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3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4-0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伊拉克不能被外人统治——访约旦外交事务国务大臣谢'...

第3版(国际)
专栏:第一现场

伊拉克不能被外人统治
——访约旦外交事务国务大臣谢赫·巴克
环球时报记者 宋念申
  4月5日,约旦外交事务国务大臣谢赫·巴克在约旦外交部接受了中国记者的联合采访。在访问中,巴克表达了对当前战争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的关注,并针对伊拉克战后问题指出,只有伊拉克人才有权利管理伊拉克人,伊拉克不应该由外人统治。
  谢赫·巴克首先强调了约旦和伊拉克之间的重要关系。他说,伊拉克人是我们的兄弟,约旦非常看重与伊拉克的关系,所以约旦人民反对这场战争。“国王陛下一直力图阻止战争的爆发,不幸没有成功,但我们仍然在继续努力,希望战争停止”。他表示,军事不能解决问题,所有问题都需要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完成。
  在回答记者有关伊拉克战后政府的问题时,巴克表示,约伊之间的关系仍然在继续,约旦驻巴格达的大使馆仍然在正常工作,因此约旦在现阶段不会考虑伊拉克战后新政府的问题,因为这不单是约旦的事情,而是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协商的问题。他还说,伊拉克民众是唯一有权利管理伊拉克的人,任何伊拉克的领导人都必须在伊拉克内部产生,应让伊拉克人选择他们需要的领导者。约旦不会介入伊拉克战后政府的组建。他认为,伊拉克是倔强的民族,不会甘于受外人的统治。
  他认为,目前的伊拉克战争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尽管小的冲突仍会有,但至迟在夏季之前,大的战役会有决定性结果。记者询问,阿卜杜拉二世国王曾多次表示,希望战争迅速结束,这里的“结束”意味着什么。巴克回答说,战争拖的时间越长,破坏就越严重,代价也就越高,约旦希望各方寻求对伊拉克问题的真正解决。他表示,目前这个问题已经和战前不同,现在的问题已不是重新让联合国武器核查员重新返回伊拉克,而是寻求如何通过政治方式,而不是军事方式获得解决途径。
  约旦有60%以上的人口是巴勒斯坦人,它也是阿拉伯国家中少数几个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在谈到战争可能对巴勒斯坦问题产生的影响时,巴克说,关键是要看战争对重新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起到什么作用。巴勒斯坦人不愿意看到伊拉克战争,如果战后巴以之间没有重回和平进程,则会对地区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只有战后巴以被重新引向和平进程,才会对地区问题产生有益的影响。他说约旦希望看到一种积极的结果。 IEf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美军对巴格达“火力侦察”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美军在修整和得到给养补充后,兵分两路向巴格达南部步步逼近。在第八十二空降师的支援下,美军第三机械化步兵师和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均已兵临巴格达城下。
  4月4日下午,美军第三步兵师的坦克部队已经推进到了巴格达的外围,在巴格达以南控制了1号公路和9号公路的交叉路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口,直接通向巴格达市中心。5日凌晨,美军首先对巴格达进行了猛烈空袭和炮火轰击。美军发起所谓“树威行动”。第三步兵师第二旅派出由30辆M—1主战坦克和布雷德利轻型战车,从巴格达南郊出发,向北直驱底格里斯河。突击队沿第七号公路推进,并于离巴格达市中心西南约10公里的市郊杜拉区和耶尔穆克区,与伊军激战了3小时。
  与美军作战的伊拉克军队中包括共和国卫队精锐的“尼布甲尼撒”师和“巴格达”师的士兵。伊军用坦克、大炮和反坦克导弹反击美军,“萨达姆敢死队”还从街道两边的屋顶上用火箭筒发射榴弹攻击美军。美军在巴格达市区遭遇到更猛烈炮火攻击,守卫巴格达的伊军使用20毫米高射炮对美军进行平射,此外还使用了反坦克雷和轻武器。美军有一位坦克指挥官因为“头部受伤”而死,一名士兵胸部受伤,另一名士兵的肩部受伤。美军称,沿途摧毁了大约40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坦克,造成伊拉克方面大约有1000人伤亡。伊军抵抗延缓了美军推进速度,但没能阻止美军继续前进。
  经过一上午激战后,美军坦克和装甲车突破伊军防线,一度推进至接近巴格达市中心的底格里斯河萨达姆桥边的巴格达大学,此处距萨达姆的一处总统官邸不足两公里。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军的坦克部队则从东南方向攻入巴格达。不过美军部队并没有继续渡河再向前进,而是迅速撤退,回到萨达姆国际机场,与那里的美军汇合。据第二旅的指挥官珀金斯上校声称,美军坦克已经驶入“巴格达心脏”地区,他的部队在那里遇上了开战以来最激烈的战斗。美军中央司令部称,美军两支特遣坦克部队突入巴格达城中心,目的是向伊拉克军民传达联军不仅已逼近首都,而且还有能力随时“自由进出”。
  在美军宣布已经进入巴格达的心脏地带之后数小时,伊拉克市区的街道上可以看到一车车满载伊拉克部队的军车在街道上行驶,一些警车竖着大幅萨达姆画像鸣笛开过,车里的人挥舞枪支,打着V字胜利手势。“萨达姆敢死队”首次出现在巴格达市中心。这些敢死队员穿着黑色制服,佩戴武器,在街上巡逻。巴格达的电视台、电台在播放民族音乐,并号召市民起来反抗侵略军。
