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力争支持 形式多样 牛刀杀鸡 速战速决
冷战后美国对外用兵特点
胡凡
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为维护并扩展其在全球的战略利益,频繁地在海外采取军事行动。与冷战期间相比,美国对外用兵有许多新的特点。
力争取得联合国和盟国支持
美国在实施军事干预行动时,总是力争“师出有名”。如阿富汗军事行动就是要“打击恐怖主义”;入侵巴拿马是为了“打击毒品走私和自卫”;封锁哥伦比亚的行动,美国的理由是为了“反毒品”;出兵波黑则是为了“执行联合国决议、维护和平”;而大规模轰炸南联盟,则是以保护“人权”、反对“种族清洗”为由;而此次准备对伊动武,是因为“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对外军事行动总是力争得到联合国的支持,并尽可能地采取“联盟行动”,以使自己的行动更具“正义性”。阿富汗战争前,美国利用全世界对其同情的心理,积极开展多方外交,在反恐问题上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在对阿军事行动期间,共有142个国家宣布冻结涉嫌恐怖分子的财产,89个国家同意美军飞机飞越其领空,76个国家给予美军飞机紧急着陆权,23个国家同意部署美军部队。此次美国对伊动武,也是积极促使联合国通过有关决议,并全力争取盟国及伊拉克周边国家的支持。
针对不同对象,灵活选用行动方式
冷战结束后,适应作战对象多元化和冲突多样化、小型化的新特点,美国对外采取灵活多样的军事干预方式,主要有:
一是前沿部署,实力威慑。在美国认为的潜在危机地区及附近保持一定海外前沿存在和强大的机动支援能力,进行实力威慑。这是一种提前介入的干预方式。一旦发生危机,即炫耀武力或用武力进行干涉。如1994年的“警惕勇士”行动和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动,是海湾战争以来美军的两次大规模兵力投送,大兵压境,迫使伊拉克无条件让步。
二是禁飞禁航,实行海空封锁。禁飞,即在别国领土上划定禁飞区,强行禁止该国飞机在自己的领空自由飞行。如美军在伊拉克北部、南部和对波黑的“禁飞”行动。海上封锁,则是美海军以执行联合国武器禁运和经济制裁决议为由,在别国领海或近海实施海上封锁行动,如在亚得里亚海对前南斯拉夫实施的“高度警惕”和“严密看护”行动、在波斯湾对伊拉克实施的“海上拦截”行动等。
三是出兵“维和”与“逼和”,直至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即打着联合国维和旗号,直接派出地面部队到动乱地区,隔离对立双方,促使有关各方谈判,达成政治解决冲突。美国有时把“维和”变成“逼和”,甚至直接参战,干预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美军把这类行动统称为“和平行动”。如在波黑,向穆斯林和克族提供政治、军事和经济援助,对塞族制裁和施加各种压力,以至进行军事打击,最后逼迫塞族全面接受西方的条件。
四是“外科手术”式打击。经周密准备,出动海空军,使用高技术兵器,对精心选择的目标实施突袭,达到预定目的后立刻收兵。如1995年空袭波黑塞族的“审慎力量”行动以及1993年以来3次对伊拉克空袭。
五是大规模战区战争。即大规模动用美陆海空军力量,依靠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大打出手,迫使对手接受美国的条件和要求,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杀鸡用牛刀,速战速决
冷战后,美军在战争指导上吸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导致旷日持久最终失败的教训,强调“一旦对外用兵,就必须投入充足的兵力以实现确定的目标”,要依据每次行动的政治和军事目标,投入从数量到质量都优于对手的兵力,形成“牛刀杀鸡”之势,以确保速战速决。
在入侵巴拿马的“正义行动”中,美军出动装备精良的海陆空军和特种作战部队2.6万人,对付作战兵力不足2000人的巴拿马国防军,48小时内结束了战斗。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在集结了30万兵力后,为确保快速取胜,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战区司令的兵力计算和图上演习的结果,要求总统推迟开战日期,又向海湾增派了第7军和另外2个重型师和3个航空母舰编队,使集结的美军增至43万人。而最后参战美军最高达到53万人,外加10多万联军部队,对伊军形成了数量和质量上的绝对优势,保证了海湾战争迅速取胜。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美军人员伤亡,迅速达到战争目的,美军还尽量发挥军事技术上的优势,尤其是海空军和精确制导武器的作用,向对手实施“不对称攻击”。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热点聚焦
