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5月6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5-0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看过来 '...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时空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看过来
本报记者 刘玉琴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近期人们议论颇多的话题。工程由国家投资、实施滚动筛选机制、评委与观众同时参与评选等一些新举措,艺术创作与老百姓的喜闻乐见紧密相联,其间传递出艺术生产逐步走向规范成熟的信息。
  30台初选剧目都有一搏
最近,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领导小组宣布:30台首批入选剧目已经确定,消息一经发布,引起无数人关注。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令人眼热心动的文化工程,去年12月启动,由国家投资,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这一工程的本质内容是:从2002年至2006年5年内国家投入2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投入4000万元,力争推出50部具有强烈时代精神和艺术魅力,能够真正“体现民族特色”、“代表国家水准”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这些舞台艺术作品涉及面很广,包括舞台表演艺术各个品种,如京剧、昆曲、地方戏曲、话剧、舞剧、歌剧、音乐剧、大型交响乐和民族音乐作品等。
  去年全国各地文化主管部门上报了170台剧目竞评,随着30台首批入选剧目浮出水面,“精品工程”掀起盖头。
  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丰富,表现手法灵活,深受群众喜爱,是近年来我国文艺舞台优秀作品的集中代表。尤其引人关注的是,这些作品还将进一步角逐“精品工程”正式入选剧目,正式剧目只有10台,10月揭晓,究竟花落谁家,30个院团都铆足了劲,志在一搏。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工程在于激励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家,创作、改编、移植一批优秀舞台艺术新剧目;同时,挑选一批改革开放以来具有较大影响、基础较好、尚有潜力的舞台艺术作品,进一步加工修改,使之成为能够常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哪10台剧目最终能“笑傲江湖”
  听说“精品工程”办公室日前与入选剧目院团签订了加工修改协议,记者随即采访了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冯远。冯远说,“精品工程”不仅投入大、规格高,与以往评奖相比,其新颖之处在于建立了滚动加工修改和滚动筛选机制,专家与院团互动,全程实行动态管理。
  冯远说,30台剧目自宣布入选之日起,第一批资助经费1800万元随即下拨入选院团,每台剧目的资助费用为50万至80万元,用以加工修改。目前入选剧目正在进行实质性修改,7月份接受专家组验收,10月份进京参加精品工程剧目展演。
  届时,千呼万唤的10台“精品工程”正式剧目将从中选出。只有到那时,2002年度的精品剧目才算尘埃落定,名花有主。精品剧目将得到100万元的奖励资金,并参加国家大剧院的开业首演。
  事情到此本应圆满结束,但“精品工程”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剧目的“提升”时时处于“进行”之中,未有穷期。落选的20台剧目经过加工修改还可继续申报下一年度的精品剧目,依旧有“金榜题名”的机会。而获奖的精品剧目也要随时接受观众检验,继续加工修改。
  冯远说,这种专家与院团双向不停歇的“折腾”和滚动筛选,将有效促进优秀剧目进一步提升艺术水准,最终脱颖而出的,一定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谁是精品剧目的最终裁判
  此次共有两路人马决定着精品剧目的生杀大权,一是专家评委,二是群众。本次的专家评委近50个人,清一色的长期活跃在艺术生产第一线的编导演、艺术理论家,如陈薪伊、陈维亚、查明哲等,这些行家里手的评判标准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群众的评判当以何为准?冯远说,主要看演出纪录,看票房收入,看能否真正走进市场。他说,专家的意见与观众的反馈并重。如果不能真正倾听到普通观众对入选剧目的反馈,我们最终的评选结果将无以谢天下。精品工程的最终目的和标准,应是打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能传得下去的优秀剧目,所以观众的反响是极重要的参照。
  “精品工程”为何如此惹眼
“精品工程”是政府为艺术家提供的打造作品的平台,由国家投入巨资,体现了国家气魄,国家力量。记者日前见到安徽省文化厅厅长赵世对时,他一开口说的就是精品工程。他说,这项工程是政府尝试引导各方力量推出精品的重要举措,国家投入一部分,各级政府也可以投入一些,优秀作品的生产会有比较可靠的经济基础,这将缓解一些院团长期以来创作资金短缺的困境,也将改变以往政府单纯评奖授奖、经济资助极为有限的现状;相当多的编导演也有了用武之地和创造平台,这是令人振奋的事情。
  孙家正说,国家拿出2个亿,目的是要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一种机制,最终摸索出表演艺术精品创作的规律,促进文化体制改革。他说,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期望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批好作品。
