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
忘不了的是乡情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
由伦敦向东北3个多小时的车程,有一座幽静的海滨小城格里姆斯比。走出火车站,迎接我们的是这里东海岸音乐学院院长曹群,一位从格里姆斯比走上英国声乐舞台的英籍华人歌唱家。于是在海水与沙滩、阳光与草地之间,我们听到了一个曹群与格里姆斯比的故事。
格里姆斯比曾经是英国最大的渔产品冷冻加工地,生活方便、交通便利。后来渔业衰落了,但它兼有海滨城市与田园风光的自然环境,始终吸引着许多追求幽雅与浪漫的音乐家、艺术家来此居住。这是一个充满宽松艺术氛围的小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这里先后举办了6届大格里姆斯比国际歌唱家比赛,来自几十个国家的有才华的青年歌唱家由此脱颖而出。
16年前,曹群——一位中国青年,以他美妙动听的男中音赢得第三届格里姆斯比大赛一等奖。当地报纸在刊登比赛盛事的消息旁,还发表了一幅曹群的自画像。曹群的获奖,让许多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格里姆斯比;曹群的音乐表现力与爽朗幽默的性格,则让格里姆斯比的音乐家们第一次用赞赏的目光面对中国人;格里姆斯比也成就了曹群的音乐梦,他由此走进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在一个全新的音乐天地里跋涉前行。
他先后获得过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多罗西·史密瑟德奖、卡里·塔布奖、巴利梅纳国际音乐节史蒂文森奖……他活跃于英国的歌剧、清唱剧、独唱音乐会舞台上,也执教于音乐学院的讲台和主持BBC等电台的音乐节目。一个在西方社会拼搏的华人音乐家,很难一帆风顺。但无论是得是失,他从未放弃音乐。他的夫人笑话他:连给孩子取名都离不开音乐:和声、旋律、节奏、交响乐,有这么叫的吗?他辩解说,那不会重名。正如他自己所说,靠着“实力和坚忍不拔、不向逆境屈服的精神”,曹群成为在英国有成就的华人音乐家之一。
去年,曹群应格里姆斯比大学校长丹尼尔·坎的邀请,出任该校东海岸音乐学院院长,成为该院历史上第一位华人院长。说起回到格里姆斯比,曹群语带三分情:我有一种重回故乡的感觉,所有人都对我特别亲,给我鼓励和支持。格里姆斯比是曹群音乐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这成为他心中的第二故乡。他在伦敦生活的十几年里,每年都要到格里姆斯比去几次。我们在那里见到了当年格里姆斯比大赛的两主席之一、曾获女王勋章的著名钢琴家安·霍尔姆斯,她至今对曹群的嗓音推崇之至,她称曹群是最受欢迎的参赛者之一。
格里姆斯比也像欢迎自己的孩子一样欢迎曹群的到来。丹尼尔校长说,东海岸音乐学院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曹群在古典音乐方面的造诣和对学校建设的开拓精神对学校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对曹群领导班子的高效与亲和力非常赞赏。在学校,我们见到了曹群的搭档、电脑音乐创作专家斯蒂文和学术委员会主席阿曼达,他们与曹群相处亲如兄弟姐妹。他们说,曹群对工作的要求很高,他们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但他让你感到工作的价值,让你工作时心情愉快。曹群的确已融为格里姆斯比的一部分。
但是,与我们说话,曹群还是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他说,他这一生最放不下的除了音乐就是乡情。就像当年他获奖时看着五星红旗升起时情不自禁落泪一样,一有机会他就想为自己的同胞做些事情。他告诉我们,2月份他要回国参加教育展。东海岸音乐学院的电脑作曲和影视音乐制作与导演专业在英国是处于比较领先地位的,这个新兴的专业在国际上很热门,在中国目前还较冷僻,它在影视、广告领域市场需求非常大。他很希望能为中国学生提供最优惠的学习机会。(附图片)
曹群(右)和他在格里姆斯比的同事们。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
卢浮宫赏宝
艾斐
漫步于卢浮宫,不啻是一种崇高的艺术享受。
卢浮宫是一个令人仰慕和向往的地方。它的建筑宏伟,庞大的建筑群面对杜伊勒利广场呈“几”字形布局,左邻里沃利大街,右濒塞纳河。人们从杜伊勒利广场通过卡鲁塞勒长廊和小凯旋门便可以进入卢浮宫广场。卢浮宫的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主要由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现代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及绘画艺术组成,藏品多达40万件,光是藏画就有1.5万件。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并为之倾倒的还是古代意大利雕塑和绘画、19世纪以前的法国雕塑和绘画,以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和古代东方的雕塑作品与珍贵文物。法国的巨幅绘画都是对圣经故事和法国历史的艺术再现,画家在表现宫廷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巨大的艺术创新,这些画作运笔生动、构图清晰和传神,恰到好处地赋予了画中人物的情态美,也赋予画中事件的情节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极富韵律和质感,把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有一种走进历史长廊和置身于历史人物之间的亲切感。
