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党管人才: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人才强国战略”三人谈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盛若蔚
嘉宾 王通讯 人事部人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沈荣华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主持人语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强调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要求,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加深对党管人才原则的理解,促进去年5月中央下发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本报日前约请参加“学习贯彻《人才规划纲要》座谈会”的3位国内人才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展开对话。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介绍给读者。
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
主持人: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提法上看似简单的两字之差,从中却可以看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关于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如何理解党管人才?它的意义何在?
彭剑锋: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这是党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党对人才认识的深化与提升的表现。
在党的历史上,党的干部政策在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实践中,党的干部政策就包含了所有的人才政策。正是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有了组织和人才的保证。进入新时期,支撑党的各项事业的人才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才的范围也从过去的党内干部扩展到代表不同经济成分的、处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不同层次的价值创造者与贡献者,各类人才的干部身份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逐渐淡化。显然,“党管干部”一词已难以涵盖党对人才宏观管理工作所应承担的职责。
王通讯:人才队伍的构成除了党政人才外,还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他们的作用将更为凸显。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的新形势下,党管人才将更加有利于培养、壮大我国的人才队伍,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才广泛分布在各类不同的组织之中。党管人才,有利于发现和启用各类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更多的人才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巩固和扩大执政党的社会基础。
党管人才还可发挥执政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全面部署、统一协调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沈荣华:党管人才应切实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大力提升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
坚持党管人才,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而不是由组织部门直接具体去管人才。它既非“包办”,更非“代替”。宏观管理要从路线方针、机制环境和政策法规上去管。
人才乃强国之本
主持人:谁抢占了人才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这已成为国际上的共识。去年5月,中央在《人才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如何理解这一战略思想?
王通讯:凡战略,均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它是关于依靠人才队伍优化,建设富强国家的总体规划。“‘强国’二字,描述的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两者结合,就是将‘行动’和‘目标’统一起来,这也契合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彭剑锋:人才强国战略,应当从全球一体化经济竞争的角度,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高度来认识。研究人才强国不能背离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尤其是未来中国产业竞争的要求。
我认为人才强国战略包括:人才资本优先积累战略、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战略(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成长与发展环境的优化战略、国际化高级人才培养与引进战略、宏观人才结构优化调整战略、智力资源资本化战略、人才体制变革与创新战略、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推进战略、农村及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战略等方面内容。
沈荣华:实施人才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世界竞争、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要求。当今世界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力度,西方发达国家还凭借其经济优势,抢夺世界范围的人才。
主持人:的确,眼下国际知名猎头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就是一个明证。那么,我们国家目前的人才工作情况如何?
沈荣华:在我国新一轮发展中,人才出现了新一轮短缺,进入了新一轮竞争,亟需新一轮开发。只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把我国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在人才的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方面,当前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还很不适应,人才形势比较严峻。
沈荣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事制度已基本适应市场化运作,但要实现人才强国战略还要重建制度优势。如在人才体制改革上,应更注重从政策创新转向制度创新;在人才专业规格上,应更注重适应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与之配套;在人才使用上,应更注重从“刚性化”转向“柔性化”;在人才待遇上,进一步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实现“智力资源资本化”;在人才环境上,更注重从硬环境、宏观环境的改善转向软环境、微观环境的优化等等。
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主持人: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目前最需要做好的是哪几项工作?
