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4月3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4-0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古城春意浓——河南省新郑市增创优势加快发展纪实 '...

第12版(专页)
专栏:加快发展 增创优势

古城春意浓
——河南省新郑市增创优势加快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李杰
  春风在广袤的豫中平原上舞动着裙裾,3月的阳光煦暖而明媚。在轩辕黄帝故里、国家卫生城市河南省新郑市采访,处处感受到浓烈的春天气息,看到一派繁忙景象。
  新郑市市委书记张春香正忙着筹备即将举行的炎黄文化节。谈及新郑市的发展,她显得满面春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新郑市具有先发优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漫步在宽阔美丽的人民大道,徜徉在雄伟壮观的炎黄广场,流连于古色古香的仿古街,在这底蕴深厚的黄帝故里,呈现在眼前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景象。
  做活节会经济,变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
  所到之处看到,人们都在忙碌着,忙着即将举行的炎黄文化节。这项自1992年开始举办的活动,一年比一年红火,已经成为新郑市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尽管是星期天,市委宣传部部长申仁玉的手机却响个不停。宣传部的同志忙着接待一批又一批媒体的记者。
  新郑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距今8000年之久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之久的轩辕黄帝诞生于新郑,距今2700年的郑韩文化在这里留下了丰厚而独特的文化财富,莲鹤方壶、郑国编钟、东周车马坑等举世无双。
  1992年,新郑市借友好观光年的东风,推出了首届寻根拜祖月活动。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知名人士与数万名群众一起欢度佳节,也吸引了许多投资者。此后每年农历三月三至“五一黄金周”,新郑都要举办“炎黄文化节”,至今已办了12届,吸引了数百万人次的海内外华人华侨和周边群众到始祖山和黄帝故里朝圣拜祖。
  节会活动提高了新郑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也为经贸活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每届炎黄文化节的经贸洽谈活动都取得累累硕果。仅2002年,就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寻求合作,132家国内知名企业前来参展洽谈,共签约合作项目88个,总投资额48.6亿元。其中合同项目38个,合同资金18.6亿元;协议项目50个,协议投资34亿元。如今,这些项目大都在新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据新郑市有关方面介绍,今年的炎黄文化节,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及客商报名,前来谒拜,洽谈投资合作。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国风·郑风》中《山有扶苏》篇对荷花就有描述。新郑种植莲藕历史悠久,早在2700多年前,新郑就已经莲荷满池,荷花飘香。近年来,勤劳智慧的新郑人民强化经营理念,规模发展莲藕6万余亩,重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每年7月举行的新郑荷花风光游活动,使海内外华人在黄帝故里寻根拜祖的同时,能够重温郑韩古韵,重领莲荷风光,从而更加关注新郑、投资新郑。
  新郑是著名的枣乡,“新郑大枣”远近驰名,产枣区的枣树有几百年的树龄。每年大枣红了的时节,孟庄镇的古枣园门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新郑枣乡风情游在这里隆重开游。在去年的枣乡风情游招商洽谈会上,新郑市同海内外客商共签订合作项目52个,总投资额达8.84亿元人民币。在52个项目中,农业项目37个,投资金额2.73亿元人民币。
  立足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南38公里,交通便利,京珠高速、107国道穿境而过,国际机场也坐落在该市。
  新郑市的决策者依据当地实际,决定走借财生金、借梯上楼的路子,强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此带动城市化进程和工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他们全面拓宽招商领域,不仅招项目,而且广纳贤才;不仅实施工业招商,还大力开展农业招商、教育文化招商和旅游招商;不仅搞好有形资产招商,还着力于无形资产招商,招商引资的水平和档次明显提高。
  新郑市把优化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开通“绿色通道”,制定出台了更加开明、合理的招商引资新政策。不少已落地生根的外来投资者感到这里环境好,除自身加大投资外,还义务当上了新郑对外开放的“宣传员”。白象方便面厂先期投资只有3000多万元,后来在自身扩大投资7000多万元的同时,还为新郑引进了河南富洋家纺责任有限公司……新郑市全力营造的“温室效应”促进了招商企业的不断“孵化”。
  近5年来,新郑市新招落地项目269个,到位资金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600万美元,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新郑。开放带动战略产生了强大的拉动效应,对城乡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层次的变革。
  在城市建设中,他们用经营的观点,引进了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和多元投融资机制,通过拍卖国有土地、引入外资等市场手段,有效地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新郑市的薛店镇4年前还是一个偏僻小镇,随着40多家招商企业的落地,现在镇区人口已达到1万多人,面貌焕然一新。
