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建造千亩“庄园”心何其贪 贪占巨额公款法岂能容
沈阳“巨贪庄园主”一审被判死刑
据新华社沈阳2月10日电 (记者姜敏)10日上午,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不择手段疯狂敛财建造个人“庄园”的巨贪,原沈阳客运集团公司总经理夏任凡作出一审判决,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被告人夏任凡身为国有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其担任沈阳客运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的便利,采取侵吞、骗取等手段疯狂敛财,建造千亩庄园。1997年7月至2000年9月,夏任凡擅自将沈阳客运集团公司公款1252.8万元转入董志顺及其亲友的个人账户,其中1106.8万元用于建造个人“庄园”。1998年11月至2000年4月,在董志顺为沈阳客运集团公司购买煤炭过程中,夏任凡指使董志顺采取虚开发票的手段,骗取沈阳客运集团公司公款279.5万元,用于个人“庄园”购煤等支出。1999年9月,夏任凡采取欺骗手段,以沈阳客运集团公司支付“华铜镇度假村”工程款为名,将转给大连洪富集团有限公司750万元中多付的200万元,用于偿还大连洪富集团有限公司为其个人“庄园”施工垫付的工程款。2002年2月,夏任凡采取重复支出的手段,指令沈阳客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慈,以支付“华铜镇度假村”设计费名义,从客运集团公司基建处给沈阳华成空间设计有限公司经理王华涛转账支票30万元,用于支付其个人“庄园”的土建工程设计费;2000年9月,夏任凡采取欺骗的手段,以支付“工程预付款”的名义,指令沈阳客运集团公司基建处长王莉娜付给王华涛转账支票50万元,用于其个人“庄园”别墅装修工程。1999年10月,夏任凡用下属单位沈阳客运房屋开发有限公司的公款10余万元,为其个人“庄园”购置了桌椅、沙发、炊具、厨具等生活用品。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广告牌挡道 谁管
广告商违法 处罚
春节前我去西安市东高新技术开发区办公大楼办事,将所驾轻型小货车停在路边,准备起步离开时,车右侧厢顶撞在路边的灯箱广告牌上,灯箱广告牌随即倒下。仔细观察,才发现灯箱向道路上延伸了40多厘米,高度也没有一个标准的小型货车的高度高。事后,东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强迫我交付500元修理费押金,并给我开具一张盖有西安东信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的白条。
请问有关户外灯箱广告安装的有关规定及交通法规对户外广告安装有何规定?强迫我交付500元是否妥当?
祁宏斌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户外广告的发布地点、形式应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符合当地人民政府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要求。如果灯箱广告向道路延伸了40多厘米,且高度也不够一个标准小型货车的高度,显然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是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广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在道路上设置的广告牌等不准妨碍安全视距和车辆、行人通行。东信公司将广告牌延伸至城市道路范围内,影响了车辆的通行,是一种违法行为,没有理由让合法驾驶的司机承担广告牌的维修责任。
灯箱广告牌延伸至城市道路范围内,以至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这种不合法广告牌应该拆除。若车辆与广告牌相撞致使人身或财产损害,广告公司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 邱宝昌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广角
■隐私权的产生及发展同人类文明进程紧密相连
■合法隐私作为公民权利之一种绝不可肆意侵犯
■公民要提高个人信息资料自我保护和管理意识
尊重隐私就是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本报记者 毛磊
尊重人的隐私,是文明人的基本素养。在2002年12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民法草案“浮出水面”,草案突出了人格权的保护,特别是把隐私权列入人格权,充分反映了中国在21世纪将更加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
草案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隐私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自然人的住宅不受侵扰。自然人的生活安宁受法律保护。自然人、法人的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禁止以开拆他人信件等方式侵害自然人或法人的通讯秘密。收集、储存、公布涉及自然人的隐私资料,应当征得本人同意,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个人隐私并非无足轻重
何为隐私权?《辞海》中对隐私权的解释:公民依法享有的不公开与其私人生活有关的事实和秘密的权利。在《世界人权宣言》中,明确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应当说,隐私的产生和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紧密相连。人的情感越丰富,羞耻心和权利意识越强烈,对隐私就更敏感。
至今,我国既没有任何法律全面规定公民的隐私权,也没有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法》,特别是民事法律缺乏对隐私权的保护。正因为上述法律缺陷,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常常受到侵害而无法得到救济。
个人资料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受到法律的保护。新的民法草案规定,收集、储存、公布涉及自然人的隐私资料,应当征得本人同意。凡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侵权人应当按照因此获得的利益给予赔偿,也可以按照受害人的损失给予赔偿。个人资料受法律保护,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法草案的规定,将为有效保护公民的私人信息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00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首次将个人隐私作为一项单独的权利加以保护。《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不得要求消费者提供与消费无关的个人信息”,“经营者未经消费者本人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向第三人披露”。据介绍,列入保护范围的个人信息包括消费者的姓名、性别、职业、学历、联系方式、婚姻状况、收入和财产状况、指纹、血型、病史等。
