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3月28日人民日报第16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3-2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青阳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青阳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江西省湖口县日前已着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青阳腔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青阳腔与我国昆曲同时形成于明代,当时同昆曲并列为明代时尚雅调。四川的川剧、湖南的湘剧、湖北的清戏、江西的赣剧、安徽的徽剧等著名剧种都与青阳腔有血缘关系。青阳腔演变成徽剧,徽剧成为青阳腔的一个支流,四大徽班晋京产生了京剧。江西湖口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刘春江20余年来致力于青阳腔的剧目、音乐、脸谱、表演艺术、宗教仪式的研究,著成《江西青阳腔考》及《江西青阳腔音乐》两部专著。今年3月中旬,九江市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际,刘春江作为市政协委员就青阳腔这一珍稀古老戏曲剧种的抢救工作提出了议案。他认为,去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流行于九江湖口的青阳腔,与昆曲并列为中国戏曲三大源流之一,也应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九江市委表示要全力支持开展青阳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申报筹备工作正在进行。
  (晓庆南) 4X6品论天涯网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黄宏:小品创作要走出“宾馆”
  “小品创作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与时俱进’,与观众的审美品味共同成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的小品演员黄宏在“两会”上说:“我们一定要摒弃‘宾馆创作’这种不健康的风气,用活生生的生活赋予小品新的生命力。”
  “近来,对小品的批评声音比较多,你怎么看待?”一位记者问。“这确实反映了目前小品创作的某些问题。”黄宏说,“创作人员、演员深入生活、提高自身素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20世纪90年代,小品一度是老百姓最喜爱的节目之一。那时候,我们和观众共同呼吸,一起欢笑,有着非常良好的互动。现在,观众的文化素质、审美品味提高非常快,对小品创作和表演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有时候,我觉得现在观众自身的幽默感比我们演员提高得还快。”“去年,我们搞了一个电影,叫《25个孩子一个爹》,拿到国际上去,非常受欢迎,当他们知道这是源于生活中的一件真事时,非常感动地说:中国真有这样的事,中国人这么有爱心!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那些源于生活、生动展示生活的小品,总是最受欢迎的节目。”
  一位记者问道:“现在又出现了一种‘复合相声’,比如说春节晚会上冯巩和周涛的那个节目,有人说它取代小品,你认为呢?”“没有小品,晚会还有什么意思!”黄宏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一位女记者已高喊起来。“这说明小品不会消亡。”黄宏笑着回答。
  (徐壮志 白瑞雪) 4X6品论天涯网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电视剧,别忘了“打工族”
  我国是一个电视剧生产大国,每年要制作播出相当数量的电视剧。但是从电视剧题材来看,很多制作单位往往倾向于历史和公安题材,却忽略了一些不应忽略的领域。比如我们就很少能在荧屏中看见表现“打工族”的电视剧。“打工族”在我们每个城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的运转离不开“打工族”,我们电视剧选材不能忽视这个群体。他们远离家园,他们的爱恨情愁,他们的酸甜苦乐,他们的坎坷辉煌,都是发生在现实中的有血有肉的故事,通过艺术加工加以表现,会受到广大观众欢迎的,几年前的《外来妹》和《山城棒棒军》打工题材的电视剧就很受欢迎。无论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方面,我们的电视剧制作部门都应关注“打工族”。
  辽宁省沈阳市商业城 钟玉武 4X6品论天涯网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字幕广告污染荧屏
  如今,一些市、县电视转播台频繁“游弋”的字幕广告让人生烦,令人头痛。更令观者气愤的是,有的字幕广告特意选上特大的字体,“咬”住黄金时段,收视率高的节目,观众喜欢的电视频道,用多部插播轮番轰炸,硬往观者眼眶里“塞”,直搅得人头昏脑涨;有的电视台竟一口气连续滚动播出10多条快速治疗性病、函授招生、减肥特效药物之类的字幕广告;有的字幕广告甚至还带有迷信内容;有的则对字幕广告内容真实性不严加把关,为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者开路。当然,因追求数量导致粗制滥造,错字连篇甚至语句不顺的劣质字幕广告也常有之。这些字幕广告不但扰乱了电视节目的正常有序播出,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污染了荧屏,污染了观众的眼睛。望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严治这些新的荧屏污染源,净化荧屏。
  江西省安远县委宣传部 李红生 4X6品论天涯网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童言无忌与少儿不宜
  某省电视台的《激情九九之超级宝宝秀》节目中,来自各地的宝宝可以说个个聪明人人优秀。他们年龄虽小,但机智幽默的谈吐与多才多艺的表演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许是童言无忌吧,许多宝宝才三四岁大居然说出许多大人都意想不到的话,唱出许多只适合成人的歌曲。比如一个小男孩当众竟要求与女主持人“奔儿一个”,更有许多宝宝在台上捏姿作态地大唱《纤夫的爱》、《忘情水》等歌曲。不知这些花样是编导的良苦用心还是家长的培养训练。反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为这些上节目孩子们的前途担忧。虽说童言无忌,但也应该注意到少儿有所不宜。大家都把孩子当作哗众取宠的玩物,把孩子当作追名逐利的筹码,谁想过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责?
