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
就中俄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伊拉克问题、朝鲜核问题以及中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情况等回答了提问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16日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接受了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第一副社长阿布杜林和国家广播电视公司理事会副主席贝斯特里茨基的联合采访,就中俄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伊拉克问题、朝鲜核问题以及中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情况等回答了提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巩固和发展农村经济好形势
——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述评(一)
本报记者 江夏
编者按: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行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同时坚持“两手抓”,坚定不移地实现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好头、起好步。
经济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下大气力切实做好。本报今天开辟“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述评”专栏,《巩固和发展农村经济好形势》是第一篇,分析非典疫情对农业的影响,阐述目前农村落实“两手抓”的应对之策,在控制农村疫情、保证农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要抓好春耕夏收,稳定农业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5%左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7.5%,农民负担减轻近3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正当我们铆足了劲,准备扬长补短,开拓农村发展新局面的时候,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骤然横在我们面前。这场灾难究竟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什么影响?如何应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怎样才能确保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据有关部门的初步分析,目前的非典疫情尚未对农产品供求格局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对某些产品的影响已经显现,有一些动向值得密切关注。比如鲜活畜禽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降,影响了一些养殖户的补栏计划;蔬菜、猪肉、鸡蛋等农产品市场价格一度出现波动,部分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受阻;疫情使农民外出务工受到限制,有的劳动力输出省出现了农民工“回流”和“滞留”现象,可能对农民全年的务工收入造成不利影响。
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对全国抗击非典斗争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前最要紧的是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控制农村疫情、保证农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抓好春耕夏收,稳定农业生产。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全国上下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保证充足的农产品供应,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是稳定社会、稳定人心,取得抗非典斗争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立夏已过,农村正是大忙季节,各地春耕生产动手早,准备充足,春播进展顺利。再过不久,“三夏”战役也将打响。农业部门要转变农业生产指导方式,充分运用现代通讯网络,了解和掌握春耕生产和农副产品生产动态,帮助农民解决春耕夏收中的实际问题,加强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及早制定和完善防汛抗旱预案,落实各项防灾抗灾措施。同时,要扎实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开辟增收新渠道。
要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抓住有利时机,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指导。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避免出现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的大起大落。
眼下这个特殊时期,人们比往常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质量。不仅要求供应充足,品种多样,还要吃得安全、营养、放心。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从生产源头抓起,严把农产品入市关口。切实加强畜禽疫病防治,落实动物防疫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建立重大疫病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动物疫情的监测、报告体系,提高疫情快速控制和疫病扑灭能力。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安全农产品的营销促销活动,积极发展农产品的连锁专卖和直销配送;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强化产品的检验检测和环境的消毒管理;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等投入品的综合整治。
继续开拓多元化的农产品市场,开展农业对外合作与交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目前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加大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进一步降低国际市场风险。加大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出口的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农产品出口。
要积极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加快农村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加农村防疫等方面的支出,对国家已安排的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电网改造工程、县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进度,确保质量,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的整体质量。当前要把农村非典防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向农民宣传切实可行的防治知识,千方百计解决农村防疫面临的实际困难,打赢防治非典的硬仗,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二论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
本报评论员
