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4月18日人民日报第8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4-1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教育论坛

  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王大中
  编者按:世界一流大学什么样?中国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早在1993年,清华大学就明确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作为校长,王大中同志的思考值得一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应仅是目标,更要成为压力,化为行动。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超越,世界一流大学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是否拥有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学教育、科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既是一项“创新”,也是一项“创举”,这中间有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和解决。
  如何理解与界定世界一流大学?应该说,目前国际上对世界一流大学尚没有一个被普遍公认的严格定义和量化的评价标准。国内各界目前正在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开展多种研究,概括而言,就其评价思路大体可分为:“自身实力论”、“社会贡献论”与“社会主观评价论”三类。我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是学校实力、社会贡献及国际声誉的综合概念。也就是说,世界一流大学都是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且对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大学。此外,世界一流大学应是一个群体概念。在这个群体中,既包括了顶尖级的世界一流大学,也包括了一些后起之秀的世界一流大学。对我国来说,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既需要研究像哈佛、MIT这样的顶尖大学,也要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群体进行研究,尤其要对一些一流大学的后起之秀进行研究,以利于我们能尽早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世界一流大学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必须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特征的要求,包括:要有一批一流学科;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出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及充足的办学经费等。这些也正是我们的差距所在,需要我们努力建设与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世界上的一流大学都是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时代内涵、国家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差异上。一流大学都是应本国需要应运而生的。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是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做出卓越贡献。要把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放在首位,这是我国一流大学的首要任务,并由此而形成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将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研究中要正确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关系;师资队伍建设中处理好尖子人才与团队关系;学校管理体制上要贯彻民主集中制,等等。总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问题,那种完全照搬国外一流大学的指标与办学模式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合适的。
  如何通过跨越式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少国外一流大学发展的历程,都经历过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世界一流大学成员中就有一些建校历史不足50年的后起之秀,它们的经历说明,通过跨越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可能的。
  当前,我国大学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国内外的环境优势、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我国经济长期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攀升,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优势;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211工程”和“985”计划,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加之,注意认真学习与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成功的办学经验,正确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校情的战略规划,注意发挥后发优势,在我国通过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为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4oj品论天涯网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上实验课不再“拆来卸去”,教学与生产实践不再脱节
技工培训新“武器”
  段旭
  没有电路板,没有电烙铁,没有横七竖八的连线,没有挂图。学生按下操作系统上的一个按钮,屏幕上的电线即顺着一个方向逐渐变红,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就这样直观地显示出来。这是笔者近日在山东淄博职业学院电气技术实验课中看到的一个镜头。
  “现在上实验课比以前有意思多了,也更容易全面掌握要学要用的东西,动手能力也比以前强了。”一个正在做实验的学生高兴地告诉笔者。“以前上实验课,拆来卸去,遇到大型生产线的自动化系统还要去现场演示、讲解,费时费力又费钱。”该校一位老师说,“用了电气智能实验教学系统后,现在这些内容在教室里就可以完成。”
  这位老师提到的电气智能实验教学系统由济南星科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王继研制而成。他采用计算机仿真、多媒体互动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模拟操作到数字化操作的转变,并实现了电工、电子、汽车、制冷等多种相关专业学科一体化。