南北夹击 空地一体 快速突破 直取首脑
“倒萨”战会有新打法
寇立研
自1月初开始,美国大规模向海湾地区投送兵力。目前,部署在伊拉克周围的美军已超过20万人,“倒萨”之战随时有可能爆发。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相比,美国此次“倒萨”战争将呈现另一番新面貌。
双方兵力对比及作战企图
美军中央司令部所辖部队除1万人在阿富汗执行清剿任务外,其余都可以参加这场战争,加之美军从本土和其他海外基地调派的兵力,到战争爆发时美军参战总兵力可能达到22万—29万人。其具体情况是:空军5万—7万人,作战飞机500—700架;海军5万—6万人,各型舰艇70—100艘,作战飞机310—380架;海军陆战队2万—3万人,作战飞机70—120架;陆军8万—10万人,直升机1000—1200架,坦克2000—2500辆;特种部队2万—3万人,装备轻武器和特种器材。由于高技术的应用,美军联合作战指挥效率比以前更高,武器性能更强。美军如今可用几分钟时间完成12年前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侦察目标情报处理。
与之相比,伊拉克总兵力37.5万人,不足海湾战争时期的1/3。主要装备为:坦克2200辆,大多是老式的T—55/62,T—72型坦克数量有限,且无法与美军的M1A2坦克相抗衡;空军作战飞机316架,其中较先进的米格—29战斗机只有10架,固定翼飞机的可使用率只有55%,高级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在90—120小时之间,低级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则只有20小时;主要防空力量为6000门高炮,对美军空中行动不构成威胁;海军总兵力仅有2000人,舰只80余艘,主要作战力量是近海巡逻艇,且相当一部分不能使用。据美军估计,伊拉克至少有一半正规部队的兵力不到满编数的70%,师一级部队的战斗力仅为50%,其装备半数以上缺乏零部件。双方军力对比之悬殊一目了然。
美军的作战企图是速战速决,避免不必要的外围厮杀。据说美军计划在地面战争发生48小时内消灭萨达姆,以免战争久拖不决给其创造逃离机会。而伊军则希望久拖待变,保留实力,以便在地面战斗乃至城市巷战中与美军短兵相接,增大其伤亡,等待国际社会及美国国内出现有利于伊拉克的政治变化。
美军可能采取的战法
美军将从南北两个方向实施夹击,重点控制巴格达和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使伊军首尾难顾,无处退守。美军估计,真正的战斗将在巴格达展开。目前,萨达姆把他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部署在巴格达外围,一旦美军兵临城下,他将可能把部队调入市内,依托城区建筑与美军展开巷战。对此,美军已有所准备,美第10山地师进行了多次模拟攻打巴格达的大规模巷战演习,已部署到科威特的前沿部队也在沙漠地区进行了多次巷战演练。
战争将以美军的大规模空袭开始。重点打击目标将是伊军防空体系、政治和军事司令部、通信设施及可疑的生化武器投射系统等,目的在于打散而不是消灭伊军,以便为部队迅速推进直取萨达姆扫清障碍。为确保地面部队快速机动跟进,美军不会大量破坏交通线。同时,考虑到战后扶植亲美政权重建伊拉克的需要,美军空袭要避免摧毁伊拉克的国家基础设施。甚至有可能不把伊兵力集团作为打击重点,美军已通过各种渠道向伊军官兵传达了这样一条信息:只要按兵不动,就不会遭到袭击。
与上次海湾战争不同的是,美军地面部队可能在空袭的同时进入战斗。先期出动的地面部队将负责控制伊拉克的油田、大坝和重要的桥梁、公路等交通设施。为迅速达到作战目的,美军很可能会在大规模轰炸后,以地面部队进攻牵制伊军兵力,同时在空军的掩护下,用空降部队直接夺取重点目标,采取蛙跳战术,绕过“钉子”,直取心脏,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对巴格达的合围。
美军在此次战争中还将开展大规模的心理战。美军估计,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通过阵地广播和抛撒传单促成了5万—8万伊军投降。从去年12月中旬起,美军即展开了对伊拉克腹地的心理战宣传活动。军方的“消息电台”通过特种作战飞机,每天以5种不同频率对伊民众进行长达17小时的宣传广播,以瓦解伊军抵抗意志。同时美军在战争中将使用新式武器以制造强烈的心理震撼效果。如电磁脉冲弹可以造成局部地区停电和通信中断,这不仅可以打乱伊军的指挥体系,还可使伊军作战人员身处黑暗、寂静和孤立无援的环境中,足以让相当一部分参战者恐慌急躁,从而大大降低伊军战斗力。
美军将面临四大难题
“倒萨”战争绝非轻而易举,美军至少要面临以下难题:
难题一:能否如愿生擒或击毙萨达姆。这一点上,美军是有教训的:阿富汗战争尽管摧毁了塔利班武装,但“基地”组织的首脑本·拉登至今没有下落,使布什总统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成了一句空话。萨达姆居无定所,雇佣替身,让家人掌握警卫部队,其安全措施十分严密。美真能如计划的那样迅速消灭萨达姆吗?
难题二:能否保住伊拉克的油田。控制石油是美国此次“倒萨”战略目的之一,但油田在伊拉克境内,萨达姆大可以如海湾战争时那样搞一次破坏。若油田被毁,美国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美自己得不到好处,俄罗斯等国作为石油开发商又会怪罪美国,破坏引起的环境污染还会激起众多反对者。尽管美国计划开战后迅速派出部队保护油田,但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部队能否及时赶到仍是个未知数。
难题三:能否抵挡可能的生化武器攻击。美国一直担心萨达姆孤注一掷,对美军使用生化武器。美军预计,如果受到生化武器攻击,阵亡人数可能高达5000人,这对美国来说是不能承受的,布什政府将因此面临国内各界的巨大压力,甚至就此断送政治前程。
难题四:可能会出现的城市巷战。在巷战中美军许多高技术装备无用武之地,飞机、坦克可能都派不上大用场,美军只能以小分队形式同伊军短兵相接,而伊军则可以利用本土优势逐次抵抗,美军伤亡人数可能上升。
以上四个难题有一个解决不了,美军的胜利果实都可能因而变得苦涩无味。(附图片)
巷战可能是对美军的严重威胁。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资料库
美近年来海外用兵备忘录
据美国官方统计,自1946年至1989年,美国对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约125次,平均每年2.8次。1990年以来美军先后40余次对外采取军事行动,平均每年对外用兵近5次。在这些行动中,按性质分:直接使用武力13次,威胁使用武力6次,空中禁飞3次,海上封锁3次,派地空导弹部队协防2次,撤侨行动5次,参加维和行动6次,人道主义援助及救灾行动6次,扫毒行动1次。这些军事行动中,较大规模的有以下几次:
1.1989年12月20日至1990年1月12日,入侵巴拿马,代号为“正义事业”。
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政府以“打击毒品走私与自卫”为借口,出动由陆海空军和特种部队组成的2.6万名精锐部队,趁着夜色对巴拿马实施代号为“正义事业”的突然袭击。美军以5个特遣队同时投入战斗,很快控制了局势,主要作战行动48小时内完成,使巴拿马军队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1990年1月3日,巴军政府首脑诺列加走出梵蒂冈驻巴使馆向美军投降。1月12日行动全部结束,战斗中美军仅死亡23人。
2.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发动“沙漠风暴”行动。1991年1月17日,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对伊境内实施持续了38天的空袭,即“沙漠风暴”行动。美军出动飞机9.4万架次(占联军总出动架次的84%),投弹近9万吨,对伊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目标实施了大规模的轰炸,基本上摧毁了伊拉克的战略反击能力。
2月24日,以美军为首的11国部队从3个方向分10路对伊军发起大规模地面进攻。多国部队利用伊军部署的弱点,以一部分兵力从战线西侧迅速插入伊军防御部署的后方,实现了对伊南部和科威特境内伊军的合围,并迅速将其击溃。整个地面战役持续100个小时,歼灭或重创伊军42个师近50万人。2月28日,伊军无条件投降,“沙漠风暴”行动结束。战争期间,美军参战兵力达53万人,坦克2240辆,飞机2080余架,舰船120艘,美军伤467人,亡389人。
3.1992年12月至1994年3月,在索马里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失败。
1992年12月4日,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美国以“人道主义援助”为由,宣布派遣一支2.8万人的部队,参加在索马里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但1993年初,驻索美军开始多次卷入武装冲突。美军死亡数十人,并损失了3架武装直升机和部分军车。1994年3月21日,美军维和行动失败,不得不从索马里撤出。
4.1993年10月至1996年4月,武装干涉海地。
1991年9月30日,海地发生军事政变,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后逃亡美国。1993年9月23日,安理会通过第867号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海地特派团”。10月,美国积极支持对海地使用武力与实施石油和武器禁运,并同英、法、加等国派兵实施海上封锁,并促使安理会于1994年7月通过决议,组建以美军为首的1.5万人的多国部队,实施“坚持民主”行动,迫使海地军事领导人下台。
