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4月17日人民日报第10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4-1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广西 建设政府大楼资金转用老区建设 '...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纵横

  广西 建设政府大楼资金转用老区建设
  本报南宁4月16日电 记者郑盛丰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代主席陆兵日前在本届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宣布缓建自治区政府办公大楼,把这笔资金用于支持作为革命老区的东兰、巴马、凤山三县的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作为广西最高行政机关的人民政府仍在“几十年一贯制”的办公楼中行政办公。然而,与基础设施仍很落后的东兰、巴马、凤山三县比,尽快改善老区的基础设施以促其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显得更为紧迫。两相比较,广西区党委区政府作出了上述决定并郑重公布。 1We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纵横

  广东 构筑市政建设“阳光工程”
  据新华社广州电(记者徐清扬)为杜绝工程建筑领域的“首长工程”、“条子工程”和各种“黑箱操作”,广东省加快构筑有形建筑市场,实行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从源头上有力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市政工程造价也明显下降。
  广东各地对规范有形建筑市场进行了大胆探索,使有形建筑市场逐步完善。他们引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发了一整套招投标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招投标活动的干扰。 1We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台商投资祖国大陆述评之四

  “长江三角”后来居上
  本报记者 王尧
  循着台商的足迹,我们的视线由南向北,从珠江三角洲的东莞,移向长江三角洲——又一台商投资密集区。
  后来居上稳占半壁江山
  20世纪90年代初,与上海浦东开发同步,台商投资的热潮从“珠三角”移向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台商投资人气日旺、增势不减。
  台资房地产公司鸿禧企业董事长王冉之告诉记者,他看中上海是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经济发达,人多、市场广大。
  上海中达—斯米克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其鑫所见略同: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高校云集,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工业配套设施齐全,对台商有很大的吸引力。
  10多年来,上海的台资企业发展较为平稳,回报正常。截至2002年底,上海累计批准设立台资项目4668个,合同利用台资83.3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批准外资项目和合同外资金额的16.8%和13.3%,在全市外资中排行“老六”。
  与上海相比,江苏台资企业的发展可谓后来居上、异军突起。截至2002年底,江苏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1.1万多家,合同利用台资29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超过150亿美元,台资占江苏全省外来投资总额的30%。包括吴江和昆山在内的苏州市成为长江三角洲台商最密集的地区,仅县级市昆山一地,累计合同利用台资金额已与上海相若。
  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祖国大陆累计合同利用台资614.7亿美元。长江三角洲的台商投资后来居上,稳占半壁江山。
  高科技金融业纷至沓来
  如今,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上万家台资企业逐渐形成良性的产业分工格局,台商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投资热仍在升温,并显现出鲜明的特点:
  ——以IT产业为代表的台湾高新科技产业纷纷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安营扎寨,形成高科技制造业群落。
  去年以来,继“中芯国际”和“宏力半导体”落户上海浦东后,“台积电”也与上海市松江区签订投资意向书。多家台资芯片制造商及台资IC设计和封装、测试厂,已形成祖国大陆较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沿沪宁高速公路西行,则是台湾IT产业中下游产品生产厂商唱主角:新建的厂房林立,工人们正在生产着从鼠标器到液晶显示屏、笔记本电脑等一系列电子产品。从上海到苏州一线,一个高科技产业走廊正在形成。
  ——配合大批台商群聚长江三角洲的态势,台资金融机构争相到上海及周边地区布局设点。
  2001年,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银行赴大陆设立办事处,台湾世华银行上海办事处正式开业,成为第一批在大陆设立办事处的台湾银行,台湾彰化商业银行也在昆山设立了代表处。京华、元富、群益等10多家台湾券商也在沪设立了办事处。
  扬长避短迎接新挑战
  “长三角”在地理区位、人才储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商前来。在此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寻求最大的发展空间,成为台商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些台商认为,上海高昂的土地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使整个经营成本越来越高,未来台商投资上海的热点将集中在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金融、咨询以及仓储、航运和商业零售业。不过,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上海立足并不容易。
  当然,两岸“三通”也能带来新的商机,到时候台湾人民可以更加方便地往来两地,地产商可以开发一种休闲型的房地产,让台湾人在祖国大陆买房,周末飞过来度假。
  对台商而言,除市场因素外,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很多。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一些城市,既有靠近上海的地利,可利用上海的金融、贸易服务体系和机场、港口等交通资源,又有较低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高素质的人才和较好的工业基础。这些不仅将继续吸引台湾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受到越来越多台湾高科技制造企业的青睐。
  京华证券上海代表处负责人周美华女士算了一笔账:在上海开公司,土地成本占到总成本的10%—20%,但在苏州一带,同样的数字还不到5%,中小台商当然愿意到经营成本低、招商力度比较大、政策比较灵活的地区落户,如苏南一带。江苏的许多优势还没发挥出来,未来发展的后劲还是蛮大的。
  上海的台商还表达了一个共同的看法,上海的一个优势是做事比较有章法,管理比较规范。但如果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跟不上,这个优势也体现不出来。建议有关政府部门不光自己打分考核,也可以让台商来打打分嘛!(附图片)
上海台资企业产品博览会一角。 1We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新语