相关链接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首批30台入选剧目
  戏曲:《贞观盛事》、《华子良》、《宰相刘罗锅》、《骆驼祥子》、《牡丹亭》、《杜十娘》、《驼哥的旗》、《金子》、《贬官记》、《钟馗》、《陆游与唐琬》、《满都海斯琴》、《小河淌水》;话剧:《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商鞅》、《爱尔纳·突击》、《为你喝彩》;儿童剧:《鹿回头》、《春雨沙沙》、《一二三,起步走》;舞剧:《大梦敦煌》、《红梅赞》、《闪闪的红星》、《情天恨海圆明园》、《大红灯笼高高挂》;歌剧、歌舞、音乐、杂技:《苍原》、《羽娘》、《喀什噶尔》、《乐府画廊》、《依依山水情》。(附图片) bPk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点评

流行语解码
吴锡平
  “酷毙了”、“哇塞”、“把××进行到底”、“刷卡”、“电邮”、“作秀”……相信你对这些话语一定很熟悉,是的,这些是时下的社会流行语,是“一波未平一波又来侵袭”的流行语。在现实生活中,要刻意避开这些流行语是困难的。虽然它只是一种“口头文化”,但它对生活的影响是广泛的。
  很多时候,流行语是对现代生活中新生事物的即时反映。比如“刷卡”,是指时下信用卡、电话卡、储值卡等各类卡的流行以及它所带来的一种生活行为;再如年轻人嘴里流行的“酷毙了”,就是指潇洒中带点冷漠的一种生活行为或态度;电邮(电子邮件)则反映了互联网络的发展和其对生活的影响,等等。
  还有一些流行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期人们的心态或情绪,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思维和用语方式。再如几年前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流行时,那首“天地之间有杆秤”的主题曲中的歌词就成了流行语,如奉承人为“您就是那定盘的星”;电视剧《水浒传》热播时,到处可以听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风靡时,这句话也随之风靡一时,甚至连报纸上报道反腐败消息时,也用这个片名。再如全国足球甲A联赛中,成都球迷喊出的“雄起”、“下课”等迅速风行全国,其使用场合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这些例子说明,很多流行语在某一时期有一定的代表性。
  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增加了生活中对话的情趣。很多流行语形象生动,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是生活会话的“味精”,它潜在地消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具有严肃意义的内容,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汉语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形象性和延展性,其含义具有很大的弹性和自由度,有相当大的想象空间。中国人历来喜欢意蕴深长、含蓄精练而耐人寻味的词句,言有尽而意无穷,言过之后能使人哑然失笑的感觉。流行语中很多都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世俗化的经典语言,或是经典化的世俗语言。
  流行语来源于生活,其本身是鲜活的、生动的,但其只是对生活浅层的一种描摹与表现,其本质是时尚,是文化的一种流行现象,是一次性消费品,其生命力也是短暂的,那些穿越时空留存在记忆中的东西始终不会有流行语的影子。
  生动有趣的话语才更有生命力,就跟生活本身一样,有流行语装点的生活也是丰富而生动的,但就像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一样,流行的反面可能是流行平面和庸俗。因此和流行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必要的,对待流行语也是这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语的流行是强势媒体对生活的话语空间的一种强势入侵与覆盖,也是大众趣味日益时尚化、平面化的一种结果。 bPk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艺与人

嬗变中的流派传人
——记京剧程派名旦李海燕
刘文轩
  近年的菊坛,流传最广的恐怕就数程派了,这不只由于她柔中见刚、含蓄细腻的演唱风格显得深沉而耐人回味,更由于确有几位“程门立雪”的后起之秀以自己不同凡响的舞台风采撑起了一方天空,李海燕便是其中之一。台缘儿逐年看涨的她,在恪守程派传统经典艺术的同时,又在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在静悄悄的嬗变中以新的创作开掘更上层楼的新天地,于是,有了中国京剧节艺惊四座获得好评的《杜十娘》,又有了“未曾有声先有情”的《张协状元》。在这出戏中,李海燕出演二号人物贫女,一个柔弱坚贞、善良痴情的中国古代妇女典型。
  李海燕说,最激起她投入的,是创作过程中那样一种“扑不着”的感觉,按导演意图着力强化的虚拟性、假定性的表演程式的运用,开阖自如跳进跳出的情景空间,对演惯了“有一定之规”经典老戏的她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既有以往积累的“格式化”重组,又有突如其来的灵感不断闪现,对渴望创作激情的演员来说,有什么比这更令人为之心动呢?高挑颀长的身材,舒朗清秀的容貌,恬静内敛的气质,是李海燕舞台韵致的夺人优长,在一步步走入的“这一个”贫女的形象中,照她的勾廓,应该是通身透发出古朴的端庄美,有拉远了的历史距离感,又有穿越时空聚集而成的视觉冲击。为此,她找来古画里的仕女图,反复揣摩其中的内在神韵,把它作为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的蓝本。照她的设想,贫女和杜十娘这两个舞台新角色的塑造,应该形成很大的反差,前者是静中有动,充盈着不露声色的张力,后者是动中有静,凝成一种悲剧特有的沉重。