5.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大规模空袭南联盟。
1999年3月24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外交努力失败为借口,出动大规模海空军军事力量,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军事打击。
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北约军队在南联盟上空进行了3.4万架次飞行,2万架次轰炸,向南联盟倾注了2.1万吨炸弹,发射了130枚巡航导弹,使南联盟70%的地区电力受损,60座桥梁、12条铁路、5条公路干线陷于瘫痪,12个机场被毁,成千上万的房屋和住宅倒塌,150万儿童无法上学,10万人流落街头。这场战争使南联盟的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了40%,经济倒退了至少20年。
6.2001年10月7日至12月7日,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及“基地”组织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过26天的准备,于10月7日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打击,至12月7日塔利班宣布投降,历时两个月。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国在阿周边部署了近8万人的兵力,其中美军约5万余人,先后动用了5个航母编队以及500多架战机。战争中美军出动作战飞机5000架次左右,投射炸弹导弹1.2万多枚,其中60%以上是精确制导炸弹。通过军事打击行动,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基本上摧毁了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
(胡凡)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政治目的突出 经济目标凸显 战争空间扩展 信息对抗激烈……
新世纪战争让人眼花缭乱
林柏
冷战结束后,随着高技术的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21世纪,战争形态将继续发生深刻转变。关注即将发生的美国“倒萨”战争,将有利于我们把握未来战争发展趋势。
战争的政治目的突出,并与政权更迭相联系。冷战后几场主要局部战争都是和政权的更迭联系在一起的。海湾战争恢复的是科威特政权,科索沃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使米洛舍维奇政权下台,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建立起了新的阿富汗临时政府。即将发生的美国“倒萨”战争针对的仍然是萨达姆政权。与此同时,传统的攻城掠地已经过时。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各国对战略资产的敏感度不断上升,占领别国领土将给任何一个政权带来难以承受的代价。
经济目标成为打击重点。现代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的结构性、系统性越来越强,重点经济目标的损坏,可能带来整个国家的瘫痪。经济越发达,社会系统性也越强,战争损害也就越大,民众的战争承受能力也就越弱。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把南联盟的经济目标作为打击重点,致使南联盟100%的炼油厂、50%的弹药厂、70%的机械厂、40%的储油罐、80%的桥梁以及70%的公路和铁路被摧毁。相比之下,南联盟军队只损失500人,军事装备只损失1%。经过78天的空袭,南经济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米洛舍维奇政权不得不接受战争失败的结局。
战争空间急剧扩展。战争空间向两个方向延伸,一是更高,一是更虚拟。传统的有形空间向高立体发展,作战行动主要在天空和太空展开,外层空间成为争夺的制高点。传统战争的战场设在地面,有正面和纵深,空中起配合或保障地面的作用。而现代战争的战场主要是在空间,地面起保障或配合作用。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虽然在巴尔干周边集结了近10万地面部队,但根本就没有使用这些地面部队。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仍以空中打击为主,反塔联盟和特种部队只配合或保障空中打击。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空间、电磁空间等无形空间成为军事争夺的重要场所,战争空间从有形空间向无形空间扩展。