  称呼当自然
  董宏君
  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大学生,面对比她大十几岁的女同事不知如何称呼,想来想去,最后在姓氏后加了个姐字,方觉妥当。
  领导的夫人刚近半百,二十出头的下属们该称“阿姨”还是喊“大姐”?真是左右为难。
  这样的例子时有发生。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长幼有序、尊老爱幼,怎么称呼才得体,让人颇费思量。
  称呼或称谓,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个代号,就像名字。但同时,它又不同于名字,称呼与称谓都体现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过去的岁月里,“先生”、“小姐”、“夫人”、“太太”这样的称呼曾经都被打上“封资修”的标签,中国的称呼曾经绝对地“一律”过。今天,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职务,“先生”、“小姐”、“老板”、“总裁”、“教授”、“经理”、“秘书”、“美眉”、“帅哥”……各样称呼可称得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称呼的多元化,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也彰显出极富个性与活力的人文色彩。
  今天这些多姿多彩的称呼让人不禁想起“老张”、“老李”“小王”、“小赵”这样的传统称呼来。称“老”曾经是尊重的表示,现在可不同了。笔者身边就有40岁左右的男同事,不喜欢别人称呼他“老”,他觉得自己还是个顽童,远远没到“老”的时候。看来,传统称呼中表示尊重的一片好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未必受欢迎了。
  再比如“小姐”这个称呼。据说,这个过去寻常百姓家的女子可望不可及的称呼现在已遭到了不少年轻女性的拒绝,拒绝别人称呼自己“某小姐”。为什么?因为它和非法色情场所的某类人联系在了一起,称“小姐”,让人感到暧昧。这也是称呼滥用的结果。
  “老师”这个称呼更倒霉。本来是对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尊称,尊贵到了一日为师,便终身为父的境界,如今也不绝于耳。打开电视,荧屏上的节目主持人将采访对象或嘉宾口口声声称作“老师”,全然忘了此时自己的身份,忘了荧屏前的观众。这和一个文字记者不可以将他的采访对象用尊称“老师”的方式写出来是一个道理。如果说为了表示尊重,像古人那样“三人行必有吾师”,应该心敬胜于口敬。否则,像征婚广告和“交友”广告中的联系人都是“某老师”,“老师”就太贬值了。
  在称呼中体现尊重,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但是,如何令称呼更自然,让称呼的人和被称呼的人都感受到舒服、自然,而不是生硬、肉麻和造作,如何在称呼对方的同时,不但尊重对方,也尊重自己,真要好好想一想。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实事求是,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官职也罢,头衔也罢,包括直呼其名,都是正常的。要顺其自然,不必为了尊重而尊重,那样反倒不自然。特别是电视访问,作为主持人,自然要访问各种各样的人物,你的角色就是主持人,不必为了尊重而刻意称老师。一声声“老师”,除了请教的味道,又怎能看到平等的交流? 1We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驻天津铁路分局军代处扎实有效地开展军事交通运输专业训练。近日,他们利用军运任务相对较少的有利时机,对管内常用军运装卸载站、军列到发站、军供站和备品库进行了一次行程约600公里的现场勘察。图为现场勘察的情景。
张辉 卫枫摄影报道 1We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一票否决”不宜多
  时下有这样一个现象:为体现对某项工作的重视,大签责任书,并在责任书中规定或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不可否认,单对抓某项工作而言,“一票否决”可起促进作用。但过多使用“一票否决”,也有负面影响:
  一是许多事情都实行“一票否决”,势必出现“多票否决”,造成基层精力分散,工作缺少主攻点。一些基层单位只因某项工作没完成好,对照责任书,可能或已经被“一票否决”,就抱着再干无益、干不干无所谓的思想,不思进取。二是制约改革步伐。为避免“一票否决”,基层单位在工作中往往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不敢大刀阔斧地干工作。三是容易导致弄虚作假。“一票否决”往往与基层干部的考评、前途密切相关。为不被“一票否决”,明明某项工作有问题或未达标,甚至酿成了恶性事故,也要千方百计虚报或瞒报。
  重庆市武隆县环境保护局 袁江 1We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人物

