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4月10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4-1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六大报告 贯彻十六大精神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怎样把这一重要战略部署落到实处?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实践中认识到,增强核心竞争力,强筋壮骨是基础;敢于和善于“走出去”,在与强手的较量中成为强者是关键。在今天刊登的两篇记者专访中,两位企业家围绕上述问题,谈了各自企业走过的路程及其体会。——编者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明臣谈核心竞争力
本报记者 马宏伟
  大企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是许多企业经营者夙兴夜寐、孜孜以求的目标。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今世界,一家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靠什么呢?当记者向连续8年跻身全球500强企业的中粮集团董事长周明臣提出这个问题时,他毫不迟疑地回答:靠核心竞争力。
  周明臣言谈逻辑清晰,善打比方。他说,我们先从恐龙谈起吧。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为什么会突然灭绝呢?有人提出,是由于它们进化错了方向。恐龙庞大的身躯使之成为世界的霸主,然而它们的生存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却远没有那么强大。因此,一旦安逸的环境不复存在,耗能极大的庞大躯体反倒成了累赘,等待它们的也就只有被残酷的生存竞争淘汰的命运了。这种说法不一定正确,却能给我们启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是不会容许缺乏核心竞争力,大而不强、胖而不壮的企业长期留在市场上的。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10余年来,中粮一刻不停地改革、调整,就一直是在与“恐龙病”斗,否则我们根本活不到现在。说到这里,周明臣不无感慨。中粮自1952年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国粮油食品出口和进口的唯一渠道。1988年初,我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中粮的垄断经营权被打破,中粮由管理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型。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中粮顺应市场竞争形势,改变单一的外贸代理经营模式,通过系列化的实业投资,建立从原料贸易、生产加工到市场营销的产业链,不仅巩固了在粮油食品进出口贸易上的传统优势,而且逐步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企业,在葡萄酒、食用油、巧克力、面粉等领域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培育了“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等知名品牌,控股经营“中粮国际”和“鹏利国际”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周明臣说,如果没有这10余年持续不断的变革和转型,还继续扮演过去几十年的“皮包商”角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粮。回顾这一历程,周明臣特别强调,只有体制和机制到位了,企业才会有活力,有活力才会有竞争力。他认为公司的得意之作是毅然选择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将资产转往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中粮1998年已经获准到上海A股市场上市,那里的市盈率比港股高多了,公司可以筹到更多的钱,但中粮放弃了。中粮宁可少筹资,宁可把自己放到大庭广众之下,为的就是按照国际标准实现大变革、大重组,彻底革除积弊。现在看,这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合理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关键一步。
  多年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打拼,使周明臣对核心竞争力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并据此创造出超越竞争对手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他说,国外的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都是靠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靠核心竞争力塑造知名品牌,靠知名品牌提升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因为具有某种核心技术,能延伸出一系列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因而有条件和能力实行主导型和关联型的多样化经营。企业发展的关联产品和服务越多,企业内部资源越能得到有效利用,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好。
  目前,中粮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但周明臣坦言,我们与全球500强中的国际一流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粮虽然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环境变化过程中避免了恐龙那样的命运,但作为国有企业,中粮在机制上、管理上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比起管理规范的国际先进企业和国内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中粮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市场竞争犹如推石上山,不能停留喘息,否则就会人石俱下。周明臣加重语气说,一家企业不能没有进取心,打造核心竞争力没有终点。下一步,中粮要努力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将做大和求强相结合,突出求强。
  首先,对公司业务和资产进行进一步整合。全面梳理公司现有各项业务和资产,从中确定核心业务和专长。对于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没有发展前途的业务和资产,通过出售、剥离、逐渐萎缩等方式退出,将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中去。在业务整合过程中,要处理好核心业务、增长业务、种子业务三层业务链之间的关系。通过整合,形成良性循环: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优良的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良好的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反过来培育和巩固核心竞争力。
  其次,引进国际上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周明臣认为“商场如战场”的说法并不确切,商场上不仅有竞争,也有合作,企业合资、兼并、重组都是合作,合作才能双赢。合作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加快公司产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的步伐,以满足快速升级的消费需求;合作可以为体制和机制注入新的活力,使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合作可以把商品经营与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结合起来,实现几何级数增长。
  第三,加紧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打造品牌和运用品牌的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城乡居民将步入“品牌消费”时代。谁拥有强势品牌,谁就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周明臣强调,品牌的强大力量源自企业对消费者的真诚关注,而不应该单纯依靠广告来维持。
  第四,加强知识管理,建立学习型企业。在周明臣看来,知识正在成为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第三大战略资源,学习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学习型企业不单纯是看书、办学习班,更重要的是大力倡导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理念,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结合业务需要,建立激励学习的有效机制,加强团队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展望未来,周明臣信心满怀地说,经过不懈努力,到2010年公司净资产翻一番、再造一个新中粮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把公司发展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附图片) kFI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六大报告 贯彻十六大精神

直挂云帆济沧海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侯为贵谈“走出去”战略
本报记者 彭国华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很多企业勇敢地提出了“走出去,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的口号。在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和优势,又有哪些经验和举措?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较为成功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侯为贵。
