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夏珺
说起农产品加工,著名农村问题专家陈锡文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吃过晚饭,让你吃一个苹果,你能吃得下。如果让你吃三个苹果,恐怕就受不了了。但是,如果把这三个苹果榨成一杯果汁,你会一口气把它喝下去。“把苹果变成果汁儿”,这个说法形象、生动,也点出了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既拓宽了农产品的出路,又解决了农产品的增值问题。
朝阳产业 潜力巨大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和后劲的增长亮点。
发展速度较快。“九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年均增长8.5%,到2002年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7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5%。
增加了农民的就业岗位和收入。到2002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6万多家,从业人员1600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其中规模以上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安排农民就业580万人,占全部规模以上乡镇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25%。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户的关系日趋紧密。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一些龙头企业把基地和农户作为“第一生产车间”,通过公司(企业)加农户、契约加服务、服务加农户、科农工贸一体化等经营模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衔接起来,延长了农业产业链。龙头与基地、基地与农户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各地的实践表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搞活县域经济,促进农业从单纯提供初级产品向增加后续效益、向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各环节的平均利润,增加收入等,大有裨益。
区域特色 初步形成
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植根于农村,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一些地方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由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组成的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储藏与加工,河北、河南的优质专用小麦加工和肉类加工,吉林的玉米加工和牛肉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湖南、四川的水稻和饲料加工,内蒙古的乳品加工和羊绒加工,河北的皮革、羊绒加工,江苏、浙江等省的羽绒制品,安徽、江西、福建、江浙等省的茶叶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等等,都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一些省、区还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的特色县、特色乡镇和特色村,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上规模、上水平的企业。据统计,全国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5653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年产值4176万元,其中31259家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平均产值3006万元,其中像三元、伊利、蒙牛、双汇、华农、旺旺、夏进、汇源、德大、华龙、鲁花等一大批企业不仅规模大,效益好,有品牌,而且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与此同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产品体系正在形成,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12个行业,生物工程、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加工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大幅度地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解决问题 谋求发展
农业部权威人士指出,尽管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快,势头好,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还不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有四大突出问题困扰着农产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加工水平和技术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比有较大差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不多,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4%左右。
二是产加销联结机制不完善。多数企业和农户之间是买断关系。订单农业履约率较低,只有1/3左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只占农户总数的1/4,农民受益有限。原料生产的品种品质结构不适应加工要求,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突出。区域优势发挥不充分,发展水平低与结构趋同并存。
三是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目前农产品加工业税赋重、贷款难、财政支持少等问题较为普遍。企业一次性收购原料,占用资金时间长,一般商业贷款难以满足。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和各种服务,但得不到财政等方面的扶持。
四是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一些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个别地方畜牧业疫病突出,ISO9000、ISO14000等质量标准体系等的认证率较低,难以与国际接轨,严重地影响了农产品加工制品的出口。
农产品加工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应当从财税、金融、出口、技改等各方面予以大力扶持,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环境。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民呼声
盼望打假知识下乡编辑同志:
“3·15”刚过,农村市场上仍有假货。一方面由于农村市场比较分散,有关部门管理难以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辨别假货能力较差。因此,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送打假知识下乡,帮助他们增强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个成熟的消费者。湖北宜昌市 揭明蓉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民呼声
兽药应标明禁忌编辑同志:
前几日,我的一位亲戚由于给他养的产蛋鸡吃了没有标明“产蛋鸡不可用”的兽药而损失近6万元。如果厂家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明这一禁忌,这个损失是可以避免的。标明药品禁忌,说明什么情况不可使用该药品,这不仅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说明书就是要指导人们正确用药,防止出现治疗危险。所以希望生产兽药的厂家能够将禁忌告诉消费者,避免因错用药而造成损失。