  《华盛顿邮报》报道说,美军这两天差不多已包围了巴格达,布什政府计划即使没有抓到萨达姆和未控制整个伊拉克,也会随时单方面宣布战争胜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称,联军可能对巴格达采取“隔离政策”,先在占领区成立“临时政府”,将巴格达和其它地区割出来,使巴格达政权慢慢瓦解。而《纽约时报》5日的文章指出,美军兵临巴格达城下,真正的考验和挑战才刚刚开始。(本报华盛顿4月5日电) IEf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核问题 朝反对安理会讨论
 韩希望在联合国框架外和平解决
  新华社平壤4月6日电(记者姬新龙)朝鲜外务省发言人6日发表声明说,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朝鲜核问题将“激化朝鲜半岛局势”,朝鲜不会承认任何有美国参与的安理会决议。
  声明说,美国强迫联合国安理会9日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问题。朝鲜今年1月10日就发表声明,明确表示退约即刻生效,而美国等国却主张朝鲜退约到4月10日以后才能生效。从1993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纪要来看,美国等国的主张是毫无意义的。
  声明说,朝鲜一向竭力维护朝鲜半岛及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此时在安理会讨论朝鲜核问题无非是对朝施压,是破坏一切对话努力、激化朝鲜半岛局势的严重挑衅行为。
  声明说,只要有无视联合国、悍然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参加,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任何决议,朝鲜均不予承认。
  声明说,如果美国利用安理会为其对朝敌视政策服务,破坏对话努力、严重激化朝鲜半岛局势的一切责任只能由美国承担。
  朝鲜中央通讯社5日也发表评论指出,联合国安理会决定本月9日讨论朝鲜核问题是美国施加影响的结果。
  据新华社汉城4月6日电(记者高浩荣)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尹永宽6日在此间表示,在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上,与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的正式渠道相比,韩国更希望在联合国框架外的外交努力能够取得成功。
  据此间媒介报道,尹永宽当天在接受韩国广播公司第一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韩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第一阶段“路线图”。这一“路线图”的内容包括:韩国将在重视韩美关系和对朝包容政策的基本原则下,创造维持现状、进入对话的环境。他说,韩国正通过各种途径说服朝鲜参加多边对话。
  尹永宽说,美国应该向朝鲜发出这样的信息:在解决朝鲜大量杀伤性武器问题后,美国将对朝鲜采取包容的态度;只要朝鲜同意举行多边对话,朝鲜所关心的问题将得到充分的讨论。
  尹永宽说,他上月底访问美国时通报了这一“路线图”内容。美国表示将进行积极研究。 IEf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副外长访问中非
  据新华社雅温得4月5日电(记者王文成)班吉消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5日在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分别会见了中非总统博齐泽、总理贡巴和外长梅卡苏阿,双方就两国关系问题交换了意见。
  杨文昌在会见中重申,中国政府一贯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尊重各国人民的政治选择。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中非新政府继续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
  中非方面表达了希望同中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并且重申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与台湾当局发生官方关系。
  今年3月15日,中非现任总统博齐泽领导的武装力量夺取首都班吉,随后组建过渡政府,目前中非局势渐趋稳定。中非政权更迭期间,首都班吉一度发生骚乱,一些中资机构和华侨遭受了财产损失。杨文昌副外长抵达班吉后,对中国驻中非使馆、中资机构人员和华侨进行了慰问。 IEf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普京希望批准俄美裁军条约
  本报莫斯科4月5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天在视察战略火箭兵司令部时指出,俄希望批准同美国签署的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
  普京说,俄美两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不一致,但是这并不会对裁军条约的批准工作构成“不良背景”。俄罗斯希望批准这一文件,他本人将同国家杜马的议员们一道为此工作。他同时表示相信世界各大强国有能力阻止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他说,完成这一任务的条件是巩固国际法。大国越是协调行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将越有成效。