王通讯:从根本上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得靠两大“法宝”——壮大实力+激发活力。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壮大人才实力;通过改进人才管理激发人才活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逐步扩大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抓好继续教育,鼓励个人、企业、外资投入教育事业,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教育管理体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人才管理方面,要拓宽人才管理的视野,注意为全社会各类人才提供公平的竞争条件,尽快解决我国人才市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相互分割问题,实现政府依法行政,鼓励创业和创新,为包括海外留学人才等在内的所有人提供鼓励创业、干成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彭剑锋:实现人才强国战略要抓两个关键:一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的优化;二是人才管理模式、机制的变革与创新。此外,还应关注两个弱势领域,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的开发。这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核心人才队伍与基础人才队伍的矛盾。(图片)
1、王通讯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投入创建人才学理论体系的著名学者之一。代表作为《王通讯人才论集》(五卷),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2、沈荣华 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在国内率先提出“社会主义人才市场理论”、“人才高地建设理论”等,主持和参加了30多家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研究,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0多项。
3、彭剑锋 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他的有关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研究与咨询实践的典型代表人物。
第15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议论风生
“家”门应常开
陈立烽
3月27日,山西晋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雁红深入沁水老区龙港镇老木峰煤矿和工人在一起畅谈十六大精神并强调“安全生产,安全为天”。杨笔文李娜摄
基层“党员之家”、“团员之家”、“民兵之家”等作为对党员、团员、民兵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学习业务知识,娱乐的阵地,起到了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村青年素质的积极作用。
但是,也不难发现,有些“家”常常“铁将军”把门,室内灰尘满地,文化器材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坚持长远建设。要从“硬件”、“软件”上搞好配套设施和各项活动制度的落实,不要上级检查时才临时突击抓。要选配责任心强,组织协调能力好的人员来管理“家”,确保活动不间断。二是坚持多方合建。力争把党员之家、团员之家、科技夜校、民兵之家融为一体,办出特色、办出效能。三是综合利用。各“家”不能仅仅满足于为青年提供一个集体活动场所,而应把它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在政治教育、村民议事、科技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中发挥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家”门常开,活力长在。
第15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党政干部论坛
让优秀企业人才脱颖而出
山东青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张若飞
到2002年底,青岛市的国有(集体)企业数量已经从1998年的4600多户减少到1900多户,而经营性国有(集体)资产则从308亿元增长到451亿元。国有资产质量的明显改善,主要是青岛一些大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拉动作用;而张瑞敏、常德传、周厚健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对大企业的发展起了根本性的作用。
那么,这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作为干部选拔、培养的重要职能部门,多年来,市委组织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逐步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转变,把企业家作为干部队伍中最丰富、最优良的资源去经营、去开发,努力为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选拔企业家的标准不同于党政干部,我们坚持“在能人里选好人”,谁实绩突出就用谁;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用人;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从企业长远发展着眼,大胆起用年轻干部。
市委组织部对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拔,在继续坚持传统的组织任用方式的同时,又积极探索了市场配置的途径。目前,已经为80多家各类知名企业从市场上成功地搜寻并推荐了总经理,独立董事、监事、审计特派员,营销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技术总监,法律顾问等300多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市场配置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实际运作当中遇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对干部管理权限之外的人才,如何把握政治业务素质,如何评价经营业绩,如何了解人才的发展潜力等等。我们探索了背景调查、业绩评估、素质测评、情景模拟等一系列符合市场要求的具体办法,成效明显。在背景调查上,主要依靠全国组织部门、企业经营者评荐中心的网络,以及专业调查机构,全方位了解推荐对象的成长过程;在业绩评估上,主要是依靠专家和当地的权威部门来进行;素质测评方面,通过自主开发的职业经理人素质测评系统,对推荐对象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行为特征进行测试,发现他们的潜能;情景模拟,主要是应用文件筐技术,由考知识转变为考能力。这些方式方法都为我们和企业选好人提供了依据。
第15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观点速递
以制度作保障
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以制度为保障。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学习、“三会一课”、重大纪念日思想教育、先进典型教育等项制度,把党员先进性教育与之相结合,融入制度之中,并作为加强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坚持下来,把坚持制度的好坏作为考核党组织和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广大党员始终胸怀坚定信念,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使先进性教育效果付诸于实践之中。
黑龙江 刘海涛
第15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观点速递