河北昌黎县 张汝明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民呼声
要是“一机多用”该多好编辑同志:
最近,不少农民向我反映,他们企盼农机生产企业研制生产简单实用、效果显著、适应性广的农机,农民说:“要是‘一机多用’就好了。”
因为如今购买一台农机对边远山区的大多数农民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上目前出售的农机存在动力机械与农机器具的配套比例低、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等问题,如果拖拉机及农用运输车的田间作业功能能得到全面开发,实现“一机多用”,农民不但可以节省下很大一笔资金,而且购买及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会更高。
江西安远县 李鑫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把加工增值的好处留给农民
——记山东菱花集团
丁锡国
山东菱花集团多年来以玉米深加工为主业,走出了一条以企业带农户,企业与农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十几年前,当各地正闹“卖粮难”时,菱花集团董事长江保安就认准了玉米加工业是“黄金产业”,办起了以味精为主的加工厂。企业在艰难奋斗中迅速发展。如今,菱花集团已是年产12万吨味精的企业,建成了以济宁市为中心,辐射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部分地区的30万亩玉米种植基地,形成了工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的富裕。仅菱花集团总部所在地的济宁市柳行镇,200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就有1300元来自菱花集团。
江保安认为,在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区,实行龙头企业加农户的运作模式,走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路子,是破解农区农民增收难题的一把“金钥匙”。关键是,要让农民真正得到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好处。
菱花集团的做法之一,是集团利用自身技术和信息优势,为农户引进多种高产玉米种子,并发放有关科技种植的书籍和资料,派出技术员为农民义务提供技术服务,从技术上保障基地农户的玉米高产丰收。做法之二,是利用自身资金优势,采取合同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与周围地区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农户生产出的玉米实行保护价收购。做法之三,是把在玉米深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加工成饲料及肥料,以低于市场价格供应给与菱花集团有玉米供应合同的农户,2002年,仅此一项就给农户让利1000万元。做法之四,是以参股、订货、技术指导等,扶持农民参与创办玉米加工相关企业,现有上百家农民办的企业依托菱花集团发展起来。做法之五,是优先吸纳农户剩余劳动力到集团所属企业就业。现在,菱花集团已吸纳6000多名农民到集团就业,仅此一项每年就使相关农户增收5000万元。江保安算了一笔账:2002年,菱花集团加工玉米30万吨,增值效益达6亿元。这些增值收益以各种方式流入了农户的家中。
菱花集团与农户之间这种“共赢”合作,不但富裕了农民,也使企业立足稳固,增强了抗御市场风浪的能力。目前,菱花集团已跃居世界味精产业三强之一,产品远销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并被农业部等8部委确立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地震灾区春耕忙
二月二十四日,新疆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发生六点八级地震。三月二十五日,记者来到琼库尔恰克乡,天刚放亮,大路上拉化肥的车辆已经川流不息(上图),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左图)。巴楚县县委书记张铭公说:“地震发生后,县里为灾民购进化肥一千多吨、地膜七十多吨、种子一百多吨,春耕物资可完全满足灾民需要。”本报记者 王慧敏摄影报道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应城:万亩速生林添绿
本报讯 湖北省应城市林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继去年全市营造成片林2万多亩,今年应城通过创新机制,推行“谁栽、谁管、谁受益”的政策,吸引了一批外地企业、私营业主到应城投资林业。目前已有来自上海、武汉、黄石、河南等地的9家企业在应城投资造林。其中上海森海公司在今年春节前就已先期造林1万亩,并计划3年内造林10万亩。(继晟)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射流深栽造林新技术问世
本报讯 用钻头钻10秒钟,浇两瓶水就能种下一棵胸径5厘米的树。在10秒钟内单套设备还可同时种下数十棵树,且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成活率可达95%以上。这是北京时空通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流深栽造林新技术。
季节短、效率低、集约化程度差、成活率低、造林用水量大,一直是制约我国生态林及用材林建设的瓶颈。时空通用公司的射流深栽专利技术则可突破这些瓶颈。该技术以水为介质,利用射流形成的巨大穿透力进行钻孔及土壤流化,将树植于地下1.5米深左右,成活率高,还可以在晚秋、冬季和早春造林,造林时间每年延长3—5个月。(康韧)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什么是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
广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
狭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
国际上通常将农产品加工业划分为5类,即:食品、饮料和烟草加工;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木材和木材产品包括家具制造;纸张和纸产品加工、印刷和出版;橡胶产品加工。
我国在统计上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是12个行业,即: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和橡胶制品业。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编辑点评
形成合力
骁骏
在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单纯在农业内部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解决不了农产品市场制约问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无从谈起,农业产业化也化不起来。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因此,要从统筹城乡、全面小康的高度来认识农产品加工问题。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加销一体化,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达到农业生产发展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统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和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拓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空间,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变农村面貌,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各地实践看,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正在逐步形成合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保障了充足的原料供给;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和升级,产生了有力的市场需求;国家鼓励各种类型的企业主攻农产品加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增长空间;广大农民急需通过农业资源的开发来增收和就业,激发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这些都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指导文件,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农业、金融、科技等各部门应切实加强协调和配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为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新视野
