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黄纯尧:情迷三峡
王世宽
曾任南京师大美术系教授的黄纯尧,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深得徐悲鸿、黄群壁、谢稚柳、陈之佛、傅抱石的精心点授,在研究中国画史、画论之暇,从事山水画的创作,致力于用学问和艺术来提高国画的品位。
黄纯尧集诗、书、画、教于一身,尤擅长山水画。1946年首过三峡时,他就对三峡情往神迷,其后23次再去三峡,舍舟登峰,将大自然尽收眼底,创作了许多关于三峡风情的精美作品,被人们赞誉为“黄三峡”。其中的《夔门图》(见下图)是他的得意之作,作品在技法上,云烟卷舒自如,笔随云动,线逐浪行,笔法变化多端,灵动自然,得其理趣。涵盖了三峡山势、山石纹理结构及水势等十多种独具创造性的绘画艺术语言。他的山水画雄秀兼备,超凡脱俗,通过那疏疏密密的山间植被,层峦叠嶂的高山奇峰,起伏不定的湍流之江河,我们能够感受到雄关叠叠,骇浪滔天,山河壮丽,大气磅礴的震撼。画中诗款:“浪涌夔门连白帝,千年往事眼前浮,游人记得托孤事,悔恨当初意吞吴。”这是从杜甫诗“江流时不够,遗恨失吞吴”中化出来的,情境交融,把大自然壮美生动的点画出来,将形与神进行巧妙的结合,使画卷别开生面,雅俗共赏。
从黄纯尧的山水画中,我们能欣赏到画家的不凡技艺,还能窥见黄纯尧立足于中国画之根本,在透视、色彩、构图等方面不露痕迹地融入西法,又保留了中国画气派的做法,这是黄纯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有益实践。(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华夏文明看山西”创作活动启动
近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北京诺亚经济文化发展公司主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及影像展》作品创作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此次展览旨在弘扬三晋优秀文化,展示历史名人风采,通过知名画家对精选的100位山西籍历史名人形象的精心描绘,多角度地再现、解读五千年山西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层次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突出展示人类与自然交融进步的主题。同时借助现代、多元化的宣传媒介,从人类、自然、创造、交融等多个定位角度,充分展示山西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业绩。
展览将于2003年在国内外巡展。晋文公、武则天、蔺相如、狄仁杰、荀况、关羽、柳宗元、白居易、关汉卿、司马光、罗贯中等曾鲜活而生动地闪烁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的人物,将依托绘画者的笔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刘磊)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喜贺吴素秋八十华诞
由中国剧协艺委会、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京剧院等共同举办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八十华诞纪念活动近日在北京工人俱乐部举行。杜鹏、刘勉宗、吴纪敏、张馨月、朱虹、张佳春等主演了老师吴素秋亲授的折子戏《坐宫》、《戏凤》、《红娘·花园·佳期》等。
吴素秋是当今“尚”、“荀”两大流派的继承人。她自幼拜尚小云先生为师,认荀慧生先生为义父,承袭两派艺术。她在从艺的几十年时间里,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红娘》、《铁弓缘》等花旦戏和《刘兰芝》、《人面桃花》等正旦戏。吴素秋曾担任过北京京剧四团团长、辽宁省京剧院院长等职,为京剧艺术作出了贡献。(周桓)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一城一扇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展”侧记
本报记者刘玉琴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犹如一部部史书,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风雨烟尘;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犹如一幅幅画卷,灵动地展示着一个古老民族充满活力的现在,以及她的人文情怀、花锦山川。
近日,为纪念中韩建交十周年,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等主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展”在韩国釜山举行。古老而年轻的北京,福建的泉州,浙江的临海,新疆的特克斯县,安徽的歙县,甘肃的天水……一座座名城恍若穿越了时空隧道,乘着乌篷船,驶过丝绸古道,掠过九华胜地,古和今一起奔入观众眼底。
中国有101座历史文化名城,这次展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近20个历史文化名城,用一具具模型,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和文字说明、音乐和演出等形式,全面展示了中国名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再现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振兴的足迹。在这里,每一座名城,都是一枚中国文化印章,都是一扇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窗口,向釜山、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
