书记、现任重庆市委副书记的聂卫国多次这样“劝说”他的部属。万州区在重庆受淹损失最大、移民人数最多(共25万人,占重庆移民总数23.4%),由于善察民情,工作细致,移民工作平稳顺利,辖下的武陵镇成了重庆移民工作的样板。
移民是否外迁,取决于对安置地的满意程度。去安置地考察时,移民大多还在犹豫,情绪变化较大。于是,对接带队的和包村的移民干部常常既当组织者、又作勤务员,与移民同行同吃同住,随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开县厚坝镇260名移民户主到山东对接,随行的女干部黄春积劳成疾,病倒在火车上,一路打着吊针陪行,感动了山里汉子。开县镇东镇移民记得最熟的是移民干部李传珍的电话号码,他们遇到烦心事就向李传珍倾诉。李传珍不管早晚、不厌其烦地耐心倾听,有了急事就赶赴现场,被人冠以“移民110”的雅号。重庆市移民局的干部在局长刘福银的带领下,一年1/3以上的时间下库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为移民的动迁,做移民工作的干部付出的不单单是心血,还有宝贵的生命。况守川,涪陵区百胜镇副镇长,2000年1月20日在移民拆迁房屋现场调查时,因土墙意外倒塌以身殉职,年仅32岁。冯春阳,巫山县政府办公室干部,2001年7月30日在前往移民村途中,突遇山洪牺牲,时年54岁。张兰权,忠县监察局副局长,2001年3月10日,他拖着病体护送移民到山东后回家,一进门就瘫在床上,再也撑不起来了,直至病逝。医生得知他的病情后惊叹不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一个晚期癌症病人继续工作!
这是一种移民精神,这是舍小家顾大家、作贡献为国家的精神,这是无数百姓用壮举写就的中华民族自我牺牲精神!
7个县城新建,数座长江大桥飞架,新路、新桥、新村、新居,构成了重庆库区新风貌,移民迁建使这里——
跨越了一个时代
三峡工程促成了三峡旅游热,游客饱览山水风光,也惊诧这里的贫穷落后:江边旧县城,有的城镇主街道最宽处不过6米,最窄处烟杆可以对街接火。上世纪90年代初的巫山县城里,还有摇手把的电话机,这让前来对口支援的广东人大为惊讶。
现今,县镇移民大多搬进了设施配套的新村小区,有电话、有线电视、天然气、卫生设备,有的用上了宽带网。库区沿江就近后靠安置的农村移民,基本达到了“江边一条路,路边一排房,房前能做买卖,屋后可种果粮”的安置水平。库区98%以上的农村移民住上砖房,70%以上的农村移民烧上了蜂窝煤,有的用上了液化气,移民新村全部通了自来水。
在四川省绵竹市向家湾村“三峡移民街”,住着重庆开县镇安镇的11户40位移民。他们每户有两亩竹林,人均1亩多耕地。
万州区的双河口、周家坝、百安坝,几年前的小集镇,没有一寸水泥路,没有一部程控电话。通过移民开发投资40多亿元,3座新城拔地而起,新增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建成房屋面积500万平方米,自来水、电力、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善。由于3座新城的崛起,万州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近40平方公里,新吸纳移民和其他人口20余万人,城市人口达到45万以上,形成了大城市格局。
在巫山、奉节等地,靠长江边的山下是老城,山上是新城。新旧城在同一时空的强烈对比,让人觉得恍若隔世。使人眼前一亮的还有丰都新城,笔直宽阔的主干道,两旁一排排十数层不等的高楼,城中典雅大气的休闲广场,绿树掩映的滨江大道。
长江,带来了舟楫之利也带来了阻隔。重庆主城区上世纪80年代初才建成通汽车的长江大桥,过了10余年才有李家沱长江大桥,因此有十年造一桥之说。现今,库区沿江7个县城都有一座长江大桥已建成或在建,万州则有了一座长江铁路桥,两座长江公路大桥,以及万州大桥、万安大桥等两座城区跨江桥梁。
重庆市移民局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二期移民淹没涉及的7个区县共迁建房屋1253万平方米,大中型桥梁25座,铺设供水管网408多公里,排水管道277公里。沿库岸和沿江的县区有50余座污水处理厂已竣工或在建。