尽快建立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张红宇 李娜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倚重工业和城市的倾向以及国民经济分配格局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现象,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扩张。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打好农村全面小康的基础,必须从根本上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构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真正在创造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上做到有所突破。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的结构,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下决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真正向农业、农村倾斜。“十五”后3年,每年发行的国债数量应稳定在1500亿元,并拿出20%、每年300亿元以上用于农业。二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宏观政策关注的重要方面。基本思路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核心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其真正成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渠道。同时,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降低“三农”贷款门槛。三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要按WTO规则,借鉴欧美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经验,调整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调整国内支持政策,总的原则是支持总量和水平要提高,要着眼于建立稳定而有效率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同时调整支持结构。当前,要重视启动对农民收入,特别是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把用于粮食流通等领域的补贴转变为补贴生产环节,对粮食生产实行额外补贴,对农民利益予以保护。
调整农村税收政策。一是调整农村税收政策。“十五”期间要下决心取消农业特产税,一时取消困难的地区,也要尽可能在降税率、缩小征收范围上做文章。同时分区域、分阶段创造条件取消或减免农业税。要继续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未实行税费改革的地方,要解决农业特产税平摊的问题,避免与农业税重复征收。二是解决乡村债务问题。在税费改革中要“锁定”乡村债务,避免新的债务发生。同时加大农村财政支农政策力度,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尽快消除和减轻针对农村基层和农民的行政性收费支出。三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逐步调整现行教育投资结构,把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中央投资范围,分区域在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推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书本费、学杂费政策。
深化农村改革。一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国家重点工程、公益性事业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国家征用耕地的途径获得土地使用权,但要大幅度提高土地补偿费、安置费标准。对工商业等经济性建设需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又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再实行国家先征用、再出让的办法,而是在依法办理农用土地转为建设用地后,允许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土地一级市场,允许土地的所有者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出租等方式直接参与土地开发。政府出让征用的农村集体土地获得的净收益,要规定一定比例投资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深化粮食流通改革。粮改的基本思路是:“放开购销,重点保护,转换机制,加强调控”。首先,探索放开主产区的粮食市场的方法和途径。在粮食主销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粮食主产区按照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取向,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收购,收购价格随行就市,收购主体实行多元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其次,对粮食主产区农民实行重点保护。按照确保粮食安全,兼顾农民收入的政策取向,调整粮食补贴的范围和方式。第三,国有粮食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按照市场原则经营粮食,自负盈亏。第四,加强对粮食流通的宏观调控。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要防止粮食主产区可能会出现的卖粮难等问题。三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的有关政策,如土地承包的条件和程序、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义务、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和原则等,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对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纠正。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渝水:备耕先“充电”
本报讯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南安乡显华村,农民不忙种田,却都“泡”在农民技校。朱青炳老汉告诉笔者:“犁田慌啥?我们都与乡里的机耕队签了合同,时候一到,犁、耙一次到位。”
今春为帮助农民科技备耕,渝水区组织农技专家和种养能手走村串户传技术、送信息,还组织了机耕服务队。目前全区有机耕服务队307个,仅农耕机就达1000多台,遍布全区各村组,机耕率达42%。(廖海金)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怀宁:农网改造农民减负
本报讯 农网改造工程,在安徽怀宁被称为“民心工程”,因为自1998年以来已累计为全县农民减轻负担近1800万元。
截至目前,该县农网改造一期工程已经结束,共改造台区537个;二期工程已开工部分改造台区382个,占二期计划的62%。农网改造工程,既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降低了电价,也拉动了涉电消费。(吴良伦)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