  在这出戏的声腔运用上,李海燕也有不少“私房”的打算,程派的风格底蕴当然是不能轻易“抛闪”的,但是,她认为不能一味地追求表层的原汁原味,而应尽量发挥自己女性嗓音的本色特征,“从心所欲不逾距”才是继承流派的最高境界。在《杜十娘》里她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在《张协状元》中她准备再作一番“大胆的设想,小心的求证”。一年左右时间,连排两出新戏,而且别开生面,这在功成名就的流派传人中是不多见的,既富有挑战意味,也暗含“进一步退两步”的风险,“爱惜羽毛”是每个演员的天性,惟其如此,李海燕在《张协状元》的排演场上,不敢有一丝懈怠,每个细节反反复复不敢有一点掉以轻心。除了这两出新创剧目以外,李海燕今年还准备排演久违舞台的程派名剧《梅妃》,“程派版”《四郎探母》中的萧太后也排上了她的演出日程。(附图片) bPk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陈倩倩完成首张个人专辑
  签约于千思文化的歌手陈倩倩近日录制完成了她的首张个人专辑。专辑中,她奉献给歌迷的是两首轻盈跳动的作品《异想天开》和《说爱Say Love》。出生于音乐爱好者世家的陈倩倩,虽毕业于艺术学院美声专业,但又同时喜欢通俗唱法。她的演唱本色率真,轻松活泼。在专辑中,她用歌声传达了快乐爽朗的心情,营造了一份自然洒脱的意境。(亚利)(附图片) bPk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观艺录

小剧团唱大戏
柳灵
  杭州黄龙越剧团是一个民间职业剧团,它每天在山林叠翠的黄龙洞景区演出越剧,将委婉柔媚的江南艺术介绍给中外游客。在黄龙洞景区愈来愈闻名遐迩的同时,黄龙越剧团也成了一道耀眼的风景。
  黄龙越剧团不大,只有30多个人。平均年龄很小,只有二十几岁。但他们演出的戏不少,且身手不凡。多年来,他们演出的折子戏《梁祝·十八相送》、《红楼梦》、《碧玉簪·送凤冠》、《月老圆缘》
  和大戏《王老虎抢亲》、《唐伯虎点秋香》等,林林总总,不下几十出。这些戏有传统剧目,也有不少新创剧目,他们的演出,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与专业剧团相比并不逊色。团长朱燕燕介绍,黄龙越剧团的演员大多是从省艺校挑选的尖子生,越剧界颇有名望的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毕春芳等专家,是他们的导师,所以他们的演出技艺和功底让人赞叹。
  黄龙越剧团是由杭州园文局创办的以旅游演出为主的剧团,然而他们的演出不囿于旅游范围。大型越剧《出宫回宫》曾在京城上演,主演孟柯娟由此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浙江民间职业剧团首次获得此项殊荣。这不光是黄龙越剧团的骄傲,也是民间职业剧团的骄傲。而黄龙洞民俗园风景区更因为有了黄龙越剧团的每天演出,培养了众多忠实的越剧观众,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旅游景点和戏曲文化的互动在这里得到了极好的印证。于是,景因团名,团因景显,旅游文化和戏曲文化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去年,杭州十景之一的“雷峰塔”倒塌78年之后重新建成,为这一庆典而招标创作排演大型越剧《雷峰宝塔》的任务由黄龙越剧团担任。小剧团再一次唱起了大戏,并走上杭州剧院的大舞台,此剧公演数场,场场满座,上海等周边地区的观众也赶来观看,小剧团弄出了大动静,显示了黄龙越剧团的大气派。
  黄龙越剧团的团长朱燕燕是一位十分能干的女士,富有经营头脑,善于琢磨市场。10多年来,她历尽坎坷,把黄龙越剧团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剧团带成了一个颇有规模的剧团,不断想方设法使黄龙洞圆缘民俗园的名声日盛一日,使景区走上了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之路。如今,看戏去黄龙洞,已成为不少游人的共识。朱燕燕说,我们依据市场,树立特色文化品牌,将眼界放高放远,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道路,所以才有今天。 bPk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纵横

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王永章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文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文化产业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将使文化系统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运作方式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改革与变化。而这种改革与变化会给文化工作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文化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和繁荣,也使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战略目标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加强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