参与库区新旧城规划和建设的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原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副市长甘宇平这样评价说,库区的城市建设跨越了一个时代。
抓住机遇争第一,跃出夔门看世界,调整结构上台阶,摒弃旧法种新田,库区人转变观念——
打开一个新天地
库区人的思想观念,一变而天地宽阔。
机遇意识。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能让一个偏远之地发生巨大变革和发展的历史机遇很少。三峡工程上马,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云阳县县委书记王显刚借用了一句歌词:千年等一回!他说,开始搞移民和城镇搬迁,觉得太难了,千头万绪,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干着干着,云阳人悟出了味道:这是机遇呵!多年想干而干不了的旧城改造、地质灾害治理、高等级公路修建等大事,借着移民这一机遇,正好大干一番。
在库区,云阳第一个建好新县城,第一个搬进移民,第一批完成外迁移民任务。种种社会矛盾在发展中化解。云阳县城原规划到2009年达到常住人口7万人的规模,而今2003年的常住人口就达到12万人,原定在几年后搬迁的不少移民自己垫了钱购房住新城。
开放意识。崇山峻岭阻挡了重庆人出行的步伐,也阻碍了观念的更新,熔铸了固守家园的盆地意识。如今,连续10年大批乡民跨省对接考察,连续3年数万人出峡搬迁,打开了山民的视野,封闭状态被打破了。走出夔门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创业,成了新一代库区人的追求。重庆市有88户377名移民早在2000年8月就敢为人先地首批来到浙江省嘉善县安家。落户在干窑镇长丰村的吴文全,原是奉节县新城乡金盆村的团支部书记,他瞄准商机,将家乡的脐橙运到上海批发销售,3个月赚到万把元钱。31岁的王庭云是云阳晒经村的村民,到江苏东台市许河镇四仓村安家后,发现了农村市场大众优质酒的空当,即投资5万多元置办了酿酒设备,与当地酒厂建立了联营关系,很快打开了市场。2002年4月,国家三峡办的领导专程到他家品酒,连声说好。
扬弃意识。对库区淹没线下的搬迁企业,原先的思路是迁出后按原样复建。库区人打开视野后,改变了敝帚自珍的小农意识,舍得打破罐罐坛坛,关闭一批产品落后、没有市场的企业,集中财力、物力培育起一批新锐企业。涪陵区在移民企业搬迁中,关闭、破产的企业有43家,接近搬迁企业总数的40%;后又筛选出14家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后劲的国有企业扶优。涪陵榨菜集团通过移民迁建和政府帮扶,淘汰手工作坊的加工操作模式,建成了设备自动化、产品标准化的现代食品生产流水线,两年来产品销量以20%的速度增长,2002年的利润达10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
创新意识。库区人用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发现这里是最佳的柑桔种植带。改变土地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柑桔的种植和加工的科技含量,能使传统种植业闯出一条新的致富之路。忠县人积极引入外资,合作经营总投资为5.8亿元的三峡柑桔产业化项目,目前建成了年培育柑桔苗150万株的现代化苗圃,规模居世界第一。忠县先后在6个乡镇分批建成了2.1万亩现代农业标准的基地果园,年产鲜橙汁2.4万吨的加工厂一期工程已在今年4月10日开工建设。一条以高效生态农业为支撑的致富路渐成模样。
借助移民开发,借助外引内联,万州在短短数年内建成了一个民航机场,开通了达万铁路,架起了渝万高速公路,还沿江修筑了300多公里的移民公路,成了承东接西、通江达海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型城市。“再用20年,万州就将建成有百万人口的重庆第二大城市。”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马正其充满信心地说。
高峡出平湖。全新的库区,全新的天地,正待库区人民浓墨重彩书写新篇章!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