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4月1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4-0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以实为本 虚实并举 '...

第9版(理论)
专栏:专家议专题

以实为本 虚实并举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秦池江
  经济的虚拟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那么,什么是虚拟经济,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实体经济有何影响?应当如何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今天刊发的3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编者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合,有没有一种最佳模式,存不存在某种最优均衡状态,这与其说是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种动态均衡条件下的经验选择。比如说一台动力锅炉,其中的水重要还是蒸汽重要,很难作出简单判断。锅炉中有水才会产生蒸汽,水不升华为蒸汽就不能做功。水和蒸汽在分子结构上是相同的,但其能量却有极大的差别。
  对于什么是虚拟经济,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和不同的划分标准,因而在讨论中极易产生分歧。我理解的虚拟经济是狭义的,是指股票、债券、衍生品交易市场,也可以简单概括为金融权益资产的交易经济,或者说,以钱生钱的经济。至于银行、保险、信托、房地产以及货币市场,不宜笼统地称之为虚拟经济,因为这些部门的交易同实体经济的关系极为密切,同实体经济有着内在的不可分性,从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上很难找出区分其实与虚的界限。如果一定要区别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妨以其市场均衡机制作为区分标志。我们知道,在实体经济中,供给和需求均衡规律决定着交易价格的波动,价格会自动回归到市场供求均衡点的价格水平,均衡价格是相对稳定、长期连续的,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银行、保险、信托、房地产和货币市场,在比较健全的经济环境中,通常遵循着供求平衡规律,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偏离实体经济,出现泡沫甚至被泡沫所湮灭。非实体经济,特别是金融权益资产的交易,则是遵循价格预期机制,交易价格决定于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价格上升时人们获利的欲望更为强烈,购买需求可能无限扩张;当交易进入某种难以为继的状态时,就会出现价格的急剧回落,此时的市场价格不是供求平衡点,而是市场预期破灭、交易崩溃的结果。这种虚拟经济,有着天然的泡沫经济因素,如果监管不力,人们极易被价格所误导,招致灭顶之灾。
  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典型的实物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摆脱了实物经济的羁绊,发展了交换经济,物质产品和权益资产逐渐进入市场,金融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证券市场有了一定规模,并开始参与国际资本市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我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发展目标,决定了必须不断改革和提升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与经济结构,在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虚拟经济。1990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其增强实体经济的资产流动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形成资产价格发现机制、筹资等功能日益显著,也开辟了风险转移的新途径。但是,我国也必须吸取一些国家发生严重金融危机的教训,防止虚拟经济大起大落,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
  一国特别是大国的经济发展,其主体必须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犹如锅炉中的水,虚拟经济好比把水转化为蒸汽,一台锅炉如果没有装入足够量的水,不可能产生足够强的蒸汽;如果只有水,没有蒸汽,就不能做出新功;如果只注重取得蒸汽,而不注意锅炉内水量和温度的变化,也是极其危险的。美国的经济实力固然表现在它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网上交易市场,但归根结底,是缘于它有强大而牢固的实体经济,其中又以强大的高科技产业和先进的制造业为支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效率有待提高。所以,无论从宏观经济管理上,还是从微观经济活动上,最基本的战略出发点与战略目标,都应放在实体经济的成长之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经济的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全社会的富裕、文明和健康发展。发展实体经济,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经济资源,又要积极开发和吸收外部资源,使经济充分货币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不仅要发展银行、保险、信托等传统金融产业,还要发展投资、证券和衍生品交易——虚拟经济,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虚拟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没有绝对的标准。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额,是商品交易额的几十倍、上百倍,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也要达到同一水平。衡量虚拟经济是否达到正常水平以及是否保持稳定的状态,最关键的是要看它能不能为实体经济创造发展的条件,能不能为实体经济的成长源源不断地输送有效的资源。如果出现负面效应,导致实体经济的资源流失,削弱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劲,甚至掠夺实体经济的资源,这种虚拟经济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从宏观经济调控来说,必须严密注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协调运转,防止虚热实伤,更不能助虚劲而招实祸。以实为本,虚实并举,乃是上策。 Fai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稳定虚拟经济系统是关键
南开大学教授 刘骏民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虚拟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实体经济中孕育出来的;二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二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从历史的角度看,与封建社会的土地买卖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是最先被资本化运作的资产,土地价格不但与其预期收入直接相关,而且也与同期资本的利息收入有关。随后,股票、债券的价格也被资本化了,它们被当作与资本物(机器设备等)一样可以带来收入的资产。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些知识产品也被资本化了。这些资本化了的资产与资本物不同,它们有资本的获利形式,却没有生产资本的物质生产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化了的虚拟资产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是“资本化定价方式的泛化”。它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或者说整个经济越来越呈现对虚拟经济的依赖。于是,从经济运行的不同特征出发,就产生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分。实体经济是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形成其价格,并靠生产技术及生产成本来支撑的价格系统;虚拟经济是在人们心理预期的基础上形成其价格,由人们的观念或心理来支撑的价格系统。
  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时期,由于资本化定价方式范围尚小,只有当价值系统出现较大问题的时候,以货币金融为核心内容的虚拟经济系统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的心理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实际投资来影响经济运行,技术、成本等才是影响整个经济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当资本化定价方式泛化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经济的运行已经无时无刻不受到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运行特征来看,实体经济这一成本和技术支撑的价格系统相对稳定,其决定性因素是技术,它的一般性规律是随着技术进步,商品的成本不断下降,因此其价格也随之呈下降趋势。这就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保持其产品的稀缺性,提高价格,增强盈利能力。而在虚拟经济系统,这个规律就不存在,因为虚拟资产本身没有成本,或其成本相对其价格过小而可以忽略。因此,这个系统几乎完全依赖于人们的心理支撑,这就使虚拟经济系统与实体经济相比具有更大的波动性。波动性对于实体经济来说,多是外部冲击造成的;而对于虚拟经济来说,波动性则是内生的,先天就有的,它会将实体经济系统中的一些微小的变化多倍放大在虚拟经济系统中,并直接通过信用关系的变动反馈给实体经济,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
