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5月15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5-1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库底清理:保三峡万顷碧波 '...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三峡水库将迎来首期蓄水,被淹区的库底清理事关未来水质。工厂迁走了,下脚废料怎么办?医院迁走了,医疗垃圾怎么办?杂树砍伐了,古树名木又如何保护?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重庆万州,以耳闻目睹解答读者疑问——
库底清理:保三峡万顷碧波
本报记者 范伟国
  三峡首期蓄水进入倒计时,库底清理事关未来水质,目前被淹区清理情况如何?记者近日前往万州踏勘。
  万州受淹面积占库区之首,岸线将长达334公里。记者在长江两岸现场看到,海拔150米以下的将淹没地带,已是地平、树走、垃圾移,一片空地静等江水上涨。
  电池厂迁走了,下脚废料会产生汞污染吗?医院迁走了,医疗垃圾如何消毒处理?在万州,属于一般危险和有毒的废物,在库底清理中发现了948吨,全部作了妥善安全处理
  万州主城区紧靠江岸,二马路、三马路、胜利路一带,一向人口稠密、商贸繁华,是万州百年来形成的老城中心。今天,记者放眼望去,已分辨不出它原先的样子。曾用红漆标着斗大“拆”字的一幢幢四五层高的楼房、有渝东风情的鳞次栉比的单间商铺,都已消失,眼前是一片片被压路机碾得平实整齐的坡地;原先人涌车挤的轮船码头,已被夷平,只有长长的石梯静静地伸向江边。
  万光电池厂办公室原在一马路,是幢老式木楼房,脚一踩重了,地板就吱吱作响,是记者几次采访到过的地方。这次驱车前往察看,只有从一块停车和打球兼用的空地,方能辨认出这是万光厂的原址。区移民局同志说,电池厂全厂被淹,面积有13万平方米。全厂整体搬迁到新区,建起了新厂房和新职工宿舍,已形成年产3.5亿只电池的生产能力,去年产品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原厂的下脚废料,全运到了安全地方掩埋,不会产生汞污染。
  江北岸胜利路上的中医院附属医院也是受淹搬迁单位,需卫生清理的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并有医疗垃圾33立方米。记者在现场看到,医疗垃圾已搬运一空,厕所的粪水都清运到海拔177米以上的粪便处理场。清库人员将厕所下水道和沼气池的里壁都清洗了一番。沼气池淘空后还用建筑渣土填实,地表再用漂白粉液消毒处理。
  陈年生活垃圾如何处理?窑灰坝垃圾场大约有7万吨垃圾,位于城区苎溪河与长江交汇处。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大型的压路机正在一建筑渣土上反复碾压。据介绍,这一垃圾场堆积年久,按处理方案,采取了就地放坡压实、防漂浮扩散等办法。他们沿江岸筑起防江水冲刷的压脚挡墙,在垃圾上面覆盖上近半米厚的渣土,用机械夯实,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了沉降缝和泄水孔。4月25日下午,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移民工程验收组的成员到现场验收,对当地的施工质量表示满意。
  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也是库底清理中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区移民局的同志告诉记者,按国家有关规定,3枚废放射源固体早已送到四川省放射品管理站贮藏;淹没线下的20余公斤剧毒化学品也送交重庆永川的化工研究院综合利用。据介绍,属于一般危险和有毒的废物,在库底清理中发现了948吨,全部作了妥善安全处理。万州皮毛厂是家关闭破产企业,厂里原来的工人已分散各处。这家工厂旧址拆迁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在一个隐蔽和封死的防空洞中挖出了废弃了20年的近1吨的滴滴涕农药,也作了安全处理,消除了隐患。
  桔园清理了,竹林清理了……不过,库底清理有遗弃也有保护,898棵黄桷树迁入新家
  万州区武陵镇,是个有2000余年历史的古镇。两万余人口中,有1万多人就近后靠移民,是当地的移民第一镇。
  记者来到古镇旧址,沿江走去,淹没线以下的旧镇房舍已全部拆平,屋基残砖碎瓦都被夯实,如果没有人指点和高处残存的几栋房屋作证,谁也想不到,这一大块荒场地曾是人烟稠密、歌舞升平之处。
  镇外成排的柑桔树清理后只剩下矮矮的木桩,绿叶婆娑的竹林已踪影难觅,江岸边的坟墓也已全部迁走。镇干部说,砍几棵江边树看起来不费大劲,但谁知动员说服的辛苦?在旧城清理中要砍掉的一棵老树,是一位农村老太早年和她丈夫一起栽种的,丈夫前几年去世了,老太借物思人就对这棵树格外珍爱。如今要砍这棵树,老太无论如何不同意。村镇干部苦口婆心地劝说,反反复复多次上门,最后由镇党委书记出面动员,老太才挥泪勉强放手。一边是亲情人情,一边是国家需要,真是让人两难,但库区百姓还是服从了国家建设的大局。
  库底清理既有遗弃也有保护。这次在库底清理中要保护移栽的黄桷树有898棵,可花费了万州园林处职工的许多心血。其中有一棵黄桷树,树龄达200多年、胸径2米多,园林处动用了4台大吊车,花了4天时间,动用了100多人次的劳力,才把它迁入新居。据观察,这些大树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