卢浮宫的镇馆三宝——《米罗岛的维纳斯》、《萨摩屈拉克胜利女神》和《蒙娜丽莎》肖像是精品中的精品。这三件艺术珍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越看越有神韵,从每一个角度看去都会令人有一种全新的发现。其外在线条所反映和表现的内在的无限丰富性,使其获得了恒久的美感和耐看的魅力。维纳斯雕像和胜利女神的雕像被分别放置于古希腊文物展厅和古代伊特鲁利与古罗马文物展厅的楼梯转弯入口处的当间儿,是为了让观赏者能够从四面八方不同角度领略其非凡的魅力与神韵。圈在玻璃镜框中的《蒙娜丽莎》肖像是挂在意大利绘画展馆第十三展厅顶头墙壁上的。这幅名画前挤满了人,照相机咔嚓咔嚓响个不停。在柔和的光线下,我仿佛不是在看画,而是在和佛罗伦萨女市民蒙娜丽莎面对面相觑和交谈。她容貌端庄,情态妩媚,神色安详,眉目传神,特别是那莞尔的微笑和深沉的思索,那明晰的线条和柔润的容光,那微翘的嘴角和深邃的目光,都仿佛隐含着无限的情思、挚爱、歆羡、忧伤与梦幻,既令人无比感动,又使人不可捉摸。据传,达·芬奇与蒙娜丽莎原本是一对情人。后因蒙娜丽莎在无奈中另嫁他人,给达·芬奇留下了爱恨交织的无限惆怅和遗憾。他把这一切倾注在展开的画布上,整整画了5年时光。可见艺术的灵智只能从真情实感中才可形成和爆发。
迎着暮色走出玻璃金字塔出口,回望卢浮宫,已是一片灿烂的灯光。追溯卢浮宫的历史,我不能不惊叹人类创造历史文化的伟大智慧与力量。在以往6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卢浮宫经历过10余次的大规模改建和扩建。中世纪时,卢浮宫只是塞纳河边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时,由查理五世将其扩建为王室行宫。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出于建造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宫殿的构想,才正式开始兴建卢浮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才形成这座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年8月,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从此,卢浮宫成了艺术品的荟萃之地,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来自全世界的各种艺术珍品,特别是在拿破仑远征埃及、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等国时掠夺来的艺术品大都集中于此。孰料,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在威灵顿公爵麾下服役的英军士兵又从卢浮宫掠走了总计5233件油画和雕塑精品,只给卢浮宫剩下不足1000件绘画和雕塑作品。战争结束后,法国从英国索要回部分艺术品,并接受了大量私人捐赠的艺术品,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收集和积累,才使卢浮宫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和藏品最丰的艺术博物馆。它着意用艺术精心编织着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历史长廊,展示着人类无比辉煌的艺术成就和无限伟大的创造精神!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外交官亲历
时代的呼唤
——访日印象
杨振亚
春节刚过,我赴日本访问,这次来日心情与以往不同,因为福岛县一批老朋友得知日本政府授予我“勋一等瑞宝章”,热情邀我参加祝贺活动,我自知为中日友好所做工作有限,获此殊荣,乃是日方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友好之举,但盛情难却,还是应邀前往,与新老朋友广泛接触,就中日友好交换意见。
福岛县地处日本东北部地区,西北面有海拔近2000米的盘梯山,周边是丘陵湖泊,积雪厚达1米,是冬季滑雪的天国。全县大半地区寒冷,唯独东南平地面临太平洋,此时温暖如春,我参加祝贺活动时,有的年轻人竟身穿半袖衫,真是寒中有暖,而中日关系的气候却正好相反,正像一位日本友人所说,是暖中有寒。他说,日中经贸和各方面友好交流发展很好,但也有寒流袭来,这就是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
