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
专栏:两会剪影
上图:3月8日,内蒙古代表团的焦开河(右)、郄国严代表就国有军工企业的发展交流意见和建议。
本报记者 王忠家摄
下图:在3月7日下午进行的小组讨论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代表(右)说,要切实采取措施,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
本报记者 张忠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
五位政协委员共话扶贫与西部开发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李斌、张景勇、张玫)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扶贫与西部开发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这5位政协委员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吕飞杰,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志宝,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任启兴,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郑跃文。
20年来我国扶贫开发成就瞩目
在回答记者关于扶贫工作进展的问题时,吕飞杰说,20多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2年的2820万人。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305元,比1986年增长5倍多,并解决了一批集中连片地区的温饱问题。
吕飞杰说,虽然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3%,低收入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只有6.2%,但绝对数量还不少。国家将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大力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我国有700万贫困农民需要移民,将在今后十几年分期分批推动。具体是从5个方面来推进:第一,加大投入,将在西部开发国债资金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生态移民,也就是扶贫移民。第二,坚持自愿移民原则。第三,移民城镇建设要配套。第四,使移民有稳定的收入。第五,各种政策要配套,让他们迁得出,稳得下,富得起来。
应降低门槛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吕飞杰说,扶贫贷款是国家支持扶贫的一个重要手段。从1986年开始,扶贫贷款从23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85亿元,十几年间,国家总投入扶贫贷款1250亿元,占整个中央扶贫资金的60%。针对农民反映的贷款难问题,政府将采取三大措施加以解决:第一,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第二,简化银行和信用社手续,降低门槛。第三,扶贫工作机构或者政府在组织产业化经营、组织民营合作经营组织中为农户提供担保贷款。今年,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和国务院扶贫办将在农村小额信贷上有更大的动作,准备抓紧进行试点。
生态环境建设要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
有记者问,西部大开发在提出保护生态的同时,如何兼顾农民?王志宝说,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开发的头等重要任务,也是西部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在西部开发中,只有把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才能确保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巩固,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他指出,西部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主要用工程形式加以推进,主要是四大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草原封育工程。这四大工程的总投入有5000多亿元,都是国家通过提供粮食、现金以及种苗补助等形式无偿发给农民,直接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林草兼种、林药兼种、林果兼种等生产模式,不但确保了生态环境建设,也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1∶0.51:西部农村居民收入仍亟待提高
在回答记者关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问时,齐景发说,200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2476元,比上一年增长4.8%。2001年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是1∶0.51,2002年大体也是这个比例。对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已采取了不少措施。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主要是增加对西部农业、农村经济的投入,安排专门的西部国债来支持西部地区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村居民负担,试点地区农村居民负担平均减轻30%。但现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低的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并将继续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
光彩事业开展9年,1万多名企业家到西部投资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郑跃文说,在我们国家,政府扶贫是主流,全国工商联也积极响应号召,发起了光彩事业,鼓励企业家到西部扶贫。光彩事业开展9年,有1.1万多名企业家到西部投资。现在投资项目有7377个,到上个月为止,投资到位总金额314亿元,给地方捐赠是47亿元,并且解决了约150万人的培训和130万人的就业,同时帮助了350万人脱贫。他说,这种企业扶贫的模式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的肯定,认为是中国特色的一种扶贫模式,并向国际社会广泛推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政策会越来越好,相信企业家到西部投资将会越来越多。
吕飞杰委员、任启兴委员还分别就扶贫标准、宁夏的扶贫开发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第4版(要闻)
专栏:
王春正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
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轻言淡出
本报北京3月8日讯 记者富子梅、严冰、刘霄报道:今天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家计委副主任王春正和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李子彬,就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开发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问: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殊的经济环境下采取的特殊措施,实际上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今年国债发行规模是1400亿元,比去年少100亿元,这是否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淡出?
王春正:积极的财政政策就其实质来说确实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是用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5年来共发行了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这些建设资金的投入既拉动了投资需求,也扩大了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也相应地扩大了财政收支的差额。
目前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去年国债发行规模是1500亿元,其中100亿元结转到今年,所以今年国债发行规模跟去年大体相当。今年少发行100亿元,并不表明积极财政政策要淡出。
人民日报记者问: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已经5年了,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16.1%,为什么说当前仍然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
王春正:去年投资增长幅度和最近几年比较起来是不低的,达到了16.1%,但还应该看到,投资需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应该是企业。尽管国有企业的投资能力在提高,但是,投资持续增长的机制还不完善。另外,从社会投资角度看,私营、个体投资增长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开掘。所以完善投资持续增长的机制还需要一个过程。
需求不仅包括投资需求,也包括消费需求。现在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还比较明显,特别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还相当突出。这对扩大整个消费需求还是有影响的。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们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香港太阳报记者问:已经和准备发行的国债资金是否都用在国家建设上?有没有被挤占、挪用和贪污的情况发生?这方面有没有监管的措施?
