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3月23日人民日报第4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3-2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军对伊发动大规模空袭 伊方否认伊重要地区陷落 '...

第4版(国际)
专栏:

  美军对伊发动大规模空袭 伊方否认伊重要地区陷落
  许多国家谴责美英发动对伊战争
  据新华社华盛顿3月21日电 (记者严锋、王发恩、谭卫兵)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1日宣布,美军当天对伊拉克发起了一场代号为“震慑”的大规模空袭行动,旨在迅速推翻萨达姆政权。
  拉姆斯菲尔德说,这场大规模的空袭行动已经在数分钟前拉开了序幕,“其目的是以强大的轰炸来向伊拉克人表明,萨达姆及其政权必定完蛋”。他说,“萨达姆政权正开始失去对他们的国家的控制”,并称他不知道萨达姆现在是否还在控制伊拉克。
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在同一记者招待会上说,在今后几个小时内,数百个伊拉克目标将受到轰炸。
据美军方官员说,美军在伊拉克当地时间21时左右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起大规模猛烈空袭,共投下3000枚炸弹,包括萨达姆官邸在内的一些目标被炸。
美国CNN电视台说,这是迄今为止最“令人震惊”的大规模空袭,大量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如“雨点般落在巴格达的重点目标上”。从CNN电视台的画面上可以看到,巴格达市中心浓烟滚滚,爆炸产生的巨大烟柱直冲云霄。
本报堪培拉3月22日电 记者李景卫报道:澳大利亚军队F/A—18大黄蜂战机和军舰今天分别从空中和海上向伊拉克发动攻击。这是自澳大利亚协同美国参加越战以来的第一次。
据新华社巴格达3月22日电 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22日上午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伊拉克南部重要港口乌姆盖斯尔和西部的两个空军基地没有失守。伊军仍在法奥半岛与敌人激战。
萨哈夫说,美英军队未能进入乌姆盖斯尔。他否认了敌军已攻占法奥半岛并控制当地油井设施的消息。
萨哈夫说,伊军目前已击毁了敌方五辆坦克,并重创敌军。他还谴责美英部队劫持伊拉克平民,把他们当作被俘的伊拉克士兵。
萨哈夫说,美军21日夜和22日凌晨对巴格达及伊北部两个城市发动大规模空袭,炸毁了许多民房,并至少造成250名平民受伤,其中多数是妇女和儿童。这些受伤人员目前正在巴格达的5家医院接受治疗。萨哈夫还邀请媒体记者前往医院核实。
新华社巴格达3月22日电 (新华社报道员贾迈勒)伊拉克军方发言人22日宣布,伊拉克军队正在全国很多地方反击美英军队的进攻,并向科威特境内的目标发射了导弹。
伊拉克军方发言人对伊拉克通讯社说,一些部落及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挫败了美英军队在位于伊拉克西部城市阿勒纳赫布地区的瓦利德军事基地和西北部H—3地区进行空降的企图。
这位发言人还说,伊拉克军队向集结在科威特巴尔卡地区阿勒萨利姆空军基地的美英军队发射了伊拉克生产的萨穆德—1型、塔里格型和法塔赫型导弹。伊军还对进入法奥半岛的美英军队进行了猛烈炮击。
新华社巴格达3月22日电 伊拉克军方一位发言人22日宣布,伊军第五十一机械师仍在和美军激烈交战。他否认了美国宣称的该师司令及副司令已向美军投降的传闻。
该发言人当天在电视台宣读的声明中说:“第五十一师目前仍在英勇抵抗入侵敌军,并已给敌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美国五角大楼21日宣布,伊拉克常规部队第五十一师共8000人当天在伊拉克南部巴士拉附近向美英军队投降,并称这是战争爆发以来首次有整师规模的伊军投降。
据新华社联合国3月21日电 (记者杨志望)联合国安理会本月主席、几内亚常驻联合国代表特拉奥雷21日发表声明,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的调整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以便在目前的战争状态下恢复向伊拉克人民提供人道援助的建议表示欢迎。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世界各地记者报道:21日是对伊战争第二天,美英继续空袭伊拉克,美英地面部队越过科伊边界发起攻击,并向伊腹地前进,直指巴格达。与此同时,伊拉克也作出了相应的回击。战况如下:
截至巴格达时间21日7时15分,美军第三步兵师已向伊拉克腹地前进150多公里。该师在“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的掩护下进入伊拉克,曾与伊装甲部队发生交火,摧毁了伊方三辆装甲车。此次北上的部队共动用了大约2000多辆坦克,数百辆装甲车、导弹发射架和油罐车。
五角大楼官员21日说,美军当天还占领了伊拉克西部边远地区的H—2和H—3两个重要空军基地,驻守这两个空军基地的伊拉克军队没有进行抵抗。
伊拉克21日继续向科方发射导弹,数量已达9枚,其中两枚为“飞毛腿”导弹,均被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拦截,另两枚的目标是首都科威特城附近的炼油厂,但没击中目标。部分导弹分别向美英联军的阿里·萨勒姆空军基地和术尤赫港口及多哈美军驻地发射。
伊拉克军方发言人21日说,伊拉克防空部队21日击落了一架美国或英国的战机,飞机最后坠毁在科威特境内。美方对此予以否认。
本报布鲁塞尔3月20日电 记者姚立报道:欧盟首脑希望伊拉克战争尽快结束,并尽可能减少伤亡。同时,欧盟还呼吁各方尊重伊拉克的领土完整,重申了联合国在解决伊拉克危机中的“中心作用”。欧盟是在今晚召开的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共同声明中做此表示的。
据新华社巴黎3月21日电 (记者王敬诚)法国外交部发言人里瓦索在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法国拒绝美国提出的驱逐伊拉克驻法外交官的要求。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3月21日电 (记者刘塞军、王星桥)法国总统希拉克21日在这里说,伊拉克问题已经脱离了国际法框架,他呼吁尽快恢复国际合法性。
据新华社莫斯科3月22日电 (记者黄慧珠、董龙江)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22日说,莫斯科不打算驱逐伊拉克驻俄大使,因为没有任何理由这样做。他再次谴责对伊动武,指出伊拉克不需要用“战斧”带来的民主。