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这件大事,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这是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把防治非典型肺炎斗争进行到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防治非典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任务十分紧迫又非常繁重,必须下大气力抓紧做好,不能有丝毫的犹疑和懈怠。特别是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更要集中精力做好这项工作。在采取的措施开始见效时,要注意防止可能产生的松劲情绪,坚持不懈,恪尽职守,狠抓落实。同时,我们要看到当前经济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毫不放松经济工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放松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是宝贵的历史经验,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前进的道路上也总是历经艰辛,但是党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有了今天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小康的大好局面,也才有了今天我们抗击非典的强大的物质基础。近段时间,国家和地方财政及时拨出巨资支持抗非典,四面八方紧急支援疫区预防非典用品和生活用品,一些地方迅速调运物资平抑市场波动,可以说是要钱有钱,要物有物。这都离不开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非典是一个突发因素,不会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无论是从长远发展的需要看,还是从抗击非典的需要看,我们都不能丝毫放松经济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
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事关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伐。今年经济工作任务本来就十分繁重,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等困难,非典疫情又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已对一些行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加剧有效需求不足矛盾,增加扩大就业难度,制约经济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抓紧经济工作,下更大的气力抓经济工作,把困难估计得严重一些,把解决困难的措施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突出矛盾,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增长能力,把非典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们坚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一定能战胜非典型肺炎这场重大灾害,坚定不移地实现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好头、起好步。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累计退耕还林近一点七亿亩
今年前四月完成全年任务过半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 记者彭俊报道:截至目前,全国退耕还林累计完成16907.8万亩。今年1—4月,全国退耕还林5359.8万亩,占全年计划任务的55.3%,还林造林合格率在85%以上,质量和进度明显好于往年。河南、湖北两省已经完成全年任务的90%,甘肃、河北、辽宁、安徽、内蒙古、新疆、黑龙江、贵州、陕西、广西、重庆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任务过半。
今年是退耕还林条例实施的第一年。国家林业局根据各地造林季节,已先后派出了9个工作组,深入山头地块和农户,进行现场指导,督促造林质量,查处质量事故和挪用、拖欠农民钱粮补贴问题。各级林业部门认真对照退耕还林条例,依法规范退耕还林政策措施,及时发放林权证,保护广大退耕户的利益,进一步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为保证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各地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据了解,今年退耕还林质量和进度明显好于往年,退耕户将在退耕还林上实现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国家林业局要求各级林业部门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根据各地疫情和土壤墒情,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合理调整造林树种、造林季节和造林方式,乔灌草结合,春季旱情严重地区要采取各种抗旱保苗措施,做好雨季和秋、冬季节造林的准备,努力提高全年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凡是非典型肺炎疫情影响春季造林的地区,要允许农户调整造林季节,只要在年内完成退耕还林任务,都不得影响各项补贴政策的兑现。
第1版(要闻)
专栏:
宁波:抗非典不误经济建设
本报宁波5月16日电 记者何伟报道:站在我国最大的深水港北仑眺望,每天平均200多艘国内外船舶进出港口装卸。走进国家重点工程浙江国华宁海电厂工地,推土机翻斗车来回穿梭,数百名工人挥汗如雨。这是记者在宁波采访抗非典时看到的火热建设景象。
自从宁波辖区内发现两例输入型非典疑似病人后,宁波市委市政府周密部署,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累计投入1000万元,用于打好非典防治的硬仗,特别是对农村进行了周密防范。目前,宁波已连续多天无新疫情发生。
宁波市政府及时出台8项推动重点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和改善经济环境等措施,开展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月活动。4月份港口生产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态势,生产完成货物吞吐量1413万吨,同比增长11.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6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1.2%,创下月度生产历史新高。
推广电子商务,借助网络手段,是宁波保持经济运转的有效手段。进入5月,“罗蒙”集团通过开通ERP信息网络与德国奥林普公司达成了一个投资1000万美元项目的合作意向,并接到了日本COMT株式会社70多万美元的订单。筹备已久的浙江经济贸易洽谈会和中国消费品博览会推迟举行,使宁波市外经贸工作面临挑战。市政府改换思路,利用宁波进出口交易网和消博会网络,变人流为信息流,让进出口企业与国外商家在网上进行业务洽谈和交易。
第1版(要闻)
专栏:
邯郸:农村“两手抓”促增收
本报讯 眼下,邯郸农村丰收在望,田野上,处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劳动景象,正在忙着摘黄瓜的村民张有亮说:“俺要力争今年瓜果蔬菜大丰收,以实际行动抗非典。”这是邯郸干部群众一手抓生产发展、一手抓非典防治的一个缩影。
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河北邯郸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有600万,做好非典防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针对40余万人陆续返乡、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实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领导指挥体系、救治体系、监测体系,切断传染源。为宣传科学预防知识,该市出动宣传车200多辆次,走街串巷,并分发了400万份防治非典宣传手册和明白纸。市里抽调2.7万人进村入户,一边进行疫情排查,一边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该市抓紧农民增收不放松,制定了农民增收攻坚战预案,抓住非典防治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商机,实行农副产品网上订货、网上销售,扩大了农副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峰峰矿区总投资900万美元的3个项目,已通过信息网络达成了合作意向。该市还大力实施上连养殖业、下带种植业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以农户为单元,将高效养殖和绿色种植融为一体,实现增收。
(陈凤娥)
第1版(要闻)
专栏:
南昌:二十条应对措施促经济增长
本报南昌5月16日电 记者余清楚报道:江西省南昌市一方面把抗击非典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一方面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适时提出了“把激活内资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把近期措施与战略举措相结合,把扩大投资与激活消费、扩大出口等综合措施相结合”的20条应对措施,以变应变,通过启动内资和苦练内功,有效拉动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
尽管非常时期不宜组团外出招商,南昌市依然保持与广大客商工作不断、联系不断、感情不断。南昌市灵活运用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种形式,迅速开通招商专门网站,并在县区、开发区新建2至3个国内外代理招商机构,做到招商力度不减。5月初,全球环保基础工程材料GCL产品主要供货商的加拿大水星集团,开了加拿大环保领域直接投资中国大陆的先河。