王春正:国债建设资金对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如何用好国债建设资金,中央有关部门、各个地方都十分重视。对国债项目,各个地方都是精心设计、精心管理的。同时,各个地方对国债资金的使用都建立了比较严格的责任制度,同时计划、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国债项目加强了监督、检查和审计,国债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总的来说是好的。当然,个别地方确实发现过挤占、挪用国债资金的问题,尽管所占比重极小,但对这些问题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子彬在记者招待会上说
我国东西部地区差距正在缩小
本报北京3月8日讯 记者严冰、刘霄、富子梅报道: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李子彬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已由1999年的1.5个百分点缩小到2002年的0.6个百分点。
李子彬说,3年来,我国在西部地区加大了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方面的投资力度,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也在加快。
2000年到2002年,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比1999年的7.2%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6个百分点。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的原因,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是东部沿海地区的40%,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就是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李子彬说,缩小东西部经济水平差距,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最近3年,西部地区经济有逐渐加快发展的趋势,但主要是中央的资金投入起到了带动作用,西部地区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够强。随着投资环境的优化,国外资金、国内资本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这块土地,西部将呈现更加快速发展的趋势,东西部差距将逐步缩小。
第4版(要闻)
专栏:
王春正在记者招待会上说
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本报北京3月8日讯 记者刘霄、富子梅、严冰报道: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王春正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缩小城乡差距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13.4%,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仅为4.8%,该问题引起中外传媒的极大关注。王春正指出,农业问题、农村经济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城乡差别是长期形成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王春正说,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曾培炎的计划报告、项怀诚的财政报告中,对“三农”问题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关系全局,不能懈怠,必须抓紧解决。
王春正说,今年国家在缩小城乡差距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将着重做好四项工作:首先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农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二是加快农村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这项改革去年在20个省市区试点,今年将在全国普遍试点,这是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方面。另外,还要深化粮、棉流通体制的改革。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大”“六小”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继续推进城镇化,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合理流动创造条件。此外,还要加大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的力度,更好地解决贫困农民的温饱问题。
第4版(要闻)
专栏:
畅所欲言议国是
——政协大会发言侧记
本报记者 杨雪梅 邓建胜 姚斌华
“这些天来委员们关注的许多重要问题从13位委员的大会发言中都反映出来了。这些问题也是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他们的建议对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是很有价值的参考。”刚从人民大会堂听完政协大会发言出来,海南省民族宗教厅负责人刘明哲委员对记者说。
3月8日,风和日丽。下午3时,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发言。第一位登台发言的是经济学家林毅夫委员,他在发言中指出,要启动存量需求、消化过剩生产力,必须尽快启动农村消费,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在改善与农民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会后林毅夫对记者说,虽然发言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但基本概括了自己对这一问题多年的思考。
1700位政协委员听取了大会发言。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像往常一样列席了会议,人民网、新华网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等媒体对大会发言进行了实况转播。社科界的委员耿惠昌告诉记者,大会发言一年比一年有建设性,专业水准越来越高,而且像陈耀邦、厉有为等委员本身做过部门领导,对全局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金玉良言千金难买。在短短两个小时里,每一位委员的发言都引起会场不小的反响,而每一次发言结束则留给委员们深深的思索。“黄孟复委员《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发言说出了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心声。我以为,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要提高,民营企业需要把自身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不断创造财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社会法则与个人的道德提高相结合,这样民营企业才能在国家的发展中发展和提高自己。”来自陕西民营企业的吕建中委员说。
当委员们步出大会堂时,已是暮云四合。致公党的曹鸿鸣委员感慨地说,大会发言非常务实,问题提得好,措施也很科学,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大会发言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完善正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今天13位委员的大会发言就是从本次会议已收到的800多份发言中精选出来的,而更多的书面发言则从更宽更广的角度反映了委员们的建议。
从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会议算起,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先后有近百位委员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对国家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建言献策,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委员在这里畅所欲言,纵论国是。
第4版(要闻)
专栏:代表访谈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
访全国人大代表、葫芦岛市市长刘铭
本报记者 崔士鑫