  由于虚拟经济是从实体经济中孕育而生的,它一方面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断对市场经济的社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这些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它就会以泡沫经济或金融危机的形式破坏正常运行的价值系统,使整个经济陷入混乱状态。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物质生产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这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初期,价值增值与物质生产过程是统一在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上的。当虚拟经济发展之后,从微观层面上看,虚拟经济的价值增值可以脱离物质生产过程,但是在宏观层面上,价值系统对二者的统一性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横切面上来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其目的是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持稳定的关系。在早期,这种稳定关系在微观层面上可以基本上由企业的经营业绩来保证。但是,随着避险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扩大,实体经济本身的风险在逐渐减小,而虚拟经济中的风险则在逐渐增大,风险被转移到金融系统中。随着虚拟经济系统的扩大,许多资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性,而这些风险也都会集中在金融系统中。当这些系统性风险控制得当的时候,经济就发展;当这些系统性风险不能被很好控制的时候,价值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从而损害社会经济生活。
  针对我国虚拟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注意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稳定关系尤为重要。因为,虚拟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意味着虚拟资产规模的扩大,相反,在虚拟经济运行不稳定的条件下,单纯的规模扩大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东南亚金融危机就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稳定关系,主要靠虚拟经济的稳定来维持。稳定虚拟经济,不是抑制其价格波动或规模,而是将整个虚拟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则、监管方式加以理顺。首先是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虚拟经济系统中的主体行为。其次是规范、完善资本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规避和转移风险。第三是加强监管和严格执法。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因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应当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 Fai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虚拟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翀
  虚拟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相对于生产资本而言的,它的基本形态是有价证券和衍生金融工具。虚拟资本之所以是虚拟的,首先是因为它的价值是由它的收入派生出来的,即它的价值是虚拟的;其次是因为它的运动不仅与生产资本的运动相脱离,而且还与其所代表的资金的运动相脱离。经济的虚拟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当资本的运动越来越远离直接的生产过程,经济就虚拟化了。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有价证券的出现标志着经济虚拟化的开始。有价证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债务工具,另一种是权益工具。前者体现借贷关系,后者则体现所有权关系。以公司债券和股票为例,它们被发行以后,企业把获得的资金投入生产过程,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虽然公司债券和股票以独立的形态不断地在交易和流通,但是这种流通仅仅改变着债权人或所有者,它们所代表的资金仍然在生产过程中。有价证券可以带来收益,成为资本,但这种资本的运动与生产资本的运动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即资本开始虚拟化了。另外,生产资本本身是商品,它具有价值,而有价证券是一种凭证,它本身没有价值,它的价值是由它的收益派生出来的虚拟价值。
  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标志着经济虚拟化的深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出现了互换、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以股票期权为例,它是在未来的一定时间里按照一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股票的权利。如果说股票的发行体现了一定的生产资本进入生产过程,股票的交易体现了这部分生产资本的所有者的变更,那么股票期权的交易已经与生产资本的运动没有关系。另外,如果说有价证券的虚拟价值是由其收益派生出来的,那么金融期权的虚拟价值则是由金融期权的条件和有价证券的虚拟价值的差异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是由有价证券的虚拟价值再次派生的虚拟价值。
  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但价格的变化在调节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带来了价格风险。经济的虚拟化就是为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价格风险、创造新的信用而发生的,它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就会发生经济的虚拟化。例如,银行的产生是经济进步的表现,但通过银行进行资金融通需要花费较高的交易成本,这就使债务工具的产生成为必要。借助于公司债券等债务工具,人们既克服了银行产生以前直接的资金融通的不便,也降低了银行产生以后间接的货币融通的成本。又如,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利率的变化频繁发生。这意味着利率在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利率变化的风险。然而,在货币市场上,既有规避风险的保值者,也有愿冒风险的投机者,这就出现了转移风险的金融工具,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期权等。再如,有的银行资产如住房贷款等是没有流动性的,但银行可以通过资产的证券化将其转变为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即进行信用的创造,从而提高资金的效率。可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有价证券和衍生金融工具等虚拟资本,而虚拟资本的产生又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资金融通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与任何其他事物一样,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在对实体经济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其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首先,虚拟资本的发展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传统的金融资产投机是单一的金融资产投机,但在虚拟经济条件下,金融资产投机是立体的金融资产投机。例如,外汇投机除了对即期外汇的投机外,还进行远期外汇、外汇互换、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的投机。一旦投机成功,将获得数倍的收益;一旦投机失败,则是数倍的损失。其次,虚拟资本的发展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由于许多虚拟资本的交易不必支付全部金额而只需交纳保证金,投资者便可以利用较少的资金进行高额的虚拟资本交易,即利用金融杠杆进行交易,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大。在虚拟经济条件下,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众多,金融市场结构复杂,金融机构有更多的方法逃避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从而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加剧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首先,虚拟资本的运动脱离了生产过程,并且越来越不受生产过程的制约,它可以不断地自我繁殖和衍生,从而在数量上有可能出现过度膨胀的倾向。其次,虚拟资本的价值是由预期的收益派生出来的,而未来的收益又取决于虚拟资本价格的变化。这样,虚拟资本的价格在一段时期里可以通过自我维持而出现螺旋式上升。虚拟资本数量的扩张和价格的上升,造成人们虚拟财富的增加,人们将相应增加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从而带动产值的增加,出现表面上的繁荣景象。但是,虚拟资本最终还是要受到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制约,不可能无节制地膨胀。一旦经济泡沫破灭,人们不得不调整预期,虚拟资本的数量和价格就会急剧收缩。随着虚拟财富的大幅度减少,人们将不得不相应减少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导致经济的衰退,进而使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 Fai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孙志勇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这一论述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于深入推进新世纪新阶段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在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促进人民当家作主和推进依法治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深入有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维护党的领导,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捍卫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点,就是通过具体的执政行为最大程度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牢牢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以坚持和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己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严厉惩治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不断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地实现、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
