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誓言,写在抗击非典最前线
——广东抗击非典一线医护人员入党侧记
新华社记者 赵东辉
编者按
在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里,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用生命和汗水,奏响了一曲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壮丽乐章,有效地遏制了疫情。他们是矗立在抗击非典最前线的中流砥柱。为了充分展现在抗击非典战斗中共产党员的风貌,本版从今天起开辟“抗击非典——我是共产党员”专栏,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
身着雪白的护衣,面对鲜红的党旗,凝视金黄色的锤头镰刀,朗诵着铮铮的誓言……4月30日下午,广东30名抗击非典的一线医护人员,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刘玉浦的领誓下,光荣宣誓入党。
自去年11月底以来,广东卫生系统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共有236人递交入党申请书,4月30日宣誓的同志是其中第一批被接受入党的党员。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吕小春,今年22岁,是新党员中年龄最小的,她宣誓后的第一件事,是给湖北农村老家的爷爷打个电话。“爷爷今年70多岁了,是村里的老支书,他听了很惊喜,为我感到自豪,说我是村里最小的党员,他还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所有的亲戚。”
小吕说起抢救非典病人的工作,眼里闪着泪花:“这段时间,我们忙得感觉就像在奔、在跳,换液、准备器械、量体温,恨不得一下子能长出5双手来。我身边的党员大姐们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也没有一个人说累,我受了她们的感染,被带着往前跑。成为一名党员是我的夙愿,尤其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加入党组织,使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神圣,也使我产生了莫大的动力。”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各医院许多党员发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广州市有30多名党员写下奔赴一线的请战书。今年41岁的李建国,是中山大学附属二院的医生,这次不同凡响的战斗,坚定了他对党的信念:“我周围的党员不分节假日地抢救病人,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我敬佩他们的高风亮节,我认识到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效地遏制疫情,这更加增强了我入党的决心和信心,把自己的医务生涯提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在宣读誓言时,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誓言中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实实在在的,已经有医务人员为抗击非典献出宝贵生命,他们是社会的楷模和榜样,我们要发扬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那一刻,我感到了肩上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也感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无上光荣。”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彭国文,向记者谈了他宣誓时的感受。
在抗击非典一线,长期从事组织指挥工作的广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周国生说:“广州医疗系统的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最前面,用牺牲精神和吃苦耐劳赢得了群众的夸奖,展露了新时期党员的风貌。在疫情面前,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显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有了这个强大的精神武器和思想法宝,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非典!”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九旬劳模山秀珍
日前,陕西省潼关县太要镇西堡障村九十高龄的全国劳动模范山秀珍(左一)和现任村支部书记刘秀谋(右一)讨论农村道路建设。山秀珍1953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如今她不仅每天都要看报,还经常到田间看看,到农户转转。她说,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让她激动不已。