  侯为贵开宗明义:“走出去”是我国近些年来倡导的一项重要的开放战略,也是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采取的重要经营策略。对于我国已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优势企业来讲,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分工与合作,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不断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既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一些企业之所以对“走出去”认识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国内市场比较大。国内市场大可以为企业提供较广阔的发展环境,但也容易把一些企业“圈”在国内,走不出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固守国内市场,不善于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很难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不可否认,与国际一流企业比,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整体实力上处于劣势,但是,只要勇敢地“走出去”,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和洗礼,在与高手过招中学习,同样有可能成为高手。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积累,我国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已在某些方面有了一定的优势,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同时,在开拓国内市场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竞争,磨练了自己,积累了经验,为进军国际市场打下了较好基础。此外,在当代科技革命大潮中涌现出来的高科技企业具有高速发展、高速重组的特点,这些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能够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环境中,企业很容易平稳生存几十年,而现在几年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抓不住机遇,百年老店可能在顷刻间土崩瓦解;而抓住机遇,赢得一场大的竞争,新兴企业也有可能在短期内成长为一流的企业。在今天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尽快提高核心竞争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是在“走出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结合中兴通讯近年来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的成功实践,侯为贵对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思路。他认为,企业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是企业发展的标志,但走向国际市场只是一个起点,市场的国际化与人才、资本等的国际化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在更高层次上获得长期、稳健的发展。中兴通讯自1996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以来,一直坚持从市场、人才、资本等几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市场拓展方面,中兴通讯相继在巴基斯坦、印度、巴西、印尼等多个国家取得突破,同时进一步巩固了非洲、南亚市场,国际市场地区结构开始趋于平衡,并有针对性地开拓海外运营市场。在人才国际化方面,中兴通讯重视实现海外机构员工本地化,在海外的销售、生产、研发机构聘任了许多当地优秀人才。同时,面向海内外招募人才,通过引进高级人才资源,逐步培养一支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拥有丰富国际市场经营、管理、营销经验的团队。在技术创新国际化方面,中兴通讯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参加了30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资本运营方面,中兴通讯在立足国内资本市场的同时,开始向国际资本市场拓展,谋求在海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引进国际风险资本,以加快在最新技术领域的产业化步伐。
  侯为贵表示,尽管中兴通讯实施“走出去”战略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放眼全球通信市场,与那些资金和研发实力雄厚的国际巨型企业相比,起步相对较晚的中兴通讯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谈起下一步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他已是成竹在胸。
  夯实基础,由内而外。侯为贵认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开拓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中兴通讯的发展将立足国内市场,同步追踪行业技术的全球发展,加大力度研发国际化以及适应各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准确定位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是走向何处,这需要企业准确判断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多层次性是“走出去”的契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通信发展还达不到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技术设备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在这部分市场上,我国的通信企业在技术上能够为它们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在成本上我国企业又具备优势,这些就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突破口。而且,发达国家市场也不是没有机遇。比如,近年来北美和欧洲的一些通讯企业经营不景气,就为我国通信企业进入相关市场提供了机遇。关键是要善于发现机遇,利用机遇。
  培育企业自有品牌,整合国际品牌资源。众多跨国公司的经验证明,品牌是企业市场制胜的关键。国际化品牌,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敲门砖”。中兴通讯将打造自身的国际化品牌,一方面通过国际竞争提高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海外上市融资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后,侯为贵借用这句古诗与同行共勉。我们也祝愿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大展宏图。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kFI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积极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
郝永平 彭劲松
  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贯彻“四个尊重”的重大方针,除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还应积极营造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氛围。
  营造劳动致富光荣的社会氛围。马克思主义把劳动视为人的本质属性,认为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因此,尊重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阶级属性的鲜明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也是“四个尊重”的基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肯定劳动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重要地位,自觉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知识产品的生产劳动和服务业劳动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又科学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形态所发生的变化,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劳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树立并强化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观念,调动人们从事一切形式劳动的积极性,保护人们通过各种劳动来创造财富和获得财富的权利。
  营造鼓励投资创业的社会氛围。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缺乏鼓励投资创业的良好机制和社会氛围,大多数人不愿或不敢投资创业,削弱了社会发展的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增强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敢于投资、敢于创业,不断扩大再生产,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严禁对投资创业活动层层设卡、刁难干预、乱收费用等做法,消除一切阻碍投资创业的桎梏,更要积极营造鼓励投资创业的社会氛围。要坚决克服墨守成规、求稳怕变、小富即安的守旧心理和小农意识,克服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和盲目乐观的心态,引导人们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奋发有为而不可无所作为,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以充分调动社会闲散资源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营造资源合理竞争流动的社会氛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配置人、财、物、技术及信息等各种资源的过程充满了竞争,其中人力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环节。同时,竞争又是与社会流动密切相连的。通过竞争,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会在不同部门和企业乃至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流动和转移,在此过程中个体也必然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流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在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流动机制的同时,打破那些不愿竞争或希望通过不平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观念和做法,克服那些对资源流动和人才流动实施不合理限制的观念和做法,从而营造出鼓励合理竞争流动的社会氛围。