  在经营农业上,他们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理念,依托红枣、节水莲藕等主导产业招商,并灵活地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新招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企业(项目)70家,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3家,到位资金5909万元。龙头企业和农业高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大加快了新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速度。目前,全市节水莲藕种植面积已达到6万亩,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命名为“绿色食品”;在对15万亩老枣园进行改造的同时,新发展优质新品种大枣3万亩;优质小麦发展到30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1200万头(只)。一乡一业、特色突出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
  开放带动战略成了新郑经济增长大提速的火车头,使新郑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2年,新郑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亿元,同比增长11.4%,财政收入30528万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8%、6..8%、29.4%;在2001年跻身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的基础上,顺利跨入了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之列。
  开掘文化宝藏,创建优秀旅游城市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是新郑市的一个工作思路。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正是体现这一思路的有效载体。绿化始祖山,建设轩辕宫,整修旅游路……热火朝天的场景随处可见。
  为使古城更加靓丽,新郑市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等著名院校的专家教授,高标准规划设计城市,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通过市场化运作,完成了城区入市口和仿古一条街、商业步行街、旧城改造等一批城市建设项目;顺利启动了城区炎黄花园、温泉新村等现代化高档住宅小区及体育场北看台、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建设工程,增强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
  围绕绿、净、亮、美,对城市进行立体包装,全面改造,彰显文化特色,突出城市个性。经过建设,新建10处公共绿地和街心花园,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7.8%,人均公共绿地6.96平方米。建成了以传统文化为特色,古今文明交相辉映的炎黄广场、轩辕广场和东、北入市口,形成了“一街一景、景景不同”的城市景观。
  着眼古今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新郑市强化精品意识,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步伐。积极鼓励和支持集体、个人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投资旅游景点、旅游产品和配套设施,走借助招商开发、上级支持开发、民间整合开发办旅游的新路子。分别成立了黄帝故里、始祖山、郑风苑等六大旅游开发公司,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社会融资”的投资开发新机制。
  目前,新郑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黄帝故里、始祖山景区为主体的黄帝文化寻根游;以郑韩故城、东周车马坑广场为主体的郑韩文化探古游;以黄帝古枣园、郑风苑为主体的枣荷文化生态游;以欧阳修陵园、白居易故里为主体的新郑名人名胜游四大旅游线路,构筑了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寻根拜祖为一体的旅游新格局。国家AAA级景区黄帝故里,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国际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郑州市仅此一家。
  新郑市以人为本,把提高市民素质、激发创业热情作为“创优”工作的基础来抓,着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全市依托市民文明学校搞好文明教育,创办了46所市民文明学校和292所农民文明夜校,大力开展争当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月评文明市民等活动,市民教育覆盖率达80%以上,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素质。同时,加快国家卫生镇、省级卫生镇的创建步伐,全面启动农村“三百”工程(即100个洁净燃气村、100个标准村级浴池、100个卫生村),全市有13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78个单位被评为郑州市级文明单位,82个单位被评为新郑市级文明单位。
  推行优质服务,树立“处处是旅游景点,行行创旅游精品,人人树旅游形象”的意识,全面推行旅游行业及相关窗口单位优质服务承诺制度,扎实开展“建文明窗口、树行业新风、创文明企业”和爱岗敬业等活动,对旅游从业人员和导游队伍加强规范化管理。
  新郑市经营古今文化,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激活了旅游产业,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推动了新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2002年,到新郑观光旅游、寻根拜祖的游客近80万人次,综合社会效益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00万元。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13.4%。(附图片)
  矗立在新郑市炎黄广场上的“炎黄二帝”大型雕像。 Fmh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