  万州区长江沿岸需要清理的坟墓达4325处。当地百姓拂开尘封的记忆,请祖先“搬家”
  库底清理,拆迁旧屋难,移栽古树难,但最难的还是请祖先“搬家”。
  我们民族的传统是入土为安,先辈过世下葬在哪里,也就永久“安家”在哪里了。忠孝自古难两全,在万州区的长江沿岸需要清理的坟墓达4325处,也就是说有数千户家庭为了三峡建设,要给过世的家人“动迁”。这又要搅动多少人感情的漩涡,又要触动多少人尘封许久的记忆?花钱费力不说,让已安葬了的故人搬来搬去,感情上总有点别扭。
  农民刘世国为故去的父母搬第九次“家”的事,至今流传乡间。老刘是龙宝移民开发区石山村人,他父母一辈子因生活所迫先后搬了8次家,深受流离颠沛之苦,没过上几天太平安稳的日子。两位老人先后去世后,老刘特意在江边找了一块比较平整的地方,将父母葬在一起,希冀着他们此后能永久“安逸”。然而,老刘父母的坟墓划入了拆迁范围之内。听到这一消息后,他的心里翻江倒海,既有对父母的愧疚,又有“牺牲”的抉择。老刘叫回外地的两个妹妹,开家庭会议说:父母在世,辛苦一生,也是为让后代子孙过上好日子;现在三峡建坝,是为子孙后代造福,服从国家需要吧。于是,一家人决定将二老安葬在新家屋后的园圃里,深埋不留坟头,让鲜花绿叶做伴。了解老刘家世的乡亲感动了,迁坟那天都自发过来帮忙。他们说,做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才是对过世长辈最好的孝道。
  4月25日,在接受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移民验收组的实地验收时,万州区二期移民工程验收委员会报告说:“万州拆除城乡房屋385.32万平方米,清理成片林木1193亩,清理生活垃圾57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38万吨……三峡工程二期淹没线下库底清理任务全面完成,能够满足三峡工程2003年6月蓄水、发电、通航的需要。”
  短短的这么几行字,蕴含着万州人的多少辛劳和心血,这是他们向国家和人民交出的一份出色答卷! b5w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洛阳周车马坑开始回填保护
  本报郑州5月14日电 洛阳东周王城车马坑回填保护工作日前拉开序幕。这是国内首次对车马坑进行原址回填保护。
  从去年7月至今,考古工作者在对洛阳东周王城文化广场工地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18座车马坑,并发现了“驾六马”的“天子之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对已发掘的“天子之乘”车马坑原地保护展示,对其他6
  座中小型车马坑和1座中型墓葬实施回填保护。回填时将对车马坑进行防腐防霉处理和加固处理。  (王明浩 杨霞) b5w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长春DNA证实老山汉墓主人为中原人
  本报长春5月14日电 记者江山报道: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14日宣布:他们完成的考古DNA研究结果证实,北京老山汉墓女主人DNA序列属亚洲M谱系,确为古代中原人。老山汉墓主人是2000年8月在北京石景山区发掘出土的,经鉴定,其身份当属于西汉时期某诸侯王的王后。这次考古DNA研究,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古代人类遗骸脑组织中成功提取出DNA,意义重大。 b5w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大庆油田微生物吞吐采油试验成功
  据新华社哈尔滨5月14日电(记者王淮志)细小的微生物在千米地下,通过新陈代谢,可降低石油黏度,使原油易于流动、开采。这种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日前在大庆油田首次进行矿场试验取得成功,增油效果明显。
  据介绍,此次进行的矿场试验主要集中在油田特低渗透区块。按照以往的注水或注入聚合物方法,这些油藏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采。目前,在大庆油田的外围,类似的低渗透、低丰度含油区块地质储量约10亿吨。 b5w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云南丽江重整千年茶马古镇
  据新华社昆明5月14日电(记者杨跃萍)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开始实施对茶马古镇束河的保护与发展计划。总投资5亿元的这一计划,将极力保护古镇的现有风貌,并将修建“茶马古道博物馆”。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条商贸通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是我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束河古镇历史上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b5w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上海清除“马路洗车点”
