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抗非典,1200军人决战小汤山
——全军和武警部队支援北京非典收治定点医院纪实
新华社记者 袁理 本报记者 翟启运
5月7日,全军和武警部队支援小汤山医院的第三批313名医务人员完成两天的培训进入非典病房。
至此,从全国各地星夜赶来的1200名医护人员已全部投入工作,一个拥有1000张病床的现代化高标准的全国最大的救治非典病人专科医院开始全速运转。而此时,距中央军委下达支援北京决战非典批示的4月24日仅仅过去了13天。
5月5日上午,在整修一新的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办公楼前,前来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军民一家亲,人民解放军在危难的时候总是想着人民。军民团结,同心协力,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天之内开通一千多部军用电话4月24日,当中央军委批准军队紧急支援北京组建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的命令下达时,医院房屋结构刚完成30%。
担任军队小汤山医院筹建指挥部总指挥的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李建华告诉记者,由北京市6家建筑企业负责的小汤山医院施工,截止日期是5月1日晚6时,由军队负责的药品器材采购、设备安装调试和两批医护人员到位,截止日期也是5月1日。包括390种西药、76种中药共计2000个剂型规格的庞大药品保障计划,总后有关部门用了一个通宵就完成了;价值9000万元的药品器材超常规采购,总后数家物资采购站共同出击,也在6天内完成了……
药品和医疗器械运到,前来执行守卫任务的50名武警官兵和总后直属分队的100余名官兵成了主要的搬运劳力。从早上8时到晚上12时,他们只有中午半个小时和晚上一个小时可以吃饭、休息。5月1日晚上10时30分,当他们把最后一张病床放进病房,离病人进住只差不到1小时了。
物资采购和人员抽调可以与建筑工程同时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怎么办?
水泥地面一打好,CT机、X光机和环氧乙酸消毒柜等大型设备就吊进机房,边砌墙,边调试;总参通信部、总后司令部自动化局和卫生部信息中心密切配合,一天之内开通了1000多部军用电话。最难安装的是计算机,由于新建的病房还不具备计算机安装条件,他们只好预装软件。收尾工程结束后,紧急抽调的50多名工程师从4月28日晚上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时,才把150台计算机全部安装好。4月30日12时到18时,工程师在6个小时里对210台(套)医疗设备进行了突击安装调试。
5月1日深夜,当第一批非典病人转入小汤山医院,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大型医院:每间病房约15平方米,房间内安装了供氧、送风、呼叫系统和紫外线消毒灯、真空吸痰等设施,还有可淋浴的独立卫生间和电视、电话、空调等电器……
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军地携手,以上前线的速度创造了一个“小汤山奇迹”。
首批人员受命后六小时踏上征程当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院长张雁灵受命担任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院长之时,或许,这样的安排更好地诠释了他和他成千上万同行的背景——白求恩大夫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白求恩大夫的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历来是军队医护人员所高扬的精神。
同张雁灵一样临危受命的,还有1200名来自全军各大单位和武警部队的医护人员。4月26日,中央军委作出紧急选调医护人员支援北京市防治非典工作的决定后,全军上下闻令而动,报名参加医疗队的请战书雪片般飞来。来不及同恋人道别,来不及多给孩子几句嘱咐,首批人员接到命令6个小时后就踏上了征程。
又一次争分夺秒的战斗,又一次激情澎湃的出征。从天府之国到东海之滨,从南国花都到东北边城,到5月5日,来自四面八方的1200名医护人员,全部汇集到祖国的心脏,走进小汤山这所特殊的医院。
“这次赴京治典人员中年龄最大的53岁,他就是第175医院传染科主任庄立琳……”漳州电视台晚间新闻的一个片断,让庄立琳的老岳父惊叫起来,“那不是我们的女婿吗?可他上午明明打电话说去上海出差了嘛!”此刻的庄立琳,已经到达北京。原来,医院接到任务后,庄立琳执意要求赴京。为了不让年事已高的岳父母担心,庄立琳同妻子一道制造了那个不料被晚间新闻“泄密”的谎言。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陈培昕和孙卉分别是医院的设备科技师和麻醉科护士,出发前他们刚刚举行完婚礼。对于这对还没来得及度蜜月的新婚夫妇来说,为防治非典而战斗的共同经历,或许就是最难忘最甜美的蜜月。年仅21岁的解放军第10医院内科护士冯霞在临行的前一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说,要用赴北京支援抗击非典战斗的实际行动,实践党旗下的誓言。