在交谈中我深感许多长期从事日中友好的老朋友,都对当前中日关系中的问题忧虑,怀念过去一批有影响的著名友好人士,他们在中日关系遇到困难时,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引导中日关系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今,日本政界不断新老交替,正义的声音下降,杂音上升,对此大家颇感不安,希望加快培养中日友好事业接班人,早些改变这种局面。
在祝贺酒会上,因已故著名友好人士伊东正义的家乡就在福岛县会津若松市,对伊东先生的怀念就自然成为话题。伊东正义曾任日政府外相、官房长官和代理首相,他对日中友好有坚定信念,在长期任日中议员联盟会长期间,总是在重要时刻为解日中间难题,发挥重要作用。1989年在我出任驻日大使时,恰遇中国国内那场政治风波,中日关系面临考验。当年9月,伊东毅然率团访华。行前他对我说,我多次访华,但这次心情沉重。自民党内外都反对,但我认为只有在困难时刻去中国才是真正的友好之举。访华期间,他通过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将相互理解向前推进一大步,最终导致日本在西方国家率先取消制裁,恢复同中国的正常关系。伊东正义常在自民党内外讲话,告诫大家:中日关系有两大原则问题,一是历史问题,即如何看待那场战争,我认为毫无疑问是侵略战争;二是台湾问题,不要出现“两个中国”。前参议员、长期从事日中友好的田畑金光先生说,出了伊东正义是福岛县的骄傲,如果他健在,决不允许恣意歪曲历史。
日方对为我授勋很重视,来日前收到很多贺电,其中竹下登前首相夫人竹下直子的贺电说,如果我的丈夫竹下登还健在,得知给杨大使授勋,该会多么高兴啊!竹下登前首相与我有近40年的友谊,他无论任何职务,都竭尽全力做日中友好工作。1991年夏,自民党元老、亲台的金丸信秘密访台时曾应允邀请李登辉访日,经我严正交涉,日本外务省颇感棘手之际,我找竹下登,竹下慨允帮助解决,并亲赴金丸信私邸晓以利害,终于说服金丸信,公开宣布撤销邀请,顺利解决这一复杂政治难题。1991年8月,海部首相访华,他是西方国家在1989年政治风波后第一位访华的政府首脑。但海部在自民党内势单力薄,主要依靠有实力的竹下登大力支持才实现此行。竹下明确告诉我,在这种时刻,日本发展同重要邻国中国的关系一定要走在前面。竹下的格言是“走自己的路”,说自己晚年要走的就是“中日友好之路”。如今竹下先生去世已2年半了,当我见到竹下堂弟、众议员竹下亘表达怀念之意,竹下亘表示一定要继承兄长遗志,为日中友好努力。
在东京,我拜访了公明党代表神崎武法,他说自己生于天津,虽然3个月时就回国,但毕竟最早呼吸的是中国空气,理应为日中友好奋斗。他对去年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举行的纪念活动取得成功感到高兴。今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日方已决定把原来纪念30周年实行委员会原班不动地转为纪念25周年实行委员会。在拜访福田康夫官房长官时,宾主共同回忆了25年前官房长官之父、福田赳夫首相同园田直外相,排除阻力,完成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大业的历史功绩,希望中日关系能继续发展。福田康夫说,日中贸易发展很快,对双方都有利。听说日中之间每年人员往来已达350万,其中中国公民来日50万,希望这一数字能成倍地增加。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去年9月率1.3万多日本国民成功访华,今年他还打算多次访华,促进日中友好。
离开东京前夕,我同著名评论家石川好作了长谈,他说自己参加日中友好活动不长,但深感当前日本非常需要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加强对日中关系的指导,因为,同近邻中国搞好关系,实在是太重要了。的确,中日友好事业仍急需一批高瞻远瞩,敢于发出正义强声的有实力的友好人士来引导国民和舆论,以推动中日关系遵循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3个重要文件的精神健康向前发展。这是两国人民的殷切期待,也是时代的呼唤。(附图片)
本文作者(右)在接受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代表日本政府授予的“勋一等瑞宝章”。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我这二十年
——“斯沃奇”生日述怀
江建国
提起我的大名,我敢拍着胸脯打包票说,全世界的妙龄少女和英俊少年大概都知道我。只要你们抬起手腕瞥上一眼,就知道我是谁了。我叫“斯沃奇”,“斯”是瑞士这个国名的第一个字母,“沃奇”是英语“手表”之意。这么一说,你们该明白了——我就是那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塑料手表家族的最年长者。我要过生日了——20岁的生日,知道是哪天吗?3月1日。知道我出生在哪里吗?瑞士的苏黎世呀。点起蜡烛,摆上鲜花,给我唱一曲《祝你生日快乐》吧!