  据新华社上海5月14日电(记者李荣)上海市水务局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14日表示,上海城区在今年年内将全部清除“一只桶、一块抹布、一根皮管”的“马路洗车点”。
  上海正在把洗车点从马路引入加油站进行连锁经营,并要求凡日均清洗机动车50辆次以上或月用水量在300立方米以上的洗车场,都要安装使用循环用水设备。 b5w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他“默默耕耘,老学不倦”,二十多年来出版著作累计达一千六百余万字——
王绍曾:人生七十始著述
本报记者 费伟伟
  70岁,古稀之年。然而,有一位老人的学术青春,却是70岁后才开始的。71岁那年,老人动过结肠癌手术。此后的20多年来,他承担了3项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还完成了3项自筹项目,出版著作累计达1600余万字;同时发表论文40余篇。
  他,就是著名目录版本学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今年93岁高龄的王绍曾先生。
  历时10年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增补清人著述5.4万多种;有“山东文献研究第一人”的美誉
  有清一代300年,传世文献知多少?《清史稿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著录共不足2万种。王绍曾历时10年主编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竟增补清人著述5.4万多种。学界称之“既为目录学上一大盛事,亦有清一代文献括存之大业”。2002年,该书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目前,重修《清史》的工作已开始启动。专家指出,《拾遗》为纂修新的《清史》提供了可信的文献依据。这位生于江南,大半辈子寄身齐鲁的世纪学人,赢得了“山东文献研究第一人”的美誉。
  在青年时期就打下了良好而厚实的学术功底,以50岁高龄考取研究生……
  王绍曾生于1910年,江苏江阴人,毕业于当时被公认为我国国学人才摇篮之一的无锡国专。求学期间尤好国学大师钱基博讲授的目录学,毕业论文《目录学分类论》即经钱师指导完成,并为钱基博激赏,由学校破例作为《无锡国专丛刊》第一种出版。毕业后经恩师、校长唐文治介绍入上海商务印书馆,襄助张元济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青年时期即蒙多位国学大师指导,这些宝贵的积累和经历,奠定了他一生学术之根基。
  世事难测。王绍曾的学术之路此后却出现了几十年的断层,为生计而转徙东西,尘坌南北。1960年,他在济南工学院图书馆副主任职上,以50岁高龄考取山东大学著名学者高亨的研究生。1963年入山东大学图书馆。旧业重操未几,即遇“文革”。已近完稿的《商君书集释》连同全部资料皆被劫一空。
  当春天终于到来,王绍曾以拼搏的精神、高昂的激情投入到事业中。他夜以继日地整理图书上架,几度累得晕倒在书库中。研究生招生恢复后,他开始为中文系、历史系的研究生讲授《目录版本校勘学》。1981年,他在结肠癌手术后,仅休息了3个月,就扑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术事业中:整理古籍,著书立说,带研究生。二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只争朝夕般工作,终于以耄耋之龄摘得累累硕果,在当代学林写出一段传奇。
  他说,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养了一批人——我做的这些项目,我的学生都参与了
  在衰朽之年,抱病弱之躯,竟完成了浩繁著述,无人不奇。王绍曾先生却爽朗一笑:“因为我有一帮非常得力的学生。”他指着满满一书架自己的学术成果说,“有的学者学问做得很好,但金针不肯度人。人没了,学问也带走了。我不会有‘坠绪茫茫,孰继吾业’之叹,因为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养了一批人——我做的这些项目,我的学生都参与了。”
  两年前,因心瓣膜病变,身患多种疾病的王绍曾先生又遭受下肢浮肿、有时寸步难行的痛苦折磨。医生一再叮嘱,必须立即停止工作。然而,王先生依然笔耕、教学不辍。“我20多年前患癌症,医生就让我停止工作了,可我从不把自己当病人。我认为多用脑、勤用脑,就是延年益寿的最好方法。”近几年,王绍曾又呕心沥血编纂了收书达两万种、被学术界誉为堪与《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并称双璧的《清史稿艺文志版本知见录》。
  “默默耕耘,老学不倦”,已故著名学者程千帆先生多次用这八个字夸赞王绍曾先生。这位不肯服老、不知疲倦的世纪学人常对门下弟子说:“我信奉的是春蚕精神,一息尚存,就要发挥余热,把丝吐完。”(附图片)
  王绍曾近影(鲁明摄) b5w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来自定点医院的报道

  乐观,也是一剂良方
