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焦点
是是非非小灵通
3月,小灵通终于登陆北京。一石激起千层浪,小灵通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的一个热点——
本报记者 冉永平
3月初,“小灵通”悄然在京郊怀柔放号。随后,密云、通州、延庆等地也很快放号,小灵通终于登陆北京。北京差不多是小灵通在全国最后一块“禁区”,登陆北京意味着小灵通已经覆盖全国。
小灵通进京重新引发围绕它的又一轮激烈争论。
技术重要还是市场重要?
小灵通技术落后已成共识。著名电信专家阚凯力教授认为,小灵通是无绳电话技术的延伸,在技术上很难满足现代都市生活的需求。因为每个基站的容量很小,只有几个声道,而且传输距离非常短,一般几十米,最多一两百米就需要一个。因此,在用户密集的大城市很难实现良好覆盖。覆盖差必然影响通话质量。比如成都市,因为小灵通用户量比较大,通话质量很不理想。打不通、掉话,甚至骑自行车快一点就掉话,因此用户投诉很多。
当然,小灵通本身技术上也在试图改进,如增大基站容量、扩充新业务、增加漫游功能等。但是,前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今年“两会”上接受采访时仍认为,从技术来讲,小灵通只适合于小区域,大面积漫游并不合算。尽管小灵通有了技术进步,比如能够收发短消息等,但总的来说,不是发展方向。
其实运营商自己也承认小灵通技术的局限性和过渡性。中国电信一位技术负责人曾对媒体说,虽然最近一两年来小灵通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在现阶段也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本质上小灵通是一种适于一定市场和时间段的过渡性技术,无法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不具备长远技术生命力。北京运营商在最近的一个业务宣传电视片中也明白地告诉入网用户,“当通话效果不好时,可以转转身,改变方向,会好些。”
但是,虽然技术存在缺陷,市场表现却可圈可点。目前全国小灵通用户已经突破1500万户,发展速度迅猛。
另一个共识是,小灵通在市场上之所以能“灵通”,原因只有一个:便宜。由于小灵通是市话的延伸,因此价格按照市话执行:3分钟两毛钱,单向收费。这样的价格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比,竞争力明摆着。
这里引发的问题是:到底技术重要还是市场重要?
支持小灵通的观点认为,你管它白猫黑猫,只要市场接受就是好的。何况衡量一项技术的好坏,不能仅仅看它先进与否,适用原则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技术的最重要原则。
而限制派则认为,明明是别国淘汰的、没有前途的东西,我们不能仅为眼前利益就盲目发展。特别是对于政府,目光必须要比企业更长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否则,如果只能承接别人淘汰的落后技术,我们的竞争力怎么提高?
两种观点看起来都有道理,孰是孰非似乎很难定论。
市场优势何来?
小灵通的优势是价格,那么为什么一项并不先进的技术能具有那么大的价格优势?
导致小灵通低价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部分人认为,小灵通便宜来自建设成本低和大量利用现有设备,是现有设备“挖潜”所致。
也有专家则认为,小灵通低价系于交叉补贴。比如阚凯力教授就认为,小灵通基站设备虽便宜,但由于数量多,而且这些基站要由电路相连接,如果加上电路租费,成本就上去了。但是固定电话运营商有别人无法比的优势,他的电路是自己的,在计算成本时没有计算这部分成本。不计算成本当然就不考虑回收,而别人租用电路是必须支付成本的,你价格当然就有了优势。因此是垄断性资源带来的优势。
还有观点认为,小灵通低价是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所致。据业内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人士介绍,目前固定电话运营商在小灵通业务上其实并不赢利,有的甚至亏损。也就是说,目前小灵通的价格并非是基于成本的合理定价。
综合上述原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小灵通的价格优势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是成熟的市场行为所致。一个企业的产品,真实的价格竞争力只能来自管理、规模、技术等综合优势所换来的低成本,只有这样的优势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否则如果是基于占据特殊的稀缺资源,或者是低于成本的倾销所获取的低价优势,只能给企业带来短期利益。
企业为何钟情小灵通?
问题又来了,既承担着政策风险(政府主管部门此前对发展小灵通始终是不鼓励、不支持,只同意在边远山区作为市话的补充,允许有限度发展)、又赔本赚吆喝,为什么固定电话运营商还要一门心思发展小灵通?