据新华社安曼3月22日电 (记者蒋少清、李骥志)约旦外交大臣马阿谢尔22日在此间否认美国要求其驱逐伊拉克驻约外交官和关闭伊使馆。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美国20日对伊拉克开战后,各国反战示威此起彼伏,众多国家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反对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主权国家伊拉克动武。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上万名市民和学生20日上街举行反战示威游行。此外,林茨、格拉茨、萨尔茨堡、因斯布鲁克等城市民众当日也举行了反战示威。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数千群众20日在美国驻阿大使馆门外示威,呼喊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口号。在著名海滨城市马德普拉塔,一些群众聚集在西班牙领事馆门前,抗议西班牙支持美国对伊动武。
21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和第二大城市泗水等主要城市,共有数千名抗议者在美国使领馆门前举行了示威活动。
法国《欧洲时报》21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美国发动对伊战争激起了几乎整个国际社会的不满和反对。
同日,芬兰《图尔库新闻》、《赫尔辛基新闻》等媒体发表社论指出,美国对伊开战表明美国已走上一条危险的道路,美国的霸权政策终将导致严重后果。
挪威《日报》、《我们的祖国报》和瑞典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每日新闻报》等媒体21日也发表社论,批评美英未获联合国授权即发动对伊战争,指出美英此举违反国际法。
阿联酋一些报纸在21日的社论中指出,美英悍然对伊动武扰乱了国际安全秩序,对国际法准则造成了巨大冲击。
《赞比亚时报》和《赞比亚每日邮报》21日发表评论员文章说,一向以民主、人权和法制自居的美国在全世界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损害了联合国的权威。
泰国《亚洲日报》、《星暹日报》等媒体20日评论说,美国无视和践踏联合国的尊严,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伊动武,这实际上否定了联合国的神圣宪章和国际法。美国和英国要为这场战争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
本报比勒陀利亚3月21日电 记者李新烽报道:南非总统姆贝基今天在此间表示,祈望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尽快结束并造成尽可能小的伤亡。与此同时,南非前大主教图图强调,对伊战争毫无正义与道德可言。
本报汉城3月22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韩国6个反战团体7000多人今天下午在汉城市中心及附近公园举行集会,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呼吁韩国政府撤销向伊拉克派遣非战斗部队的决定。
本报基辅3月22日电 记者黄晓东报道:乌克兰武装力量西部作战司令部新闻中心今天透露,乌第十九防辐射、生物、化学独立营先遣组已于今晨开赴科威特,进行实地侦察。
据新华社安卡拉3月21日电 (记者怀成波、王强)土耳其国防部长格尼尔21日晚宣布,土耳其政府决定允许美国战机飞越土耳其领空。
据新华社安卡拉3月22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土耳其语电视台22日凌晨报道,土耳其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首次于21日增派1000人的部队进入伊拉克北部,同时向土伊边境地区增派了5000人左右的部队。
本报贝尔格莱德3月22日电 记者刘志海报道:此间《政治报》今日报道,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国驻马其顿共和国大使馆已临时关闭。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许多国家对美英军队20日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表示强烈谴责,并纷纷表示不会应美国的要求关闭伊拉克使领馆。
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纳吉布·拉扎克21日表示,马来西亚“完全反对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不会为美国及其盟国攻打伊拉克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和支持。马外交部长哈米德·阿尔巴当天表示,马来西亚不会断绝和伊拉克的外交关系。
印尼外交部发言人纳塔勒格瓦21日称,印尼正在加强外交努力,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以使美国停止对伊采取的单边军事打击。印尼副总统哈姆扎·哈兹当天还表示拒绝美国提出的关闭伊拉克在印尼外交机构的要求。
芬兰外长图奥米奥亚21日表示,伊拉克是联合国成员国,即使美国要求芬兰关闭伊驻芬兰使馆,芬兰也没有理由这样做。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总统哈塔米21日谴责美国领导的对伊战争是“非法的”,称战争对地区和世界构成威胁,并呼吁立即停止战争。哈梅内伊指出,伊拉克的未来应由伊拉克人民自己决定。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21日说,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是严重侵犯主权的行为。他表示,朝鲜反对战争。
古巴外交部长佩雷斯·罗克21日发表讲话,谴责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是一场“非法的、非正义和没有必要的侵略”,战争使伊拉克国家主权和伊拉克人民的民族自决权化为“海市蜃楼”。
老挝政府20日发表声明说,美国及其盟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就对伊动武是对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空前违反,也是对世界秩序的严重破坏。声明呼吁美英立即停止对伊拉克的攻击行动,避免给无辜的伊拉克人民造成灾难。
马其顿、乌拉圭和马达加斯加三国的外交部20日分别发表声明,对为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而进行的外交努力失败表示遗憾,并呼吁美英对伊军事行动能尽快结束。
孟加拉国外交秘书沙姆谢尔·莫宾·乔杜里21日表示,孟加拉国原则上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一向主张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和平解决伊拉克危机”。他呼吁美英联军在对伊拉克战争中“确保伊拉克平民生命安全,将战争的破坏和伊拉克人民遭受的灾难降低到最低程度”。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阿塞拜疆外交部、萨赫勒和撒哈拉地区国家集团执行主席、尼日尔总统马马杜21日先后对美英发动对伊拉克的进攻表示遗憾,对这场战争将给全世界带来的严重后果深表忧虑,并支持国际社会为结束伊拉克危机所做的努力。 Kf8品论天涯网