展览极富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中国人的智慧氤氲在充满诗意和创意的表述中。位于几千平方米展厅中央的北京展区,抽取北京天坛的建筑元素,中间用一根立柱支撑,在金黄色灯光的映射下,88张图片和文字说明,把北京这座希望之城表现得晶莹剔透,金碧辉煌,雍容典雅。一手挽着过去,一脚迈向未来,三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融。四川宜宾展区设计得绿意盎然。宜宾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而成长江。展区内三条绿竹掩映的通道朝向一个中心,寓意三江托起一颗明珠,这明珠便是宜宾,整个造型艺术地体现了宜宾的城市标志。展区内1000多件展品、图片讲述了当地的长江文化以及茶文化、竹文化、酒文化等。开放的、绿色的、生态的宜宾构成一道流动的风景,分外惹眼。
展览形式的活泼多样让观众感到新鲜有趣。记者参观安徽池州展区时,傩舞《花关索战鲍三娘》的鼓点正激越地响起,头戴面具、踩着高跷马的花关索与鲍三娘鏖战正酣,人们看得津津有味。享有“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美誉的福建泉州,还带来了茶艺表演,南音洞箫,以及提线木偶表演,甘肃天水的40多件商代以前的青铜器实物展等都让人眼热心动,展厅内始终轻扬着《好一朵茉莉花》的音乐。图片、雕塑、电视屏幕、黄梅戏、歌舞等,展区内应有尽有。动与静,光与影,古老文化与先进技术,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展厅内尺幅之间,别有洞天,折射出华夏泱泱大国人文荟萃的绚丽与神奇。
韩国的观众对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更对阔步前进的现代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不停地看,不停地问。釜山一位大学教授在留言簿上赞美中国的名城:绿竹青瓦恣意看,花山秀水总成诗。一位中国留学生兴奋地说,祖国真是伟大,祝有更大发展。短短几天,釜山名门幼儿园、光安中学、海云台中学、釜山新闻媒体及市民共20000多名观众相继前来参观。驱车从汉城赶来的金女士告诉记者,她假期想和同事们包机去看看北京和安徽池州,中国真是太美了。本次展览所用的材料不少都是高科技产品,塑胶玻璃制成的展箱,仿真材料制成的民居等,可以多次使用,对以往的制作工艺是一次革命,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形象内涵。一些观众对展区的材料和设计也倍加赞赏,认为已达到国际水平。展览期间,市长考察交流、经贸洽谈、文化旅游展等活动相得益彰,宜宾、池州与韩国的覃阳镜县、求礼郡等结成了友好城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次用展览的形式集中在国外亮相,开拓了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渠道。韩国观众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形象具体的认识。中韩两国地缘上隔海相望,文化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建交十年来,文化经贸旅游合作日益增多,仅缔结为友好关系的城市就有60多对。此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展,在两国之间再次架起一座交流与友谊的桥梁,对世界与中国多角度交往合作更是一次有力推动。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犹如凝聚着历史和时代精魄的花朵,芬芳的弥漫于异域上空。
优秀的文化艺术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开放的中国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也使更多带有民族气息和时代特点的先进文化成果走向世界,文化交流成为展示友谊、沟通思想的舞台。于是,我们似乎听到,中国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足音,以及来自世界的清晰的回应。(附图片)
宜宾展区
北京展区
泉州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五里桥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木偶剧《天鹅湖》与孩子们见面
近日,专为儿童制作优秀剧目的中国木偶艺术剧团又为孩子们奉上一道艺术大餐——大型木偶剧《天鹅湖》在中国木偶剧院上演。
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辉煌篇章,木偶剧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二者的结合既可以丰富木偶剧的创作,又可以让孩子们领略世界名著的精彩。该剧在创作中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突出木偶剧特点,此剧全部采用木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优美的童话世界,花可以唱歌,草可以跳舞;二是突出儿童特点,在剧本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即请孩子们阅读剧本,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丰富剧本的创作;三是加强剧本诗意与童趣的有机结合,增加了一些适合儿童欣赏心理的形象。如从蛋壳中跳出来的丑小鸭、能飞起来的魔杖、带翅膀的飞马、会说话的石头、会跳的乐器等。该剧由王珏编剧,钟浩导演。12月28日起每周六、日及法定节假日上午该剧在中国木偶剧院公演。(于棣)(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话剧舞台——
