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2月18日人民日报第3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2-1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日韩民众集体起诉小泉 '...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日韩民众集体起诉小泉
新华社东京2月17日电 (记者乐绍延)中国、日本和韩国的236名原告17日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从前年8月以来连续3次参拜靖国神社,侵害了原告的民族人格权及违反了日本宪法为由,向大阪地方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小泉赔偿总额为236万日元的精神损害费。
这236名原告中有124名中国台湾人、111名日本人和1名韩国人。在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中国台湾以及韩国有许多平民被日本军队强行征召,作为日本兵参加了侵略战争并战死在战场上。这些阵亡者战后被日本合祭在靖国神社。台湾的阵亡者遗属曾多次强烈要求将他们的亲人从靖国神社迁移出去,但始终未能如愿。
台湾的阵亡者遗属认为,小泉将加害者和被害者的灵魂放在一起祭奠,是对台湾受害者的最大愚弄,这侵害了民族人格权和宗教自主决定权。他们表示,再也不能让祖先的灵魂流落在异国他乡。日本的原告认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违背了日本宪法。
据悉,大阪地方法院已受理了这一起诉。 E65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帕帕佐普洛斯当选塞新总统
据新华社尼科西亚2月16日电 (记者刘兴昌)塞浦路斯民主党领导人帕帕佐普洛斯在16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以超过半数的得票率当选塞浦路斯新一届总统,任期5年。
在当天举行的选举中,帕帕佐普洛斯的得票率占总票数的51.51%,他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现任总统克莱里季斯得票率为38.80%。
帕帕佐普洛斯在当选后对选民发表讲话说,他将就塞浦路斯问题同土耳其族进行实质性谈判,在尊重人权、历史和传统的基础上,本着两族平等的精神,谋求塞浦路斯问题公正和持久的解决。 E65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2月17日,一架驻阿富汗国际安全部队(ISAF)的直升机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国际机场上空盘旋。当天,国际安全部队的土耳其部队在这里将机场的指挥权移交给国际安全部队的德国部队,这标志着驻阿国际安全部队第二期向第三期移交正式完成。 新华社记者 王雷摄 E65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全球继续反战示威
阿盟外长会议反对侵略伊科 武器核查组查封伊拉克导弹据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16日举行多种形式的反战活动,反对美国试图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在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约20万人参加了反战示威游行,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谴责霍华德总理盲目追随美国政府。
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约500名示威者聚集在该国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安卡拉分部前,举着“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等标语牌,高呼“不要战争”,“美国佬滚回去”等口号。
在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数百名属于“21世纪青年”组织的示威者聚集在市中心广场,高举摩尔多瓦和伊拉克国旗,并高呼要求和平及反对美国动武的口号。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旅居柬埔寨的外国人组织“不要以我们的名义”在其发表的新闻稿中说,该组织近日已向10多个驻柬使馆递交了反战请愿书,呼吁各国政府“设法避免采取军事手段,尽一切可能支持和寻求非军事解决办法”。
在日本东京,由日本市民团体“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协会”组织的“伊拉克国际市民调查团”的27名日本反战者乘飞机前往伊拉克,以便同当地人民站在一起,表达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意愿。
乌拉圭2万多名各界人士日前在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集会和游行,反对美国可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据新华社洛杉矶2月16日电 为了抗议美国政府可能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入侵,10万多名和平爱好者16日在美国加州北部的最大城市旧金山参加了一场大规模反战游行,呼吁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据警方估计,参加当天示威游行的人数至少在10万至15万人左右,黑压压的示威人群堵塞了在从旧金山市政府广场到联合广场之间的市中心街道。
据新华社开罗2月16日电 (记者王昊、邵杰)阿拉伯国家外长紧急会议16日晚在这里闭幕,会议强调阿拉伯国家致力于维护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安全、和平与领土完整,反对任何针对这两个国家的侵略行动。
决议强调,阿拉伯国家拒绝任何旨在强行改变本地区现状、干预本地区内部事务和忽视本地区国家和人民合法权利的政治计划,呼吁安理会落实有关决议,特别是687号决议中关于取消对伊拉克制裁的第22条款以及关于把中东变成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地区的第14条款。