  河北省滦南柳慧中学 李智勇 4X6品论天涯网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高亢的农村希望之歌
  电视剧《希望的田野》,是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好作品。它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程煜主演的镇党委书记徐大地,没有大话、套话,一门心思干实事。他既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又和蔼可亲,是基层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优秀典型。剧中的老姐姐、田中田、丁秘书、华乡长,都有自己的性格。全剧语言生动,既风趣,又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弘扬主旋律的好作品。但它有一个很大的不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严重。徐大地是镇的党委书记,在处理违法砍树、猪圈占地、拆违章建筑这几场戏里,都是徐大地发号施令,就连出租摊位这样具体的事,也是他在前台操作,这虽然突出了徐大地的品格,但他“越俎代庖”的做法,与党政分开的精神是不甚吻合的。
  北京市沙滩北街乙2号 季懋勤 4X6品论天涯网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个人演唱会,内地歌手的禁区?
  本报记者 张贺
  已经过去的2002年是中国演出市场空前繁荣的一年,仅北京市就出现了创纪录的1.3万多场剧(节)目,平均每天有30多场演出绽放舞台。而港台乐坛由于受经济不振和日本、韩国流行音乐的冲击而出现了大规模滑坡。这迫使越来越多的港台歌手把日益活跃的内地演出市场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舞台。据不完全统计,仅2002年就有近20位港台歌手在内地举办了近百场个人演唱会。然而,当大批港台、国外歌手来内地一展歌喉的时候,我们却遗憾地发现,在个人演唱会的舞台上难觅内地歌手的身影。2002年,只有那英、郭峰等少数内地歌手成功地举办了个人演唱会。一些业内人士分析,有三大因素使内地歌手对个人演唱会望而却步。
  曲目积累严重不足
  “与港台歌手相比,内地歌手的唱片数量太少,尤其是脍炙人口的歌曲数量太少,不足以支撑一台完整的个人演唱会,”光线传播公司演艺部的卫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由于受整个唱片行业不景气的影响,近几年,内地歌手出唱片变得很难,许多歌手在与唱片公司签约以后,几年也没出过一张。另外,许多歌手太急功近利,缺乏对自身艺术生涯的长远规划,往往成名以后受蝇头小利的诱惑,把精力投在了各种能赚钱的演出机会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的目标。因此,内地虽然歌手不少,但是能长期坚持、连续不断推出优秀作品的人很少。曲目积累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内地歌手在个人演唱会上一展歌喉的重要因素。
  演出公司陷入误区
  当然,许多内地歌手也是很有实力的,无论是演唱能力还是市场号召力都不比港台歌手差。之所以他们较少开个人演唱会与演出公司或经纪公司在认识上的“误区”有关。马先生是多位港台及大陆著名歌手的经纪人,曾运作过很多大型演唱会,他说:“内地歌手完全有实力举办个人演唱会,但是许多演出公司认为港台歌手知名度高,有市场号召力,举办他们的个人演唱会能确保赢利,但实际也并不全是如此。港台歌手在内地的演唱会也有赔钱的,而内地歌手的演唱会未必就不成功。”他举例说,他去年运作的那英等人的演唱会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他还准备在上海继续运作羽·泉和孙楠的个人演唱会。
