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围绕中心工作 真心服务群众 巩固血肉联系
澄迈从小处入手抓班子建设
本报讯 记者陈鹏报道:领导干部带头调研,探索出一条农村优秀党员带头致富并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良性发展道路;县领导带着菜农跑市场,使全县的传统农业逐步发展成“订单农业”,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因为管理不规范导致工作失误,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办公室主任公开检讨、两位责任人被处分,县委以此为契机,从源头上扭转机关作风。记者在海南省澄迈县采访了解到,这个县抓领导班子作风建设重在一个“实”字,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效果明显。
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澄迈是个农业大县,农村党员队伍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全县经济的发展。为了把农村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县委在经过充分调研后,提出了一个将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致富后的党员再带领周围的群众走上致富道路,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2002年7月起,县委牵头成立了农村优秀党员致富基金会,以无息贷款的形式资助2000年以来受到镇级以上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截至目前,基金会已扶持农村优秀党员81人。
把提高办事效率作为转变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抓手,加强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02年10月,某公司对县政府做出的某项决定不服,向省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县政府在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由于县政府有关责任部门工作人员疏忽,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有关证据材料,县政府的决定被省政府撤销,造成了工作的被动。县委书记王勇为此专门召集了县委、县政府以及人大、政协几套班子的领导和机关干部认真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县政府分管领导被公开点名批评、办公室主任公开检讨、2名具体责任人被处分。县委以此为契机,对县直机关的作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顿。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首先要从干部自身做起,从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起。
把领导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在服务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切实转变领导班子的作风。冬季瓜菜是澄迈农民的经济命脉,为了解决菜农市场嗅觉迟钝、信息滞后的问题,从2000年起,澄迈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先后带队数十次,踏遍全国各地的市场,为菜农找出路。县委负责人说,我们就是要在农业基础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长效工程”上下功夫,让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班子成员体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使他们在为群众服务中找准位置,找到目标,从而自觉转变工作作风。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人物
紫檀缘 爱国情
——访全国政协委员、富华国际集团主席陈丽华
本报记者 董宏君
“世界独一无二的博物馆”
中国紫檀博物馆,一个紫檀的世界,一个地道纯粹、非常“中国”的世界:大小屏风、高低宝座、平柜竖柜、插屏挂屏、长桌方凳、回纹香几、翘头案、八仙桌、扶手椅、架子床……举目皆是巧夺天工的神秀之作。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主人收藏的百余件明清紫檀绝品,当代制作的千余件紫檀精品,你还可以领略微缩的中国古建筑景观:故宫的角楼,紫禁城御花园中的千秋亭与万春亭,尽显皇家气派;山西五台山龙泉寺牌坊,320条蛟龙姿态各异,精湛的圆雕、浮雕、透雕,世所罕见;古色古香的北京四合院,翘入云天的山西飞云楼……这些传递着东方情韵的艺术珍品,皆由珍贵的紫檀木演绎。无论大气磅礴,还是小巧玲珑,你都会有拥抱它的冲动。
紫檀在全世界早已成为稀有之木,更何况如此规模的紫檀博物馆!是谁耗费巨资、搜购良才、延请名匠成就了它?是谁将这不可多得的宝贝赋予鲜活的生命?又是谁成了它的千古知音?
她就是陈丽华。中国紫檀博物馆的主人。
初春时节,一个温暖的下午。明媚的阳光透过丽华阁大幅的落地玻璃窗映照着面前微笑着的陈丽华。
陈丽华的名片上有一长串头衔: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富华国际集团主席、北京长安俱乐部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富华(北京)家具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北京富华怡和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富华金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而她最钟爱的,一个是政协委员,一个是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这两个头衔,因为一个是她的政治生命,一个是她的精神家园。
“紫檀实在是太美了”。谈起紫檀,谈起这些紫檀家具,陈丽华总是感慨万千。“你看它的木材,色泽古雅,肌理密致,美如琼瑶;它的造型虚实分割,恰到好处,简练淳朴;再看结构,卯榫精确,连接合理……紫檀家具是我们的国粹,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国家文物局资深研究员王世襄老先生得知建中国紫檀博物馆的消息后,不由赞叹,“见识不凡!眼光不凡!”