“听了朱镕基总理的报告,更加坚定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进一步指明了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葫芦岛市市长刘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各地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充分估量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潜能,在速度的把握上,在标准的划分上,在政策的制定上,要防止千篇一律,不要搞一刀切。要用好用足各自的优势,千方百计转化自身的劣势,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形成千帆竞发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刘铭代表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几年,正是我们葫芦岛市建市创业的重要时期。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葫芦岛已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海滨城市,不仅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经济技术基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具备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葫芦岛人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争取提前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他说,如果把过去的十几年作为葫芦岛人第一次创业阶段的话,那么以十六大和这次“两会”为起点,葫芦岛人的小康之旅,就是我们的第二次创业。
“实施第二次创业,不是简单的阶段性划分,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再发展,而是在冷静分析形势、科学判断市情、准确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性部署,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在葫芦岛的具体体现。”
刘铭说,对于我们葫芦岛来讲,提出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沿海——濒临渤海,有海岸线237公里,在辽宁仅次于大连。沿路——京沈高速公路、秦沈客运专线、京哈铁路公路横贯全境。临京沈——西与北京相距300公里,东与沈阳相距240公里。跨两区——位于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板块的交汇点上;其次,工业化程度比较高,是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密集,门类比较齐全,形成了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造船、能源电力四大支柱产业;第三,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共有旅游景点55处,文物保护单位123家。
第4版(要闻)
专栏:代表访谈
国企改革带来一片生机
——访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市长陈向群
本报记者 江夏
“我最关注的是老工业基地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问题。”柳州市市长陈向群代表开门见山。
陈向群说,大家都知道我们有“金嗓子喉宝”和“两面针”牙膏,其实我们的好产品、好企业还多着呢,五菱汽车、鱼峰水泥、花红药业、立宇集团在业内知名度也挺高。国内三大汽车集团,在柳州都有整车厂。柳州的经济生机勃勃,与国有企业的成功改革大有关系。
柳州是广西的工业重镇,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占了全区的1/4。柳州又是老的工业基地,以前几乎清一色都是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不好。近两年柳州的国企改革力度很大。
陈向群讲起国企改革滔滔不绝,他说,柳州的做法是,把国有企业推向对外开放第一线,与国内外的强势优势企业、大型跨国公司开展合作,吸引外来资本控股、参股、并购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和改造提升现有资源。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正式参股上汽五菱股份公司;上海中机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整体收购广西柳江造纸厂。一批国有企业与瑞典阿特拉斯、深圳华强公司等国内外强势资本进行嫁接改造,同时,引导和鼓励一批优势骨干企业走出去,通过多种办法,实现对外的低成本扩张。把有实力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市大多数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完成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像大家熟知的柳工、柳化、柳钢大规模的技改资金有了着落,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7万下岗分流人员中,6.8万已经再就业。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柳州成了东部企业西行的桥头堡。现在几万温州人云集柳州,做汽车零配件,搞商贸城。
陈向群代表认为,柳州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重视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来。目前,柳州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充分依托已经形成的产业集聚优势,抓住全球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加快构建区域性的制造业基地,继续发展汽车、冶金、机械等支柱产业。
第4版(要闻)
专栏:
以加快老区发展为己任
——访全国人大代表、龙岩市市长刘赐贵
本报记者 蔡小伟 余继军 赵鹏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龙岩市市长刘赐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饱含深情地说:“龙岩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块有着优良革命传统和辉煌历史的红土地,加快龙岩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赐贵介绍,5年来,龙岩和全国、全省一样,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成为龙岩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最佳时期。但由于起点低、总量小,与全省平均水平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龙岩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走在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前列,到2017年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一定要抓住今后难得的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上,以实施项目战略为载体,以改善投资环境为保障,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推动龙岩加快发展,尤其要以推进项目战略带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走资源型与非资源型产业并举,优先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基础性与生产性项目并举,优先发展生产性项目的路子,实施好“三个一百”项目计划,即突出抓好100个当年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100个当年投资拉动项目和100个后三年重大储备项目,努力拓宽项目实施的渠道,优化项目实施的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谈到有何建议,刘赐贵说:“针对龙岩的实际,建议以增强老区、山区、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采取经济、行政、法规等宏观调控手段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促进龙岩革命老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全面进步,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山海共同繁荣。”为了不辜负人民重托,参加好这次盛会,刘赐贵在会前作了充分调研,精心准备了《关于请求国家加大对龙岩市“原中央苏区”县扶持力度》等7项建议。
第4版(要闻)
专栏:
3月8日,陕西代表团的女代表齐聚一堂,就女性的话题畅所欲言。黄玮(左二)代表说,现代知识女性首先要自爱、自信、自强,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报记者 李舸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