你们都知道吧,我出身世界上最显赫的钟表王国。这个王国中的几大家族像劳力士啦、欧米茄啦、浪琴啦,多少代来都牢牢把持着我们这个王国的大权,世界上哪个钟表家族的实力也不能与之相比。如果打个比方,劳力士家族之于钟表世界就如同奔驰家族之于汽车世界、派克家族之于笔的世界。想当年这几大家族可阔了,因为想跟他们攀亲戚的遍及世界各地。而这些家族中的公子王孙们也个个傲慢之极,不花大价钱你休想把他们请去安家落户。
上世纪70年代,从遥远的东瀛突然冒出了一个暴发户——石英手表王国。这个王国虽然在钟表世界的根基不深,可他们有个长处,不像我祖上的大家族那样傲慢,那样难请。他们总是笑容可掬、平易近人,要价不高。于是我们这个王国中一半的家族相继破了产,为各家族效劳的管家仆人们也都挥泪各奔前程,走了1/3。
家道中落令人难堪,再走老路只能是坐以待毙。可想什么法子重振家业呢?为我们这个王国打下江山的瑞士人痛定思痛,以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气概决心开创一个新朝代。既然石英和半导体技术已经主宰了钟表世界,那就虚心学过来吧。但模仿是没有前途的,总得有点出奇之处才能制胜。一员大将——“埃塔”钟表厂的工程师们订下指标,每块表的生产成本低于10个瑞郎,每块表的零部件从100多个减到不多不少51个。电子模块整体铆接到塑料表壳底盘上。最妙的是发明了让微型电机直接驱动秒轮的技术,这可是钟表工业史上的一次革命。此外,与表壳焊接为一体的表芯盒既防水,又防摔,身子骨结实得很。就这样,我这个宁馨儿终于问世了。当初我的身价不高,才值50到65个瑞郎,也就折合200多元人民币。
自我诞生后,我们家门前就又恢复了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这得感谢斯沃奇家族的开路先锋尼古拉斯·哈耶克先生。他头脑鬼精灵,高招一个接一个,我的兄弟姊妹、堂兄弟堂姊妹、表兄弟表姊妹个个被他打扮得又水灵又独特,气质各不同,有的俏皮,有的洒脱,有的秀丽,有的端庄,人见人爱。哈耶克把我们个个都当作时装模特来打扮。他的哲学是,我们不仅是计时工具,还应成为“手腕和服饰上的艺术品”。我出生的第二年,哈耶克就为我们办起了春夏和秋冬两季流行款式发布会。意大利米兰的实验室专门研究对我们的改进方案。不仅为我们换衣服,还对我们的胳膊腿和五脏六腑费尽心思巧安排。1994年,我的兄弟———钢和铝制的斯沃奇诞生了,从此我们从塑料时代迈进了“金属时代”,并拥有滑雪表、最薄型表等数都数不清的款式。你知道这20年来我有多少兄弟姊妹飞上了人们的手腕和怀中?告诉你吧———3亿个!
如今,我的身价同出生时相比已不能同日而语。1990年,我的一位同宗姊妹在一次拍卖会上,被一位收藏者以2万欧元的价格买下。现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我的追星族们组成的收藏者俱乐部。收藏家们像集邮、集古币古董一样寻找着我们家族中最罕见的珍品。
千万别以为我们只是少男少女的宠儿,登不得大雅之堂。1996年,斯沃奇曾荣登奥林匹克运动会指定正式计时器的宝座。我们中间个头最大的一个兄弟高162米,全身披着耀目的桔黄色,定居在德国商业银行法兰克福总部大厦里。今天,我们家族每年的营业额已达40亿瑞士法郎。
别怪我饶舌,最后想对你们说的是,眼下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念叨“创新”这个词儿,英文叫作in-novation。什么叫创新呢?我的诞生和成长就是最好的例证。承你们厚爱,一直关心着我,我愿意永远陪伴着你们。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社情
在“女士优先”背后
——美国家庭暴力一瞥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爱成
“叮当,叮当!”急促的门铃声打断我在朋友家的谈话。
匆匆走进来的是邻家凯瑟琳太太。她,金发蓬乱,碧眼泛红,一只手捂着半边脸:“我想在您这儿给我母亲打个电话……”
当她放开手拨电话时,我发现她的半边脸肿得像紫茄子。还没来得及叫妈,泪水已挂满她的脸颊。从她的哭诉中我们知道,她挨了丈夫的打……这位30多岁的白人妇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儿子3岁,女儿才1岁。圣诞节前夕,她在丈夫面前唠叨要买这添那。不想丈夫约翰不但不听,还将她一顿毒打。她拉起裤腿,到处是伤疤,她说身上更是伤痕累累。