一位业内人士私下对记者说:固定电话运营商发展小灵通实在是被“逼上梁山”。中国电信也好、中国网通也好,确有苦衷。
电信改革后,中国电信(包括中国网通)作为固定电话运营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过去最赚钱的是移动业务,结果分出去了;长途业务可以赢利,可IP电话发展起来后,竞争也快把利润挤干了;市话则日益受到移动通信的挤压,出现萎缩趋势。这些因素导致企业前景堪忧。
两大运营商日思夜想的是国家尽快发给移动牌照,但看来还需时日。而同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展却越来越快,用户数已经超过2亿,直逼固定电话。这样一来,今后即便移动牌照到手,市场恐怕也被移动、联通瓜分殆尽。因此,从企业发展着眼,凭借小灵通这个“擦边球”,先圈一些移动客户进来也不失为一种策略。从这个角度看,固定电话运营商发展小灵通也是着眼于企业发展的未来,是为今后拿到移动牌照,名正言顺经营移动业务打基础、做准备。
但是,多数专家认为,一旦拿到移动牌照,固定电话运营商几乎不可能再致力于发展小灵通这个“过渡性”业务。那么已付出的巨额投资怎么办?如果设备全部浪费,如此“跑马圈地”是否成本过高?
信息产业部一位权威人士曾经对记者说,他最担心的正是移动牌照发放以后,小灵通那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不管怎么说,小灵通的投资毕竟是国有资产呀。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职工热线
外企职工参保由老板说了算吗
编辑同志:
我在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工作。外企老板给我支付的工资较高,但没有给办理养老保险。我很想参加社会保险,又担心向老板提出这一要求后被炒“鱿鱼”,我该怎么办?(天津 朱言)
朱言同志:
就你所提的问题,我们咨询了有关部门。
据介绍,外企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不是由老板说了算的。你和你的同事应主动向老板反映,应该说只要是懂法守法的老板,都会给职工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并缴纳保费的。这不仅是我国的法律规定,也是国际惯例。
199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步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及其职工。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为: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应按规定参加养老保险。你不应有什么顾虑,必要时可直接向老板提出,如老板拒绝可通过劳动监察等部门维护你的权益。———编者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去年全国职工年均工资为12422元
本报讯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关于2002年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及日工资的公告》,根据有关统计结果,2002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422元。2001年为10870元;2000年为9371元。(阿朱)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一汽大众五年后年产销轿车六十六万辆
本报讯 在国内轿车市场一片旺销的时候,一汽—大众制定了未来5年的宏伟蓝图。到2007年,一汽—大众产销将突破66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4.5%,成为跨越A、B、C三个级别的全系列轿车制造商。
2002年,一汽—大众成功抓住了市场机遇,实现了产销超过20万辆的历史性的突破,销售同比增长66.4%,市场份额达到了16.5%,上升了一个百分点。2003年,一汽—大众将推出奥迪A4和GolfA4两款全新产品,营销目标为26.7万辆。(王政)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厦新用先进平台开发GPRS手机
本报讯全球领先的通信半导体供应商杰尔系统宣布,中国手机制造商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经采用杰尔系统全新的无线平台参考设计,开发持先进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GPRS手机。杰尔系统的平台提供了全套的硬件和软件方案,帮助制造商大大缩小了产品体积、降低成本和功耗,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同时也提供了极大的设计灵活性。
厦新公司稍后还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几款采用杰尔已通过验证的GPRS方案开发的新手机产品。(云中)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企业信息
首届中国企业信息化五百强调查启动
本报讯 为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总结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就,《互联网周刊》与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联合发起了首届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型调查活动。本次调查的样本覆盖中国10万家大中型企业,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收入、盈利能力、人力资源、信息化投入、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效能、决策支持能力、电子商务状况、合作能力、创新与发展能力等。此次调查的主要评价指标源于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其评价可以与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接轨。(朱剑红)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各抒己见
小灵通挑战手机资费
萧然
无论小灵通该不该发展,但至少有一点应该肯定:小灵通引发的价格冲击让我们重新思考移动通信资费体系的合理性。
技术缺陷明显,仅仅因为便宜就如此受宠的小灵通从一个侧面证明,目前多数消费者对手机资费依然敏感。换言之,目前手机资费高了。
举一个或许不恰当的例子。盗版光盘为什么屡禁不止?除了观念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正版之间的价格过于悬殊。如果正版的价格只有5元一张,价格对多数消费者就不再敏感,盗版再便宜恐怕也就没了市场。
任何一项业务或产品,其定位、定价不能一成不变。现行的手机资费形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全国的手机用户还没有现在一个城市的用户多。因此,手机并不是基础通信设施,甚至国际电联都不把手机的普及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基础通信状况的指标。由于当时手机的“贵族”色彩,导致其资费自然也会按照“贵族”的市场定位制定,因此远远高于市话。
而眼下,手机用户已经与市话用户相当,超过两亿之巨。手机的贵族光环也早已消退,甚至农民、中学生也用上了手机。在国际上,国际电联也开始把手机用户数纳入普及率指标。因此,手机已经从满足部分人群的通信消费需求变为大众基础通信设施的一部分。作为“基础设施”,显然昔日形成的资费体系就不再适应。
此外,单从成本看,电信业的特点也是用户越多边际成本越低,成本降低就有了降价空间。而从市场情况看,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目前政府指定的双向收费、一分钟4毛钱的资费标准真正严格执行的只有北京、上海等极少数几个城市,其他地方早已冲破底线。
综上所述,业内不少人士认为,与其名存实亡,不如尽早制定更符合当前市场特点的资费体系。甚至更激进的观点认为,干脆放开资费监管,让市场说了算。
小灵通作为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不仅让我们更清楚看到移动通信资费体系的问题,而且其带来的巨大冲击波很可能会加快调整进程。如果真能最终导致“手机资费地震”,小灵通对消费者、对行业也可谓功不可没矣。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手机短信新用途
手机短信日益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湖北手机用户展示他的手机收到的有关宣传纳税的短信息。湖北省国税局日前用向手机用户发送短信息的方法,宣传纳税。