……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无法统计其中有多少人不顾身体和家庭困难主动请缨,有多少人为安慰亲人编织了美丽的谎言,有多少人推迟了婚期假期,有多少人把这场战斗作为生命中特殊的纪念。
5月5日,在为第二军医大学赴京医疗队送行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个高得让人眩目的身影——在美国参加NBA赛季后回沪休整的姚明。“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姚明一番朴实的话,道出了所有关注这支奔赴小汤山医院的队伍、关切抗击非典战斗和关爱生命的人们共同的心声——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困难。
转院顺利完成病人情况稳定
仿佛一夜之间,小汤山成为一个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地名。
4月27日,还在施工中的小汤山医院,迎来了许多佩戴着文职肩章、行色匆匆的军人,征尘未洗,首批到达的333名医护人员就开始了上岗前的业务培训。
“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严防死守、实现医护人员的‘零感染’,是我们所有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负责培训的解放军309医院感染监控科主任易滨,把非典救治和防护的工作步骤,写入一个细致到了极点的流程图,其中包括出病房后怎样解扣子,怎样脱鞋。
4月30日上午,经过考核达标的首批医护人员进入刚刚完成设备调试的病房,下午,第二批医护人员抵京。与此同时,接受首批非典患者的准备,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5月1日深夜,身着全套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在医院门口接诊处静立等候;23时40分,运送患者的第一辆救护车进入医院,3分钟后送达病区;核对病人身份、递接随身物品,几分钟后,病人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步行进入预先分配的病房。紧张却有序,首批病人转院顺利完成。
截至5月6日,已有近400名病人进入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院方表示,目前所有病人情况稳定。
来自小汤山一线的报告,时刻都在延续着非典时期的感动。
北京、石家庄、唐山三地连线,新人容貌同步上网,5月2日,一场特殊的网络婚礼正在进行,主角是战斗在小汤山非典病区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护士史小蕊和她远在石家庄的新郎。原计划“五一”结婚的史小蕊因为这次任务推迟婚期,善良的人们为这对新人举行了这次迟到却别有新意的特殊婚礼。
一位患者刚转到这里时不太适应,心里有些烦躁。护士李艳春一边为病人细心护理,一边陪病人聊天拉家常。渐渐轻松下来的病人对护士说,我看不清你的相貌,但我知道,你是解放军……
危险时刻显本色。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人民解放军挺身而出,战斗在抗击非典斗争的第一线。
刚刚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小汤山医院院长的张雁灵说:“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相信,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附图片)
5月5日,推迟婚期的军医陆莹颖在出发前和未婚夫告别。当日,第二军医大学三所附属医院的63名医护人员组成驻沪部队首支援京医疗队飞赴首都,投入到抗击非典战场的第一线。(新华社记者 陈飞摄)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摄 新华社记者 李石磊摄)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说句心里话
晚上十点的声音
张梅珍 周启垠
从军区总医院成立隔离病房、收治第一例非典患者开始,我的心就常常牵挂着那里。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虽然房子装修一新,床单、被褥等各种物品都经过严格的消毒,但那可恶的大量冠状病毒说不准就在哪一抹空气里游离着。那是战场,看不见硝烟,看不见敌人,可看不见的恐怖往往比看得见的恐怖更恐怖,因为危险无处不在。
我每天相处在一起的同事就在那里工作着,他们在那里给病人查体、治疗、护理,我常常能想起他们在那里为病人零距离地检查、扎针、输液、上呼吸机等熟悉而又具体的动作,那是怎样的一种胆魄,又需怎样的一种勇气?