针对非典给开放型经济带来的影响,南昌市迅速调整策略,对全市所有具备出口实绩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质押率由目前的70%调整为100%,并由市财政设立鼓励外贸出口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出口企业“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的贴息和出口产品的奖励。
这一套措施的有效运行,使得南昌市在防治非典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发展近几年的最好开局。今年1至4月,全市GDP实现195.42亿元,增长13.7%;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4家,同比增长42.1%,实际利用外资2.49亿美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列确当选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巴平措当选西藏自治区主席
本报拉萨5月16日电 记者刘亮明报道: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16日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辞去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选举列确(藏族)为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选举向巴平措(藏族)为西藏自治区主席。
第1版(要闻)
专栏:来自定点医院的报道
5月16日下午,北京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宣武医院的护士徐文华(右)、徐莉华(左)姐妹俩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家书”——一位记者到她们家中,录下了家人对她们说的话,并专程送来请她们观看。图为在被隔离地新北纬饭店门口,姐妹俩正在欣喜地看这封“家书”。家里人告诉她们,“在前线安心工作,家里一切都好。”
本报记者 刘毅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注重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考察、识别和锻炼干部
仲祖文
做好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当前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这场斗争中负有重大责任。非典疫情发生以来,各级领导班子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策和部署,勇敢地承担起领导责任,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领导干部临危不惧、沉着应对,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表现出无私无畏、大智大勇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危急时刻和紧要关头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经受了考验。
实践和斗争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大学校,也是检验干部是否优秀的试金石。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在实践中尤其是在重大斗争的关键时刻考察了解干部。实践证明,越是重要关头和关键时刻,越能锻炼一个干部,考验一个干部,也越能识别一个干部。
抗击非典的斗争对领导干部的考验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大局观念的重大考验。做好非典防治工作,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看一个干部政治上强不强,能否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就是要看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是否坚决,是否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要求上来,把做好防治非典的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第二,是对领导干部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的重大考验。我们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看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忠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看他是否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对群众和患者“揪心”、“惦记”之情,竭尽全力做好防治工作;就是看他能否与人民一道共赴时艰、浴血奋战,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能否挺身而出,身先士卒,敢于牺牲。第三,是对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和驾驭复杂局势能力的考验。非典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非典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能不能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进而彻底消灭疫病,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处理突发性事件、驾驭复杂局势能力的严峻考验,也是对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意志和勇气的考验。
在深入开展抗非典斗争的同时,能否做到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夺取防治非典和发展经济的双胜利,这更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大考验。第四,是对领导干部作风的重大考验。做好非典防治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懈怠和拖拉。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好的作风,就是要看其能否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及时做好检查和防治工作;能不能紧紧抓住宝贵战机,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各个环节的工作抓早、抓紧、抓细、抓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的各项要求、措施逐项检查,逐项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总之,这场斗争,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检验,是对各级领导班子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统揽全局,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实际考验。
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紧紧抓住抗击非典斗争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培养、锻炼干部和考察了解干部的工作。要把干部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推到抗击非典斗争的第一线,让他们在现实的风浪中经受锻炼和考验。要加强信息反馈工作,及时掌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的指示、决定,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抗击非典斗争的情况。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跟踪了解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防治非典斗争中的态度和现实表现。各地派出的防治非典工作督查组,在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同时,也要注意了解领导干部的表现。要充分运用在抗击非典这一重大斗争和关键时刻考察了解干部的成果。对在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要及时表彰,并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甚至失职渎职、畏惧退缩,在斗争中经不起考验的干部,要按照有关政策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