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意的问题。我认为,应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加强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我国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比,现在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规模小,基础差,种类多,情况复杂,资金投入不足,经营人才缺乏,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产业群体,没取得规模效益。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认真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外国文化产业的不同规律和特点,文化系统内演出、娱乐、影视、音像、网络、文化旅游、艺术培训和艺术品业各自不同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要加强事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的理论分析与研究,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逐步总结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的理论体系,同时,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提高理论应用水平,推出理论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
  完善政策,建立体系
发展文化产业还要努力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是事关文化产业持续稳步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如果没有好的政策的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能持久。各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运用财税、金融等多种手段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原有的文化产业政策。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现在各地各部门文化产业的统计口径很不一致。各类相互之间差距很大的数字不时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让人难以辨别哪一个数字是真的,哪一个数字是假的。要科学地规划、管理和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全面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速度,必须要有权威部门提供的比较可靠准确的统计数据。去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协同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专门搞了一个有关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尽管最终的研究成果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
  理顺关系,协调发展
文化产业如同其他经济工作一样,有一个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同时,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接受经济领域改革的经验教训,尽可能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要把发展的速度和改革的力度与保持文化队伍的相对稳定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配套政策和改革成本的准备。上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时,要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尤其是对市场需求和消费前景要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避免盲目上马,造成后患。联合、重组、兼并文化单位,组建文化产业集团,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条件成
  熟时再进行运作,切忌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整合,避免一哄而起,大起大落。
  要加强对民办文化产业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扶持,把民办文化企业和产业项目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与国办文化产业一视同仁。要积极推动演出、展览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经纪人和中介机构的作用,逐步将一些不合适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维护行业权益,帮助指导文化产业各个门类健康协调地向前发展。 bPk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