在1999年中国紫檀博物馆问世前,世界各地仅美国的几家大博物馆、英法等国的东方馆辟有陈列中国古典家具的专室,全国也只有上海博物馆设一间专室陈列中国古典家具,展品也是寥若晨星。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教授评价中国紫檀博物馆“填补了中国博物馆的空白,这项空白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博士参观完紫檀博物馆后惊叹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博物馆”。
“做外国人看重的中国东西”
“别人都看重外国人的东西,我要做外国人看重的中国东西”,对于投资人来说,一个好项目是一个机缘,也是一段情缘。“能做一个自己钟情的项目是一种福分”,陈丽华如是说。
紫檀,属豆科常绿大乔木,主产亚热带地区。因其百年长一寸,五寸方成材,且十檀九空,故有寸檀寸金之说。明朝时,紫檀为皇家所重,国内很快被采伐一空,朝廷又派官赴南洋采办。到了明朝末年,地球上的成材紫檀竟已采伐殆尽,清代所用紫檀木,均系明代采办的存货。
陈丽华,成了几百年后紫檀的有缘人。“我和紫檀的渊源,我为紫檀付出的心血,是外人很难理解的。”回想那些寻找紫檀的日子,陈丽华显得很动容。“那样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是太难忘了,就像去寻宝一样。”她曾亲率人马,顺伊洛瓦底江八下印度支那半岛,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到接近赤道的热带雨林区,在野兽出没、蟒蛇肆虐的原始森林里穿梭,查访紫檀的生长环境和木质属性,采购紫檀。
“20多年了,我和它(紫檀)早已融为一体,我离不开紫檀。它也像有灵性一样,陪伴着我的精神。”
如何将这些宝贝变成传神之作,每一根木头在陈丽华的眼中都是可以会心交流的好伙伴。
由12块屏风组成的紫檀木雕《清明上河图》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总重5000多公斤。当年陈丽华亲率500技师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完成。粼粼汴河之上,船只穿梭。彩虹桥横跨碧波,人来车往,酒肆街巷,生动传神。昔日的《清明上河图》又活泛在珍贵的紫檀上了!跨越时空,经历了每一刀、每一刻、每一凿、每一磨的锻造,陈丽华融注在紫檀上的情感与生命,如今在静默中体验着另一种尊荣。
陈丽华自嘲自己“我不打球,不会游泳,吃东西也不讲究”,多年来她一直和工人吃住在一起,她的财力、精力、年华与心血都用在了她最钟爱的紫檀艺术上。这里的几千件作品,经故宫博物院鉴定,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那座1∶5比例仿造的故宫角楼,9梁18柱72脊,样样不差,榫卯结构分解自如,可谓千年之后的活图纸,让人叹为观止。
“做一个比真的角楼结构更严谨的完美作品”是陈丽华执著追求的境界。那些或凝重端庄,或灵动张扬的馆藏作品,大小巨细,尽显严谨精致的风格,无不体现了当代中国木雕工艺的巅峰水平。
“跟上了改革开放的思路”
陈丽华把资金投放在国内,倾其所有,乐此不疲。她说,“我的钱不会放到国外,我只放在中国,生死在中国。”因为振兴国粹,扬中华神威,是她的心愿。
她还要把梦想带到她去过的每个地方。1998年和2000年,陈丽华带着她的紫檀精品两次赴韩国巡展。每天15000人次参观的盛况,她很难忘,更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她说,“我还要带着它(紫檀)到欧洲,到世界各地去!让全世界的人更多地了解中国!”