  “我们一直期待着有这样一套培训高级技工的系统,电气智能实验教学系统的出现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事业发展部部长王军说。据了解,我国制造业、信息产业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缺乏,高级技工缺口100多万人,亟待培训的200多万人。“十五”期间,国家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要求加快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不断强化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但是缺乏现代化的实验教学设备,没有一个深入生产一线的工作界面,教学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却是许多职业(技工)学校实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正因如此,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对该系统的开发和推广非常重视。据了解,该系统从去年7月开始已经在山东潍坊等地17所学校进行推广,此次又有来自全国各地37所学校签约引进该系统。
  清华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余孟尝教授说:“该系统已建立起一个较好的资源共享的公共实验平台,但毕竟处于开始阶段,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4oj品论天涯网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服务桥

  如何解决网络拥堵
  编辑同志:
由于电子政务工作的需要,我们单位网站有时刊登招录信息、公布考试结果等。由于网站出口比较小,非常拥堵,甚至造成服务器死机。如果扩大出口,则常年大部分时间没有用,浪费资金和资源。请问有没有什么新技术,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一名信息中心工作人员
答:这个问题在我们平时的采访中也经常听到,比如人事部招考公务员时,不论是网上报名还是公布初选结果,访问量都会急剧上升,即使临时花钱购买服务器也不能满足要求。经向北京蓝汛通信技术公司的网络技术专家请教得知,现在有了一种名为CDN(内容推送网络)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CDN指的是让内容尽可能地“贴近”用户的一套网络系统,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自动复制网站内容到遍布各地的“内容服务器”上;二是让上网者到最靠近自己的“内容服务器”上去读取所需数据。加上软件管理智能均衡流量,用户就近访问各地网站,感觉就像局域网一样快。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协议英文版通过外经贸部网站第一次公布时,由于访问量太大,造成服务器堵塞,不得不停止服务。采用该服务后,世贸协议中文版在网站发布时,访问量增大40倍时仍稳定运行。
  其实不光一般网站,就是出口很宽的新闻网站遇到突发性事件时,也会有类似问题。比如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打响,各大网站的浏览量在不断激增,各大网站已经提前预定了该服务,在网站瞬间流量激增和长时间流量高增长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网页无法打开和服务器宕机的现象,使网民及时地了解到最新进展。 本报记者 任建民 4oj品论天涯网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高考移民”不容忽视
  新华社记者 郭立 柳昌林 李斌
  又到高考报名时。面对各地客观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教育发达地区的考生纷纷采用转学、迁移户口等方法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应考。
  这一大约始自20世纪80年代的“高考移民”现象,在我国屡禁不绝,愈演愈烈,已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
  新疆长期以来都是高考移民的“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新疆共有..7万名考生报名,报名阶段就已初步查出不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890名,其中大部分是“高考移民”。虽然出台了责任追究制等措施,但仍有人“顶风作案”,特克斯县一名户籍民警,一夜之间为“高考移民”开出30多本户口,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有关部门正在查处。
  “一多一高二低”(招生计划多,录取比例高,录取分数低、报考条件要求低)的现状,使海南成为“高考移民”向往之地。数据显示,省外考生将户口迁入海南报名的人数在逐年增加,1999年198人,2000年293人,2001年586人,2002年增至1875人,来自24个省份,占全省考生总数的9.5%。
  高考移民出现了“两头流”的趋势:一方面是大量流向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山西等教育欠发达地区;一方面是少量流向北京、上海等录取比率较高的教育发达地区。
  “高考移民”的大量增加,打破了各省高考原有的平衡状态。尤其是在教育欠发达地区,当地学生与“高考移民”的矛盾冲突日益激化,甚至引发罢课、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危及社会稳定。
  近年来,为遏制“高考移民”现象,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纷纷出台禁令,但效果并不理想。有关专家指出,“只堵不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问题。我国必须从教育公平入手,一方面进一步提高“门槛”,严把报名关,杜绝腐败;一方面应着手解决一些根本问题:一是降低过大的高考分数线差异;二是改革现有全国统一高考模式,增加高校自主考试招生的权力;三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带动经济发展;四是采取教育行政听证、咨询和监督等制度,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附图片)
  上图:新疆各有关部门关于制止“高考移民”的几个文件。
  下图:新疆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在核查档案。
  (新华社记者 郭立摄) 4oj品论天涯网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信息时代

  信息化带来革命性变革
  ——江苏电力信息化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赵亚辉
  “每年利息增加1200万元”
  2003年春节刚过,上班没多久的小沈就发现公司每天的现金流周转比以前快了许多。小沈是江苏电力公司财务部的会计,以往企业用户交纳的电费总要在银行里呆上几天才能进公司的账户,但过了年,这钱好像流得特别快了,基本上当天就可以结零。现金到账速度的加快对于一个电力企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小沈算过,全省每月应收电费数约40亿元,如果资金提前10天到账,不考虑将资金用于投资,则每年利息就将增加1200万元左右。
  如此巨大的效益是江苏电力公司所进行的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改造的结果。从2002年底开始,江苏电力公司开发使用了用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电费管理、业扩管理、计量管理、用电监察管理等无笔化作业,电费管理系统与银行联网,企业用户缴纳到四大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电费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直接划入电力账户,流转速度大大加快,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江苏电力下属有13个省辖市的供电企业、26个发电厂,基层单位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平均超过亿元,在财务管理系统由传统的核算型向预算型、管理型过渡后,各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资金日结日清,费用按需每日拨付,使全省50多亿元的分散资金集中使用,减少了流动资金和财务费用。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江苏电力公司总工程师胥传普告诉记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8个字是能够看得着的信息化给江苏电力带来的好处,其实也是江苏电力进行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