(新华社记者 范德元/摄)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新语
尊重劳模 关心劳模
王比学
曾庆红同志在今年的全国劳模座谈会上强调,要切实关心劳模,特别要关心生活遇到困难的劳模和离退休老劳模。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劳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劳模生活的措施。近年来,一些省(区、市)党委、政府和工会也通过设立劳模荣誉津贴或生活补贴、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减免医疗费、设立专项帮困资金等措施,来改善劳模的生活待遇。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劳模的关怀,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不久前,全国总工会对全国劳模的生活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总的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各项政策的落实,劳模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劳模生活比较困难。由于收入偏低,有的劳模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过重的医疗费用,使得有的劳模不得不借债就医或放弃治疗;一些劳模因家庭人口多、家属患病或下岗、子女上学等原因,生活比较困难;房改前,有些劳模主动把分房机会让给别人,实行住房商品化后,不少劳模买不起住房等等。
当前,部分劳模的生活困难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伤害了一些劳模的感情。有些劳模伤心地说:“年轻时我们为国家建设流汗、流血,上了年纪还要为自己的生活流泪。”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个别人把劳模视为“另类”,认为他们是“傻瓜”,可敬但不可为。有的劳模说:“吃苦受累我们不怕,就怕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在他们看来,在一种能理解劳模、关心劳模的环境中工作比多得奖金更重要。
劳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在这次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我们也看到了众多劳模的身影。关心劳模,爱护劳模,切实解决劳模生活困难,是各级组织的职责。尤其是各级工会组织,更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尊重劳模,关心劳模,不能满足于逢年过节的送温暖,更应体现在平时生活的点滴关心中。要让劳模感到当劳模光荣,无私奉献能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的尊重。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广角
舆论监督:司法倾斜保护
——广州市新闻侵权案件分析(下)
本报记者 吴兢
舆论监督,一直广受社会关注。如何通过司法审判,更好地鼓励和保护舆论监督,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在尚无专门法律规定的现状下,司法审判的“倾斜”,是舆论监督极为重要的“法律后盾”。
司法审判:倾斜有度
案例:2001年12月23日,某晚报在社情民意栏刊载市民罗商荣所写《雷医生,缺医德》一文。该文称他到华侨医院排队医牙,候诊序号为第二号。开诊3个小时,还是不安排他就诊。经多次询问后,他走进雷医生的诊室,看到一位求诊病人……原来雷医生只认熟人引荐的病人,不尊重生疏病人……这位雷医生遂向法院起诉名誉侵权。法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什么是舆论监督?
目前最为通行的说法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进行批评和建议,其核心是“公共利益”。
“上文案例正是一起对公共利益进行舆论监督的典型案例。”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敏告诉记者:“该晚报刊登这篇文章,关注的是牵涉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就医难问题,有利于促进医院、医生改善服务,其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
对舆论监督倾斜保护,在当前十分重要和迫切。王敏分析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廉政建设都需要舆论监督的支持;另一方面我国的舆论监督机制尚不完善,新闻媒体一些揭露黑暗、腐败现象的报道面临诸多阻力和困难。在此情况下,人民法院更应该通过司法判例鼓励新闻媒体大胆进行舆论监督。”
对舆论监督要倾斜保护,而对于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仅涉及普通百姓的事件的报道,司法审判则应该更重视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尤其是负面报道。
失实标准:从宽把握