战争中时间因素作用增大。兵力兵器作战效能的提高,使战争的时间形态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兵力兵器快速作战能力提高,使战争行动具有更高的速度;另一方面,兵力兵器在夜间和不良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增强,战争将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地连续进行。战争时间形态的这种新变化,使战争进程急剧加快,战争中的时间因素显得空前重要。
信息对抗成为军事斗争的基本内容。信息日益成为制胜的关键,以争夺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为目的的信息战日益受到重视。交战双方都力图利用各种信息攻击手段,采取信息威慑、信息渗透、信息遮断、信息扰乱、信息削弱、信息封锁、信息欺骗和信息摧毁等方式,使敌丧失信息优势和信息能力;与此同时,通过采取信息防护、探测攻击和信息恢复等形式,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不被敌方干扰、破坏和利用,以保持信息系统工作的稳定。信息对抗已不只局限于军事领域,还进一步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领域扩展,从狭义的战场信息战演变为广义的全面信息战。
远程非接触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各种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大量出现和战场使用,使进攻一方可能在对方有效防卫范围之外实施远距离精确攻击。与传统的接触式作战样式相比,非接触式的远程精确打击战不受作战方向的限制,具有同时毁伤点目标和面目标的能力;作战附带损失小,政治风险降低;己方人员伤亡少,作战效率高。在未来战争中,远程精确打击既可用于打击敌纵深目标,摧毁敌战略进攻能力和维持战争的潜力,也可对敌人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惩罚性打击。与此同时,为了更快、更准,空中力量在战争中的主要功能越来越得到确立,传统陆军在战争中的作用下降。
战争概念内涵日益扩大。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和信息攻防的全面展开,未来战争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流血冲突,也包括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信息对抗等所有流血与不流血的军事斗争。战争的发起者和实施者并不只是国家、地区或政治集团,还会是掌握了足够的技术手段的一些团体或组织。战争将在影响国家和民族安全的各个领域展开,从而使传统战争概念的内涵大大扩展。如目前进行的反恐战争就需要在政治、经济、金融、外交、军事等多领域内同时进行。
新概念武器将在战争中不断涌现。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十分重视纳米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信息系统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和开发。其中,那些具有战略价值、能够带来变革性发展的、经济可承受的技术将优先发展,并在攻防对抗中不断得以完善。一些新概念、新原理的武器,如激光武器、等离子体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次声武器、信息战武器、非核电磁脉冲武器、天基武器等更加高效的新型武器装备将逐步出现在战场上。美国此次对伊动武,就有可能使用一些新概念武器。
主持人语
21世纪的战争形态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一段时间来,美军连续向海湾地区运送兵力和武器装备,旨在“倒萨”的第二次海湾战争如箭在弦。新世纪的战争形态到底有哪些新特点,为此,我们特请几位专家撰文发表了看法。(附图片)
舰载导弹是现代战争的重要利器。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目前正值科威特最佳旅游季节。由于美国可能发动“倒萨”战争,本应热闹非凡的科威特海滨浴场变得空空荡荡。图为一名清洁工在浴场打扫卫生。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