监控公共场所是否合法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曾几何时,针孔摄像探头成了市场走俏的“热”卖货,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银行、车站、码头、小区、单位、学校等等都安装了“第三只眼”。有人认为,针孔24小时值守拍录后,虽然“安全”多了,但个人隐私权如个人的信息、嗜好、尊严、人格、自由等却没法得到尊重。
国内某大型航空公司的一位空姐最近称,公司从2002年7月开始,不定期在飞往各地的航班上用针孔摄像机对空乘人员进行“偷拍”,如发现空乘有违规行为便会遭到严厉处罚。
北京一所老年大学在即将使用的新教室里都安装了探头。学校教务处通过设备可以随时监控教师上课过程。此事理所当然遭到一些教师的质疑,认为监控教师上课,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此做法实际上侵犯了教师的自由表达的权利,以及一定意义上的隐私权。
对此,法律界人士的意见各不相同。意见之一:虽然国家有关法律对安装监控器问题没有具体规定,但是公民的人身权、隐私权应受到保护,在办公场所安装监控器,是一种对公民人身权的不尊重。意见之二:如果安装监控器仅是出于工作纪律考虑,应不属于侵犯公民的人身权。保护隐私已成为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新课题,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正是立法者亟待考虑的问题。
给犯罪嫌疑人戴头套
近日,从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警车上押解下来的犯罪嫌疑人每个人的头上都罩上了一个深色头套,嫌疑人脸部只露出两个眼睛。据悉,这是深圳中院着意向国际惯例靠拢,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启用戴头套的做法提押嫌疑人。
据深圳中院有关负责人介绍,采取国际通行的在疑犯头部戴上头套是力求使刑事看押、提审工作趋于规范化,既保护了犯罪嫌疑人的个人形象,也有利于安全、顺利地完成押解任务。
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一个人在被法院判定有罪以前,任何人都不得视其为有罪。虽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受到限制,但是他仍然享有公民的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他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等不容侵犯。因此,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启用戴头套的做法被人们认为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探索和进步。
著名青年法学家刘武俊分析此事认为,头套的使用并不是单纯的形式问题,被头套庇护的不只是人的面目,更是人的尊严和权利。
“针孔探头”公开卖
据新华社杭州2月9日电 (记者方列、崔砺金)记者日前来到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浙江省广播电视电子电器市场,发现在一些经营“监控设备”的柜台上都放着一排大小规格不一的监控探头,其中最小的只有一个打火机大小。当记者向其中一家店主询问是否还有更小的摄像探头时,店主从柜台下拿出了一个仅有指甲盖大小的小探头,这就是所谓的“针孔摄像头”。这种摄像头虽然小,功能却很全,插上12伏的电源,再和电视机的输入端连接,电视机里马上就出现了清晰的图像。
据经营者说,这些针孔摄像头大多是从广东的一些厂家批发来的,也有部分是从浙江义乌进的货,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大约有七八个品种,价格也并不贵,在100元到400元之间。一家商铺最多的一天可以卖出20多个。
记者在一旁观察,所有购买针孔摄像头的人根本不用出示任何证件。当记者问及如果这些偷拍设备被不法分子用来干坏事该怎么办时,店主回答:“那就不关我们的事了。”(附图片)
“针孔探头”已成为“大众商品”。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清茶宴”
本报记者 何勇
1月27日下午,在山东济南市纪委会议室,桌上摆着淡茶水果,原市监察局副局长宋尔良就要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正在和市纪委的诸位同志依依惜别。针对近来县市选举干部调动频繁的情况,市纪委专门作出规定,严禁调任干部带原单位车,原单位房子必须退掉,干部离任不准设宴欢送。截至1月26日,济南市所辖10个区县全部换届选举完毕,未发生一次设宴欢送、铺张浪费的现象。
济南市各级政府积极在党员干部和全社会中树立推广廉政勤俭的风气。去年以来,市纪委举办了历时一个月的“党风楷模———周恩来”展览,组织评选“廉洁勤政”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并在市重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国庆节时,市纪委先后两次突击检查公务员婚宴,查处了70余辆次的公车私用现象,并进行了严肃处理。
在去年的政府采购中,1.14亿元的采购总额,最终只用了1亿元,节约财政支出将近1300万元。市政府将支出控制下来的资金用来帮扶特困职工、受灾群众。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下岗党员成“财富”
杜成平
党员董丽下岗后,丈夫双目失明,儿子患脑病,婆婆也因一连串打击患病在床,人们都觉得这个家没出路了。在街道党支部的帮助下,董丽坚强地站立起来,她利用自家房子开办馒头铺,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做馒头,走街串户叫卖,回来后再侍候一家老小。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董丽走出了一条创业之路,她做的馒头因为质量好而供不应求,每月有了上千元的收入。
像董丽这样的下岗职工党员从消极到奋起,很大程度上是靠党组织的引导和帮扶。
“从无为到有为,变消极为奋起,在自强创业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是辽宁省丹东市近万名下岗职工党员提出的响亮口号。
近年丹东市有大批职工下岗,其中下岗职工党员近万名。一部分下岗职工党员家庭中遇到了严重经济困难,导致他们产生了一些困惑,乃至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对此,中共丹东市委对抓党建工作做出了重大调整,把抓好再就业作为各级党组织的头等大事。
市委成立了自强创业领导小组,设立了活动办公室,由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专人抓这项工作。市委组织部先后制定了《下岗职工党员技能培训制度》、《下岗职工党员党支部党员之家活动制度》等4个文件,把活动纳入制度化管理。
