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六大报告 贯彻十六大精神
在创新中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与时俱进
主要观点
●宣传思想工作的观念创新,就是要转变过去形成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模式,把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在平等交流中激发受教育者参与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自觉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工作的内容上不断创新,拓宽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领域和渠道,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认真研究宣传思想工作面对的新情况、新特点,逐步认识和正确把握其规律,在实践中实现创新,不断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引导全党全社会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重大责任,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与时俱进。
观念创新 不断与时俱进
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必须在观念创新上走在前面。宣传思想工作者应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从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角度思考、筹划、部署工作,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正确看待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长期以来,一些宣传思想工作者习惯于把自己作为主体,把群众视为客体,其结果往往是我动他不动,我主动他被动。在思想方法上,多从“单相思”出发,首先考虑对群众进行什么教育,很少考虑群众有什么需求,往往造成工作缺乏针对性,事与愿违,收效甚微,甚至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强调宣传思想工作的观念创新,就是要转变过去形成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模式,努力做到心里装着群众,眼睛向下,了解实情,多听“原声带”,多体察群众的需求,多办实事,多向群众学习。让群众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客体变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把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在平等交流中激发受教育者参与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使教育生动活泼、入心入脑。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文化阵地“市场”与“战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文艺、图书、广播、影视等各类凝结着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在内的文化产品,主要通过市场经营来实现其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宣传阵地的“战场”更多地表现为“市场”,不占领“市场”就等于失去了“战场”,“战场”只能在“市场”中巩固和扩大。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既搞好宣传,又搞好经营,真正树立经营意识,掌握经营本领,使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影响力,提高竞争力。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上下功夫。在新世纪新阶段,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通过宣传思想工作,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十六大报告提出:“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如何“团结”、“鼓励”、“保护”、“表彰”上下功夫,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要努力营造利用一切合法手段增加收入、积累财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氛围,营造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解决投资者“水土不服”的问题,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凝聚到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来。
内容创新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拓宽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领域和渠道,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围绕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在前一段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基础上,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的要求,在深入人心、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引向深入。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宣传阐述十六大提出的重要观点、重要论断、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切实抓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工作,不断扩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抓好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专题学习,开展“理论下基层”活动。通过理论研讨、调查研究、精神文明创建等多种途径,充分反映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精神风貌,不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引向深入。
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宣传内容更务实、更贴近经济社会生活。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人在发展生产力的活动中,在改造社会和自然中,实现着自己的发展。从本质上说,宣传思想工作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文化上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应围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抓好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等传统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反映时代精神、适应实践要求的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教育,把政治性、思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应不断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领域,把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宣传思想工作中。文艺创作应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结合起来,使群众既能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又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信用教育和法制教育。社会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讲信用、守契约,是市场经济对企业和个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市场经济道德体系最基本的规范。宣传思想工作要加大信用教育力度,强化信用、契约等观念,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道德。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从小抓起,进行诚实守信的培养;通过单位和社区开展全民教育,树立重承诺、讲信用、守合同的价值观;运用舆论监督手段,揭露和抨击失信缺德的丑恶现象,弘扬诚信为本的美德,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条件。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特别是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方法创新 探索宣传思想工作规律
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性很强,其工作水平的高低与对工作规律的掌握程度是一致的。规律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内在依据,工作方式、方法是规律的具体运用。应认真研究变化了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社会条件以及干部群众接受方式等新情况、新特点,并注意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逐步认识和正确把握规律,在实践中实现创新,不断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选准和用好多种多样的载体,解决“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应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根据中心工作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需求,积极开展各种活动,选择和确定各种载体。认真研究影响人们思想形成、发展、变化的因素所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特点,根据城乡差别和行业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在城市,以社区为载体,进一步拓宽宣传思想工作入户到人的渠道;在农村,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户和文明村镇活动、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使农村宣传思想工作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基层村镇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生产竞赛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为载体,寻求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学校,以素质教育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当前,应特别注重适应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宽宣传思想工作领域,增强网上宣传的主动性、针对性,加强对网民的宣传思想工作。