  马先生还认为,国内有些娱乐媒体在宣传导向上有问题,“港台歌手的一个喷嚏都能被他们炒作好半天,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引导那些尚不成熟的青少年追星,更多地去关注歌手的私人话题而不是音乐的品质。而港台那边又比较善于运用这种手段炒作,所以给人的印象,好像港台的歌手比内地的歌手更有知名度。”实际上,一个歌手只有靠作品而不是靠无聊的炒作才能维护自己的音乐声誉和演艺生命。
  缺乏强大而规范的商业运作
  几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除了歌手个人因素和演出公司认识上的问题以外,困扰内地演出市场的最大因素在于缺乏强大而规范的商业运作。从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宣传推广、形象设计、表演方式到制作手段、音响灯光舞美等,内地与港台和国外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普涞文化公司总经理陈戈说,他每天都会收到全国各地默默无闻的业余歌手寄来的小样,许多人唱得非常棒,很有特色,假以时日,精心培养,一定会很有前途的。但是由于演艺公司缺乏强大的商业运作能力,有了人才也推不出去。而且目前国内的演出公司普遍规模很小,实力有限,即便取得了知名港台歌手演唱会的举办权,也未必能取得成功。“比如张宇、李玟、谢霆锋等,他们的个人演唱会就给搞砸了。小作坊式的公司是不会有很大发展前途的。”在无法确保赢利的情况下,谁还会冒险为内地歌手举办个人演唱会呢?“路曼曼,其修远兮,”大批内地歌手若想举办个人演唱会,恐怕还须各方长期努力。
  中国有140多个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演出市场之大,令人瞩目。但是,在采访中,有关人士透露,目前经营港台和国外歌手演唱会的公司,能赢利的并不多。这样一窝蜂地“做港台”,是否是一种明智而理性的做法,令人怀疑。如何启动市场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票价过高”的痼疾仍是制约人们走近个人演唱会的一个重要因素。曾在美国居住过10年的陈戈说,他在国外看了很多欧美顶尖歌手、乐队的演出,票价不过30至60美元,而国内的票价动辄五六百甚至上千元,一般是美国票价的2倍。而我们歌迷的收入可能连人家的1/100都不到。这实在是很不公平的。也许解决了这些问题以后,国内演出市场才能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美好春天。(附图片)
  (题图为内地歌手那英。) 4X6品论天涯网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为平民影视剧喝彩
王永改
时下,两部平民题材的影视剧正悄然走火,一部是正在多家卫视频道热播的《最后的棚户人家》,另一部是由影星葛优主演、新生代导演路学长执拍的电影《卡拉是条狗》。比起稍早些的电视版《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巩俐的《漂亮妈妈》,这两部平民影视剧虽然收视率(票房)尚可,但几乎见不到什么相关炒作,完全靠实力感染观众。
  其实,平民题材影视剧“叫座不叫好”这种怪现象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贫嘴张大民”电影版《没事偷着乐》还有点炒作,但也仅仅囿于主演冯巩的身上;电视版《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几乎不见动静就开播了。先是无人关注,后来几个电视台竞相播出,随便换个频道都是梁冠华那张酸楚的脸。去年热播的电视剧《空镜子》的际遇如出一辙:由无人知晓到传颂一时。联想起早期的电影《红西服》、《黑眼睛》以及电视剧《老爷向前冲》、《相邻不远》,均是票房不错、收视率挺高,但就是不见有人议论。为什么平民剧就不如戏说剧、贵族剧有那么大的动静呢?这种“叫座不叫好”的不正常现象的根源又在哪里呢?