  作为全国最早的两家电力信息化试点单位之一,江苏电力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一直保持在全国电力行业的领先地位。从1996年开始,公司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工作,先后开发使用了生产管理、计划统计、财务经营、用电、燃料、劳动人事、办公信息及档案管理、安全监察、科技情报、电网调度管理、综合查询等20多个应用系统,在统一的平台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公司的各种资源有效地进行了整合,使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8万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拿日常办公来说,从1996年开始,江苏电力逐步在全系统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公文流转、办理、档案存储无纸化作业,极大地提高了传递速度和办公效率,原来纸质文件到基层单位一般要3天以上,现在通过电子流转,瞬间即到;另外,网上办公大量减少了纸张和耗材的使用,从而大幅降低了企业成本。
  “没有信息化我们该怎么工作”
  作为合作伙伴,思科(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张思华对江苏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务实态度赞叹不已:江苏电力在引进技术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能否投入第一线的应用,思科先进的IP电话系统被江苏电力公司应用在每个县的基层机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节省开支的作用。
  谈到信息化给江苏电力带来的整体变化,胥传普说,信息化给江苏电力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种好处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有形”的好处,也包括“无形”的好处,这是渗透到员工的观念和工作生活中的,两方面都很重要,都给江苏电力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他用一句话来概括:“信息化给江苏电力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现在我们已经不能想象,没有信息化我们该怎么工作。” 4oj品论天涯网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补充维生素要讲科学(图片)
  朱剑敏 张越编制(新华社4月15日发) 4oj品论天涯网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家长会
  家长要联合抵制不合理收费
  每学期末或次学期初,孩子都要带回一纸收费通知单,上面列出一学期要缴的各项费用。说实话,这费用数目不大,觉得也较合理。如果一学期下来就这么多,我们当家长的应当是很高兴的。可关键是缴完通知单上的费用后,孩子会隔三差五地再要一些其他费用。如在去年学校举办的一次为农村捐赠图书活动中,要让孩子们捐致富科技图书,家中没有的要到书店购买。还有一次为迎接上级检查,硬让孩子们每人捐送两盆菊花美化环境,家中没有的还是要到市场上购买。如此活动,加上一些花样繁多的费用,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每学期也至少要多支出一二百元。所以学校每项收费都应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对不经物价部门审核的收费,学生和家长要自觉联合起来进行抵制。同时,政府、监察等部门也要加大查处力度,切实保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河南省确山县电业局 舒永建)
  校长的职不能一概而撤
  据新华社一则消息说,新任教育部长在全国教育系统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明确表示,哪个学校乱收费,要撤校长的职!我认为不能一概而撤。我们应该深思的是:为什么中小学校乱收费一直禁而不止?校长们为何要顶着被撤职的风险乱收费?
  不可否认,有些学校并不是因为缺少办学经费乱收费,而是为了创收。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些学校乱收费,是因为校长要使学校正常运行,政府不拨款或拖欠教育经费等,校长难为无米之炊,只好向学生收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中,都规定了对于义务教育,国家财政拨款为主,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且增加的幅度要高于当地财政的增幅。法律虽有,但现在一些地方不但不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反而拖欠教育经费。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撤校长的职,是不是打错了板子?治理教育乱收费,要向源头开刀,以法治教。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职业中学 朱忠保)
  让乱收费名目立不起来
  教育领域里的乱收费,往往通行无阻,其原因在于它善于巧立名目。其巧之一,它能够为收费项目找到所谓的教育目的,比如,收取兴趣班费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能力;收取保险费,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保险意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等等。其巧之二在于,它能够从上级文件精神中,牵强附会地找到依据。
  治理乱收费,教育行政部门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认为,让乱收费的名目没有立锥之地,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做法。比如,云南省教育厅基教处负责人明确表示,该省农村贫困地区不提倡穿校服,各地、州、市也没有统一穿校服的规定(《人民日报》3月19日第十一版报道)。这样明确表态后,校服费的收取再也不能从“上级有关精神”中找到依据了,学校如果再敢强行收取校服费,势必会遭到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有效的抵制。
  (湖北省武钢教育处 李永高)
  乱收费也有客观因素
  学校乱收费也有客观因素,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收入偏低加上有些地方还不能兑现或及时兑现,学校的教材、校舍、教具等教育投资少或难以到位,教师们要吃饭,学校要基本的授课条件,只能从学生身上收一点。当然,这决不能成为乱收费的理由,但只要这一客观因素存在,乱收费就难以根除。笔者以为,要切实加大教育投入,要让教师不仅仅是名义上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学校不仅仅是口头上的神圣殿堂。同时要求工资和经费严格按时落实到位,如很多地方采取的银行直接发放或银行卡制度等等,对截留和挪用教育经费者一律严惩不怠。其次要增加学校收费的透明度,并让群众和媒体共同监督,必然使乱收费无处遁形。(武警上海指挥学院 杨育林)
下期话题:
  下期“家长会”的主题,仍然是探讨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请各位家长积极参与。
  来信请寄: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教科文部教育组“家长会”栏目收。邮编:100733 4oj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