据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综合此间收到的消息,伊拉克问题最新动态如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16日说,美国正通过外交努力解决伊拉克危机,但这一努力“很快将结束”。她表示,美国首先将努力促成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有关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16日警告说,虽然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多数成员国反对美国对伊动武,但伊拉克如果不能证明已全部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安理会很可能最后会改变立场。
欧盟轮值主席国希腊的外长帕潘德里欧16日说,伊拉克必须满足联合国关于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要求,以避免战争。欧盟已明确要求伊拉克必须“以清晰、可靠的方式”尽快对联合国方面提出的疑问作出答复,如果伊拉克拒绝,将面临危险的后果。欧盟成员国一致支持联合国利用一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16日检查了位于巴格达以北40公里处的一个军火库,查封了4枚被监核会定为被禁武器的“萨姆”导弹及导弹发动机并作了标记和记录。此后,核查人员还检查了伊境内10个可疑设施和可疑地点,其中包括一所大学。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14日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的报告称,“萨姆”导弹的射程超过了限定的150公里。 E65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反战声高 美英降调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今年以来,全球各地反对美国试图攻打伊拉克的示威活动不断发生,参与示威的民众人数也是一次比一次多。1月18日,全世界至少有18个国家的民众参加了反战游行。2月15日更是达到高潮,估计全球超过600个城市有近千万人参加反战示威活动,声势甚至超过上世纪70年代的反“越战”运动。可以说,从国际日期变更线算起,这一天从日出东方到夕阳西下,各国人民的反战呼声没有中断过。
15日,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包括纽约、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等150多个城市近百万民众举行了反战示威游行。在伦敦,大约100万人走上街头参加游行。英国警方说,这是伦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
截至2月13日,美国已有90个城市的议会通过了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这90个城市的代表13日在华盛顿聚会,将反战抗议书提交给白宫。据报道,下周通过反战决议的城市总数将超过100个。
面对全球和美英国内排山倒海的反战示威游行,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不得不作出反应,他们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战争威胁的调门。白宫一位女发言人16日表示,布什支持人民行使和平集会和抗议的权利。他仍然希望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而把使用武力当作“最后手段”。布莱尔也称,世界各地反战示威群众对战争的痛恨可以理解,他也希望经由联合国和平解除伊拉克武装。
2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会议,听取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的第二份报告。各国都非常重视这次会议,有10个国家的外长破例出席,这是安理会会议从未有过的。西方媒体把这次会议称之为美国的“外交滑铁卢”。
首先是核查报告并没有如美国和英国所希望的提供向伊拉克动武的证据。特别是在各国代表发言时,法国外长德维尔潘在讲话中不无调侃地说,“古老的法国”坚持和平解除伊拉克武装。话音一落,会议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在安理会是绝无仅有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大失所望,丢开预备好的讲稿,作即席发言,指责伊拉克“仍在欺骗国际社会”。
结果在这次会议上,除了美英和西班牙外,所有安理会成员都表示希望延长武器核查,就连本来可能支持美英出兵的国家,如墨西哥、智利、安哥拉、保加利亚均表示,倘若五个常任理事国无法达成一致协议,它们考虑在安理会表决时投弃权票。法国媒体称,这是“最精彩的一次安理会会议”。
此前,美英外交官一再强调,他们准备提交一份言简意赅、但措辞强硬的第二份决议案,说明伊拉克“实质性违反”联合国决议,将面临“严重后果”。这等于要求安理会授权动武。有报道说,美英仍将寻求通过第二个有关对伊拉克的决议,但由于众怒难犯,两国已着手修改已经起草好的议案,文件的语气将有所软化。(本报华盛顿2月16日电) E65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科索沃局势再度紧张
本报驻塞尔维亚和黑山记者 刘志海
近来,科索沃极端分子利用目前国际社会关注伊拉克问题之机加强了破坏活动。据报道,他们藏匿武器弹药,走私武器和毒品,袭击维和部队。“目前科索沃只有在家里才稍感安全”。阿族极端组织近来在互联网上开辟网站,登载其成员照片,炫耀其活动,鼓动所有阿族人“参加组织或拿起武器”;甚至有报道称,有453名阿族儿童被集中接受爆炸技术训练。与此同时,科索沃议会2月13日通过了由3个阿族议员团领导人倡议的关于支持42名阿族议员要求科议会宣布科索沃“独立”的联合声明。这表明,科索沃在图谋“独立”方面又有新动向。