  平民影视剧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本真性、纯朴性。以《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为例,这样的故事就好像真实地发生在你我芸芸众生身边。观众怎么会不喜欢呢?让人纳闷的是,尽管看电视的十之八九是普通人,也十之八九希望看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可电视里演绎的却是大量的古装剧、戏说片,能沾点“现代味儿”的却又是反腐剧、青春偶像剧,这些影视剧本无可厚非,但过多、过滥的雷同之作,却日渐败坏了观众的胃口。
  细究起来,平民题材的影视剧之所以不温不火,一方面是因为编、导、演等一干人扑下身子深入其中、感悟生活、体味生活、提炼生活还不够;另一方面由于优秀平民题材影视剧过少,形不成规模,很难引起观众持续性的兴趣。两者归一,难怪有人称如今的电视屏幕是“往来皆大款,出入无寒丁;满眼万岁爷,平民消影踪。”话虽不无戏谑成分,却也一语道出了平民影视剧的尴尬现状。
  作为大众文化载体的影视,自然应当以平民百姓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关注并艺术地反映平民生活也应当成为影视剧的主色调。《空镜子》、《刘老根》为何观众爱看,和其贴近生活、平民特性不无关系。真希望像这样平民化的影视剧能够多些,再多些。 4X6品论天涯网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小成本电影掀起巨大波澜
  《暖春》让山西观众泪落如雨
  “你看过《暖春》了吗?”“你哭了几回?”近日,在山西各地,人们相互间的谈话常常围绕着一部名为《暖春》的影片这样开始。
  3月21日上午9点半,太原影都。当观众开始入场时,影院工作人员在门口送给每位观众一张纸巾,看着他们脸上的疑惑,工作人员说:“先拿着,一会儿就有用处了。”记者也随即拿了一张纸巾走入放映厅。影片开始不久,随着小花的一声:“爷爷,留下我吧,我每天只吃一顿饭就行……”观众纷纷开始低头拭泪。从这时起,放映厅里的唏嘘之声和强忍着的呜咽之声就再也没有停过。在影片结束后,一位中年男士红着眼圈说:“从《妈妈再爱我一次》以后,我就没这么哭过。”
  由山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暖春》情节十分简单,讲述了一个贫穷偏远的小山村里,一位农村老人收留一个孤儿的故事。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投资不过200万、没有一位明星大腕的小成本电影,却在观众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情感波澜,在山西成为人人议论的热点话题。太原的媒体甚至就此举办“亲情、乡情、真情”征文,开辟专版,刊登观众的观后感和影评。截止到3月24日,该片在山西几个主要城市的票房已经达到85万,影片收回成本并赢利是没有问题的。
  在3月21日下午召开的《暖春》研讨会上,来自北京的媒体和山西省的电影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对影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弘扬人间真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好影片。一位记者说,从《暖春》里看到了当前许多国产影片所缺乏的宝贵品质:真诚、朴实、细腻,充满人性的光辉和道德的力量。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充斥荧屏的时候,《暖春》却把目光投向平凡的人民,用丰盈细腻的生活细节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颂扬他们的美德,把爱的力量置于崇高的地位,令人为之喜、为之泣,是近年来少见的佳作。
  《暖春》的导演乌兰塔娜在研讨会上说,这是她的电影处女作,构思四年、十易其稿,能得到观众的喜爱和大家的肯定,感到十分欣慰。“我就是要拍一部弘扬人间真情的电影。因为我觉得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淡漠。我渴望观众在感受故事的同时能得到一些感动和思考。”34岁的乌兰塔娜200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编导系,现在内蒙古电视台工作。
  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说:“《暖春》的成功说明电影并未过时。主旋律要到老百姓中去寻找。好的作品也必须接受市场的考验。观众喜欢,影片才算成功,也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据悉,《暖春》将于5月份在全国上映。(张雯)(附图片)
(题图为《暖春》剧照。) 4X6品论天涯网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情归风雨桥
  胡黎红