  俄美之间的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是去年5月由普京和布什总统在莫斯科签署的。今年3月美国参院批准了这一条约。美国对伊拉克开战后,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决定推迟批准俄美裁军条约。 IEf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中非民间交往大有可为
黄泽全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最近应邀访问了尼日利亚和南非,受到了真挚热情的接待。长期以来,中非民间友好往来不断深入发展,不仅体现出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也让人切实感到加强中非民间友好交往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非洲大陆,巩固和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始终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广大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这种共同的属性决定了双方在政治上相互倚重、经济上相互合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民间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官方外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为中国对非洲总体外交政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非民间交流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取得了令双方都感到满意的成果。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非民间交往迅速向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方向扩展,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以中国和南非关系为例,两国建交5年来,友好关系取得长足进展,双边贸易额在非洲53个国家中居于首位,其他领域的友好交往也在不断发展,相互结成友好城市或友好省份已近20个,成为和平共处、互惠合作关系的一个典范。
  中国有一句古语,“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对外友协代表团在此次访非活动中听到最多的话语是:在反帝反殖、争取民族解放的艰难岁月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支持非洲人民的正义斗争,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尽管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但更加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这充分说明中国是非洲人民可以信赖的朋友。每当非洲朋友提起2000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总是交口称赞,他们认为这次会议进一步密切了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为双方民间交往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活动舞台。
  随着中非关系稳步健康的发展,近年来应邀访华的非洲国家民间友好团组逐年增多,仅对外友协每年接待的就超过20多批。非洲朋友通过在华参观访问和实地考察,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他们高度评价非中友好合作关系,赞扬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希望非中关系在新世纪不断加强和发展。南非豪敦省议会女议长在会见友协代表团时说:“百闻不如一见,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某些歪曲报道是完全错误的。我通过访华亲眼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建设成就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非洲各国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任务。促进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是时代赋予中非民间交往的新使命。在新世纪里,中国将与非洲各国一道,将中非民间友好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为中非友好交往增添新的篇章。 IEf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伊拉克战争与欧洲防务
——访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