  5月14日上午7点,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非典十病区,接班的护士一走进1025病房,住在里面的患者李小玲(前右)和马学兰(后)顿时眼前一亮。护士送给她们一个大红的福字剪纸。李小玲把它贴在了病房里醒目的位置上。
(上图)李小玲和马学兰经常相互鼓励,积极配合治疗,成为病区里康复得最快的患者。
  十四病区的患者任在方是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生。他在治疗非典患者时因过于疲劳而感染。上午9点多,记者到病房,看到康复中的任医生正在研究国外的医学资料。(下图)他说,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战胜疾病的一剂良方。
本报记者 李舸/摄影报道 b5w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记者来信

  培训花样繁多 基层叫苦不迭
新华社记者 包永辉 宋振远
  记者最近在豫皖苏等省采访时发现,有些部门借培训之名行敛财之实,令基层叫苦不迭。
  在河南省固始县一个镇,镇领导向记者数落起培训之多。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就有:纪检监察培训班为期7天,要求镇纪检书记参加;组织人事培训班为期5天,要求主管组织的镇党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参加;人大主席培训班为期一周,地点是北戴河;省级重点镇负责人培训班为期6天,地点是洛阳;信访培训班要求乡镇的信访助理参加,时间是一个星期;综合治理培训班为期3天,要求镇党委副书记参加;企业统计培训班为期7天,要求统计助理参加;街道工作培训班为期一个星期,要求办公室秘书参加;组织部门举办的村支书培训班为期6天。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每年固定下来的培训班。
  据了解,培训之风之所以越演越烈,与其背后的巨大利益密切相关。这些培训班仅吃住一项一般每人每天就达100多元,有的培训班一次花销达1000多元。有些部门就是靠这种“培训经济”充实了自己的“小金库”。
  加强培训本是提高干部素质、推动基层工作的重要手段。然而培训过多、过滥,首先增加了基层的负担;其次,严重干扰了基层正常工作;三是许多培训班只管收费、不管效果,达不到提高干部素质的目的。基层干部强烈呼吁,刹一刹“培训经济”这股风! b5w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服务热线

  散布非典谣言依法将受处罚
北京市元昊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汉军
  问:近一段时期,有人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散布有关非典的谣言,扰乱民心。请问:对捏造事实、散布谣言者,应给予什么制裁?山西黄河
  答:面对非典这一突如其来的疾病,因其来势凶猛、传染性强,甚至出现死亡,造成一些人恐惧,属于正常的心理反映。但对社会上个别人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捏造事实,散布、传播谣言的不法行为,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或者以其他方法煽动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给予15天以下拘留、罚款和警告处罚。
  北京市元昊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汉军 b5w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乡村新事

  微机管理进山村
本报记者 李晓清
  早就听说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边杖子村的财务公开搞得好,村民们很满意。最近记者有机会来到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贴在公告栏中的村级财务公开表,各项指标、数据分门别类,一目了然。村支书滕建平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村里对财务实行微机管理的结果。
  边杖子村地处辽西山区,经济发展较快,但过去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进度慢。有时村民查询税费情况,翻了七八本账也不准,还需查原始单据,很不方便,也不利于监督。1998年,村里购置了微机,村会计将财务、统计、户籍、土地档案等都纳入微机管理,极大地方便了管理和查询。四组村民鞠志谦对自己所欠税费有怀疑,村会计启动税费管理系统,几分钟就给老鞠出了一张表。鞠志谦还想看看其他户的情况,会计很快也一一调出,老鞠看后,心悦诚服地缴清了欠款。
  边杖子村的微机管理系统启动后,村财务基本实现了日清月结,财务公开缩短为每月一次,提高了村财务透明度,增强了村民对村委会的信任。全村再也没有发生因财务问题引发的上访事件,一些“老大难”户也积极主动地缴费,有的还积极协助村干部开展工作。 b5w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