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国际)
专栏:学者新论
非典在中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的肆虐,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看待和应对新形势下的安全威胁。为此,我们有必要——
重视非传统安全研究
王逸舟
“非传统安全”,又称“新的安全威胁”,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地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
这一概念产生的确切时间已很难查证。大体上,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报告面世后逐渐萌生、冷战结束后的近十余年得到强化的。当时,欧洲的一批知名学者、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罗马俱乐部”名义下,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人类处于转折点》等著名报告,率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预警了人类社会面临的某些非军事性灾难(如生态退化带来的灾变)。两极对抗格局的终结,一方面使国际社会遭受全面军事对抗和整体毁灭的可能性大大下降,另一方面使过去不太引人注目的新安全威胁受到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突出,还直接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有关。严格地讲,非传统安全中的多数实例并非始于今日,譬如说,恐怖主义古已有之,国际冲突则一直与国际体系相伴,生态污染更直接与近代以来的工业化相关。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特殊环境和条件,如新的全球性贸易和人员往来、各种信息传播手段的改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的强化等等,使得这些对人类正常活动和国际社会正常交往的威胁变得日益严重,有些看上去甚至逼近失控的边缘。
非传统安全类型很多,其内部的衍生、分裂仍在继续,因而对它们的认知和界定并不容易。人们比较熟悉的典型事例有,超大型油轮严重泄漏的事件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难以挽回的生态污染,亚洲、拉美以及俄罗斯近些年先后爆发的金融危机,少数电脑黑客近几年制造的跨国性网络攻击事件,影响巨大的某些国际恐怖主义袭击(如“9·11”事件和巴厘岛爆炸事件),一些国家内部矛盾诱发的地区冲突和国际干涉(如库尔德族所在的跨国区域出现的多种对峙与麻烦),以及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和非典等病魔的传播。非传统安全威胁有时甚至可以造成比传统的战争破坏更可怕的灾难。众所周知,亚洲金融危机使一些国家经济倒退了10多年,“9·11”袭击仅在几个小时内便令美国遭受几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非洲当代的某些瘟疫直接导致了一些地方难民潮涌、国家日益贫困的恶果。正因为这样,非传统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
正因为其“非典型性”,非传统安全威胁有一些新的特征:首先,与传统的国家安全威胁相比,它们好似蒙面杀手,多半“来无影去无迹”,杀伤力强大且带有突发性,有时事态看上去相当孤立,有时又“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形态、边界和活动规律往往难于确定,使追踪和应对它们的努力变得相当困难。如果说,传统的安全威胁可以通过譬如讲“战略研究”摸清其特征的话,那么,非传统安全威胁肯定得有新的思考和应对方法。其次,与传统的国家安全威胁相比,它们发生的形态及蔓延的层次更加复杂多样。比方说,这些威胁既可以针对国家和政府,也可能瞄准社会和个人,还可能带来邻国区域的动荡和全球性的不安;为了对付这些威胁,不能不更多借助于多边机制的努力和国际社会的参与,包括多种非政府组织和跨领域、跨学科力量的加入。再次,与传统的国家安全威胁相比,非传统安全威胁多半不是发生在国家之间,而更多植根于社会体制、发作于国家内部,有着深刻的体制性结构性根源,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既有结构和安排的惩罚,譬如是对南北世界日益悬殊的经济差距的惩罚,是对旧的发展模式和政治安排的惩罚,甚至是对落后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某种惩罚。从国际关系角度观察,某些非传统安全的肆虐,不仅引发社会危机和政府失信,危及民众生命财产和国家间贸易,而且孕育出一些新的冲突源和导致国际关系新的紧张;在某种意义上,一些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对现存的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特殊惩罚。 (上)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国际台海外听众坚信 中国人民定能战胜非典
本报北京5月20日讯 面对非典疫情肆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展开了共同抗击非典的攻坚战斗。对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进行了全面充分、及时准确的报道,在各国听众中引起积极反响,他们纷纷致电致函,对中国政府行之有效的措施表示赞赏,对中国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示钦佩,并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非典病魔。
英国听众布莱恩·肯代尔说:“我一直关注着中国非典疫情的发展,相信中国人民很快就会克服这一病魔的威胁,中国人民的生活将会恢复正常。”美国听众约汉·依瑞说:“对于发生在中国的非典疫情,我感到很难过。中国人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希望你们能很快找到根治非典的方法。”泰国听众沙提济说:“通过你们的广播我了解到中国医务工作者正在奋不顾身地救治病人,其精神值得世人称赞。特别是钟南山院士,他冒死检查所有病人的口腔、咽部,连续工作38小时一度累倒。我为中国有这样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而感到骄傲。”波兰听众格来高什·斯宾备表示:“对勤劳、友善的中华民族遭受如此灾难,我深感难过。但是中国人民是坚强的,中国的经济也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我相信灾难会很快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中国政府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国家利益负责、对国际社会负责的精神,为预防和控制非典疫情采取了一系列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受到了海外听众的高度赞扬。埃及听众赛义德·穆罕默德·阿瓦德说:“中国政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尤其令人高兴的是中国已经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确诊非典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使非典病人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政府在控制非典战役上的成功。”