  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当今时代,知识经济趋势日益明显,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知识的创新、传播和运用,都要以学习为基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不断创新,才能有效应对客观环境的新挑战。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要着眼于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激发人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人们把学习纳入工作和生活,努力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机制和氛围,鼓励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新。 kFI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说全面
王玉常 仲三员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全面。全面分析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部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是十六大的中心内容。在大会69字的主题中,就明确地提出两个“全面”:一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关于工作任务和要求方面,十六大报告更是多次使用了“全面”一词。
  为什么十六大报告如此重视和强调“全面”?这当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导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由此引申到对待社会发展上,就必然形成整体发展观,即社会发展应该是整体的发展,社会进步也必然是全面的进步。如果不强调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社会长期处于片面发展的状态,有的事业突飞猛进,有的则发展缓慢乃至停滞,那么最终会破坏社会的平衡发展和良性运行,进而影响和制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已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所证明。马克思主义通过考察社会发展规律,形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前进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科学原理。依此,坚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强调“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办事,坚持社会进步的整体性,就一定要重视和强调“全面”,特别是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目标。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各项事业全面的复兴;现代化,也决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现代化。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党就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随着党对现代化认识的加深,如今的现代化已经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的全面的现代化。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它明确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种“全面”的要求对于保证我国沿着正确道路进行现代化建设特别重要。只有强调“全面”,使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的素质全面、协调地发展,才能推进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讲全面,要求人们做到全面,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全面的现象。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水平仍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指导思想上必须重视“全面”。“全面”是一种观念,一个方法,一条要求。只有重视全面,才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才能在自身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放宽眼界,照顾左邻右舍;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做到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改革,全面发展,进而使十六大精神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kFI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理论信息

“粮食主产区加快经济发展暨长垣经验研讨会”提出
  农村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赵丙元 苗宏周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难点在农村。3月28日—29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中共新乡市委联合在河南省长垣县召开“粮食主产区加快经济发展暨长垣经验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围绕长垣县发展经济的经验,重点探讨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部,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又因地处黄河的“豆腐腰”区段,历史上十年九淹,自然灾害频繁,一直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防汛重点县。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长垣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表现出强劲的活力。国内生产总值从1992年的6.89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3亿元,年均增长19%,目前已经形成起重机械、卫生材料、防腐、建筑、烹饪、绿色食品等支柱产业。
  长垣县作为一个地处粮食主产区,既无特殊资源又无产业优势的农业大县,为何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崛起?与会者分析了长垣经济的特征:(1)非公有制经济是主角。到2002年,长垣非公有制企业已发展到1830多家,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实现利税5.6亿元。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60%、农民现金收入的80%以上都来自非公有制经济。(2)块状经济是支柱。全县以非公有制经济为载体形成了“北卫材、南起重、东部防腐、西部农”的区域经济格局。几大支柱产业在地域上相对集中,企业之间围绕主导产品相互分工协作。(3)社会化销售是支点。长垣县有一支以专业代理和经销为主体的社会化营销队伍和一批吞吐能力很强的专业市场,使企业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4)农民群众是主体。长垣的经济是农民干出来的,长垣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来自广大农民的创新精神。
  与会者提出,从长垣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并把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农村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只有推动农村工业化,才能促进城镇化,也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二是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对于粮食主产区来说,发展县域经济重点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就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三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县域经济发展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不可盲目移植和照搬。按照比较优势选择产业和确定布局,应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条原则。四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内外市场来进行。五是进一步扩大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无论农村工业化还是农业产业化,都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能够有力地推动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六是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应千方百计为企业和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特别是要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等。七是放手让农民闯市场。农民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在农民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只有彻底放开农民的手脚,让他们闯市场,县域经济才能获得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在研讨会上,与会者还就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kF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