  伊拉克战争的炮声促使人们思考战后海湾局势和国际格局的走向,思考欧美关系、欧洲防务建设的未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对英国籍所长阿莱森·柏雷丝女士作了专访。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是世界著名的军备控制和裁军研究机构。说起这家研究所的历史,有必要提及瑞典首相厄兰德。1964年,当时的首相厄兰德提议:自从1814年瑞挪战争结束以来,瑞典已有150年未卷入任何战争,为纪念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瑞典应建立一所专门研究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非营利机构,以便为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1966年和研所正式成立。自1969年以来,该所每年出版一本关于世界军备、裁军与国际安全的年度报告。由于资料翔实,立论中允,它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权威参考书。研究所负责人柏雷丝拥有多年外交和国际裁军工作的经验,担任过多家国际性研究机构负责人。一见面,柏雷丝就兴奋地告诉记者,下月她将到北京访问,出席和研所2002年度报告的中文版发行仪式。20世纪80年代,她曾在英国驻北京大使馆工作过两年半,对中国的情况比较熟悉。她表示,“希望通过与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减少冲突、促进和平的事业”。
  谈到当前欧美关系,柏雷丝说,传统上,虽然欧洲国家认为伊拉克对地区安全有一定威胁,但为保持海湾地区战略平衡,促进与伊拉克等国的贸易关系,多数欧洲国家认为应该采用政治经济等制裁手段迫使其解除武装,而非使用武力。而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把伊拉克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麻烦制造者,轻易使用武力,忽视了军事介入对该地区的负面影响。随着战争的持续,美国单边主义的“非友即敌”的论调,使所有欧洲国家清醒意识到双方价值观存在差异。欧洲历史上战乱频仍,教训深刻,所以欧洲人对待战争的态度非常谨慎,尽可能地选择和平手段解决冲突。虽然欧洲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分歧严重,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波兰等国支持美国,但他们的支持仅限于此次针对萨达姆的行动。目前看来,战争结束之前,他们都会与美国站在一起,拒绝谴责与抱怨。但私下里,他们希望这只是一个特例,今后的国际危机还是要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最近欧盟对待叙利亚、伊朗的态度就说明了这点。与美国严辞威胁不同,所有欧洲国家都认为应与叙利亚和伊朗开展对话。布莱尔也对伊朗表现得极有耐性,还邀请叙利亚总理访英。这都表明欧洲国家今后将在对待地区热点问题上与美国拉开距离。
  柏雷丝说,对欧洲防务建设的发展趋势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的分裂使欧洲防务建设困难重重;另一种观点认为,危机之后欧盟会积极加强共同防务建设,以尽量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因为欧盟防务建设向纵深发展符合各成员国的利益。自身军事力量的不断壮大将使欧盟成为一只真正的老虎。她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她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几次地区危机的干预都暴露了欧美之间的差异。在科索沃危机中,虽然所有欧洲国家都支持美国进行军事干预,但许多国家对美国的“唯军事论”不满。危机尚未结束,法英等国就着手筹建欧洲自主防卫体系。最近,欧盟部队开始接替北约部队,在马其顿实施维和行动。今年年底,欧盟可能进一步接手北约在波黑的维和任务。这使英、法、德等国家的军队有机会学习如何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对今后欧盟的独立防务建设意义深远。
  另外,从长远看,拟议中的“欧洲宪法”建议设立有实权的欧盟总统和外交部长,这有利于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实施。“欧洲宪法”还会对独立防务作出规定。英、法、德等大国还提出了欧洲团结一致、统一军事行动的倡议,这可能成为未来“欧盟条约”的一部分,它包括,欧盟内任何国家受到军事威胁、恐怖袭击或面临自然灾害等,其他所有国家要提供各种手段的支援,如军事、警察、医疗、人员、器械等,这些领域范围广泛,远超出北约的涵盖范围。
  最后,柏雷丝指出,伊拉克危机向欧洲人传达的信息是,欧盟防务建设应不断加强,协调统一,为下一次独立处理危机作准备。由于欧盟实行的多边主义与美国的单边主义有明显不同,欧盟在国际上将获得更多的支持。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IEf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军舰前往印度洋
 参加俄印联合军演
  新华社莫斯科4月6日电(记者董龙江)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两艘大型反潜舰和一艘油轮6日从俄远东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出发前往印度洋,准备参加与印度海军联合举行的军事演习。
  据此间媒体报道,俄太平洋舰队司令费奥多罗夫当天在欢送舰队出行的仪式上说,俄印联合军事演习将于5月举行,届时俄黑海舰队的舰只也将参加演习。俄印海军除进行海上反潜等演习外,还将举行海难救援行动的演练。