科索沃极端组织的恐怖活动和分裂行为在塞黑引起强烈反应,共同国家对科索沃目前的局势深表关切。塞黑的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金吉奇近日警告说:“如果科索沃独立,整个巴尔干就会回到1990年的状态。”塞黑外交部14日发表声明,对科索沃议会13日通过“声明”一事“深表担忧”。塞黑国家安全委员会近日专门召开会议,对科索沃目前局势的“危险性”发出警告。塞黑领导人还谴责阿族极端分子只想着科索沃“独立”,不执行安理会1244号决议。
针对科索沃出现的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新动向,塞黑表示坚决打击恐怖活动和维护领土完整。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金吉奇13日说,塞黑能够战胜科索沃日益增加的恐怖活动,对每次恐怖活动都将作出反应。他强调指出,“我们不能同恐怖分子有任何妥协”。塞黑国家安全委员会表示,“坚决反对任何人要求科索沃独立的任何主张”。塞黑内务部长日夫科维奇日前发表谈话说,塞黑军队和警察在组织和装备方面都已作好准备,能够制止科索沃恐怖分子可能进行的大规模恐怖活动。塞尔维亚共和国政要均表示,今年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打击科索沃的恐怖活动和有组织的犯罪活动”;“科索沃是塞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同国家将使用一切合法手段粉碎科索沃阿族恐怖分子恶化局势的图谋”。
为了稳定科索沃局势,塞黑决定随时调动警察和军队。据塞尔维亚《闪电报》16日报道,不久前塞黑有关部门已向科调遣了一定数量的塞黑内务部精锐部队和直接由塞黑政府指挥的“红软帽”特种作战部队,13日又将驻扎在首都贝尔格莱德的部分警察部队调往科索沃。另外,塞黑有关部门还在公共场所、交通要道和边境地区加强了安全措施,并要求全国人民提高警惕。科索沃目前的局势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指出,美国“对最近塞黑和科索沃围绕科索沃未来地位问题而出现的紧张局势表示担忧”。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对科索沃激进分子“破坏国家法律和恶化局势的恐怖活动十分担忧”,呼吁科索沃所有人都必须无条件支持和尊重国家法律,“绝不接受激进分子的任何暴力活动”。
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团长施泰纳14日表示,任何人都不能单方面决定科索沃的前途,只有联合国安理会才有权最终决定科索沃的地位。此间观察家认为,恐怖活动和暴力不可能解决科索沃问题。
科索沃局势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因而,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塞黑政府今后除继续坚决打击科索沃的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等恶势力外,还应设法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报贝尔格莱德2月17日电) E65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北约度过决策危机
吴云
2月16日,经过一天激烈的磋商,北约最终同意立即制定援助土耳其的军事计划,以保护土耳其在未来美国可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中免受伊拉克的攻击。这是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在北约防务计划委员会会议结束之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根据这个决定,北约的军事计划人员将立即开始工作,研究北约向土耳其提供预警飞机、“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等问题。
自去年年底美国向北约提出制定援土军事计划以来,北约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对此一直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北约立即制定援土军事计划会发出“错误的信号”,意味着“战争将不可避免”,并使北约按照“战争的逻辑”运转,因此“为时尚早”;而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其他北约成员国则认为,考虑到制定及实施援土军事计划需要相当时间,以及援助土耳其的各项军事措施均属防御性质,坚持主张北约立即做出有关决定。双方争执不下。2月6日,罗伯逊试图利用北约决策机制中的“默认程序”来解决双方的分歧,但希望落了空。10日,法国、比利时和德国打破了“沉默”,阻止了北约试图利用“默认程序”自动通过制定援土军事计划的决定。此后,土耳其立即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款,要求北约举行会议,讨论土耳其面临的安全问题,但会议仍没有结果。北约陷入了空前的决策危机之中。在随后一周的时间内,北约各成员国之间、各代表团之间磋商不断,但均未奏效。
16日,罗伯逊决定,将讨论是否制定援土军事计划的问题从北约最高决策机构“北约理事会”移到了“北约防务计划委员会”,这样,就可以绕开最反对北约“匆忙行事”的法国,因为法国自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之后,就不再是北约防务计划委员会的成员了,而作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个主要决策机构,尽管北约防务计划委员会只包括北约18个成员国,但其在军事问题上做出的决定与北约理事会具有同样的效力。果然,在北约部分满足了比利时提出的要求后,即北约承诺只向土耳其提供防御性而非进攻性军事支持后,在法国缺席的情况下,北约防务计划委员会成员国一致同意,授权北约军事计划人员立即制定援土军事计划。
北约此举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时间已不允许北约的决策危机再持续下去了。若再持续下去,不仅罗伯逊本人的声望会受到影响,北约将陷入进一步的信任危机,欧美关系也会进一步紧张,而且还会影响到2月17日召开的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另外,如果没有北约提供的保护,土耳其可能会推迟做出在美欲发动对伊战争中向美国开放领空的决定。
