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
专栏:
感动杭州
——记杭州市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共产党员
本报记者 鲍洪俊
4月的杭州,温情涌动。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作为中组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城市,杭州全市党员身体力行,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在他们的果敢和奉献之中——
“宁可失之严,不可失之宽”
4月19日深夜,杭州抗击非典进入实战状态:3名患者经省市专家确诊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省委领导明确要求:“不让疫情蔓延,严防二次感染,全力以赴抢救患者。”虽然早有应急预案,但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现实疫情,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仍成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
当晚23时,杭州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紧急研究部署。市委采纳医疗专家意见,果断决策,实施“三代隔离”方案,对患者本人、患者亲属和与他们直接接触过的所有人,实行14天隔离、留验。
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杭州实施的第一次防疫应急隔离。凌晨2时,按照“宁可失之严,决不失之宽”的原则,一套集中集体智慧的对策方案正式出台:火速封锁4处确诊或疑似病人疫点,隔离41个留验观察点。按属地原则,由卫生检疫人员、街道社区干部、公安保安在清晨6时以前实施到位。病人子女的同班同学隔离在家留验观察、暂停娱乐场所营业、对重点卫生场所实行卫生检测和预防消毒,迅速向社会公布疫情。
20日,市委、市政府下发紧急通知,公布10项非典防治措施,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队伍、人员、物资、技术四到位”,保证“第一时间发现病人、第一时间隔离病人、第一时间抢救病人、第一时间通报疫情”。
市长茅临生拍板:市财政预拨3000万元,不惜代价降伏疫魔。
全市各级党组织雷厉风行。当天下午,市党政负责同志出现在隔离点。所有的措施全部落实。
一时之间,杭州的气氛紧张了。许多人不敢去公共场所,不敢坐公共汽车,大街上尽是戴口罩骑自行车的人流,空气中弥漫着过氧乙酸的气味。稳定市民情绪、保证市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成为杭州决策者面临的又一道难题。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市长茅临生带着市党政领导走上公共汽车,喷洒消毒液,擦洗座椅门窗。各区街道、社区党组织赶制宣传资料,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半个月来,仅下城区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0万份。市疾病预防中心健康教育专家连夜创作出一首抗非典科普歌迅速唱遍大街小巷:“非典不用慌,能治又能防。通气要开窗,双手洗清爽。不赶热闹场,不近病人旁。饮食重营养,运动身体壮。寒冷添衣裳,空调清尘网。热咳有症状,早把医院上”。
广大共产党员冲向一线,机场、车站、商场、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严格消毒,不留死角;对所有的非典发病区进入人员测试体温,登记健康情况,尽最大可能切断病毒传染的渠道。
“我是党员,让我上”
自疫情发生的那一刻起,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始终牵挂着市民群众的心,这里是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
“我是党员,让我上!”4月20日,选拔医务人员突击队进入隔离病区时,全院党员医生主动请战,最后8名党员医生和27名医务人员如愿以偿。他们与来自省市其他9家医院的29名专家一起,成为全省第一支进入非典隔离病区的64人医疗队。
怎样把眼前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凝聚成战胜非典的战斗尖兵?院党委及时决定,成立隔离病区临时党支部。4月26日,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在隔离区召开,16名党员在党旗下重新宣誓,身先士卒,为党争辉。
就在这一天,一非典患者病情急剧变化,发生昏迷。治疗要求马上拍片,诊断肺部病变。关键时刻,医院放射科主任、隔离区临时党支部书记沈保定毅然抱起高大的患者,把仪器放到病人后背,操作移动式X光机为病人拍片。
浙一医院呼吸师、共产党员陈水芳24日晚上进入隔离病区,25日就主动来到非典病人病房安装呼吸机。他说,呼吸机对非典患者治疗非常重要,等到需要时再安装就来不及了。他不停地进出病房,不停地上下楼,不停地更换防护衣,直到安装完毕。26日,他又赶在晚饭前请党支部把医生护士召集到一起,讲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当天晚上,省市专家决定,两个病人上呼吸机。正是陈水芳的工作为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在抗非典一线的医生护士纷纷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截至5月9日,隔离区临时党支部已经收到20份入党申请书。5月3日,傅晓晴、沈玉民等3名医生、护士在隔离区火线入党。
在非典隔离病区,刚刚入党的护士沈玉民平静地告诉我,整理病历、安置病人,修改医嘱,发药、抽血、打针、量体温、测血氧饱和度、为重症患者擦身、洗涮、喂饭……一天下来,常常累得站不起来。可是,看到党员医生的榜样作用,亲身感受到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境界。每天24小时抢救患者的医生,大多数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专家,他们为了抢救病人忘我向前,令人震撼。在隔离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为人民的利益尽职尽责”
不能忘记杭州市疾控中心的共产党员。他们“不让疫情蔓延,不漏一点疑惑,不错一个环节”,是杭州阻击非典疫情的功臣。中心办公室主任程斌动和应急办公室的同志一起,在最短的时间内,动用一切可能使用的手段,查清3例非典患者的活动范围、接触人群,对400多人隔离或留验。她连续忙碌72小时,最后是中心领导下了死命令,才得以稍事休息。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曹文军介绍,中心组织了10支应急小分队,共产党员都是骨干力量。