  深入有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原则和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展党内民主,开展党内监督。通过发展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夯实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通过改革和完善办事公开、事前政务听证和咨询、民主评议、信访举报等制度,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丰富群众监督的形式和途径,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人民当家作主。
  深入有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党和国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大力加强廉政法制化建设。这是近些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一个宝贵经验。经过10多年的努力,廉政法制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廉政立法,健全和完善廉政法律和制度,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第一,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有力地促进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廉洁从政;第二,初步以法规的形式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职责权限、组织协调、工作程序以及执纪执法的政策标准等确定下来,使反腐倡廉工作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了依法治腐。这些都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有力地推进党和国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推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 Fai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廖进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十六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为人类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社会科学则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认识和把握社会及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进入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现为开端,以信息科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为主导,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大步向前推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变。但不应忽视的是,任何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和运用、转化,都是人和社会组织所主导、所参与的过程,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持与保障。无论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抑或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只有二者协调发展、共同作用,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前进。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双重探索,以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了解并熟悉世界发展趋势和国际交往规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提出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与对策,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将会更加凸显出来。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并不意味着减轻自然科学的分量,而是要加重哲学社会科学的分量。如何加重分量?关键在于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20多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为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奠定了思想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创新,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担负的神圣职责;能否完成理论创新的艰巨任务,是整个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瞄准学术理论发展前沿,更新研究方法和手段,创作学术精品,多出具有原创价值的研究成果;必须善于倾听实践的呼声,努力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深层次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仅要在基础学科领域不断构筑学术新平台、攀登新高峰,为文化传承和积累作出新贡献,而且必须潜心研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课题,推出更多的成果,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服务。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应切实做到“五个必须、五个一样”。首先,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共识,像重视自然科学一样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着力纠正现实中存在的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偏见,摒弃那种认为哲学社会科学不是科学的错误观念。第二,必须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作用,像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组织领导一样,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组织领导,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划,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广阔的空间。第三,必须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力度,像重视对自然科学投入一样,给予各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部门以必要的经费资助和其他支持,努力改善其科研条件。第四,必须重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作用,像重视自然科学成果的推介和转化一样,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公正、合理的政策导向,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成果转化渠道。第五,必须珍视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人力资源,像重视培养自然科学人才一样,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必须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待哲学社会科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认真总结并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和规律,为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营造民主、和谐、求实的环境。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和鼓励理论研究中的大胆探索,允许和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互相交流、切磋与争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坚持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反对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摒弃浮躁浅薄、哗众取宠、做泡沫学问等不良学风,树立良好形象,保证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Fa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