案例:2001年5月19日,番禺祈福新村的部分业主因不满祈福物业公司拆除其自建雨棚到祈福公司的售房部大厅静坐。祈福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准备对静坐业主进行拍录,一名业主上前阻止,双方由此发生推搡。
某报社的3名记者经过调查,刊出文章《住户到管理处论理竟遭暴力,祈福新村保安打伤业主》,并配发《相互沟通才能解决问题》的调查手记。
祈福公司以名誉权受到侵害为由诉至法院。结果,新闻媒体一审败诉,二审则反败为胜。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王敏说:“在司法实践中,对‘严重失实’的确认存在宽严不同。对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舆论监督,则应该从宽把握。”
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引入了“新闻真实”的概念。王敏说:“只要新闻报道符合新闻行业的特点、程序、规律,即被认定新闻真实,即使内容与客观真实有一定偏差,仍不视为侵权。对记者来说,采写一篇新闻稿件,通常靠现场调查、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记者目睹等,其报道与客观事实的差异很难完全避免。法院在审查新闻真实的过程中,应重点考察报道过程是否遵循新闻行业的规范,而不能强求新闻报道所有细节完全与客观事实相符。”
以上文所述案例为例,原告物业公司对报道事实提出异议:冲突事件的起因是业主抢摄像机引起,而非保安主动打人;静坐的地方是售楼部,而非管理处;抢摄像机的业主姓杨不姓李等等。一审法院据此认定该报道属于“基本内容失实”,判媒体败诉。
但二审法院认为,原告提出异议的事实属细节,不影响基本事实的真实。同时,报社尽了审核义务,派3名记者实地采访双方当事人。当前物业公司侵害业主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报社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公共利益。如因一点细节动辄被判侵权,还有谁敢于揭露社会不良现象?二审法院据此认定,该文章在文字上虽不够客观和准确,但基本上没有严重失实,并不构成对祈福公司的名誉损害,判决媒体胜诉。
监督司法:善意为先
案例:2000年8月11日,某快报刊登《中院有立法权力吗?》一文,并配发极富贬低意味的漫画,严重侵害了法院的声誉。该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予以更正并致歉。
曾几何时,人民法院也成了舆论监督频频曝光的对象。媒体对案件事实和处理结果的过多报道,容易在社会上先形成一种倾向性意见,从而影响法院独立审判。如何在舆论监督与独立审判之间寻求平衡,成为目前法院和媒体亟待解决的难题。
那么,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媒体应该如何报道?王敏认为媒体应该以善意报道为原则,把握三个方面:
第一,不干扰审判。对于正在审理过程中的案件,新闻媒体可以报道案件的审理进度、公开的案件材料,但不要对案件事实、可能的处理结果进行报道。否则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意见,影响法院公正审判。
第二,维护司法权威。对法院的判决,尤其是终审判决不要妄加评论。如发现司法审判有问题,可以按照正当程序向人民法院反映,而不要动辄以舆论监督大肆炒作。
第三,客观、平等。在报道中要将案件事实与记者意见分开,同时应给予各方当事人同等的机会、同等的待遇,不能偏向某一方。(附图片)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林州抗非典工作不力两官被免
本报郑州5月6日电 记者戴鹏报道:河南省林州市卫生局局长王松林、卫生防疫站站长王玉玺因其在抗击非典的紧要关头工作不力被免职。另有3名在防治非典工作中违法闹事的人员被拘留。
林州市至今虽未出现非典病例,但根据防治非典工作的需要,林州市决定提前设置非典定点隔离病区,并将该市防疫站作为备用隔离病区。4月25日至28日,在预设的采桑镇呼家窑隔离病区,因周围居住的极少数人蓄意传播谣言,致使不明真相的群众毁坏了该市采桑镇呼家窑非典定点隔离病区、市防疫站备用隔离病区以及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公用设施。4月27日夜,社会闲散人员杨喜来、段随昌、王永玉3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聚集到市卫生防疫站,推翻围墙和大门,砸毁办公室门窗,把大门用杂物封堵,社会影响恶劣。
5月2日,林州市委和林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决定,对在这起事件发生过程中,组织协调和处置不力,以至于造成严重后果,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的市卫生局局长王松林,免去其卫生局党组书记和卫生局局长职务。对在防疫站被砸时身处事发现场,不上前做紧急处置工作,对事态的发展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属于严重失职的林州市卫生防疫站站长王玉玺,免去其防疫站站长职务。同时,林州市公安局以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对杨喜来、段随昌、王永玉依法刑事拘留,对魏来增等10名参与毁坏医疗单位公用设施的违法人员进行了治安拘留。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雄县懈怠防控任务干部受处分
