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两会剪影
来年春天再相聚
3月14日,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委员们兴高采烈地步入会场。 本报记者 李石营摄
在闭幕式上,来自宗教界别的委员在认真听取大会报告。
本报记者 张强摄
委员们精神振奋地步出会场。
新华社记者 觉果摄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记者视野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积极稳妥推进司法改革
本报记者 吴兢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本次“两会”,司法体制改革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司法体制改革如何改?代表、委员纷纷呼吁修改相关法律规定,以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
重划司法辖区
建议:打破现行每市均设一个中级法院的体制,将几个市合并设置一个中级法院;按西北、西南等大地区设立高级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辖区也作相应的调整。
当前,对一些司法不公的现象群众反映强烈,而地方保护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四川省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杨敏代表分析了司法不公的情形:法官自身思想素质差——办金钱案、关系案;业务素质差——办糊涂案;在无法抗拒的外界干扰下——办违心案。
她说:“前两种原因,可以靠加强内部管理纯洁队伍,同时加强培训、引进精英来遏制或减少;而后一种情况,则是司法体制造成的,与我国现行司法辖区的划分关系很大。”
背景:我国现行的司法辖区与行政辖区相重合。地方各级司法机关在人、财、物上依靠地方,难以摆脱地方的控制。
政协常委、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韩大建说:“重新划分司法区域,有两个好处:一是改变各地受案数量极不均衡的局面,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打破‘司法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减少和消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
司法人员二级任免
建议:高级、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及同级检察官,由全国人大任免;中级、基层法院法官及同级检察官,由省级人大任免。
背景:在广东省东莞、中山两市,基层法院法官和中级法院法官一样,均由市级人大任免。
“管事的不管人,管人的不管事。”韩大建委员说:“目前,司法人员普遍由地方党委主管,上级机关协管。上级协管形同虚设,导致一些地方利用手中的人事权干预司法,阻碍司法人员公正办案。”
杨敏代表说:“这种新的司法人员任免管理体制,既保持了人大的权力,又可以克服来自地方的人事干扰。为了方便群众诉讼,还可以在基层搞巡回法庭。”
司法经费由国家财政统一保障
建议:全国各级司法机关的经费统一由中央财政拨付,再由高法、高检统筹安排。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蔡世彦代表表示,近几年,虽然对司法机关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其工作量、工作难度等相比,在办案装备、办案经费上,都还存在差距,直接影响了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应当更好地保障司法机关的经费。
“由中央财政统一保障司法机关的经费,最大的优点在于司法机关可以在人、财、物的管理上完全摆脱对地方的依赖,有利于司法权的公正行使。”韩大建委员如是说。
建立统一的“司法改革委员会”
建议:由统一的“司法改革委员会”将政法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划分统筹考虑,并据此提请人大修改相关的法律规定。
背景:对司法体制进行改革,目前已在全社会取得共识。但司法体制如何改革才能做到“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各地、各部门都在探索。
谈及司法体制改革,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尹忠显代表、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文清代表、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信春鹰代表、无党派界别郝明金委员等纷纷表示:司法体制改革既不应该由各地,也不应该由各部门自己去搞,这样容易破坏法制的统一,同时容易使司法权受到人为的分割,成为部门利益的保护。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
实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
——港澳代表谈加强内地与港澳的合作
本报记者 侯伟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在经贸、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此,不少港澳代表都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人”的文章,实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央政策组顾问曾德成代表认为,要积极促进内地与香港人才的交流。曾德成建议,由国家制订更完善的促进人才交流的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执业大律师谭惠珠代表说,香港有一批已届或将届退休年龄,但富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士,他们可以受雇于内地企业、机构或做顾问。澳门贺田工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委员会委员贺一诚代表认为,港澳与内地的交流合作,首要的一点是,人的思维、意识要融合。香港第二届立法会议员朱幼麟代表则提出,香港人应该走出香港,到内地多了解国情、民情,以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代表委员议国是
黄焕升代表——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本报记者 江夏
国内外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可以对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发挥促进作用。