在遍布全市的500多个隔离点上,公安干警、行政执法队员、街道社区干部担当起安全保卫、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的重任。他们响亮喊出了“抗击非典,我就是隔离线”的口号。宝石社区党委副书记王蝶飚为隔离群众提供24小时服务,连续工作两昼夜,仍在一线坚持。采荷街道双菱社区服务队党小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离退休老党员,73岁的方文林、70岁的陈双妹等老党员带头到隔离点值夜班。下城区对隔离区群众赠送鲜花、电话卡、消毒品、科普书,以“人情化隔离”,向隔离区居民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杭州最大的隔离点上城区滨江社区“在水一方”高层公寓,共有76户201人。隔离之初,楼道秩序混乱,气氛沉闷,有的人烦躁不安,满含怨气。社区党支部书记于孟良用电话找到共产党员程海峰,要求他组建隔离点临时党小组,做群众表率。程海峰找到于海洋、潘志军、余铮铮、孟茜等党员,与群众积极分子牟晓军一起,发动居民开展邻里互助,进行网上交流,维护楼道秩序,开展健身活动。原来彼此隔绝、互相生分的居民们,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爱心、互助友善的大家庭。市委书记王国平牵挂隔离区的群众,他在杭州网上贴出一封充满感情的信,他说,隔离区群众为防治非典大局做出了牺牲,希望全市人民向隔离区群众献爱心,携手共进,渡过难关。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最易往往是最难
范敬宜
5月9日上午,北京万寿路交通岗附近的一个修车摊旁,几位老人正在闲“侃”非典。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我“旁听”了一会儿,觉得有些话颇有见地。其中有一位说:“这场非典把不讲卫生的习惯治住了,不爱洗手的人学会洗手了,不常洗澡的人天天洗澡了,如果坚持下去,也算是坏事变好事吧!”
我听了忍俊不住。虽然这老头儿说的是最普通的生活现象,却道出了非常重要而深刻的哲理。
记得前年第十八期《读者》杂志,登过一篇短文,说的是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老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科学家不加思索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当时,我只觉得这位大科学家的话很有童趣,却理解不深。这些3岁小孩都能懂、都能做的事情,怎么能算是“最重要的东西”?也许是老人对记者的一种调侃吧!可是,两年来经历了许多事情,逐渐懂得了这位老科学家话中的精义,并且有了一点感悟: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其实往往是最难做到的事情。
就拿“吃饭要洗手”这件事来说吧,我虽然出身于医生之家,从小受过良好的卫生教育,却是一辈子没有做到。我想许多人也是这样。原因就是因为它太简单、太容易了,压根儿没有把它当“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反正干部鉴定里从来没有把“讲究卫生,经常洗手”当作一条优点来肯定,相反地,当年团小组会上还批评过我吃苹果要洗一洗是“资产阶级生活习惯”。久而久之,不论是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的观念也越来越淡薄了。
这回一闹非典,才大吃一惊,原来洗手不但那么重要,而且还有那么多讲究:一定要在流动的水里洗,至少要洗30秒钟,还要十指交叉着洗,把旮旮旯旯都洗到家……最简单、最容易的事情竟然关系到个人甚至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怪不得那位老科学家把“吃饭要洗手”列为“最重要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非典确实是唤醒全民族公共卫生意识的反面教员。
要说过去对这件“最重要”的事情完全不重视,那也不符合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哪年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规模不可谓不广,声势不可谓不大,特别是50年代初的反细菌战,50年代后期的除四害,确是做到了全民动员,轰轰烈烈,不但城市里几乎都达到了“不留一个死角”
的标准,连农村也把屋瓦里的陈年尘土都抠了出来,“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更是不在话下。问题是后来大部分地方没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阵风过去,好了伤疤忘了痛,就依然故我。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全民族的共识和习惯,往往把最重要的事情当作可以应付的“任务”来办了,或者把最难做的事情当作最容易的事情掉以轻心了。而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最大的不同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群体到个体,真正把它当作全民生命安全的保卫战来认真对待,而且从“手”做起,打一场名副其实的人民战争。再也无人敢于当作儿戏,敷衍塞责,避难就易。如果能够坚持不松懈,不厌战,不“好了伤疤就忘了痛”,危机一定会成为转机,转为全民族移风易俗、以崭新的健康面貌立于世界之林之机。
世间万事都是祸福相倚,难易相成。最易往往是最难,反过来说,最难也可以转化成最易。那位老科学家讲的另外几件“易事”,在目前也是困扰我们的难事。比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正如我国大文豪苏东坡说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也属看易实难,但我相信只要拿出抗非典那样的决心和力度,也许也不难解决。——当然这是后话,当前的大敌是正在肆虐的非典。
第4版(要闻)
专栏:
天津工业系统保证防治非典物资供应
本报天津5月11日电 记者陈杰报道:非典疫情发生后,天津工业系统密切跟踪分析疫情,采取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开满防治非典所需物资的生产能力,为抗击非典提供经济支撑和物质保证。
针对非典疫情,天津市经委积极协调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研制防治非典药品和防护用品。目前,天津渤海化工集团、中环电子信息集团等企业正在与天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研制有效保护一线医护人员的医用隔离头盔,用于人流量大区域检测的红外温度检测仪,移动式、数字化检测非典专用的床旁X光机等产品;医药集团正在与国外合作研制防治非典病毒的基因药物。
天津工业系统集中优势资源,加大资金支持,拓展防治非典急需物资的生产能力。天津市东方红化工厂生产的一种清洗消毒粉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市经委迅速从市工业技术改造贴息资金中拨出12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达到年产1500吨,提高生产能力3倍。
天津工业系统加大经济运行质量与水平的有效调控。近一个时期,他们把保证防治非典一线所需物资、群众日常生活品的生产供应作为生产调控的重点,同时,深入到摩托罗拉、三星通信、LG电子等重点企业跟踪分析,解决难题,保障支柱产业作用的发挥,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继续保持工业经济高速运行的态势。