尼泊尔听众拉勒特·帕哈迪说:“在科技卫生领域已经取得骄人成绩的中国是完全有能力最终战胜非典疾病的。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和关心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为防治非典所做的大量工作,对整个世界来说都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和各级政府官员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深入基层,与普通百姓同甘共苦。他们的行动也感染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听众。巴西听众爱德华多次打来电话表示,他对中国领导人多次出现在疫区现场指挥工作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能亲临医院鼓舞医务工作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能在非常时期同大学生共进午餐真是让人感动。有这样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我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非典,渡过难关。”(史丽)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元汇率低 纽约股市跌
据新华社纽约5月19日电 由于投资者担心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会威胁外资流入美国资本市场,纽约股市主要股指19日全面下跌。近来美元对欧元、日元的比价持续走低,但美财政部长斯诺在周末的讲话中认为,目前美元走低并不过分,应当让市场决定美元汇率。此外,美国会议委员会公布的先行经济指数表明,美经济近期仍将处于低速增长状态。
受上述因素影响,19日华尔街股市主要指数出现两个月以来最大降幅。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185.58点,收于8493.3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挫45.76点,收1492.77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下降23.53点,收920.77点。
第7版(国际)
专栏:
乌克兰靠拢“新欧洲”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黄晓东
伊拉克战争使中东欧一跃成为美国青睐的新地区。在伊战后安排和重建问题上,美在冷落反战“老欧洲”的同时,大力奖赏“新欧洲”。除积极充当“新欧洲”领头羊的波兰外,乌克兰亦成为美在中东欧地区拉拢的目标。近日,乌克兰、美国、波兰三方副外长级磋商和乌美对外政策问题委员会会议先后在基辅举行,基辅“两会”着重讨论了乌参加驻伊稳定部队的问题。
众所周知,乌在伊战问题上心态复杂。乌一方面迎合反战的主流国际社会,不赞成伊战;另一方面在战争期间向海湾派遣了一支400余人的防核生化营部队,虽然这支部队并未参战,但此举被美视为乌对反伊盟军的重要贡献,乌因此被列入反伊联盟名单。作为回报,在本月初,美正式向乌发出邀请,建议乌参加驻伊稳定部队。在乌政治精英和专家看来,派出防化部队是乌在伊重建中的地位得以巩固的关键所在。
此间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拉了处于经济全球化进程边缘的乌克兰一把,乌美两国关系在改善。乌总统库奇马14日在会见美副助理国务卿皮弗时说,乌希望与美在所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乌对两国关系近期的积极发展势头表示满意。
乌美关系升温有其背景。乌与北约5月初非正式磋商时,美在会上希望乌认真执行乌—北约行动计划。同时,美向乌提供了参加驻伊稳定部队的机会。当时,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参加了华盛顿磋商,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会见了乌国家安全和国防会议秘书马尔丘克。乌方认为,这些均是美发出改善双边关系的信号。乌同时意识到,乌参加稳定部队虽要冒一定风险,却可从中获利。乌通过此举可换取美对乌“敖德萨—布罗德”石油管道方案的支持,乌还可参加伊重建项目及与石油有关的计划。
乌在参加驻伊稳定部队问题上表现出明确的政治意愿。库奇马15日强调,议会应根据乌法律解决乌参加稳定部队的问题。但这项决定若获得通过,需要总统、国家安全和国防会议、议会几方协调立场,还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法律程序。
据此间媒体报道,乌有意参加驻伊稳定部队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乌在伊有经济利益。乌伊两国在战前的贸易额为3亿美元左右,而乌此时若放弃重返伊的机会显然是不明智的。乌总理亚努科维奇日前强调,乌愿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参加伊重建进程。二是乌着眼于参与建立国际安全和稳定新机制,凸显乌在中东欧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向“新欧洲”靠拢。三是乌、美、英三方意识到,乌参加稳定部队必将促进乌改善与美英关系。乌也在寻找“通过美国进入欧洲”的新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乌参加稳定部队,也并不一定就能获得伊战“红利”,乌还需用实际表现进一步争取。(本报基辅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海王星也有四季
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19日电(记者毛磊)与太阳相距遥远的海王星接受到的日照热量仅为地球的九百分之一,但美国宇航局的观测结果首次揭示,即使在这样一颗冷寂的行星上,可能也有春天,也有四季的转换。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新闻公报说,科学家们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了为期6年的观测后发现,海王星南半球大气层云带的宽度和亮度都在明显增加。科学家认为,这些都是海王星季节变换的征兆。
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科学家斯罗莫夫斯基指出,海王星云带近年来出现的变化是对太阳光照季节性变化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季节变换类似。斯罗莫夫斯基表示,找到遥远的海王星季节变化的证据,这一点本身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他认为,根据云带分析,海王星南半球现在应该是暮春时节。
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次序,海王星在太阳系各行星中排行第八。
第7版(国际)
专栏:
二十日,一名身着传统服饰的阿富汗女孩在喀布尔“儿童民族团结日”庆祝会上鼓掌庆祝。当天,阿富汗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阿富汗的第一个“儿童民族团结日”举行了庆祝活动。
新华社记者 王雷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