第4版(国际)
专栏:

  朝鲜《劳动新闻》发表评论
谴责美制造核危机旨在挑起第二次朝鲜战争 强调通过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平解决核问题
本报平壤3月22日电 记者赵嘉鸣报道:朝鲜《劳动新闻》今天发表长篇评论强调,美国在朝鲜半岛制造第二次核危机的战略目的在于试图以核问题为借口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扼杀朝鲜式社会主义。评论认为,美国一切阴谋的总目标就是挑起第二次朝鲜战争。
评论说,当前朝鲜半岛局势极其紧张、核战争危险急剧加大,美国在朝鲜半岛制造第二次核危机并将事态引向战争边缘,朝鲜半岛正处在战争与和平的交叉口。
评论指出,朝美应以公正、平等和信赖的原则为基础,通过直接会谈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平解决朝鲜半岛第二次核危机,朝方的上述原则立场没有变化。朝鲜提出朝美直接对话和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作为一个和平方案是为了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防止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爆发,而不是为了其他目的。
评论强调,以善意回应善意、以超强硬对付强硬是朝鲜坚定不移的原则立场。评论同时警告说,如果美国不接受朝鲜的建议并继续向朝鲜施加压力并试图凭借实力使朝鲜屈服,那么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和核战争将难以避免。
据新华社平壤3月22日电 (记者宫一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特使莫里斯·斯特朗22日在此间表示,他对朝鲜的第二次访问是“有益”的。
斯特朗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对新华社记者说,在为期5天的访问中,他向朝鲜官员通报了自他1月访朝以来在争取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和解决朝鲜核争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斯特朗认为,朝鲜和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对话应由当事者决定,但国际社会的努力应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他说,世界各国对安南发出的向朝鲜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特别呼吁作出了积极回应,但要争取更多的援助还面临“挑战”。
斯特朗是18日开始对朝鲜进行访问的,他在访问期间与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和朝鲜外相白南舜进行了会谈。 Kf8品论天涯网