2、沈阳推出的求职短信业务。沈阳的求职者中,“手机族”将享受到一种全新服务,手机短信将在最快时间内为他们提供求职参考信息。这一业务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通。求职者订阅短信服务后,计算机程序自动识别应聘信息和招聘信息,将两者进行匹配,筛选出接近的工作岗位,最后将符合求职者要求的信息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给求职者,每条求职短信收费0.2元。(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企业家如何评价企业家
●对促进中国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对自己地位的满意程度多数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
●数量需要增加,素质有待提高
本报记者 朱剑红
企业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状况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那么,企业经营者们自己对企业家队伍成长状况的看法又怎样呢?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刚刚发布的“2002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企业经营者普遍意识到企业家对于促进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自身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相对比较满意,对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环境给予肯定,对自己的工作状况和家庭生活基本满意。同时,他们认为,企业家队伍在整体上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数量需要扩大,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家对改革与发展的作用:企业经营者认为他们对促进中国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家对于“社会财富的创造”和“企业制度改革”的作用“很大”或“比较大”,其比重分别为93.2%和87.9%。对企业家在“科学技术发展”、“所在社区的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三个方面的作用持积极评价的人数也占多数,分别占71.8%、70.7%和67.1%。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对数据进行分组比较后发现,在不同企业类型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企业经营者之间,对这些问题看法的差异并不大,这说明各种类型的企业经营者都意识到了企业家对于促进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作用与价值。企业家这种对于自身所属群体的社会作用的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经营者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企业家的地位:企业经营者对自己地位的满意程度多数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从调查结果看,企业经营者对自身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相对比较满意,在调查表中选择“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的比例共为67.6%,选择“不太满意”与“很不满意”的分别为17.9%和18%。对于经济地位,30.3%的人表示满意,与表示不满意的比例32.8%相近。采用5分制计算满意程度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多数企业经营者对自己地位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对经济地位的满意程度为2.92(相当于百分制的58.4分),对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满意程度分别为3.16和3.15(相当于百分制的
63.2分和63.0分)。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经营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分组比较后发现,三种地位的满意程度,都存在一致的组间差异。对经济地位的满意程度,东部企业经营者显著高于中西部企业;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显著高于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显著高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其中私营企业经营者的满意程度最高,股份制企业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经营者的满意程度次之。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对自己经济地位的满意程度比较低,表示满意的人数占17.0%。
从历次调查数据的对比来看,企业家对自己经济地位感到满意的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对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感到满意的比重有所下降。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群体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在显著提升,之所以出现满意程度下降的趋势,原因在于企业经营者对于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期望进一步提高,地位期望与地位现实之间的差距因而加大。
企业家队伍状况:数量需要增加,素质有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家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涌现了一些优秀的企业家。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企业家队伍的整体水平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他们普遍认为,目前的企业家队伍在数量上缺乏,在素质上偏低。有78.7%的被调查者同意“企业家是我国最稀缺的资源”的说法;而同意“中国已经出现企业家群体”和“中国已经产生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这些说法的分别只有31.4%和26.4%。
企业家群体形象:自我评价良好,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要建立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不仅需要提高企业家的经济社会地位,而且需要提升企业家的职业声望。与职业声望关系密切的是职业群体的社会形象。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自己心目中的企业家群体形象,同时请他们对企业家群体的社会形象进行判断。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认为企业家群体的整体形象良好。但在几种形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自我心目中的形象最好,其它依次是“在新闻媒体中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定比例的企业经营者感到企业家群体的社会形象并不太好,有40%左右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家群体的形象“一般”,这些都表明:作为一个整体,企业家群体的形象还有待提升。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明显提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熊德 曹文忠 制作(新华社4月4日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