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黄焕升代表说,目前全国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460多家,数量居世界第二。由于有关的政策措施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制定和执行,政策贯彻执行的好坏因部门、地区而异,约束机制比较薄弱,缺乏强制性。通过立法,可以确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法律地位,确定适应科技孵化需要的财税优惠,加强孵化人员的人才培养和资质管理,规范孵化流程,控制孵化风险,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资源和创业环境,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代表委员议国是
曲维枝委员——
信息化关键在应用
本报记者 姚斌华
“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过热,不能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关键在应用”,负责全国信息化日常工作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曲维枝委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信息化必须切实研究自身的需求,明白通过信息化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不是花钱越多、设备性能越高级的东西效果就越好,关键是在研究自身需求的前提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展信息化。不然上得越多浪费越大。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代表委员议国是
李伟雄委员——
计划生育不能松劲
本报记者 盛若蔚
国家计生委科研所研究员李伟雄委员针对目前一些观念指出,计划生育国策并未过时,一点也松不得。“虽然多生人口可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但新出生的人口又将会增加新的社会负担。”此外,随着土地面积的缩减,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面积也呈下降趋势,现在人均仅为1.6亩,有400个县人均不到0.5亩。“如不严格控制,吃饭、就业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剧。”
李伟雄提议,国家可以设立类似人口委员会这样的机构,行使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与人口有关的一系列职能,以改变现行职能单一化的现状。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代表委员议国是
巴德年委员——
没有农民的健康何谈全面小康
本报记者 杨雪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顾问巴德年开宗明义地对记者说,“国计民生农为首,没有广大农民的健康,全面小康就是一句空话。”
巴德年委员认为,要真正解决农民的健康问题单纯依靠政府的杯水车薪是不够的,需要国家、地方、社会、家庭、个人几方面共同想办法,通过多种渠道包括社会募集等手段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
西藏就是个大香格里拉
——访全国人大代表多吉
本报记者 张勇
“对,西藏就是一个真正的大香格里拉!”多吉代表自豪地说:“与其他地区相比,西藏的生态环境还保持着自然状态。”
多吉代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惟一的一名藏族院士,他指出,在西藏搞建设,必须做到“三同”,即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评估。一个建设项目被确认对生态环境没有负面影响后才能开工。“青藏铁路从设计、建设之初,就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没有对沿途的草甸和野生动物造成危害。”
多吉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而不应把二者对立起来。他说:“西藏是全国惟一不通铁路的地方,我们非常需要铁路。不能因为保护生态而不发展经济。谁也不愿过贫困原始的生活。事实上,经济发展了,才有更强的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两会感言
光荣与责任
陈伟光
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中,大约一半是新委员。他们说,很光荣,责任重大。
一位企业家委员说,“光荣,不仅因为全国政协会议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还因为这里聚集了社会各界的精英。能成为其中一员,意味着自己的事业得到社会承认和尊敬。”一位共青团界的政协委员坦陈:亲身参加会议各项议程,听了许多同志的大会或小组发言,看了许多会议简报及其他材料,对政协的三项职能有了具体而深入的理解,也意识到肩负的责任。他表示,会后要围绕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开展调查研究,争取明年拿出更高质量的提案。
光荣意味着责任,履行责任才有更大的光荣。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代表访谈
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城市
——访人大代表、云南昆明市市长章振国
本报记者 白天亮 张帆
云南团代表、昆明市市长章振国拿起政府工作报告,指着其中一句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启动”。“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而昆明又是这一大通道上的枢纽城市,我们要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城市。”
章振国解释说,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这为昆明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
章振国介绍,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城市,昆明将首先树立工业强市的思路,做强做大烟草、机电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开发区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昆明还将以国际城市为目标,精心规划和管理好城市。此外,昆明还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活力。昆明有信心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信息平台、贸易平台、金融平台、人才平台和公共事务机构平台的所在地。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代表访谈
为老百姓办事 为创业者服务
——访人大代表、山东青岛市市长夏耕
本报记者 宋学春
谈到政府机构改革话题,人大代表、青岛市市长夏耕说,就总体而言,政府是为老百姓办事、为创业者服务的“二为”政府。为老百姓办事,要说到做到,决不食言;为创业者服务,要实心实意,唯创业者的利益为尊。要真正做得到、做得好,最需要的就是“诚信”。