第4版(国际)
专栏:

  我水利部长在世界水论坛上
阐述中国主张
本报京都3月22日电 记者管克江报道:第三届水论坛部长会议今天在日本京都开幕。中国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会上阐述了中国在水资源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主张,介绍了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治水主要进展等情况,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关于水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问题,汪恕诚提出了三个主张:将解决水资源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消除贫困、改善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在经济发展中求得问题的解决;发达国家要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实际行动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水资源问题,并注意加强发展中国家水资源领域的能力培养;水资源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应由各国平等协商,体现各国的意愿和利益。
汪恕诚认为,中国水资源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洪涝灾害频繁,上个世纪90年代主要江河流域有6年发生大洪水;水资源严重短缺,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年缺水总量为300亿至400亿立方米;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汪恕诚还指出,中国是水利大国、水利古国。几千年的治水实践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长期的水利建设,中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减灾和保障体系,全国共修建加固堤防27万公里,建成水库约8.5万座,形成了5800亿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发展水电装机容量达8455万千瓦。中国以占全球6%的可更新水资源,基本解决了全球22%的人口的温饱和发展问题。近年来中国又在长江的灾后重建、黄河断流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西部大开发水利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在水资源领域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Kf8品论天涯网


第4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战争爆发 难民堪忧
黄培昭
美英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在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发动了一场对伊战争,伊拉克人民的命运引起世人关注。随着战争的日益惨烈,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战争引发的人道主义灾难。
伊朗官方消息称,到达伊朗边境的伊拉克难民已达上千人,预计将有25万难民逃到伊朗。据联合国难民署估算,伊拉克战争将造成至少100万难民背井离乡,白宫的决策层甚至预测说,战后伊拉克难民人数将可能达到200万之众。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必然导致灾难,而灾难的最大受害者又总是平民百姓。战争,必然伤害无辜百姓的生命,也必然造成不计其数的难民被迫背井离乡,以避战祸。人们被迫携妻带子,挥泪惜别家园,在他乡过着饥寒交迫、风餐露宿生活。他们不得不栖身于肮脏简陋、拥挤不堪的难民营。也许只能在梦中,他们才得以重返朝思暮想的家园。
由于伊拉克与多个国家接壤,其难民问题就更加复杂。从上次海湾战争的情况看,难民潮可能再度对伊拉克的周边国家构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甚至成为影响这些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因素。为避免汹涌而至的难民潮的冲击,伊拉克的一些邻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多试图将难民阻隔在国门之外。据媒体透露,西邻约旦已宣布约伊边境为“封闭地区”,以限制涌入本国的难民数量;东邻伊朗与伊拉克曾一度交恶,自然对接受伊难民不大情愿;北邻土耳其与伊拉克关系更为微妙,上次海湾战争中逃亡到土的伊难民曾多达50万,给土带来沉重的负担。这次由于担心库尔德人涌入,土耳其更不愿意敞开大门,只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才在边境搭建了一些帐篷。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伊拉克难民将面临更为困难的处境。遥想茫茫沙漠,沉沉戈壁,大批疲惫憔悴的难民长途奔波却求助无门,衣食无着,怎么不让所有善良的人们为之掬一把同情之泪。
因伊拉克战争而引发的难民问题,已引起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注意,许多国家呼吁向伊拉克难民提供紧急援助。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吕德·吕贝尔斯近日表示,联合国已做好接收40万伊拉克难民的准备,他还呼吁有关国家向难民开放边境。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日致函安理会,建议通过一项新决议,对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把接受援助的范围从伊境内扩大到境外,以便让因战争逃往邻国的伊拉克难民可以得到必需的救援。但这些计划只能解决部分难民的燃眉之急,相对于大多数人的实际需要无异于杯水车薪。
战争与人类爱好和平生活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在人类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昔日战争所留下的不幸和创伤仍历历在目,理当成为战争决策者们的前车之鉴。一切国际争端,在通过政治途径加以和平解决仍有一线希望之际就不应诉诸战争。 Kf8品论天涯网