  为生命之花重开
  ——记全国人大代表谭秀玲
  陈凤娥
  在古城邯郸有位普通的医生,她以满腔的爱心和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患儿的生命,使8000余朵幼小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她就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谭秀玲。
  为了百分之一的希望1947年出生的谭秀玲,1岁便成了孤儿。
  在党的关怀下,17岁的谭秀玲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解放军总医院护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祖国边陲的一个部队医院工作。1970年,她又被选送到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321医院儿科工作。那个地区是结核病高发区,望着一双双求助的眼睛,望着孩子母亲那痛苦的表情,她暗下决心,要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儿童医疗康复事业。
  2001年11月11日,河北省永年县赵建军家刚刚出生一天的幼儿病危。经验丰富的谭主任诊断新生儿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她清楚地知道患这种病的新生儿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但是赵家人一双双企盼的眼睛坚定了她挽救患儿生命的信心。谭秀玲记得自己曾经从资料上看过“因尔苏”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效药,但是这是一种新药,省内各大医院都没有用过“因尔苏”的记载,所以它的确切疗效根本无据可查。她立即打电话与北京、济南、石家庄等医药公司联系,终于在石家庄一家医药公司里找到了“因尔苏”。小生命得救了,谭秀玲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提起这件事时,谭秀玲终于说出了一直藏在她心头的几句话,“现在想起这件事还有些后怕。那时患儿生命垂危,‘因尔苏’能否救他的命,没人知道。可是我就把那支价值5000多元、省内没有任何医生用过的药用在了他身上。如果没有效果,如果患儿的生命没有抢救过来,我怎么向他的亲人交代?但医生的天职就是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抢救百分之一的希望”。
  面对不幸选择坚强1991年6月7日,是谭秀玲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读中学的儿子,在学校上体育课时,意外地被铅球砸中头部,引起颅内出血,永远地离她而去。中年丧子,无异于晴天霹雳!整整三天三夜,她不吃、不喝、不睡,只是默默地工作,眼泪流干了,整个人一下子瘦了一圈。
  “不能让其他父母像我一样忍受失子之痛!”那年9月,44岁的谭秀玲擦干眼泪,主动请缨,白手起家,创办起全省第一个新生儿科。
  “缺少资金、缺少设备,更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谭秀玲带领大家不分昼夜地拼命工作,千里迢迢到北京、天津等各大医院去取经,长期的劳累和精神紧张,使谭秀玲患上了结核性盆腔炎,一疼起来便无法站立。但她咬着牙一声不吭,实在忍不住了,就吃两片止痛片顶着。
  经过一年多紧张筹备,一个崭新的新生儿科室在市妇幼保健院诞生了。随着一个个低体重儿和危重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新生儿科的名气越来越大,收治的患儿逐渐从市区扩大到邯郸各县(市),邻近省、市的家长也带着患儿纷纷慕名而来。
  1997年的春天是那样美丽,谭秀玲的事业如日中天,而正当这时,厄运又悄悄地向她袭来,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她经历了化疗放疗的痛苦,度过了卵巢子宫全切第二次手术的艰难。身体稍有恢复,她就一边化疗,一边坚持工作。每当看到一个个急需救治的小生命时,她就把个人的一切痛苦都丢在了脑后,用微笑支撑着自己,把救治每一个小生命当成自己的神圣职责。
  奉献的天空最美丽
  每年春节,谭秀玲家里总是十分热闹,带着孩子来拜年的人络绎不绝。“谭妈妈过年好!”“谢谢谭妈妈救命之恩!”看着一张张纯真的笑脸,谭秀玲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
  儿子离去时,谭秀玲因抢救病儿,没能见上一面;老伴病了,谭秀玲忙于工作,没能很好地照顾。谭秀玲说,这些年,对家人我亏欠很多,但社会给予我们的更多——
  “经常有人在家门口等着,就为向她说句感谢的话。”谭秀玲的老伴宋文华说。
  一名体重只有1公斤的农村患儿抢救成活后,其家长听说谭主任得了乳腺癌,千方百计找到她家,从几十里外送来了二十几个新鲜玉米,说是“尝个鲜”,这是俺家的心意,盼您早日康复,那些小生命离不开您呀!
  谭秀玲对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受到了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市“巾帼建功明星”、市劳动模范、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等荣誉称号。荣誉不是光环,而是责任,谭秀玲自知奉献无止境,任重而道远。
  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医院里,经常有人亲切地拉住谭秀玲的手,嘘寒问暖。每当这个时候,谭秀玲的眼睛总是湿润的,她说:“我只有全身心地奉献,才能对得起他们的关爱。” 1We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纵横

  公安部 确定今年打击经济犯罪重点
  本报北京4月16日讯 记者张涛报道: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日前确定,包括继续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偷税骗税、侵吞国有资产和侵犯知识产权等经济犯罪活动;进一步整顿规范集贸市场、旅游市场和加油站的秩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整肃文化市场、房地产市场、中介市场、汽车市场、印刷市场的秩序。
  据悉,我国还将以反洗钱工作为突破口,建立以情报信息为先导的经济犯罪预警机制。 1We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