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3月13日人民日报第10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3-1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图片 '...

第10版(国民经济)
专栏:

  重钢集团公司积极发展非钢产业,参加重庆市的建设。目前,重钢集团公司为重庆市轻轨工程生产的PC梁已在全线架设,成为重庆市一道新的风景线。
   郑玉明 摄影报道 qGJ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一年一度的“三·一五”即将到来,全社会关注——
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油”
本报记者 刘韬
  问题粮油叫人不放心
  前不久,北京的史女士在自己家附近的超市里买了一盒“河粉”,拿回家一煮,非但没有米粉的香气,倒飘出一股浓浓的霉味。发了霉的大米做的河粉,当然不能吃了。史女士无奈地说,“现在吃东西真让人不放心,像这盒显然是用陈米、坏米做的河粉,商家不把好进货关,消费者是无法识别的。”
  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在我国食品加工行业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以及偷工减料、不按标准组织生产、滥用添加剂的问题十分突出,食品尤其是粮油产品的质量安全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3月12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江苏省小麦粉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在99个批次的小麦粉当中,49个批次合格,合格率仅为49.5%,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增白剂超标问题依然最突出,有30个批次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不合格。
  食品、尤其是粮油产品是老百姓每天都要消费的东西,这也就决定了粮油消费安全是所有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然而,近年来用矿物油抛光大米、在面粉里掺吊白块等事件却接二连三地发生。
  严把市场准入关
  超市、农贸市场等是各类商品的销售环节,直接面向消费者,要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油,首先就得要求商家卖的是放心商品。一句话,要严格把住市场准入关。但要做到这点,不仅商家自身应有诚信经营的意识,更需要市场监督部门保持强大的监管力度,把问题粮油赶出市场。
  在北京东郊市场,卖了6年粮油的陈老太太告诉记者,她在进货的时候有个习惯,要从中拿出一些米、面和油,自己先吃吃看,没问题再拿到摊位上卖。她说:“市场每次抽查,我都没有出过问题。买卖要做长久是不能坑人的。”据东郊市场质检科科长田女士介绍,对于粮油质量的把关,主要在于进货渠道。市场要求商户从固定厂家进货,而且都有登记。对于商户进货较多的周边粮库和面粉加工厂,市场还专门组织对之进行产品检验。
  为了让消费者在市场上买到合格放心的粮油产品,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强化市场监管。最近,质检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对5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到1月30日,已经有1473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获准在产品上标注“QS”(质量安全)标记。到今年8月1日,凡未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企业将不得从事这5类食品的生产加工。
  “放心”要从源头抓起
  粮油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是确保粮油安全的源头。而要抓好这个源头,粮油生产和加工企业就应强化质量意识,同时改善自己的生产条件,以提升产品的质量。
  在主要从事面粉加工的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里,记者发现,偌大一栋6层楼的生产车间里各种设备在高速运转着,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却见不到人,只是偶尔有一两名工人在巡视。原来,在这个日处理小麦800吨的车间里,整个生产过程都实现了全封闭、电脑控制作业。
  “一粒小麦从入仓到包装成袋,经过初清、润麦、精选、研磨、配粉等环节,在我们的生产线上要走15公里。”古船食品的副总经理狄友清说,“整个生产检验过程都完全按照ISO9002标准来操作,先进的工艺流程保证了产品的质量。”10多年来,古船食品一直保持了100%的合格率。
  不仅是产品本身,包装物的质量也影响着粮油的安全。去年,有一次古船想把水印包装改成彩印包装,以使包装更鲜艳醒目,后来经咨询了解到,与油性墨相比,水性墨是环保型包装材料,不会对包装里的面粉形成间接污染。虽然国家对此并没有强制规定,但他们还是立即决定不改包装。“‘安全放心’是我们工作的底线。”古船食品的总经理王建新语气十分肯定。
  重视粮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正是企业严格自律的表现。在把住“放心”源头方面,粮油企业的自律组织——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倡导和开展了全行业的“放心粮油”活动。到现在,已有500多家企业、900多个品牌获得了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颁发的“放心粮油”称号。最近,他们又联合26个省市区的粮食行业协会对首批获得“放心粮油”称号中的84个企业181个品牌进行跟踪调查,合格率达98%以上。协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将把“放心粮油”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在行业里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以促进粮油产品整体质量的提升。 qGJ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国民经济)
专栏:

  外贸不再是特权
——对外经济专家谈内外贸机构改革
本报记者 刘霄
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方案是本年度“两会”的一大热点,也是代表委员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日前,国务院发展中心对外经济研究员隆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撤消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设立商务部一事表示:这一改革将推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统一,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必然结果。
  隆国强说,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自加入后的3年内,所有中外企业都将自动享有贸易权,可以从事进出口贸易,外贸不再是特权。商务部的成立,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
  隆国强回顾说,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内外贸分割、国内外市场分割、进出口配额分割的管理体制,而对外贸易更是采取严格的专营制度,绝大多数企业的外贸经营权被剥夺。
  改革开放后,这一专营制度开始逐步打破。为了吸引外商来华投资,我国政府赋予了所有外资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权和自用机器设备等的进口权。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被授予外贸经营权。1999年国家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外贸经营领域的限制以来,全国已有4万多家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权。
  隆国强指出,2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增长,中国外贸在世界上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三十二位跃升至2002年的第五位,跻身世界贸易大国行列。我国外贸持续高速的增长,得益于伴随改革而出现的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
  新设立的商务部,整合了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及外经贸部的有关职能,主要负责市场运行和流通领域的政策法规、体制改革、监测分析、国际合作、组织协调反倾销反补贴等。对此,隆国强认为,此举体现了我国加速融入世界,与国际对接的步伐,是建立和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的新的起点。 qGJ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国民经济)
专栏:

  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比例大幅上升
  本报北京3月12日讯 记者夏珺从此间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上获悉:我国目前已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推行了经营性土地资源使用权的招标、拍卖与挂牌转让,全国以此方式出让的土地面积占出让总面积的比例大幅上升,已由5年前的2%上升到2002年的15%,价款比例由20%上升到41.5%。同时,全国大多数省区还开展了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和挂牌转让试点。
  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介绍说,5年来,通过积极推进国土资源市场的培育与规范,国土资源市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地保护了我国的资源环境,并为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
  据了解,国土资源部在打击违法批租、违法出让转让、非法入市、隐形交易以及违法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5年来共查处各类案件60万起,处理违法乱纪人员近4000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260多人,有力地保护了国家资源。 qGJ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别在“3·15”抢镜头
寒小
  每年3月,看到电视里焚毁假冒伪劣商品的镜头,母亲都会忍不住叹气:“那冒的都是黑烟儿,肯定污染环境。真想打假、销假,狠招儿多了!依我说,这都是为了上电视造势”。
  这话乍听有些偏激,但细想也不无道理。近年来,工商、消协、质检、卫生等部门不断加强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监督管理,认真受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有效地震慑了假冒伪劣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消费环境。尤其在每年“3·15”前后,各地的整治行动都呈高压态势,让违法经营者不得喘息。很多管理部门也开门办公,面对面、心贴心地为消费者排忧解难,伸张正义。3月15日成了一个节日,让老百姓的心情格外舒畅。但另一方面,一部分平时无所作为的管理者、为所欲为的经营者,也利用全社会对“3·15”格外关注的心理,在这一天大造声势,掩盖劣迹,攫取“光环”。
  比如有些市场监管人员,平时对制假售假活动置若罔闻,甚至与违法者勾结牟利,对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爱答不理,敷衍塞责。只有到了“3·15”,在全社会打假维权的“聚光灯”之下,他们才会对消费者展露笑容,热情服务,对违法者从严处罚甚至大义灭亲。
  还有些商家,每到3月,就将“货真价实”的广告做得铺天盖地。诚信,这一最起码的商业道德,竟成了他们炒作的卖点、被嘉奖的政绩、“上镜”的噱头。
  曾收到过一篇来稿,说将在“3·15”开展集贸市场大检查,并一一列出检查对象、检查标准、处罚原则等。看后不禁哑然失笑,这种稿子登出去,不等于给制假售假者通风报信吗?!
  宣传诚信经商的典型,褒奖政绩突出的干部,弘扬了正气,推广了好的做法,也是对违法经营活动的打击,这样的镜头多多益善。但如果只是为了“上镜”才有所作为,那就与“3·15”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维护消费者权益,不能满足于搞一天、一月乃至一年的“狂飙行动”,它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树立诚信经营理念,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踏踏实实地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比每年“3·15”抢着“上镜头”更实在。 qGJ品论天涯网


第10版(国民经济)
专栏:

  选购粮油有学问
不少人觉得,买面粉和面制品是越白越好。其实,这并不科学。
  专家表示,不要一味地认为面粉越白越好,虽然在不加增白剂的情况下,面粉的精度越高白度也越高,但若超过了其应有的白度,那就可能是增白剂超标了。在粮油消费中,消费者应摒弃一些误区,不光面粉,小米也不是越黄越好,面条和米粉也不是越筋道越好。
  消费者在选购粮油产品时应注意:面粉的本色应是乳白或微黄色,用了增白剂的颜色是雪白的。大米和食用油由于保存条件不好、存放时间过长,会产生黄曲霉素。这样的大米颜色发黄,油则吃起来有异味。然而,通常这些细微差别并不容易被识别,因此,建议消费者购买大企业生产的品牌产品。 qGJ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