2001年以来,青岛市政府机构由原来的51个减少到43个,理顺交叉职能33条;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和降格处理的幅度达到52%,有一半以上的部门审批事项达到减半并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行为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夏耕指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我们的有效工作,努力实现“精神面貌明显变化、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节奏明显加快、行政效率明显提高”5个方面的要求,树立“为老百姓办事、为创业者服务”的政府形象。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代表访谈
转变政府职能 打造“政务超市”
——访人大代表、江西宜春市委书记、市长宋晨光
本报记者 彭俊
“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特别是政风建设。宜春建设‘政务超市’是改进政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宜春市委书记、市长宋晨光对记者说。
据了解,宜春市“政务超市”是指将每个项目的审批权限、条件、标准、程序、时限全部公开,集中办公,透明作业,限时服务。“政务超市”成立刚两个多月,就接受各类投资咨询2000余人次。宋晨光代表说,宜春地处江西西北部,是中部内陆省份的一个农业大市。“我们的目标是把‘政务超市’建成联系群众的桥梁,对外开放的窗口,优化环境的前哨,政府形象的镜子。”“政务超市”建立“一家承办,转告相关,互联审批,限时完成”制度,做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目前已有42个涉及审批办证收费的部门单位在“政务超市”开设了窗口,办理项目143个,办理各类证照2000余件。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会内会外
代表和大学生对话
本报记者 富子梅
一见到记者,乔守玮代表就高兴地说:“趁休会时间,我和4个从我们学校毕业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搞了一次座谈,效果不错,收获很大。瞧,这是我的笔记。”
人大代表乔守玮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校长。她一直有个愿望,想根据考上大学的学生们的切身体会,了解素质教育的成效,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安排,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这次到北京开“两会”,乔校长把这件事列入自己会外的一项调查研究工作。
乔校长从对话中受到许多启发。她拿出几页笔记对记者说:“学生们的体验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方向,比如在研究性学习的科目和层次设置上,需要进一步拓宽和深入,培养创新能力,多开办各类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增加对社会的体验,帮助孩子们做好应对问题的心理和能力准备,强化自主安排时间的意识。”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会内会外
又见王树清
本报记者 胡斌
又见王树清,在3月的北京,所不同的是他胸前多了一个鲜红的代表证。这位全国造林绿化十大标兵之一的人大代表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话题离不开树和林,还有“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等。
两年前,本报曾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长篇通讯《重整山河的领路人——记全国十大绿化标兵、中共拜泉县委书记王树清》,一时间到拜泉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凤凰卫视的记者还驾着小飞机来航拍被誉为“人间奇迹”的农田林网。
王树清说:“拜泉变化可大了。120万亩人造林已到了间伐期,我们开始用樟子松造‘接班林’,把杨树改为经济林。前不久联合国工发组织还把我们确定为绿色食品基地。我带来一个建议,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有一个指标群,要把生态指标和可持续发展也纳入到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中来。”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代表委员议国是
于力代表——
国企的活力在于创新
本报记者 孟扬
“国企改革是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深化国企改革,对增强国有经济实力,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中国石油吉林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力代表认为,老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是装备陈旧落后,结构不合理,缺少资金投入,技术改造滞后,人员债务负担重等等。要使老国有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发展,必须改革创新。
他说,在新形势下我们企业要在6个方面有所创新,即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思路创新,转换企业机制,积极投入市场竞争,全面推进企业发展。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代表委员议国是
吴正德委员——
构筑参政议政创新平台
本报记者 江南
谈及创新形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来自民盟的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吴正德委员颇多感想,他建议构筑参政议政创新平台。
“新时期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要了解基层群众生活、关心群众疾苦,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利用民主党派内人才汇集的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也向世人展示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吴正德这样说。
第8版(两会采风)
专栏:两会剪影
全神贯注开好会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期已过大半,代表们继续聚精会神开好会、一心一意议国是,展示了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会风。图为记者在会场拍摄的一组镜头。
本报记者 张忠摄
思
郭海亮代表
听
蔡瑶铣代表
记
方工代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