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国际)
专栏:
安南 最应关注人道救援
新华社联合国3月31日电 (记者郭立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31日呼吁伊拉克交战双方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人道救援行动提供便利。
安南当天在会见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后对记者说,在安理会一致通过1472号决议对“石油换食品”计划作出必要调整之后,目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将伊拉克人民最急需的救援物资送到他们手中。
他说,阿拉伯国家的代表们普遍对战争给伊平民造成的大量伤亡表示担忧,希望安理会决议得到全面、及时的履行,以确保对伊人道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第3版(国际)
专栏:
德国 战争本来可以避免
据新华社柏林3月31日电 (记者刘海燕)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31日在接受德国新闻电视台N—TV采访时严厉谴责美国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本可以避免的战争。
劳在访谈中用异常严厉的措词抨击美国总统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强调,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为通过和平方式逐步解除伊拉克武装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伊拉克危机并没有发展到只有动用武力才能解决的地步。
劳认为,对伊拉克战争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他说,这场战争令他回忆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民造成的伤害不是我们从电视画面上所能看到和体会到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沙特 立即停止军事行动
新华社利雅得3月31日电 (记者朱少华)沙特阿拉伯王储、副首相兼国民卫队司令阿卜杜拉亲王31日再次呼吁立即停止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并要求通过联合国这一合法渠道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据沙特内阁发表的一项声明,阿卜杜拉亲王是当天下午在主持召开的内阁会议上发出这一呼吁的。
声明说,沙特阿拉伯对正在进行的战争在伊拉克境内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表示密切关注。
声明还要求有关方面执行所有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国际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朗 美国官员误导公众
据新华社德黑兰3月31日电 (记者张胜平、张向群)伊朗政府发言人拉梅赞扎德赫31日驳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关于伊朗支持恐怖主义的言论,称美国政府官员的言论“源自其在伊拉克战场上的失败”。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援引拉梅赞扎德赫的话说,一些美国官员正在着手进行反对伊朗的宣传攻势,以误导公众舆论和掩饰其所面临的“异乎寻常”的局面。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当天表示,国际社会应该采取行动要求伊朗停止支持恐怖主义。
第3版(国际)
专栏:
叙利亚 与伊人民站在一边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3月31日电 (记者拱振喜)叙利亚官方发言人31日针对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有关“叙利亚应当(在伊拉克问题上)作出抉择”的言论指出,叙利亚选择了站在抗击非法入侵的伊拉克人民一边。
发言人说,叙利亚选择了站在以联合国和安理会为代表的国际法制机构一边,以及拒绝侵略和杀害无辜平民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一边。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人权会议上揭露
某些西方国家干涉别国人权
据新华社日内瓦4月1日电 (记者丁喜刚)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沙祖康1日在第五十九届人权会议讨论国别议题时,揭露某些西方国家干涉别国人权的事实。
沙祖康指出,国别议题被列入人权会议程已36年了,其间世界经历了重大变化。令人遗憾的是,以政治对抗为特征的冷战却在联合国所有机构中,特别在人权会上仍在进行。
他说,早在18和19世纪,一批西方国家从事了大规模侵犯人权的殖民侵略战争。而今天,被指责的、所针对的几乎都是它们的前殖民地、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有人不懂什么叫颠倒是非,什么叫强权政治,什么叫双重标准,那么人权会关于国别提案的讨论就是最好的课堂。