第4版(要闻)
专栏:
抗击非典结同心
本报记者 王建新 赖仁琼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5月11日下午,在断断续续的小雨中,北京中华世纪坛响起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高亢旋律。北京市委、市政府在这里举行“感谢全国支持、奋力战胜非典”活动。
拾级走上中华世纪坛,“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再接再厉战非典”、“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努力打赢攻坚战”的大幅标语显示着首都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战胜非典疫病的坚定信心与决心。正中央,身着56个民族服装的小伙子和姑娘手捧鲜花,摇动着国旗,展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山东省人民政府驻京办主任孙守刚代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驻京办发言说:“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首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首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我们将与首都人民心连心、手拉手、肩并肩,共同战斗,全力支持北京抗击非典斗争。”
北京的非典疫情,始终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牵动着社会各界和海外华人的心。在北京抗击非典最困难的时候,全国许多地区、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及时提供了大量急需的医疗设备、消毒防护用品和大批生产生活物资,派遣了一批急需的医护人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说:“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在热烈的掌声中,刘淇和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等向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等各方面代表赠送了“同心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全场一齐高唱《歌唱祖国》,激扬的旋律在世纪坛上空久久飘荡……
第4版(要闻)
专栏:
5月11日,河北省新河县农业局的技术员在大田村向村民传授小麦病虫害防治办法。当日,该村作为河北省首个因非典被隔离的村庄解除了隔离,1300多村民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劳动。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肇星分别与英国沙特外交大臣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5月11日下午,外交部长李肇星与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进行了电话交谈。双方就伊拉克、中东和朝核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关于伊拉克问题,斯特劳表示应尽早在伊拉克成立民选政府,联合国应为此发挥作用。李肇星说,国际社会普遍希望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拉克战后安排和重建问题。中方主张有关安排应有利于伊拉克人民的长远利益,有利于中东和海湾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对所有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建议,中方都持开放态度。
关于中东问题,斯特劳说,中东和平“路线图”为中东和平进程提供了良机。国际社会应继续敦促巴以等有关方面为推动这一进程采取积极、建设性的步骤。李肇星表示,中方欢迎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公布。希望以巴双方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配合国际社会的促和努力,尽快恢复和谈。中国愿与包括英方在内的国际社会合作,为推动中东问题的解决作出努力。为此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王世杰大使近期将再次出访中东。
斯特劳高度评价中美朝朝核问题北京会谈。李肇星重申朝核问题应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他说,目前这一问题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谈比不谈好,关键是有关各方要有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维持对话势头,避免采取使局势升级的举动,从而使北京会谈进程继续下去,以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的实现和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李肇星还再次感谢英国政府对中国人民抗击非典斗争所给予的支持。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5月11日晚,外交部长李肇星同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通了电话。双方着重就伊拉克问题交换了意见。
李肇星全面介绍了中国在伊拉克战后安排和重建问题上的立场。他说,中国希望伊拉克国内局势尽快稳定下来,愿向伊拉克人民提供更多的人道主义援助。李肇星指出,伊拉克战后安排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应从维护伊拉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遵照《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加以处理。中沙两国在这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我们愿与包括沙特在内的有关各方进行合作,积极参加伊拉克战后重建工作。
费萨尔表示,伊拉克安全局势令人担忧。联合国安理会应在伊拉克的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伊拉克主权和领土完整及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费萨尔对中国发生非典疫情表示慰问。他说,在与非典的斗争中,沙特人民是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的,中国政府一定能带领中国人民最终战胜病魔。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