我常常扪心自问,要是让我在这时候上我会不会上?说句心里话,豁出去,上,那是不容置疑的。可这是要有一种决断的。
因为要赶写简报稿件,我给那里打电话,找护士长,可总是找不到她,这些天隔离病人不断地增加,她太忙,总是有这事那事。
我不甘心,把电话拨到第十五遍,已是晚上10点钟了,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了她的声音,她的声音是那么急,那么脆,可又是那么坚定。
她有些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她像是小跑着赶过来的,她说,忙啊,实在太忙了。
她还在电话里喘气,气流声使电话吱吱直响。为了赶时间,她仿佛连珠炮似的,一个字也不停顿地往下说。刚拖完病区的走廊,污染区一天要消好几次毒,拖好几次地。那100多米长的走廊,每拖一次就像打仗,既要快,又要彻底。
有人在喊她,她要撂电话了。我连忙说,真应该向她们致敬,在那样的区域太危险了。她说,是啊,都是人,都只有一条命,也想到过要是自己不慎“感染”了怎么办?怎么办?不相信战胜不了非典,现在各级这么重视,医学攻关的进展也很快,没什么可怕的。选择了医护工作这个职业,注定就要与疾病搏斗、与死神搏斗。
她匆匆放下电话走了。
她的语速很快,语调很坚定,我握着话筒声犹在耳,我想她肯定是很刚强的巾帼儿女。
我又想到岂止是刚强,凡是在非典病房,在隔离区工作的医护人员都是英雄,平时生活在医护人员中间,大家见面打打招呼,看到她们每天忙忙碌碌的,从没将英雄、崇高等字用在他们身上。在随时都可能被感染,随时都可能倒下的危险面前,每一个冲在最前面的医护人员,都有着崇高的品质。面对他们,我脑际里始终挥之不去的就是4个字:“天使英雄”。
(作者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演兵场
借助高科技手段 实现战斗力跃升
第二炮兵锻造“数字”军营
本报讯 “荧屏练兵、无纸办公、网上会议、数字视听。”春暖花开的4月下旬,第二炮兵某部传来喜讯:全军首个集指挥自动化网、卫星宽带网、部队局域网、电化教学网、广播电视网为一体的数字化军营在该部建成,并通过有关部门及专家认定。这标志着我军教育训练手段实现了数字化新跨越。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这个部队积极探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改进传统教育训练手段。今年初,该部率先实现“班班通网络”工程,并被确定为全军卫星宽带网首批试点单位。
该部还投资近百万元对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行更新换代,达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并依托网络平台把训练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为部队训练提供了先进手段和广阔空间,网上练兵、网上推演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益。
(董建昌 樊祥胜)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演兵场
海上能驾驭战舰 陆上可指挥作战
大连舰院培养“两栖”军官
本报讯 4月下旬,300多名身着蓝色作训服的海军学员精神抖擞地走上大连陆军学院的训练场。这是大连舰艇学院跨军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大连舰艇学院领导认为,未来战场的指挥员必须是多面手,海军指挥员如果不懂陆军战术,在诸军种协同作战中就难有更大作为。学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现在所培养的人才能够与未来战争“接轨”,使这些未来的指挥员既懂海军战术,又熟悉陆军战术,还要具备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过硬的军事素质、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本次参加训练的学员中,既有学舰艇指挥的,也有学工程技术的。通过为期半个多月的跨军种强化训练,使学员掌握陆上单兵战术动作,班、排的战斗队形,了解陆军步兵的基本战术技能,初步具备陆上单兵作战、组织小分队作战的能力。(曹金平 郭义)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演兵场
勿把演习当演戏
军事演习是对部队武器装备、官兵战斗作风等方面的综合检验,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如今一些单位组织演习时,总是把敌方的力量人为设计得很低,总是把自己的胜利当作演习的成功,以这样的“泡沫成功”试图赢得上级的称赞。这样的演习会对部队的战斗力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既浪费了人力、财力,同时也会给上级造成假象。另外,也会使官兵形式主义的东西在部队得到蔓延。无论如何,人为制造成功的演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虽然演习不是真正的战争,但我们必须把演习当作是战争来严肃对待。既然是战争,就有胜负,而敌方的战略战术也总是变幻多端。