善于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运用典型的力量抓好示范引导,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途径。应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各种典型,以激发干部群众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新时期的典型应有时代感,既体现先进性,又具有广泛性,可亲、可信、可学。典型不能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而应在给人以敬佩感的同时给人以亲近感,增强典型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让典型示范、引领时代精神,倡导创业、创新的社会风尚。在树立和推广典型时,不能把典型经验模式化,应注意结合实际学习典型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不断提高宣传艺术和宣传水平。宣传思想工作面对的是不同的群体。做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注意区分不同对象,考虑特殊的环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群众多受自我教育,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能力,通过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宣传思想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宣传思想工作应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困难具体帮助。人是有理性、有感情的。感情决定思考的方式,理性决定思考的结果。关心人本身就是宣传思想工作,而且影响更大、效果更好。因此,必须用心,做到以情感人。从以情感人入手,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第9版(理论)
专栏:
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
——访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理事长郑必坚
本报记者 郑剑
经过精心筹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于4月15日在京开幕。论坛以鲜明的主题、较高的层次,凝聚了一批专家学者,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举办论坛的意义何在,论坛的宗旨是什么,有哪些打算和安排?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应中国科学院之邀出任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理事长的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
郑必坚首先介绍了论坛的由来。他说,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要判断。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什么叫“全面建设”?就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有经验,也有教训。其中一条教训,就是在一段时间里对经济建设这一手抓得比较硬,而对精神文明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手抓得比较软。有鉴于此,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此相联系,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在科学文化建设中,在高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同时,要真正重视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社会科学的作用,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更好地结合起来。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两年又把“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提出来,形成了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江泽民同志还多次强调了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实践告诉我们,实现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科学文化建设,一定要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批判继承历史传统与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把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更好地结合起来;三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更好地结合起来。这第三个结合,就是不仅要重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且要重视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力求把这两个方面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实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意义重大,但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从现实情况看,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并不很多。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科学院决定在其研究生院建立人文学院,而人文学院成立之初就决定举办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
在谈到论坛的宗旨时,郑必坚用一句话作了概括:为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为21世纪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提高社会科学素养,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平台。他认为,科学家本来就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科学本来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仅就自然科学家方面而论,21世纪的中国自然科学家应当是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历史及文化素养,敢于冲击世界科学前沿、力争走在世界前列的专门家。如果这样来认识,那么自然科学家就不仅需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较高造诣,而且需要有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举办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就是要致力于提高21世纪中国科学家的社会科学素养。
郑必坚介绍说,明确论坛的宗旨只是一个前提,更重要的是落实。应当看到,要使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不但需要转变观念,而且需要创新体制。我们现在的任务是通过论坛这个平台,让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相互交换信息、交流思想,相互理解、相互学习,进而找到合作的方式,确立某些共同的研究课题。初步考虑,论坛将以三种形式进行:一是主题报告会,每季度举办一次;二是中小型专题研讨会,也是每季度举办一次,研讨的题目尽可能同主题报告会的内容相联系;三是大型学术会议。论坛的工作方式是8个字:广交朋友、“双百方针”。广交朋友当然包括广交外国和港、澳、台的有关学者,“双百方针”则是对科学和艺术上的是非持慎重态度,提倡讨论,慎作结论。
最后,郑必坚意味深长地说,人类探索和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奥秘,走的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同样,探索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道路,肯定也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希望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携起手来,不畏艰难险阻,共同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更好结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也诚恳地期望各界朋友积极参加论坛的活动,并不断提出希望、意见和建议,协力办好论坛。
第9版(理论)
专栏:干部说干事
“家庭代表制”: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有效举措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各地农村必须有既切合本地实际、又具有创新精神的办法。针对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情况,郑州市邙山区积极探索推行“家庭代表制”,通过选举农村家庭代表的形式,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所谓家庭代表制,就是每个家庭民主推举一名当家人,经一定程序审核后作为这个家庭的代表人,组织和带领家庭成员从事经济社会活动,代表家庭行使关系家庭成员共同利益的村务管理权利,配合村级组织搞好农村的各项工作。家庭代表制是在探索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经营权交给了农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但分散的农户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户这个微观层次上“棚架”的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推进。于是,家庭代表制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显示出较明显的效果。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家庭代表制使农村家庭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加明晰,有效地组织了农民。通过乡对村、村对组、组对家庭代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在农村营造了一种求发展、奔小康的浓厚氛围。通过抓培训、订目标、搞评比,不仅家庭代表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影响和带动了全体村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农民纷纷换思想、忙“充电”,市场意识、科技意识、管理意识普遍增强,形成了多元发展的良好局面。
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家庭代表制对村民自治基本制度是一次微观层面上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家家户户推选代表,农民群众普遍增强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家庭代表制架起了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联结的桥梁,使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找到了农村工作的新支点,使基础政权建设延伸到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细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动真格、见实效,使干群关系得到了改善,基层干部普遍感到做群众工作比过去容易多了。