要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相信。约翰也是个白人,平时见他风度翩翩,对邻居也很礼貌。凯瑟琳告诉我,他们刚结婚时并不是这样。那时她自己也有份工作,约翰对她还不错。可是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她辞职成了家庭主妇,从此,家里的生活来源只靠约翰一个人。约翰的架子、脾气越来越大,稍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动粗也越来越频繁。她已经记不起这是多少次挨打了,不过这次是最严重的一次,已到了拳脚相加的地步。
“伤得这么重,为什么不报警?”她说要是报警,约翰肯定会被关押起来,那她和孩子靠谁来养活?她曾考虑过和约翰离婚。可这将意味着她将失去两个孩子。因为法官会以她没有经济来源、无法抚养孩子为由把孩子判给约翰。
元旦之后,我数次到朋友家做客,再也没有见到凯瑟琳。据说她去了“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家庭暴力协防中心妇女庇护所。
在“协防中心”,特里萨女士告诉记者,像凯瑟琳这样的人实在太多,全美国每9秒钟就有一个妇女被丈夫或同居者殴打,每年全国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有400万,被家庭暴力摧残致死的妇女有6000多人。由此导致65%以上11—20岁的男孩因母亲挨打而气不过向施暴者行凶玩命。为了拯救越来越多的被虐待妇女,妇女们自发组织起家庭暴力协防中心,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成千上万个“妇女庇护所”。为了逃出来的妇女的安全,这些庇护所一般都设在秘密地点,任何外人不得探视。如果某个妇女暴露了地点,她就必须马上转移。所以她们不会透露凯瑟琳现在究竟被安排在哪一家庇护所。家庭暴力协防中心有24小时热线急救电话,受虐待妇女只要拨打,中心就会立即派车接至附近庇护所。庇护所免费提供吃住和生活用具,因为有些妇女逃出来时连外衣和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并且大部分带着小孩。庇护所的经费主要靠募捐、赞助,部分来自政府补贴。紧急庇护所最多只允许住45天。在这期间,根据各人不同情况迅速进行个案处理,帮助她们设计下一步生活。如果在这45天内仍解决不了的,就要转移到次紧急庇护所,在那里她们最长可以住一年到一年半。
特里萨说,据统计,一个家庭暴力受害妇女,一般要离家出走或躲避7次,才能最后下决心离开施暴者。她还告诉我,美国的家庭暴力发生于社会各个阶层,有穷人也有富人,有的家庭甚至非常有钱;有白人,也有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我问她,在我印象中,美国历来有“女士优先”的传统,尤其是在好莱坞的电影中,乘车总是男士给女士开车门,吃饭总是男人给女人拉椅子……特里萨说,那些只是好莱坞的电影,其中不乏虚构和想象。实际上美国大男子主义以及由此导致的家庭暴力由来已久。“基督教女青年会”100多年前就在美国成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拯救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如今它在全美的分会越来越多,达3000个左右,而分会下设的“女青年家庭暴力协防中心”及妇女庇护所就更多了。
有欧洲血统的杰西卡女士告诉我,美国主流社会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是从英国等欧洲国家带来的,现在这种现象依然严重,在她的周围,许多家庭主妇在家里什么都干。许多男人非常虚伪,在外面很绅士,回到家中就原形毕露,他们常把自己在外面所受的气发泄到妻子身上。
造成家庭暴力日益严重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来自家庭的影响,施暴者多生长于暴力充斥的家庭,他们从小目睹父亲殴打母亲,长大后效法;其次是社会因素,男人酗酒、吸毒、赌博是产生家庭暴力的温床,还有文化方面,特别是电影、小说对催生家庭暴力的负面影响;再就是经济因素,家庭生活拮据,尤其是在整个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家庭暴力会更多。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
青松傲骨定如山
高占祥
此幅卡斯特罗肖像画,创作于2001年江泽民同志访问古巴之后。
画旁题字“青松傲骨定如山”,系江泽民同志当时赠卡斯特罗诗的摘句。整个画面像一幅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被誉为“革命领袖画像第一人”的画家李琦首发此作,以表达中国人民对卡斯特罗主席的盛情欢迎。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