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编者按:《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向国务院提供的一个重大咨询项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先后两次主持会议,听取了中国工程院关于这个项目的汇报,并对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项目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这一重大发展战略,抓住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战略性研究。报告系统全面,内容丰富,实事求是,分析透彻,观点鲜明,针对性很强,对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昨天,本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研究报告(摘要)》,此前还开辟了专栏,刊登记者对参与该项目的一些专家的专访,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今天,刊出专访的第二篇。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访谈之二:
重视自然规律才能恢复生态
——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课题组副组长沈国舫院士
本报记者 彭俊
当前的主要偏向是:不重视原来自然生态系统的本底状况及其演变规律,不充分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而过分强调施加人工措施,一厢情愿地去建设一个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新系统
沈国舫说,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恶劣、脆弱,过去的破坏也比较严重,这是大家有共识的。因此,中央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很重要的地位,这是正确的决策。但是对于在西北地区如何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反映了不同部门、不同学科专业所持有的不同观点。
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情产生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是日常工作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常事。但是,事物发展总有客观规律,人们的观点也有对错之分。谈到当前存在的主要偏向,沈国舫说:“一句话,就是没有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针。”
沈国舫深有感触地说,由于不重视自然规律,过去我们多次尝到了自然界报复的苦头:我们盲目地开荒造田、过度放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我们盲目地过度利用内陆河流的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建设人工绿洲,使河流下游断流,大面积天然绿洲退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我们在发展工矿城镇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向天然河道排污,在一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灾害……
在扭转上述状况、重建西北生态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又产生了另一种偏向:没有努力去研究和认识自然规律,也不注重灾害的源头治理,而把生态环境建设简单归结为植树造林,这是有片面性的
作为北京林业大学的前任校长,这位森林培育专业出身的权威林业专家决非反对植树造林。他说,森林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植树造林是好事。但植树造林应该根据科学规律,在适当的地方,采用适当的树种及其组合,用适当的方式和技术去进行。
沈国舫进一步阐述道:作为“西北水资源”项目研究范围的大西北,其自然生态环境的本底主要是草原、荒漠及其过渡类型,只有少数高山、半湿润的土石山区以及河谷滩地上才有森林。因此,在大西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不能按照湿润地区的标准,更不能以江南自然风光作为建设模式。相反,要认真依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特点,调整好工农业产业结构、控制住各种源头破坏因素,在此基础上更多地依靠和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更多地采用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植被建设。片面地强调植树造林,尤其是在绿洲以外的地方用耗水较多的乔木树种造林,在一些地方甚至不惜超采地下水去支持植树造林,就会走入歧途。
西北地区的生态重建,首先要限制和消除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起破坏作用的因素。同时从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出发,充分依靠和利用自然力,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的人为措施,包括合理配置水资源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使之更适合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条科学的路径
沈国舫特别强调:在西北地区的一切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包括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防沙治沙、草原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等等,都应该沿这条路径前进。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西北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应当是各级政府部门。如何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使之形成强大的合力呢?沈国舫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是个综合体,对它的改善也必须从综合途径入手,才能取得实效。当前政府部门的通病之一是相互分割,协调困难。生态环境按项目分部门去执行,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如果协调不力,配合不当,也容易造成一些重复、遗漏、脱节等弊病。
沈国舫说,在西北生态建设工作中,前一时期林业部门项目多,任务重,但单个部门孤军深入,农、牧、水、环等其他部门配合不上,也造成许多矛盾。最近,我们很高兴地了解到,西北地区的退牧还草工程已经开始实施,这是我们长期为之奋斗的项目。同时我们也希望,已经通过我们论证的黄河多沙粗沙地区以修淤地坝和休牧还草为核心的水土保持工程也能赶快立项上马。这样,几个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就能配起套来。
对于如何才能既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又能发挥综合协调的优势,沈国舫建议:省、地、县等地方政府的协调机制要充分运用好,各项中央政策也要为地方的协调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沈国舫最后指出,只有充分重视自然规律,同时协调好各地方各部门的积极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才能逐渐得到恢复,西北地区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国家气象中心预测
今春气温偏高降水偏多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 记者彭俊报道: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章国材表示,2003年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会偏高,降水将会偏多,沙尘天气日数将会接近常年或偏少。
章国材是在中国气象局今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上述讲话的。据预测,作为去年冬暖的延续,今春全国大部地区气温仍比常年偏高,其中内蒙古西部和甘肃河西、江南东部等地区偏高1摄氏度左右。但贵州大部、新疆南部等地区偏低1摄氏度左右,对南方部分地区春播有不利影响。
北方冬麦区大部、江南西部、西南东南部、东北北部和新疆西南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其中黄淮和江淮东部地区偏多两成左右。由于前期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北方部分地区仍要注意抗春旱工作。
北方地区沙尘天气日数接近常年或偏少,出现异常偏多的可能性较小。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沙尘天气日数接近常年或偏少,新疆地区偏少。但要警惕强沙尘暴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第六届北京科博会将举办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 记者徐永新报道: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将于2003年5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举办。本届“科博会”继续由科技部、外经贸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贸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政府主办,北京市贸促会承办。
第六届“科博会”按照“创建国际精品博览会”目标,将以“科技创新、奥运经济”为主题,适当控制规模,求精务实;在内容设置上,突出了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专业展览为主的科技博览会特色,同时按照新型工业化产业垂直分工的规律,通过论坛、项目对接、人才交流等活动,为处于产业化链条中不同环节的科研机构、企业家、投资者提供链接的平台,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界与世界科技、金融产业的合作与融合搭建桥梁。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农业部确定今年为农业科技年
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系列活动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 记者张毅报道:农业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他们把2003年定为“全国农业科技年”。2003年,农业部将以实施“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为核心,开展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普及活动,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小康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发布会上说,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就是科技竞争。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年活动,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切实使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关键技术有所突破,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介绍,农业科技年将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促进成果转化,推进农业高新技术转化,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发展生态农业。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江苏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监测启动
本报南京2月27日电 记者顾兆农报道:今天,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的“江苏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项目正式启动。2月26日,双方在南京签署合作协议。
该项目是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实施以来最大的部省合作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对江苏省土壤、生态、环境地质状况进行的一次最全面的基础性调查,将为促进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水土资源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预期3年完成。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国华招标美化电厂烟囱
本报讯 2月26日,我国首家高标准城市环保电厂——中电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烟囱美化招标方案出台。
该公司位于北京东部三环与四环之间,南临长安街。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公司决定对240米高的烟囱进行外立面改造和美化。招标工作从今年1月1日开始,至1月29日结束,共征集了789个备选方案。经过各界专家的评审,评选出8个中奖方案,国华公司将参考获奖者的创意立即开展设计工作,力争创造出京城CBD第一景观。(李毅军)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春运 公路当主力 水路运量增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 记者王政今天从交通部获悉,2003年春运全国共发送旅客18亿多人次,其中公路16.67亿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7%,继续在春运中担当主力;水路运输旅客2588万人次,一改连年下降趋势,一跃增长6.1%,表明我国水路运输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由于准备充分,运力安排科学合理,应急预案周密可行,加上分时段提价政策和春运宣传等导向性工作的引导,公路、水路春运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