针对许多党员和职工技能单一,走向市场能力弱的情况,市委组织部首先抓好技能培训工作,使下岗职工党员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挑战。市委组织部统一印制了1.5万份再就业技能学习意向表,逐户送到下岗职工党员手中。培训设置的专业实行开放式,即根据下岗职工党员需求,想从事什么职业就开什么专业,使每个报名者都能如愿地接受培训。
培训有力地提升了下岗职工党员的政治和技能素质。许多人说,党组织没有忘记和丢掉我们,我们要争气自强,为党旗增色。
经过各级党组织的不懈努力,广大下岗职工党员由原来一个个“包袱”变为一个个财富。全市由下岗职工党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如雨后春笋,涌现出创业小组645个,经济实体1590个,有5770名下岗职工党员实现了再就业,同时带动和吸纳1836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许多群众深有感触地说,关键时刻充分看到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巨大作用。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北京新增“护照受理站”
本报北京2月10日讯 记者张涛报道:北京市民办理首次因私出国护照又有了一个新去处,从2月10日开始,位于京广中心的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朝阳区公民护照受理站正式开始办公。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副处长高华达告诉记者,设立护照受理站,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市民就近办理护照,因此新设立的护照受理站采用一次办结的方式,由邮政部门将护照直接送到申请人指定地址。凡符合护照申办加急条件的,10个工作日后就可以拿到护照。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民在一切手续齐全的条件下,从交表、照相到委托邮局投递护照一个流程下来,七八分钟就可以轻松完成护照的申请。
与一个月以前开始办公的海淀区护照受理站一样,朝阳区护照受理站也只受理本市居民首次出国护照的申请,护照的延期、换发、补发、变更还是需要到出入境管理处办理。高华达解释说,受理站之所以只受理市民的首次出国护照申请,这是因为一方面新设护照受理站有一个适应和磨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受理站的网络尚未与市公安局的整个网络连接上,限制了受理站的服务范围。不过他接着表示,护照受理站的服务范围一定会越来越广。(附图片)
护照受理站刚开门,就有许多市民前来咨询及办理护照。蔡军红摄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许昌:“一把手工程”抓拥军
本报讯 日前,首批“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河南省许昌市再次谱写双拥新篇章,地方援建三年的“许昌市科技拥军服务站”已经累计为部队培训了3840名官兵,其中104名官兵拿到了大专以上毕业证书,这是许昌市“一把手工程”抓拥军带来的累累硕果。
许昌的拥军历来是“一把手工程”,书记、市长尽心尽责,班子成员齐心协力。原市委书记孔玉芳被评为“全国十佳国防后备力量好书记”。现任市委书记刘春良,1998年初任许昌市市长时,就给各级领导“约法三章”:凡是上级下发的关于国防建设的国防资料,要坚持每篇必读;凡是涉及国防建设的重大活动,要坚持每次到场;凡是关系到国防建设的事情,要保证件件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部队建设、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席办公制度等。
“一把手”抓拥军推动了全市拥军工作的深入开展,驻地部队也积极投身到许昌的救灾抢险与经济建设中。近3年来,驻许昌部队出动近20万个劳动力,先后参建、援建该市经济建设项目60多个,动用机械车辆8000多台次,为许昌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韩强毛 裴中良)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新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士心
一个眼下连干部工资都发不出来的贫困县,却喊出了“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口号;一个交通不便、没有一家像样企业的内陆县,却早早提出了若干年后城镇人口达到40%的目标;据媒体报道,有的地方现在已经准备出台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宏伟规划”……
年底年初,各地都在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党政领导刚刚换届的个别地方,规划的基调唯恐不高,目标唯恐不大,口号唯恐不响,认为这样的规划才算“开拓创新”,才算“不落伍”,才算“到位”。
高起点、高标准、科学严谨的规划,的确可以起到指明方向、鼓舞士气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全国人民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然而,各地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确立本地区的发展思路时,还需要注意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际上,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因为党中央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新当选的中央领导在十六大结束后,首先就到西柏坡,振聋发聩地提出“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意义也在此。
因此,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不是口号喊得越响越好,速度定得越快越好,指标提得越高越好。尤其是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既考虑到有利的因素,也要考虑到不利的方面和各种风险。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更要脚踏实地地制定出“跳起来摸得着”的发展目标,不可互相攀比,层层加码,到头来所谓规划成了“空头支票”,最终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威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最重要的是要用十六大精神,推动当地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切实感受到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坚实脚步,增强对10年、20年后祖国美好未来的信心,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为民服务落实处
江苏铜山县黄集镇运城村党支部逐户向群众宣讲十六大报告,并制订详细的“为民服务”计划。图为支书宗丰君(右二)指导群众种植温室蔬菜。周兴华 杨建结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