经典名著支撑
宋宝珍
综观2002年的话剧舞台,尽管各种新创的演出剧目不算太少,但其声势、力度、效果远不及经典和保留剧目的演出。
对于目前中国话剧的发展,我们还不能盲目乐观,戏剧的演出虽然较以往有所增加,但看戏的基本上还是那些“戏剧圈里人”,或是追求风雅的白领们,话剧仅在京、沪等大城市热闹一时,在其他省市依然沉寂。因此,我们不能不承认,目前的话剧形势,仍然处在积蓄能量、蓄势待发的时期。
2001年底中国国家话剧院宣告成立之后,在2002年的4月至7月相继推出了3台大剧场话剧,即查明哲导演的苏联名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王晓鹰导演、阿瑟·米勒编剧的《撒勒姆的女巫》和吴晓江导演、迪伦马特编剧的《老妇还乡》,这三个剧的演出,无疑是2002年首都舞台的第一波浪潮,挖掘经典深邃的人性内涵、阐释名剧的现代意义,可以说是这三台戏演出的共同宗旨。这三台戏的演出,敲响了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开台锣鼓,更重要的是让人们领悟到了话剧艺术的魅力。
2002年首都经典、保留剧目演出的第二波浪潮,当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50周年之际,于5月至6月间举行的大剧场戏剧的轮番演出。仅以剧名来看,就有奠定了“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关键性剧作,如老舍编剧、林兆华导演的《茶馆》,曹禺编剧、顾威导演的《雷雨》,郭沫若编剧、苏民导演的《蔡文姬》,此外则是锦云编剧、林兆华导演的《狗儿爷涅槃》和何冀平编剧、夏淳、顾威导演的剧作《天下第一楼》。新剧目虽然也有,但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茶馆》一剧虽然是新一代演员的重排作品,但除了布景有些写意倾向外,人物造型、场面处理、整体节奏,基本上承袭了原有的风格和特色。《雷雨》、《蔡文姬》更是以忠实于文本、原汁原味见长,《雷雨》中写实的布景设计、真实细腻的性格刻画、悲剧高潮的层层推进,显示了现实主义戏剧的特色;而《蔡文姬》中仪式性的场面的展示、戏曲手法的运用,琅琅上口的韵白,都体现了焦菊隐先生当年导演该剧时的匠心。《狗儿爷涅槃》和《天下第一楼》是80年代以来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与当年的演出形貌相比,除了演员和部分布景有所更换之外,也无大的改变。
经典、保留剧目成为中国剧坛的常青树,这一方面说明了它们自身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足以吸引导演、演员和观众,让他们在温故知新中获得审美享受;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的新创剧目,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相声、小品——
笑的艺术走出迷惘
戴宏森
盛世需要欢笑,人们关爱相声、小品这类笑的艺术。可是曾几何时,笑的艺术仿佛被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戒律缠绕着,陷入重重的迷惘。2002年,我们惊喜地发现,情况出现了转机,相声、小品开始走出迷惘。应当说,这是相关表演艺术家、作家、文化主管部门、曲艺家协会和广大观众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广大观众,从发表议论到积极参与,对此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今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CCTV电视相声大赛,征集了1000多篇作品,80%出自业余作者之手。在复赛中就涌现出生动展示少年儿童才艺的《小鬼当家》、讥讽劣质工程困住入室窃贼的《我与贼》、通过两个蚊子对话揭露腐败现象的《蚊子趣语》等别开生面之作。
年内,大牌明星和他们身后的作家们,大都在为振兴相声、小品实实在在地做事。冯巩率中国广播艺术团推出了一台名为《越来越好》的新相声、小品晚会,并以他为主编演了讽刺婚姻关系中不良时尚的新相声《感觉时尚》,晚会还吸收了他所倡办的中央戏剧学院相声大专班部分学生参加演出。姜昆搞出了一台系列相声《明春曲》。侯耀文等翻新传统相声,演出了《八扇屏》、《新扒马褂》等等。小品方面,也表现不俗。赵本山等继去年《卖拐》之后今年初又《卖车》,借助“脑筋急转弯”的手法,深刻揭露了骗子们“精神控制法”的危害。巩汉林、牛振华在广播艺术团晚会上表演了《同窗会》,形象地表现了人格商品化对老同学友情的冲击。一代相声、小品新人正蓄势待发,跃跃欲试。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必将渐渐扭转“唱相声,闹小品”和“相声不逗”种种不正常倾向,为笑的艺术打开一片新天地。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流行音乐——
新的不红,老的不火
裴诺
2002年流行歌坛依然不温不火,没有应有的激情,没有预期的火爆,当然也没有过分的躁动。
去年的流行乐坛有上酸菜的翠花,可2002年呢?《晴朗》的老狼虽然得到了许多谣迷的追捧却始终走不出校园这个圈子进入社会;已经创造了《奇迹》的满江虽然觅到了不少精良的音乐却多少还受到了知名度的制约……2002年,几乎连一个才华得到公认的新人也没有出现。每年,各个公司都在努力推新人,排行榜上年年都要评选最佳新人,但是在朴树、羽·泉之后,就似乎一直没有一位有说服力并且确实能站住脚的新人出现。这两年冲进歌坛的新人很多,但脱颖而出的很少:新人出现再不像从前凭着一副好嗓子、一首好歌就能横空出世。他必须经过包装、运作、机缘等重重难关才能看见光明。