  费奥多罗夫强调,这次演习是根据俄印两国国防部协议安排的,“与当前伊拉克战事没有任何关系”。他说,俄印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目的在于加强两国海军的联系、巩固印度洋地区的稳定。 IEf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俄外交车队遭袭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吕岩松
  天有不测风云。普京总统决不让俄罗斯“以任何形式”卷入伊拉克战争的讲话言犹在耳,一起突发事件却使莫斯科陷入了极为复杂的境地。今天,俄驻伊部分外交官和记者在撤离巴格达途中遭到来路不明的火力袭击,5人中弹受伤。此事立即成为俄罗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俄官方也已做出强烈反应。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俄驻伊使馆始终没有关闭,加上各大媒体的特派记者,巴格达总共有数十名俄罗斯公民。日前俄使馆所在街区遭到美英联军轰炸,俄向美国提出抗议并要求联军保障俄使馆安全。随着巴格达周围的战斗日趋激烈,俄外交官和记者的处境越发危险。5日俄外交部宣布,驻伊大使季托连科及大部分外交官将撤离巴格达,只留下少数外交官坚守岗位。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25名俄驻伊外交官和记者当地时间今天早晨启程撤往叙利亚,使馆内只留下12名外交官和技术人员。考虑到安全因素,他们特意在汽车上悬挂了俄罗斯国旗。在巴格达市区,车队正常行驶,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出城后,前方不断传来交火声,于是车队决定绕开冲突地带。大约在距巴格达8公里处,车队突然遭到火力袭击,3人中弹受伤。人们在车内为伤者进行了简单的包扎,抛弃了一辆破损的汽车后继续前进。在距巴格达大约15公里处,前方又出现由数辆吉普车组成的车队。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意外,一辆悬挂俄国旗的汽车开过去交涉,其它车辆停在原地。突然间又是一阵急促的枪声,前去交涉的两个人中弹受伤,而那几辆吉普车转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外交车队遭袭击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普京总统当即命令外交部采取一切措施为受伤人员提供帮助,并全力保障撤离人员安全抵达叙利亚。俄外交部紧急召见美国和伊拉克驻俄大使,强烈要求两国对俄外交车队遭袭击事件进行调查,严惩肇事者。
  莫斯科一家官方电视台播报的消息说,俄为了保障此次撤离行动的安全,事先将具体行车路线通知了美英联军和伊拉克方面。这家电视台还分析说,可能是联军深入到巴格达外围地区的作战小分队对车队进行了袭击。
  截至记者发稿时,在袭击事件中受伤的俄罗斯外交官得到了必要的救护,车队正继续驶往伊叙边界。俄紧急情况部的专机已准备飞往叙利亚接回这些撤离人员。(本报莫斯科4月6日电) IEf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立即停止战争吧!
  编者按:在北京工作的伊拉克人阿巴斯面对祖国的无辜百姓生灵涂炭,忍无可忍,用手中的笔发出了内心的呐喊:“立即停止这样的屠杀吧!”
  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臂弯中熟睡的城市啊,你的百姓习惯了挂着露珠、充满芬芳的早晨。可是,这些日子,你是怎样熬过这一个个清晨的啊?
  每一个早晨,“牛仔”打破了你的沉静,惊醒了椰枣树荫下一幢幢房屋里睡梦中的孩子。
  从发动战争的那一刻起,伊拉克城市啊,你怀中的孩子们总是在刺耳的轰鸣中惊醒。他们在问。母亲们无言以对,惟有用她们的心、她们的胸脯给无辜的孩子们一点点庇护和些许的宁静。
  两个星期了,孩子们没有了往日嬉戏,抛弃了钟爱的校园。熟悉的小朋友们不见了,每天与他们相伴的书包被抛在了角落。他们多么思念每日迎接他们的教室啊,而校园也在另一个角落思念着孩子们的欢声与笑语。
  公园里的树木在问:在我脚下嬉戏欢笑的孩子们哪去了?在我肩头栖息的小鸟哪去了?天啊!是可恶的“牛仔”让他们离我而去。
  巴格达,那个被无数诗人、文学家称颂过你的美丽、你的历史、你的文化的芬芳之城,你曾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你曾是照亮世界的灯塔,而今,你经历了一个个怎样的清晨呀!
  伊拉克,每一个早晨,你土地上的椰枣树在哭泣、在颤抖,小鸟儿也抛弃了它们的巢穴被惊得四散。巴士拉、摩苏尔、纳西里耶、纳杰夫、卡尔巴拉的孩子们啊,震耳欲聋的炮火声惊扰了你们的睡梦。
  在“人权”倡导者的炮火下,孩子们香甜的梦被撕碎了,伊拉克寂静的夜被打破了,人们的心与你的平原、你的高山、你的河流、你的椰枣树一起颤抖。
  轰炸让巴士拉的孩子无家可归,他们不知道该去哪里,到处都是炮弹,到处都是飞机,到处都充满危险!
  孩子们的眼中流露出的是疑惑、是担心、是疑问、是对往日和平的渴望。一张张天真的脸庞上,大大的眼睛失去了光芒,柔嫩的双唇流露着失望,悲伤代替了笑容。
  伊拉克的孩子正面对如此的残暴,接受这一切是人性的耻辱;文明古国正遭受着如此的摧残,接受这一切是人类的耻辱;一个国家的未来正面临灭顶之灾,接受这样不可一世的傲慢是世界的耻辱!
  握紧拳头大吼一声吧!立刻停止这样的屠杀吧!看在无辜的孩子们的面子上,看在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的面子上,看在只想安度晚年的老人们的面子上!(张立译)(附图片)
  日前,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名伊拉克男孩坐在死于美英空袭的弟弟旁伤心哭泣。新华社发 IEf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