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12月8日人民日报第13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0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 经济进入新的上升通道  '...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
经济进入新的上升通道
本报记者 朱剑红
  ●今年经济增长将达8.5%左右,预示着整体国民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新的上升通道
  1997年以来最好的一年
  即将过去的2003年,在邱晓华眼里是一个“历史永远不会忘记的很不寻常的年份”。因为虽然内有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的旱涝灾害,外有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冲击,我国整体经济形势仍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好的一年。
  邱晓华喜欢用数字说话: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今后一个月若没有特别意外的灾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8.5%左右,与1998—2002年年平均增长7.7%的水平相比,整体增速明显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从经济周期理论看,在去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今年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速,预示着整体国民经济已经结束了增速不稳的状态,进入一个新的上升通道。
  经济形势好,不仅仅表现在GDP的增长速度上,还表现在效益大大改善上。对此,邱晓华概括为“三多”:国家多得——1—10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181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收3157亿元,同比增长21.1%;企业多盈——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好转,1—10月盈亏相抵实现利润6473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6%,亏损企业亏损额持续下降,累计减亏2.8%;居民多收——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9%和3.8%。
  速度快,效益好,经济活力也显著增强。与前些年不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在国有经济活力持续增强,效益明显提高的同时,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其他所有制经济对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工业领域中,1—10月份,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生产增长19.7%,快于全部工业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是所有经济类型中增长最快的。外贸领域中,外商来华投资的大量增加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因素。
  据邱晓华分析,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我国经济之所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进一步释放;二是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为经济增长持续增添了新的动力;三是市场供求关系改善,企业和消费者等微观主体的活力持续增强;四是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推进,为经济增长开拓了新的领域;五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推力进一步显现,加上世界经济趋于温和复苏,为我国经济增长增加了新的空间;六是宏观调控及时正确,化解了一些突出矛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全国人民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也要正视困难和问题
  在充分肯定当前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这个主流的同时,邱晓华也提醒我们要注意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农民收入增长难和社会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依然突出,前进中又出现银行信贷扩张偏快、瓶颈制约矛盾再度显现、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所抬头等。特别是城乡之间、产业之间、投资消费之间增长不协调等矛盾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EFM品论天涯网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国家发改委综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本报记者 田俊荣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停止一切不利于解决甚至加剧不协调发展的做法,比如乱圈耕地、形象工程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鲜明地提出,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此,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深有感触。
  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
  范恒山对这一科学的发展观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他告诉记者,这一发展观简单说,就是从主要靠耗资源、增投资、铺摊子等方式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到主要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体说,就是要坚持和实现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经济工作十分必要。范恒山解释说,整个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有三个特点:第一,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因而其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发展;第二,人类社会是由所有人共同构成的,因而其发展应当是生活在不同地区人群的共同发展;第三,人类需要传宗接代,因而其发展应当有利于人类的繁衍生息。人的发展的这些特点,是必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或者说,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从目前看,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中西部地区发展与东部地区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不协调的矛盾还在加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工作,是遏制并最终消除这些矛盾的迫切需要。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当谈及怎样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明年的经济工作时,范恒山说,从总的方面看,要把握这样两点:
  第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停止一些不利于解决甚至加剧不协调发展的做法。比如,由于农业发展工作难度大但相对经济效益低,对凸显“政绩”作用不明显,有的地方政府领导就不重视抓农业,甚至用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的办法来实现GDP的高速度,乱圈耕地建开发区,造成农民失地失业又失保障,或者用加重农民负担的办法建“形象工程”等。这些做法必须坚决制止。
  第二,转变工作重心,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到解决薄弱环节上。明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重大水利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并将继续向西部大开发倾斜,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
  具体地说,明年应做好这些工作:第一,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发展文化、卫生、广播影视、体育等社会事业。
  第四,扼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五,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EFM品论天涯网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
 稳定政策 适度调整
本报记者 龚雯
  ●目前宏观调控在调节重点上,应当更加关注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结构优化等中长期目标
  说起“明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话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谈兴甚浓。
  目前经济没有过热
  他说,这首先是巩固和发展当前经济升温好势头的客观需要。这么做,有利于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为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部署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
  还有,基于国民经济总供求格局尚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基本判断,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取向还不需要进行重大调整。近两年虽然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增长很快,但是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产能普遍过剩和主要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根本改观。有不少专家提出要警惕新一轮经济过热,卢中原觉得目前还没有这种危险。
  卢中原认为,明年宏观政策在总体稳定的同时,也应适度调整。首先需要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应当把财政政策重点从扩大投资转向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当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同时注意加强信贷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功能。
  再次,把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鼓励消费增长。一是以城市为重点进一步拓展消费领域,增强消费热点的带动效应和扩散效应。适应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加快发展工业品消费和服务类消费,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清理限制性的消费政策,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充分发挥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示范作用,大力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活动。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增强居民的安全感,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三是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稳定增长,特别是加大对农民减负增收的支持力度。四是继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
  及时预调,灵活微调
  明年的宏观调控要把握好适宜的时机、力度、节奏和重点,对此,卢中原自有一番理解。他认为,在调节时机的把握上,关键要做到及时预调。在力度和节奏上,尽可能做到小步有序,灵活运用微调措施,少用猛药。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应当保持中性的宏观政策取向,既要避免强力刺激扩张,也要避免采取过猛的紧缩措施。在调节重点上,应当更加关注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结构优化等中长期目标。
  卢中原提出,实行适时适度的宏观调节,应当特别注意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以低水平重复建设为例,它的病根在于行政干预和行政主导的投资,只有通过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管住政府,放开市场,才能得到根治。对于市场竞争必然存在的“重复投资”,则应通过完善市场信息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减少企业因信息不灵和竞争秩序混乱而导致的投资决策失误,而不应当走加强行政审批、限制竞争的老路。 EFM品论天涯网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平班水电站近日成功实现大江截流。易娜摄 EFM品论天涯网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连续报道

 11月24日本报经济周刊发表了《潘文朝诉说冷与暖》一文后,陕西省省长贾治邦当天就对此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妥善解决灾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近日,记者再次来到潘文朝家——
潘文朝住上过冬房
本报记者 郑少忠
  正在低头扫地的潘文朝,一见记者,忙放下手中的笤帚,紧紧捏住记者的手,两行泪落了下来。
  “我这不是哭,是高兴。”指着新盖好的临时过冬房,潘文朝兴奋地对记者说:“你走后的第三天,县里就送来了12块石棉瓦,还有200多块煤。省延练集团和县农牧局的几名包村干部,一大早就帮着和泥、搬砖、砌砖,忙活了大半天,帮我盖好了过冬房。镇里、村里的干部还帮我把被水浸泡的4亩玉米地的水排干了,农技员还送来了40公斤小麦良种,赶一开春就种上,明年的吃饭就不愁了!”