沙祖康强调指出,本届人权会无视在某国正在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和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老人的流血和死亡,却在假装一本正经地关心着一些国家的人权,百般为难在全球化形势下困难重重的发展中国家,这是莫大的讽刺。
在谈到中国的人权状况时,沙祖康说,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完全由人民当家作主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个别西方国家或某些人看着心里不舒服,想方设法诋毁中国,并把中国列为点名攻击和指责的目标之一。我愿在此告诉他们,最关心13亿中国人民人权的是中国政府。至于你们是否关注,是否接受,其实并不重要,甚至是毫无意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阻挡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沙祖康最后强调:“我们反对政治对抗,并非害怕政治对抗,而是因为政治对抗产生不了和平文化。我们反对国别提案,并非害怕国别提案,而是因为国别提案无助于保护和促进人权。各国完全可以通过对话和合作,对处理国别人权问题的方式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真正的改革。”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伊拉克拒绝“石油换食品”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吴文斌
在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导致伊拉克人道主义灾难日益严重之际,联合国安理会3月28日一致通过了第1472号决议,同意对伊拉克的“石油换食品”计划恢复执行和调整,并授权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暂时”管理这一庞大的人道援助计划。决议规定安南将在今后45天内负责实施这一计划。同时,安理会可视情况延长这一授权。
联合国在中断执行“石油换食品”计划短短10天之后,又迅速恢复执行该计划。其理由是,鉴于伊拉克境内目前出现的特殊情况,有必要对“石油换食品”计划进行“临时”的技术性调整,以确保伊政府此前根据这项计划签订的人道物资进口合同能够继续得以实施。决议还规定,安南有权在伊境内外寻找存放人道救援物资的地点,对目前的伊拉克人道物资进口合同重新进行评估以及支配存放在联合国账户内的伊拉克石油收入。作为后续行动,安理会准备在“石油换食品”计划在伊境内恢复后授予安南同“实际控制”伊拉克的“有关当局”进行协调的权利。
安理会这一“善意”的决定本以为能得到伊拉克政府的欢迎,因为就在此前3天,伊拉克贸易部长萨利赫还在巴格达举行的记者会上猛烈抨击安南屈从美国压力,单方面中止“石油换食品”计划,并强烈要求联合国恢复执行这一计划。然而,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在决议通过的第二天就断然加以拒绝。他说,安理会新决议修正了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时期通过的原决议内容,只有伊拉克才能够管理这一计划,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之所以先是强烈要求联合国恢复执行“石油换食品”计划,后又断然拒绝,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新决议全权授权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临时负责,并与“实际控制伊拉克的有关当局”进行协调,完全无视巴格达现政权的存在;二是安南只在45天内“临时”负责实施该计划,言下之意只在战争期间实施这一人道主义计划。因为按照美国和伊拉克反对派的协议,战争一旦胜利,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国际社会立即解除对伊拉克的全面制裁,“石油换食品”计划自然就不复存在;三是美英急于尽快恢复“石油换食品”计划,其目的是表示对伊拉克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注”,笼络人心,同时减轻美英对伊人道主义援助的负担。(本报大马士革4月1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中国效应”惠及世界
朱梦魁 最近,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登载了戴维·史密斯的一篇文章,题为《巨龙登场》。文章分析了当前世界经济停滞不前的现状,强调某些发达国家自身问题导致经济竞争力下降;文章由此告诫,不应过分夸大中国低成本产品的竞争威胁,认为来自中国的低成本产品有利于压低世界商品价格和控制通胀。文章公正评介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全球的良性影响,并将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的这一活跃因素称之为“中国效应”。
《巨龙登场》在描绘世界经济形势时言简意赅:“除了战争和恐怖活动,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最大的顾虑就是中国了。它们眼盯着这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规模庞大而且发展迅速的国家,它们看到的是一种巨大的竞争威胁。”文章同时指出,中国竞争力的巨大优势,在于廉价的生产成本和飞速的经济增长;反观一些发达国家,仍难以摆脱不景气的阴影。