确保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家庭代表制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大局观念、集体观念,增强了凝聚力,促进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为农村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建房无规则、标准低、攀比严重、宅基地纠纷多这一顽症,邙山区按照“花园式”新村建设标准,充分发挥家庭代表的作用,确保了农村建房工作的有序展开。
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行家庭代表制的过程中,定期开会学习、升国旗,既是工作手段,也是文化活动;大批机关干部进入农户,同吃同住,不仅带去知识、信息和关心,而且传播了先进文化。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而且更新了观念,改变了精神面貌,提高了道德水平,加深了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
家庭代表制是一个新探索,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特别是要把家庭代表与传统的“家长”区分开来,以家庭内部充分的民主确保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合法权利,确保推选出来的代表能够真正代表家庭。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郑州市邙山区委书记)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张峰
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并且明确提出“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群众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都是有阶级性的,都有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每一个新阶级赖以实现自己统治的基础,总比它以前的统治阶级所依赖的基础要宽广一些”。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新的统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总要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这是它之所以能够取代以前的统治阶级掌握政权的一个重要前提。工人阶级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革命最进步的阶级,目的是消灭一切阶级统治,最终解放全人类,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必然是最为广泛的。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因此,在执政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必须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和社会阶层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工人阶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工人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多。随着我国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工人阶级的分布也日趋多样化。其次,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特别是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数量的增长,有力地带动了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高。再次,工人阶级的构成明显复杂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不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而是处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成为生产的设计者、监督者和调节者,知识、技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相应地,以工业为主体的物质生产部门的产业工人队伍比重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人队伍比重大幅度增加。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些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社会阶层的新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就是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体现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个具体举措就是扩大吸收党员的范围。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重视思想上建党,是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根本保证。历史经验表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并不因为绝大多数党员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而改变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今天我们党更不会因为从新的社会阶层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而改变自己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要继续发挥思想上建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我们党同样能够在不断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吸收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之逐步成长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
第9版(理论)
专栏: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在完善
茹英杰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已初步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论制度安排还是扩大覆盖面,都应从主要为公有制经济服务扩大到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服务,从主要为正规就业服务扩大到为多样化就业服务,从注重为劳动者所在单位服务扩大到为劳动者个人服务。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一是完善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看,近几年养老保险支付缺口越来越大,2002年缺口已经达500亿,需要财政不断增加投入。必须正确处理保持制度稳定和制度创新的关系,继续进行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不仅要坚持个人和企业分担养老保险费用的政策,还要正确划分中央和地方在养老保险方面的事权和财权,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费用的机制。同时,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和人员流动的要求,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保险制度改革。从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看,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的情况下,要积极将机关事业单位和职工纳入改革范围,着力推进以困难人群为重点、保障方式多样化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满足困难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二是建立适应灵活多样就业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面对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劳动者身份变动经常化的趋势,建立适合个体私营企业就业者特点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同时,制定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及时将他们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三是根据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现实以及加快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制度健全与否的标志之一,是看其是否将应该覆盖的保险对象全部覆盖。经过努力,到2000年底,我国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覆盖人数突破1亿大关,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到9400万,形成了三大险种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性转变。从此,我们将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来看待和解决社会保险扩面问题。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看,社会保险的扩面应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将已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人群纳入,即现在制度内的城镇职工;第二步是将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人群纳入,包括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城乡结合部即将农转非的居民、乡镇企业及各类比较稳定的中小企业职工;第三步是将从事种植业的农民纳入。目前,我们正处在走完第一步、开始第二步的阶段。完成第二步工作目标,应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同时,为顺利实现第三步工作目标,应先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探索,待条件成熟时再将这部分人群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既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本身发展的要求。“不管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障接着算”,是对这种必然要求的通俗表达。现在已经实现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迈出了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全面实现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