  如诗如画的湘西风光;不事雕琢的清新故事;多次获国内国际大奖的第五代导演萧风;贺龙元帅之女、中国为数不多的女将军贺捷生出任编剧……所有这些,都为《情归风雨桥》成为一部荧屏佳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集电视连续剧《情归风雨桥》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当代湘西农村的故事:年轻山民秧生和未婚妻进城采购彩礼,回乡路上,他们发现了遭遇车祸的竹叶儿母亲。秧生好心救助,没料反被诬为交通肇事者。从小已经失去父亲的竹叶儿不幸成了孤儿,唯一的亲人舅舅收养了她。在舅母的使唤下,竹叶儿受了不少委屈。带着仇恨和勇气,她独自找上了秧生的家门。秧生本可以置之不理,但面对孤苦的竹叶儿,他以博大的胸襟承担下了一切。竹叶儿成了秧生家中的一员。一个年轻的汉子就这样带着一个倔强泼辣的小女孩开始了他们的生活。
  说到湘西,人们也许会想起湘西籍作家沈从文的小说,想起他笔下清丽纯净、情韵悠长的湘西风情。《情归风雨桥》可谓电视版的沈从文小说。导演萧风10年前曾入湘西拍片,当时一边拍片一边夜读沈从文的小说,书读完了,片子也拍完了,因而留下了许多遗憾。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投拍《情归风雨桥》使萧风再度获得赴湘西拍电视剧的机会。十年抱憾,十年期待,十年的“湘西情结”与“沈从文情结”终于得解,萧风对《情》剧不能不“情根深种”。
  在当地拍摄期间,他还特别用心留意当地居民的情感、生活,把大量活色生香的细节缝合进作品,因此,《情归风雨桥》既承载着萧风厚重的情感,又非常鲜活。在时尚风、偶像风、滥情风和戏说风盛行荧屏的背景下,这些独到的东西更显出《情归风雨桥》的难能可贵。她不同于咖啡,也不是威士忌或者甜得发腻的饮料,它更像是一杯浓浓的绿茶,让观众在品读故事的同时,体验一份清雅的人生况味;它如同湘西乡间的空气一样清新、自然,水墨画般的艺术风格让观众在身临其境中去感受不一样的天空。
  眼下,不少影视公司之所以纷纷把目光投向古装题材、以明星大腕制造卖点的电视剧,与其说是这些题材、演员家喻户晓,不如说是其投资风险不高。的确,像《空镜子》、《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投资方在投放市场之前也未必就有今天万人争睹的预测;也的确有不少平民题材影视剧在电视台播放后悄然无声。这类题材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风险值的预测上对影视投资方来说确实是一大难题。(附图片)
  (题图为《情归风雨桥》剧照。) 4X6品论天涯网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金钟奖”将落户广州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音乐界第一个综合性艺术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将落户广州,广州市有关部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将在11月正式签订协议。这是广州市文化局党委书记李哲夫23日向记者透露的。
  李哲夫说,广州市文化部门已经同中国音乐家协会等“金钟奖”主办单位基本达成协议,由广州市获得该大奖的永久承办权。李哲夫说,双方将在11月签署相关协议。他预计广州市将投入数百万元作为该项大奖赛的启动资金,活动将主要在星海音乐厅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广州市大剧院进行。
  李哲夫说,按照政府转变职能,管、办分离的要求,“金钟奖”将交由具有一定实力的文化传播公司来具体承办,通过整合社会中介公司的资源优势进行市场运作。
  据了解,“金钟奖”是与电影“金鸡奖”、电视“金鹰奖”同级别的国家级大奖,也是中国目前惟一的国家级综合性音乐艺术最高奖。其标志为我国古编钟造型,取其“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之意。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在2001年首次颁奖时,交响乐作品一等奖奖金数额高达10万元。
  中国轻音乐协会副主席徐沛东说,获得“金钟奖”的承办权对于广州市来说是一个机遇,如果运作得当,具有良好群众音乐文化基础的广州将成为中国的“音乐之都”。(王攀) 4X6品论天涯网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屏幕上下宜交流
  看电视时,常留意于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表现,发现他们常犯的毛病有三:一是只顾低头念稿子,让观众看他的头发或鼻尖。主持人与观众的目光交流人为地被切断,这样就形成了一道心理屏障,主持人便难以持久地稳住观众的注意力,观众“听”电视也格外吃力。二是偶抬头看观众时,目光空洞,表情漠然,似乎他们所看的只是摄像机而非观众,给人“严肃有余,亲切不足”之感。三是两人主持一个节目时,有的主持人总是看着自己的搭档说话,给人的印象是:事前彼此都不摸底,正在现场“商量”,使观众觉得别扭,也就无法形成一种积极的参与意识。主持人引导不了观众的兴趣,观众就难免“吧嗒”一声,换个频道。
  主持人是沟通节目与观众的桥梁,主持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收视率的高低。只有心里装着观众,努力使自己与观众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赢得观众。可以这样说,激发观众的兴趣,是节目主持人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江西省兴国县委 陈小兵 4X6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