《巨龙登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了较为客观的评述:鉴于中国的经济只占全球经济4%的规模,所以既要面对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后的新形势,也不要危言耸听,过分夸大中国竞争力,渲染“中国是廉价商品的世界工厂”。文章指出,要看到中国经济的两方面,一是令世人震惊的发展速度,二是中国国内无可比拟的巨大市场。尽管中国目前的人均购买力还远不及西方国家,但消费开支也在迅速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的潜在购买力无论对于拉动内需,还是吸引外国的投资和产品都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巨龙登场》相对客观地分析了众说纷纭的“中国效应”,主张既要看到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从商品设计和生产的流程上看,发达国家虽然因生产成本高而处于相对劣势,但它们普遍在技术和科技方面占有较大优势。多年来,随着合资生产与技术转让项目的扩展,某些种类的商品生产从发达国家迁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从而缓和了全球通胀。 根据德累斯顿—克兰沃特—本森证券公司最近发表的报告,自1994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压低了国际市场的商品价格。如果没有“中国效应”,英国的通胀率会高出一个百分点,世界范围的通胀率也不会是现在的2.7%,而至少是3.5%以上。这份报告指出,在美国、日本及欧元区也出现了同样的效应,其结果是缓解了这三大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时让其经济取得了相对快速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更多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这两大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效应”已成为令世界各国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中国效应”对控制全球通货膨胀和保持低利率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情。
第3版(国际)
专栏:
半岛电视台网站遭“黑”
据新华社洛杉矶3月31日电 (记者颜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在上周遭受持久而大规模的黑客攻击,创造了大型网站遭“黑”的世界纪录。
这家主要覆盖阿拉伯语地区的卫星电视台,在开战后将很多战事报道放在其网站上,并于上周一推出了英语新闻频道,目标对准英语地区用户。但此后不久,这家网站即遭到黑客攻击。黑客利用大量的“虚假请求”堵塞这家网站的数据通道,使网民们无法正常访问该网站。
半岛网站采用大幅增加接受访问的数据带宽应对攻击,其每秒200兆字节的带宽达到一个普通因特网网站的100倍。但黑客马上用更多的“虚假请求”手段堵塞了带宽的增加部分。在上周的大部分时间内,这家网站处于瘫痪状态。直到星期日,这家网站的阿语新闻频道才恢复正常,但英语频道仍处于瘫痪状态。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战地记者被炒鱿鱼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军方加紧了对新闻媒体的控制。仅3月31日一天,就有两名战地记者遭“封杀”:一个被电视台解雇,一个被军方驱逐。目前至少有3位记者成为“不受军方欢迎的人”,五角大楼和战地记者的关系日趋紧张。
彼德·阿内特31日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解雇,原因是他在伊拉克官方电视台播放的访谈节目中说,美国的伊拉克战争计划已“失败”。阿内特曾因报道越南战争而获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奖。1991年海湾战争时,他任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是唯一留在巴格达进行战地报道的美国记者,再次获得普利策奖。
这次,阿内特受雇NBC,重返巴格达。日前,他接受了伊拉克官方电视台的采访。阿内特在节目中表示,“由于伊拉克的抵抗”,华盛顿的“第一个战争计划已失败”。他还说,伊拉克人普遍反对美英对伊行动,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战争策划者显然低估了伊军反抗侵略的意志。大量关于伊平民伤亡以及伊军奋起顽抗的报道,也极大地触发了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烈抵制布什发动的战争。伊电视台在3月29日下午至少两次播出阿内特接受采访的画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福克斯电视网同日晚间也播出了访谈内容片段。
31日,NBC在早间新闻报道节目中发表声明说,“阿内特先生在伊拉克政府控制的电视台接受访问是错误的,特别是在战争期间。”此前,NBC曾为阿内特在伊电视台的谈话辩护,但后来仍然决定开除阿内特,NBC显然受到了巨大压力。阿内特同时还是美《全国地理杂志》特约撰稿人,这家杂志也发表声明指出,他的谈话与该杂志无关。颇有戏剧性的是,阿内特被解雇后,英国《每日镜报》立即宣布雇用他,并要他仍留在伊拉克从事战地报道。
与此同时,美国军方发言人3月31日通知福克斯电视台的著名记者热拉尔多·瑞弗拉说,不欢迎他继续跟随美军报道伊拉克战况。军方没有说明具体原因。但有媒体透露,在报道战况时,瑞弗拉曾将一张地图铺摊在沙土地上,此举被认为泄露了美国军队的位置。