谈到成功,陈丽华说,是她的思路“跟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思路”,她每每鼓励那些向她咨询在中国投资情况的朋友,“快来中国,中国有最好的发展机遇!”作为香港籍全国政协委员,陈丽华认为自己的政治生命比她的紫檀还珍贵,这是她的另一个生命。谈起做政协委员期间自己的成长与进步,陈丽华常常流露出一种感恩的情怀。她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更好,香港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好。她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带领得好,人民也要跟上时代。”(附图片)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短评
把根扎在群众中
古人云“根柢磐深,枝叶峻茂”,指植物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几十年来,共产党人一直以此教育自己,把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之根叶。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发现,“根”“土”分离的现象目前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领导干部变得高高在上,听不到群众的呼声;有的领导干部作风浮夸,企图以数字出政绩;有的领导干部官气十足,不可一世;有的领导干部贪图享受,以权谋私……这些无根之“芽”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背离,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违背。
对于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不久前指出,要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进一步树立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艰苦奋斗、联系群众、清正廉洁的形象。这一要求的核心内容,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宗旨观念,切实转变作风,保证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我们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对照这一要求,认真查找自身问题,看看自己是不是放下了架子、扑下了身子,有没有真正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群众之所想,念群众之所念,解群众之所需。
正因为思想端正,认识到位,澄迈县抓班子作风建设才抓到了点子上,抓得实实在在,受到群众欢迎。但愿各地都能像澄迈县一样,在作风建设上创造出更多的经验。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红色丰碑”在京热展
大型党史文献专题珍藏展——“红色丰碑”全国联展北京展,运用大量的党史文献、历史图片,生动真实地展现了党的创立、发展、壮大及领导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展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展以来,每天接待干部、学生、离退休老同志、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达万余人。
左图:驻京解放军官兵在观看展览。
右图:老同志在兴致勃勃观看。丑新民 彭博摄影报道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新语
清明过后话新风
柳晓森
清明时节,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亲友的哀思和怀念。这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之一。哀思怀念当然必要,破除迷信、移风易俗也必不可少。
据报道,在西南某地,所卖的祭祀用品,除了香烛、冥币,还有为数不少的酷似“洋娃娃”的“女性”小纸人:披肩发、红嘴唇、柳叶眉、时装包。摊主介绍说“这是让老祖宗享受的小姐”。这些媚俗低级、是非不分的现象,令人不齿,对当事者和整个社会都是极其有害的。
可喜的是,在我们大力倡导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人们在陵园公墓扫墓时,放鞭炮的少了,不烧香不化纸的多了,取而代之的是美丽的鲜花。有的甚至什么也不带,用毛巾将墓碑仔细擦一擦,一家人在墓前静静坐一会便离开。网上扫墓也悄然兴起,一些新的祭拜方式将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放弃烧香、烧纸的祭祀习惯,用文明的方式缅怀亲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不失为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与此同时,我国殡葬改革的推行,节省了大量的耕地,但是“入土为安”的思想仍然扎根在个别地区和一些人脑子里。据报载,在南方某地,由于土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每年“消失”几百亩良田,用去的上好木材达上千立方米,还有植被被破坏。笔者曾经到过冀南邯郸的赵都陵塔园,在这个占地面积只有50亩的现代陵园里可以安放6万余名逝者的骨灰,单单这一点,就可以节省土地800多亩。我们国家人多地少的状况,不允许再让“死人占着活人田”了。
清明虽过,我们对逝者的思念不会停止,更对文明、健康的做法和风尚叫好。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基层传真
“示范基地”莫走样
近两年,一些市县和乡镇的领导抓工作,由说给农民听变为做给农民看,办了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致富“示范基地”。有的基地办得比较好,但也有一些办得变了味、走了样。
一是可看不可学。有的部门一味追求所谓高起点,耗费巨资,把基地办成了供人观赏的“盆景工程”。二是给一些农民添了负担。有的机关办基地,所需的生产工具、种苗、肥料等等,均向农民摊派。三是有名无实。有人为了图表扬,找个地方立个“××示范基地”的牌子,种上点什么庄稼果木,就到处宣扬,而实际并未成什么气候。
任何事情,一旦与形式主义结缘,就难免坏事,还不如不搞。
湖北郧县县委宣传部 纪昌荣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炎帝陵将建“中华文化园区”
本报讯 日前,美籍华人、中华文化全球发展基金会总裁方伯豪先生一行专程来到湖南省炎陵县,就投资兴建炎帝陵“中华文化园区”建设做前期考察认证工作。拟建的“中华文化园区”集文化、康复、运动、度假等功能于一身,是一座配套齐全的特大型国际休闲基地,预计在10年内建成,总投资20亿元。
曾纪平 刘飞跃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刑罚执行研究基地”成立
本报讯 “北京大学法学院、清河监狱管理分局刑罚执行研究基地”启动仪式日前在清河监管分局潮白监狱举行。北大法学院和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有关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在仪式上签署了合作协议书。据悉,该研究基地的成立,旨在引进先进科学的行刑理念,完善监狱行刑工作体系,推进监狱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彭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