  “晚上睡觉冷吗?”记者问。
  “县里给每家300块钱,我花了17块买了个电褥子,晚上睡觉暖和得很。”说着说着,潘文朝就撩起褥子,要给记者演示演示。
  “叔叔好!”上次见了记者就哭着跑开了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与记者打招呼。
  “这几天,爷爷都做啥吃的?”记者问。
  “昨天吃的是芹菜,前天是火锅,粉条炖白菜。”小家伙歪着脑袋,认真地回忆着。
  “入冬了,天气也更冷了,政府组织捐赠了衣服被褥,免费供应煤和粮种,一人一天还免费供应一斤白面,一人一月再补助5块钱,粮食够吃了,还富余了一点买菜钱,也能改善改善娃娃们的伙食了。”老潘打开了话匣子,“这不,上个礼拜天,我又用政府补助的11块钱,新买了口铁锅,晚上睡觉有电褥子,白天还能吃上火锅,这身上、心里可都热乎着呢!”(附图片)
  潘文朝与孙女正在过冬房前做午饭。郑少忠摄 EFM品论天涯网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这样的要求不算高
张毅
  最近,流落北京街头的几群农民工引起了社会关注。这些农民来北京当建筑工,因为老板拖欠工钱,他们无法返乡,只好散落在城乡结合部的几个立交桥下,熬过一个又一个瑟瑟发抖的寒夜。据报道,一些人耐不住冷风,已经住进了医院。
  又是寒冬腊月,又是年终岁尾,又是农民工讨要血汗钱。这不是新闻。
  这样的情境着实让人心酸。那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兄弟,为了生计,为了黄土地上难以实现的梦想,来到了都市,来到了钢筋混凝土和茫茫车流之中,他们整日不知疲倦地穿梭、劳碌着,风也罢雨也罢,毫无怨言。到头来却要为讨回自己的血汗钱受煎熬,实在说不过去。
  不断地有人来向你诉说:我出大力,流大汗,就想要回血汗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经济学者说,不算高,不算高。发展经济学一个基本观点认为,如果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城市相对富裕的资本和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相结合,经济就会出现一个新增的部门,传统地区的劳动边际生产力提高,资本的边际报酬也会更高。发展经济学的美好描绘反映在现实生活中,怎么是大量拖欠民工工资呢?肯定是哪儿弄拧了!
  还是不断地有人来向你诉说:我出大力,流大汗,就想要回血汗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法律学者说,不算高,不算高。任何拖欠工资的行为都是违法的。现在建筑企业中有一种借口,说拖欠工资是因为没拿到上家的钱。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完成劳动过程之后应该得到的报酬,至于用人单位是否赚取了利润与劳动者是无关的。哪怕这个单位是亏损的,也没有任何理由拖欠劳动者的工钱。
  仍然不断地有人来向你诉说:我出大力,流大汗,就想要回血汗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政府部门说:不算高,不算高。欠农民的钱一定要还。今年,农民工盼到了一系列好政策,各地为了保证民工拿到工钱,都采取了更有力、更直接的措施。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对那些恶意拖欠或克扣民工工资,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外地劳务企业,将实行一票否决制,将其清除出北京建筑市场,对本市劳务企业降低或取消其资质。
  还是仍然不断地有人向你诉说:我出大力,流大汗,就想要回血汗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乡亲们说:咋不高,咋不高?城里那么多人,怎么没听说欠别人的,就欠咱农民的!打举报电话就能给你处理?政府的事情多着哩,轮到你,不定什么时候。打官司告状?说得轻巧,本身就没挣几个子儿,哪有能耐跟人家磨?有那工夫,还不如找点活。别看谁都同情咱,真到说理的时候,谁能给咱做这个主呀!
  我真怕哪天有个进城务工的农民激动地对我说: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我怎么回答人家?有关部门表示,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劳动保障、公安、工商、建设等部门共同配合。然而,按以往的经验,凡是需要很多部门共同配合的事情,往往是经过“长期的工作”也很难解决。现在迫切需要强化一项专门的机制或者职能——如果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部门就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这样,至少不会管理缺位。 EFM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