瑞弗拉近十多年来在美国传媒界风头甚健,获得过许多奖项,其中包括乔治·佛斯特·皮博迪奖和多项艾美奖。他擅长国际新闻报道,在摄像镜头前他从不正襟危坐,激动时他不是失声痛哭就是大声怒骂。在报道阿富汗战争时,他总是手持一支枪。正是他这种嬉笑怒骂的独特风格,为福克斯新闻带来了跃升的收视率。
上周,美国记者菲尔·斯麦克被美军从伊拉克驱逐。军方指责他“在战地报道中的人物、时间和地点都太具体”,这样做可能危害了美军的安全。
随着美军攻打伊拉克的战局处于胶着状态,布什本人和他的部下经常把火气撒到传媒的战争报道上。美军上周在伊战场停滞不前,传媒作了如实报道后,布什竟怒骂传媒“愚蠢”。布什上周与英国首相布莱尔举行“战争峰会”后,在记者会上被问到这场战争是否要打几个月而不是几星期时,他暴跳如雷地说:“要打多久就打多久。这是给你的问题的答案,也是你想要知道的!”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待新闻界更是霸气十足。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他表示美军会快刀斩乱麻地推翻萨达姆,但上周美英联军进展不顺利后,他就变脸了。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拉姆斯菲尔德在记者会上,面对记者有关美军战术失误的问题,表现得极度烦躁和愤怒。他最怕记者追问有关“速战速决”或战争何时结束的问题,他公开抱怨美国媒体经常“误报”美国政策,斥责美国记者的报道“不成熟”。(本报华盛顿4月1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现场报道迥然相异
新华社记者 李保东
美国中央司令部在伊拉克战争指挥部新闻中心大厅的墙上并排装有6台彩电,5台播放美国和英国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一台播放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节目。播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的电视机和播放半岛电视台节目的电视机紧挨着,但它们对伊拉克战争的“现场报道”却大相径庭。
CNN画面显示美军“按计划前进”时,半岛电视台播放的却是无辜的伊拉克民众被炸死炸伤的场面;前者镜头里是一些“被解放了”的伊拉克男女老幼夹道欢迎美军官兵,后者转播的却是5名美军被打死的画面。
CNN和半岛电视台的记者见面时都会亲热地相互问候。在新闻发布会上,CNN记者的提问基本上都与美英联军的进展情况有关,“无关痛痒”;而后者的问题往往非常“麻辣”,总能在美军发布的新闻里找到“消息”。
新闻中心里汇集着来自世界各国200多个媒体的550多名记者。总有记者要求采访半岛电视台的同行,却从没听说有要采访CNN记者的。新闻中心的记者普遍认为,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半岛电视台比CNN等美英国家的媒体要客观。为此,美英还“谴责”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不人道画面”。造成两家电视台对伊拉克战争报道不一样的原因,是报道方针不同,还是理念不一样,抑或是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呢?观众从中可以做出判断。
(据新华社赛利耶军事基地4月1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图片新闻
随着伊拉克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凸显在国际社会面前,这就是无辜平民遭受战争灾难的问题。据伊拉克新闻部3月29日公布的伤亡数字显示,伊拉克已有6000多平民在美军的轰炸中伤亡,其中很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战争不断升级,将有更多的无辜生命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伊拉克人道主义危机正在加重。
图①:背井离乡
两名伊拉克人携带铺盖逃离自己的家园。他们的背后是两辆正向巴士拉进军的英军坦克。
图②:嗷嗷待哺
伊拉克儿童在巴格达手举饭盆等待发放食物。
图③:救救孩子
巴格达一家医院的工作人员为一名在轰炸中受伤的伊拉克儿童疗伤。
新华社发
第3版(国际)
专栏:读者来信
一个农村中学生的感想
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心。身为一个中国公民,同样也是世界公民,我是热爱和平的。以往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残酷,人们不会忘记吧!如今,美英轰炸伊拉克,这恐怕使每个热爱和平的人的心灵都会受到很大的撞击吧!历经风雨出乱秋,安居犹恨战城楼;又看他国烽烟起,却叫我心亦悲忧。居此不见战疆事,也知士兵血满头;耳亦不闻难民哭,但知孤儿泪长流。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生,也许我不懂政治上的纠纷,但我知道,战争是最残酷的……一切的一切告诉我们“反对战争,力争和平”是世界上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沈山水(16岁)陕西省汉阴县蒲溪中学初二(1)班学生
第3版(国际)
专栏:
古巴发生劫机事件
据新华社哈瓦那3月31日电 (记者郑建东)古巴31日发表的官方公报说,古巴一架安—24客机31
日晚被劫持。目前,该飞机仍停在哈瓦那何塞·马蒂国际机场的跑道上,机上共有46人,其中包括6名儿童。这是古巴在不到两周内发生的第二起飞机被劫持事件。
公报说,这架飞机是在从青年岛首府新赫罗纳飞往哈瓦那途中被一名男子劫持的。机组人员说,劫机分子要求改线飞往美国,由于油料不足,飞行员将飞机降落在哈瓦那机场。劫机犯处在飞机尾部,可能携有两颗手榴弹,并可能有同谋。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