显然,在法国缺席的情况下,北约度过了冷战结束后面临的最严重的一次决策危机,但这次危机已在多方面给北约造成了负面影响。 E65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寒冬涌动反战热潮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陈特安
2月15日,加拿大天寒地冻,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成千上万的市民迎风斗雪,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走上街头。他们举着各种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标语牌,高喊反战口号,反对对伊拉克开战。席卷加拿大全国的反战示威游行,形成了该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反战浪潮。
昨天下午,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近3000民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美国驻加大使馆附近的街区。示威游行的人们举着“停止战争”、“不要打击伊拉克”、“不要为石油流血”等标语,有的振臂高呼,有的慷慨陈辞。反战游行的人群在美国驻加使馆前聚集约3个小时。游行队伍中不少人手脚都被冻麻木了。参加游行的还有年过古稀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儿童。一位老妪对记者说:“我今天顶着严寒上街游行,就是因为我深知侵略战争是瘟神,只有和平才是福音。我们老人衷心祈求和平。”
昨天,蒙特利尔市有15万人上街示威游行。在温哥华约有2万人上街游行。在多伦多有1万多人示威。多伦多市一位游行组织者说,希望美国政府能听一听包括多伦多民众在内的全球反战者的呼声。另一位组织者莱顿表示,在游行之后,他们准备敦促加拿大联邦政府,发表一份致美国总统布什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响亮的“和平呼吁书”。
(本报渥太华2月16日电) E65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为应对可能爆发的伊拉克战争,近日土耳其在与伊拉克接壤的土东南边境大量搭建帐篷、储备生活物资并进行难民安置演习,以应对有可能大量涌入的伊拉克难民。 新华社记者 刘宇摄 E65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政府机关被焚烧 私人商店遭哄抢
玻利维亚风云突变
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 刘宏
近来,安第斯国家玻利维亚的局势风云突变。2月12日,玻利维亚警察在首都拉巴斯闹事,要求增加工资。警察在总统府对面的穆里约广场与前来维持秩序的军队发生武装冲突。13日,大批平民也聚集在穆里约广场进行示威抗议,要求总统桑切斯·德洛萨达辞职。示威抗议的人群遭到军队的镇压。与此同时,玻利维亚的反对派古柯农也在距首都拉巴斯以东600公里的地方发起示威抗议。
在持续两天的冲突中,共造成29人死亡,100余人受伤。冲突还导致了抢劫与破坏活动,包括副总统府在内的十余处政府机关被焚烧,多家私人商店遭哄抢。此次冲突是近20年来玻利维亚发生的最严重暴力事件。总统府部长和总统政治顾问桑切斯说,“对民主来说,昨天是最不幸的一天”。
引发这一不幸事件的起因是政府采取的一连串紧缩预算措施。在11日向国会提交的2003年度国家总预算中,为了减少财政赤字,政府提出了一揽子经济紧缩措施,其中包括对个人工资征收12.5%的收入税。政府的紧缩措施立即引起了企业界、左翼反对派、工会、农民、武装警察和印第安人等社会各界的抗议,他们认为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给玻利维亚的,是在经济衰退的过程中对人民利益的无情打击。玻利维亚政府目前正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一个为期3年的协议,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玻方必须将8.6%的财政赤字降至5.5%。玻利维亚是南美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自1998年以后,受拉美经济危机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该国经济增长减缓,外资流入放慢,加上沉重的外债负担,走私屡禁不止,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如今玻利维亚的贫困人数占全国人口的70%,贫困问题成为随时都会爆发的社会隐患。
面对示威群众的要求,政府发言人表示,总统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考虑过辞职,他将完成自己的任期。政府方面还揭露发生在首都的动乱中隐藏着政变图谋,要求反对派的领导人不要在玻利维亚人之间搞对立。在14日应玻政府要求召开的特别会议上,美洲国家组织表示对玻利维亚政府给予“完全和坚定的支持”,同时谴责了暴力和一切不民主的行为。
然而反对派古柯农领导人、印第安籍的众议员莫拉莱斯说,国家危机的解决办法是总统辞职。在去年6月份的大选中,莫拉莱斯曾与德洛萨达争夺总统职位,最后以微弱差距落选。
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德洛萨达总统不得不宣布取消上述征税计划,并与内阁紧急磋商,商讨变革措施。目前,玻首都虽暂时恢复了平静,但平静中隐藏着不平静。各种反政府力量成立了“人民总参谋部”,用以协调彼此的行动。最大的工会组织——玻利维亚工人总会宣布将于17日和18日举行为期48小时的总罢工;同时,工人总会还准备发动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堵塞公路的行动。组织者表示,罢工的目的是为了反对政府的经济政策,同时要求总统德洛萨达和其内阁辞职。莫拉莱斯议员领导的古柯农组织也将从17日开始一波新的抗争。
一些政治评论家指出,受巴西、厄瓜多尔等邻国左派大选获胜的鼓舞,玻利维亚的左派自然不会放弃推翻现政府并取而代之的努力,部分人甚至提出这样的问题:德洛萨达总统会不会像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那样被民间抗议的力量推翻?(本报加拉加斯2月16日电) E65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