本报讯 近日,河北雄县县委在组织雄州镇古庄头村105名党员召开的大会上,宣布了对3名镇干部抗击非典工作失职和聚集闹事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6名司法责任人,分别给予党纪处分和刑事拘留的决定。
雄县非典形势严峻,防控任务艰巨。4月25日,该县把10名被监控人员隔离安置在古庄头村旁的雄丰宾馆时,竟引起该村村民不满,千余名群众聚集宾馆闹事,强烈要求把与非典接触人员立即移走,并扬言放火烧楼。而镇村干部则束手无策,制止不力。
为了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夺取抗击非典全面胜利,保定市委专派工作组协助该县工作组迅速查清事实,决定对“4·25”中失职的镇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长和一般干部3人,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免职、留党察看处分;对主动投案自首的13名涉嫌违法犯罪人员视情节处理;对6名涉嫌犯罪人员进行了刑事拘留。(杨章锁 张哲彬)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港澳台侨
抗非典香港各界踊跃捐赠
本报讯 香港市民以各种形式为抗击非典尽一己之力,连日来,社会各界纷纷开展各种捐助行动,已筹得善款几千万港元。
由香港4位女高官发起“护幼教育基金”筹款活动,得到各界妇女的积极响应,至今已筹得1000多万港元善款。这些善款将用于31名非典死者遗孤的学习和生活。香港工商界则发起“工商界关怀非典型肺炎受难者基金”,筹集资金帮助因非典而失去亲人的困难市民。
由香港媒体和社团发起的“支持前线医护人员”筹款活动,短短数天就筹款逾百万港元。(港组)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港澳台侨
香港医疗:公费保障全民
本报记者 王尧
在香港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香港公立医院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截至5月5日,已有930名曾入住公立医院的非典患者病愈出院。在日常生活中,公立医院也是广大香港市民、尤其是低收入市民健康的保障。
象征性的医疗收费
香港医院管理局总裁何兆炜博士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曾表示,香港医疗体制是“社会主义特色的”,政府保证市民不会因经济困难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的存在,就是“社会主义特色”的集中体现。
香港的公立医疗机构包括43家公立医院和47间专科诊所、13家普通门诊。根据有关法例,特区政府专门设医院管理局予以管理。拥有5万多名员工的医管局,是香港除特区政府之外最大的雇主。医院运营所需的费用,由特区政府通过医管局下拨,对患者只收取象征性的费用。普通科门诊只须交纳40港元左右的挂号费,诊断、药物、检验和化验均免费。普通病房的住院费仅为每日68港元,住宿、吃饭、检验、药物及手术等费用均已包括在内,与香港人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私立医院的收费相比,可谓“价廉物美”。当然,这一收费标准只适用于香港身份证持有人。急诊服务则无本地居民和访港旅客之分。过去,急症服务是完全免费的,从去年11月29日开始,香港的急症服务开始收取100元的挂号费。
关怀尽责的专业服务
虽然香港公立医院近乎免费,其服务质量却丝毫不打折扣。
日前,记者于上午11时左右来到香港的一家“基层”诊所。只见挂号处的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回答着患者的咨询,并不忘提醒说:上午的号已挂
完,如果想确保挂到下午的号,最好在12点半左右来排队。医院大厅的墙上清楚地写明上下午各有多少号,其中公务员号多少,长者号多少,普通号多少。下午1点半左右,护士小姐出来清点人数。如人数已够,就会在入口处放一块“额满”的牌子,让后来者不用再浪费时间。
在挂号处交完费,留下联系方式,患者在护士小姐的带领下上楼。见医生之前,另有护士先为患者量血压、测身高、体重,询问既往病史,并输入电脑后打印出来,交给医生。医生一面询问病情,一面熟练地用英文将其输入电脑,问诊之细,令人叹为观止。所有的化验和检查都是免费的,不能当场拿到的化验结果将电话通知本人。
与时俱进的严格管理
香港公立医院没有“经济效益”的驱动,医务人员却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究其原因,严格的监督处罚机制起着主要作用。香港医院管理局建立了一系列与病人沟通、接受咨询和监督的机制。每家医院都设有病人联络主任,其电话和办公室向患者开放。患者对医务人员有任何不满,都可前往投诉,保证件件有回音,若问题严重,肇事人可能丢掉饭碗。香港医护人员的收入相对较高,公立医院虽不及私立医院,但胜在稳定,这个“饭碗”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过,由于公立医院只收取象征性费用,所以总是患者盈门,有的预约病人须等候两个月或更久才能就诊;而有的病人则重复到不同医院就诊,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目前,香港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推出医疗改革方案,以扬长避短,与时俱进,“急症室收费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当然,特区政府也一再强调:无论如何改革,市民都不会因经济困难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