第4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美军缘何发起“震慑行动”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美国的“倒萨”之战已经进入第三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遭到美英联军多波次猛烈轰炸。巴格达时间21日晚上8时10分(北京时间22日凌晨1时10分),巴格达再度遭到空袭,巨大的爆炸声与空袭警报声、防空炮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全城。巴格达市区传出猛烈的爆炸声,蘑菇状浓烟冲天而起。这一天是星期五,穆斯林的礼拜天。巴格达市民面对的却是开战以来最为强烈的空袭。美国国防部声称,对巴格达的决定性空袭行动已经开始,美军称之为“震撼与威慑空袭战术”,简称“震慑行动”。
这次空袭不仅仅是针对巴格达,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和石油基地基尔库克也遭到袭击,两城市响起防空炮火,不断传出爆炸声,好几处燃起大火。22日拂晓时分,巴格达再次受到攻击。
美国国防部公布了空袭规模的详细资料。在24小时内,美军进行了2000次空中任务,包括1000次轰炸和从空中、战舰和潜艇发射了1000枚巡航导弹。参与轰炸的战机从12个国家以及5艘航空母舰出发。美国国防部还称,军方指挥官将会密切观察,以了解这些袭击对萨达姆政权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美国军方和媒体在战前就声称,对伊之战将是“美国新战术、新武器和新装备的试验场”。开战之初,美军首先对其“震撼与威慑空袭战术”进行试验。据考证,这一战术的命名还颇有名堂。“震慑”战术是根据美国军事策略家厄尔曼撰写的《震撼和威慑:迅速占据优势》一书制定的。厄尔曼在书中写道,使用空中力量达到“几乎难以承受的大规模杀伤力”,可以“对敌人造成立即瘫痪其抵抗能力的一种震慑效果”。
这种策略深受美国军方的赞同,而美军是世界上首先提倡战略运用空中力量的军队之一。美国在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和长崎也是基于这种策略。而厄尔曼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国务卿鲍威尔两人都推崇的军事家。美军以“震慑”为其新战术冠名就不足为奇了。
很清楚,在新一轮空袭中,美军出动B—52战略轰炸机、各类战斗机和舰艇,用精确制导武器对萨达姆的官邸和伊拉克指挥中心进行“饱和”轰炸,就是要使伊军群龙无首。与此同时,对伊拉克其它战略目标包括电台、电视台、政府主要部门、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重要机场和港口、电力设施进行轰炸,就是要对整个伊拉克“造成立即瘫痪并失去抵抗能力的震慑效果”。
实际上,美军在战前就开始使用“震慑战术”。在宣传上,美军扬言,在开战后48小时内,就要投放3000枚精确制导炸弹,超过上次海湾战争使用数目的10倍,以彻底瘫痪伊拉克军队的反击能力。在行动上,美军于3月10日进行了“众弹之母”的试爆。这种被称为“常规原子弹”的热压炸弹重达9752公斤,据说其威力与小型核弹不相上下,除杀伤力极大外,还会给敌军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所以叫做“众弹之母”。这一切,都是做给萨达姆和伊拉克看的。
还有评论认为,美军急于发起“震慑行动”,关键是因为开战最初的“斩首行动”未获成功。美军依靠中情局的“特急情报”和先进的高科技武器,本想一举“定点”除掉萨达姆。没想到空袭后不久,萨达姆竟然出来发表电视讲话,与美国叫板。美国寄希望于“震慑行动”,在战争初始阶段击杀萨达姆,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现在看来,“震慑行动”并没有美国想象的那样神奇。萨达姆再次在伊拉克国家电视台露面,接见其次子库赛和国防部长阿玛德。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在当地时间22日上午在巴格达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伊军仍在与美英军队激战,进行有效抵抗。战事到底如何发展,人们还须拭目以待。
(本报华盛顿3月22日电) Kf8品论天涯网


第4版(国际)
专栏:

  邵华泽获意大利圣万桑新闻特别奖
本报罗马3月21日电 记者史克栋报道:意大利总统钱皮今天在这里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颁发了意大利第三十八届圣万桑新闻特别奖。
意大利第三十八届圣万桑新闻奖颁奖仪式21日下午在意大利总统府隆重举行。意大利国内外约20名新闻工作者获本届新闻奖。
钱皮总统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讲话说,新闻工作是一项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圣万桑新闻奖是当今意大利全国最重要的新闻奖之一,始设于1948年。在意大利全国记者协会的建议下,为加强意大利新闻界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间相互了解和友谊,本届评委会决定增设特别奖。
邵华泽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名著名资深新闻工作者,先后任解放军报社副社长和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社长,并于1996年和2001年两度当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Kf8品论天涯网


第4版(国际)
专栏:

3月21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上千农民手捧鲜花前往美国大使馆进行反战示威,抗议美国对伊拉克动武。
新华社记者 李启华摄 Kf8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