因此,在演习过程中,应该把对手估计得更高一些,把形势设想得更为复杂一些,特别是要更多地为自己人为地制造更多的困难,哪怕演习我们不是胜利者,但我们可以通过演习发现部队战斗力在哪些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演习可以真正锻造官兵们顽强的战斗作风,这样的演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北空导弹某团政委 赵齐宽)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点击高科技
隐身飞机的障眼法
郝玉纯
在高技术战争中,地面目标的克星是各种作战飞机,而作战飞机的克星则是防空导弹。与防空导弹配套的雷达,发射电磁波照射目标,通过接收回波,便可以判断来袭目标的特征和位置,到这种时候,该倒霉的就是飞机了。
为了躲过雷达的眼睛,军用飞机的设计师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不少点子,其中比较有效的招数,可以概括为16个字:“改头换面,乔装打扮,以攻为守,随机应变”。
所谓改头换面,就是改进飞机的外形设计,压缩雷达散射截面积。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回波的大小与目标的几何形状密切相关。美国的B—1A轰炸机与B—52轰炸机尺寸相近,但由于B—1A的外形设计有所改进,其雷达有效反射截面积只有B—52的1/10,发现起来困难多了。
所谓乔装打扮,主要是指采用能吸收或透过雷达波的涂料或复合材料,使雷达波有来无回、多来少回。海湾战争以来大出风头的F—117A隐身轰炸机,表面涂有一层“超黑粉”,它能够把雷达波能量的99%以上吸过去变成热量,一边往前飞,一边往外散,结果,一个宠然大物的飞机,显示在雷达荧光屏上,竟然只有飞鸟那么大!
所谓以攻为守,是指主动采取电子对抗措施,发射和敌方防空雷达工作频率相同或相近的无线电脉冲,使其荧光屏上出现虚假信号,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以假乱真,金蝉脱壳。
所谓随机应变,是指钻雷达波传播中的空子。比如,大气层的湿度、温度等的变化,能使雷达波束的作用距离发生畸变,这叫作“异常传播”,它可使雷达的覆盖范围产生“空隙”,突防飞机如果能巧妙利用这种“空隙”,就有可能躲过雷达的探测。其他像利用地形隐蔽飞行,设置角反射器以假乱真等,也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是各种手段结合并用,借以互相补充,收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反隐身技术也应运而生。无论是吃过隐身技术亏的,还是占过隐身技术便宜的,都在琢磨着同一个问题:怎么样让隐身技术为自己服务,又怎么样用反隐身技术识破敌人的伪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看起来,好戏还在后头呢。(附图片)
B—2轰炸机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武警成都市支队努力创建学习型警营
本报讯 武警四川省总队成都市支队着力优化警营学习环境,投资百万元配套完善教育设施,为官兵自学成才奠定了良好基础。全支队有700余名官兵通过函授、自学考试拿到大、中专文凭,有110名官兵拿到法律专业资格证书。
(陈德军)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西藏部队成功实现IC卡加油
本报讯 世界屋脊军营日前传来喜讯:由西藏军区和北京正星公司研制开发的IC卡加油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西藏高原部队向实现油料保障“一卡通”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汪建军 刘乙宏)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南疆某部大学生扎根边疆建功立业
本报讯 兰州军区驻南疆某部10余名大学生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成为该部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自1997年以来,先后有17名大学生从地方院校毕业,主动放弃内地优厚待遇,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该部从事科研工作。
(贾广杰 梁仁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