榜样的力量无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除理论教育要紧密联系实际外,还应该多树立身边典型,以其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事迹来感召、教育其他党员,达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目的。由于典型来自身边,对其他党员来说,他们的事迹可信度高,激励作用大;反过来,这也会促进典型进一步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先进性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湖北 朱健
第15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观点速递
注意六个并重
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工作。在基层党组织中应注意做到几个并重:制度教育与自觉教育并重,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并重;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并重;政治理论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并重;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并重;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并重。
河南 成庆伟
第15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观点速递
做好对照与换位
“对照”,一是教育活动要对照工作实际,联系存在的不足追根溯源;二是教育活动要对照思想实际。“换位”,一要与群众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群众,看看自身在树干部形象,抓工作落实,办好事、实事方面做得如何,能否让群众满意;二要与组织换位思考,看看自己是否让组织满意。
江西 章晖宇
第15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十六大精神到矿井
3月27日,山西晋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雁红深入沁水老区龙港镇老木峰煤矿和工人在一起畅谈十六大精神并强调“安全生产,安全为天”。
杨笔文 李娜摄
第15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公仆心声
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江苏省常州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杭天珑
杭天珑,1955年出生,江苏扬州人,党校研究生。曾任姜堰市委副书记,兴化市委副书记、市长,2001年8月任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2年9月起任常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十六大报告提出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我认为,要把着力提高、完善和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作为研究思考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切入点,作为各项干部工作的基准点,也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抓自身建设的目标点。
把选准用好干部作为增强班子整体功能的前提。要在干部选拔任用观念上突破,把“靠得住、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作为选用干部的基本标准,把“工作需要、人岗相适、群众满意”,作为选用干部的基本要求,将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要善于从党政机关之外选用优秀人才,充实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实现各类人才的优势互补。
把优化班子结构作为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关键。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切实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以着力解决两大难题为突破口:一是“进口”问题。要把选用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党委及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二是“出口”问题。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领导干部试用期制、任期制、辞职制、降职制等制度,疏通出口,整合领导职位资源,为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创造有利条件和现实可能性。
把加强能力建设作为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保证。要确立大“人才”观,真正把领导干部作为领导人才纳入人才范畴,实现以人才的眼光来看待领导干部,以人才的标准来衡量领导干部,以人才的价值来使用领导干部,以人才的规律来管理领导干部。在加强领导干部在本地区多岗位交流锻炼的同时,还应加强跨地区、跨行业的交流锻炼,特别是要顺应发展要求,加大选派优秀干部到境外学习、培训和工作的力度,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驾驭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领导能力。
第15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红安,举世闻名的“将军县”。
这里,曾留下了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足迹;这里,曾浸染着无数英雄豪杰的鲜血。
如今,驻扎在这块红土地上的武警黄冈市支队红安县中队党支部,二十二年如一日,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坚持用“红安精神”建队育人,谱写了一曲弘扬艰苦奋斗作风的赞歌。
红安精神新传人
——武警湖北红安中队党支部建队育人纪事
杨伟成 杨锋
让红安精神永驻在心坎上
特殊的历史伴随着特殊的使命,老区的荣誉激励着代代传人。牢记“两个务必”、弘扬“红安精神”、成了红安县中队一茬又一茬官兵的义务和责任。支队长黄义德说,中队年复一年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像接力棒一样,22年从未间断。
昔日救国战场,今朝爱国课堂。每年新战士入伍的第一课是请老红军讲红安光辉的革命历史,参观的第一个场所是红安革命烈士陵园,读的第一本书是《红土地》……这些,成了中队教育战士永不迷航的罗盘。中队党支部注重从点滴入手引导和帮助官兵牢记“两个务必”,自觉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做到节约一滴水、一两油、一粒米、一度电。
让红安精神镌刻在党旗上
每年年初,党支部把“红安精神”和以“不忘本、不忘党的培养、不忘肩负的重任”为内容的“三不忘”教育列入学习计划,把学习成果与年终晋职晋衔、立功受奖结合起来;官兵们入党时,面对鲜红的党旗,党支部组织新党员吟唱革命传统歌曲;离任干部向新任干部交接时,首先要交接“红安精神”。
去年7月,指导员唐杰的爱人分娩,当时,他正带领官兵昼夜奋战在“扫黄打非”一线。队长要求替换他,他执意不肯。他说:“我在红安的时间长,对这里的地形和治安状况更熟,还是让我战斗到底吧!”就这样,唐杰始终没能抽身回家看看。天有不测风云,孩子出生后持续发烧,两天后不幸夭折。当唐杰赶到医院时,抚摸着孩子冰冷的脸蛋,这名铮铮铁骨的汉子泣不成声:“儿子,爸爸对不起你呀!”
让红安精神凝结在岗位上
中队常年担负看守勤务,官兵们尽职尽责,严防死守,一个哨兵就是一个监视器,决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去年8月4日16时,当班哨兵郭豫林发现16号监舍有名羁押对象用手推放风网,小郭立即制止并报警。经查,3个放风场的钢筋有位移痕迹。原来,这是一起有预谋的集体越狱事件,由于哨兵警惕性高,使羁押对象的脱逃梦胎死腹中。据统计,中队22年没有发生一起执勤事故。
针对“扛枪不如经商,操场不如市场”的错误观念,中队官兵们自觉摆正“市场”与“训练场”的关系,做到“不恋市场恋操场,不图安逸图奉献”。”不少退伍兵在战友的留言册上写道:在我的一生中,永远也忘不了红安精神,她是我人生航程中不竭的动力!(附图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