新歌手如此,老歌手也没好到哪儿去——“新的不红、老的不火”的怪圈久已困扰着流行乐坛。田震休息,那英在年底才千呼万唤的新鲜出炉,而孙楠的新专辑更是在一轮又一轮的预告后迟迟没有露面。三个大腕也为自己的“消极怠工”付出了代价:“第二届MTV亚洲大奖”、“第十届全球华语榜中榜”均以没有新专辑亮相而将他们毫不客气地抛出局外,也就是韩红的《歌唱》还算是给一线歌手提了提气。
虽说2002年的流行乐坛还残留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但经过了2000“疲劳期”、2001“沉思期”之后的流行音乐终于还是步入了“过渡期”:多样化和实验性的尝试正在悄然进行,窦唯和王晓芳在做一张扬琴加电子乐的东西,宝罗和苏放在一起把各种打击乐融合了,他们的共同点是向好听回归,绝不另类。
尽管2002年的流行歌坛没有足够水准的新面孔出现,但以杨坤、王珏等为代表的有着鲜明个人特色的新生代歌手的崛起也使人看到了一些光亮——2002年应该是个张扬音乐个性的年代。虽说排行榜和盗版问题是流行乐坛的两大顽疾,但暴露得越充分,离被规范的日子也就越近。而就是那最不被人看好的唱片业内人士也终于觉醒了;或许我们被市场所逼难免陷入浮躁、急功近利甚至愤怒的泥潭,但最终还需要冷静下来,不能闭门造车,不能一味迎合市场,而是要寻找适合市场的道路。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双喜杯·天地一瞬”摄影评选揭晓
由本报文艺部与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烟草公司合办的“双喜杯·天地一瞬”摄影征稿活动,经过认真评选,《我也来一段》等15幅作品获奖。希望广大读者继续为“天地一瞬”栏目供稿。
获奖名单如下(以得票多少为序):
一等奖3幅
我也来一段赵力军(河北)4月9日12版
湖畔鸥影陈辉(四川)4月20日8版
霞黄彩虹(北京)4月6日8版
二等奖5幅
少林雄风徐烨(北京)9月17日12版
双舞徐春海(辽宁)10月10日12版
远行王伟时(内蒙古)5月14日12版
祖孙情深明瑞(山西)6月18日12版
盼归朱三平(北京)6月11日12版
三等奖7幅
丹顶鹤——祥瑞天使孙占礼(黑龙江)4月2日12版
凌空生辉董歌(北京)4月18日12版
其乐融融陈光(山西)5月1日7版
老哥俩高育文(上海)5月4日4版
梦幻李长兴(贵州)9月1日8版
习武胡小平(四川)6月4日12版
海恋郑伟(辽宁)9月21日8版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专家学者为建设先进文化建言
近日,来自全国高校、理论研究机构和报刊媒体的40多位专家学者,在北京就“学习、贯彻十六大报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举行座谈。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文化艺术出版社主办。
与会者对十六大报告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建设先进文化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学习,并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与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与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等专题进行深入研讨。大家表示,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报告为契机,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引,在理论界更好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文艺理论研究和艺术科研做出贡献。(廉静)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报告文学》倡导现实写作
创刊三年的《报告文学》近来以“宽视野、深报告、大文化”的办刊方针,发表了一些现实性强,反映时代生活,高扬理性精神的作品。在最近召开的改版座谈会上,主编提出了“严格的真实性,分明的现实性和深刻独到的思想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灵魂之所在”,与会者踊跃发言,对报告文学的现状和参与现实生活的热情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李子)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庆十六大书画笔会举办
为庆祝十六大的召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天津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与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联合推出的迎新书画笔会日前在京举行。阿老、张世简、董辰生、王乃壮等15位书画家在古朴而热烈的气氛中尽展才艺。苍劲有力的现代书法、清雅悠远的山水写意、生动逼真的人物速写、栩栩如生的工笔花鸟……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呈现在与会者的面前,抒发了书画家们对十六大带来的新气象的由衷赞美与喜悦。此次活动由专业从事企业策划、品牌推广、文化传播的鹰之机构承办。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军旅书画家爱心捐助白血病患儿
近日,由中央电视台《军营文化》栏目发起并组织的军旅画家爱心捐助白血病患儿朱正棠书画义卖活动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书画院举行。书法家李铎,画家刘大为、张道兴等参加了活动。书画家们挥毫泼墨,题词作画,创作出了一幅幅饱含着爱心的作品。活动所得的捐助款已交给朱正棠的父母,作为孩子的治疗费用。(颖闻)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