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社区体育将闪亮登场
卢元镇
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到那个时候,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将下降近10个百分点。
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载体的城乡居民社区必将在这建设过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今后的20年中,一种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休闲、购物、法律、社团等于一体的、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社区正在孕育成熟。
在这种新型社区构建的过程中,体育娱乐将受到充分的重视,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概念,也包含了人们精神层面的内容。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区体育将向更普及化、更组织化、更高水平化方向发展。在今后的十余年中,城市职工的余暇时间将从每周19小时增长到30小时,人们在社区生活的时间将大大延长,人们的体育活动主要在社区生活时间内开展。社区体育将成为城乡体育的最基本组织形态。
社会体育指导员将成为受到人们尊重的一种职业,就像医生一样。社区将承担起居民体质与健康检测的任务,经常向社区居民发布健康忠告。
由于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家用轿车的普及,人们的活动空间不断加大,人们的活动不一定局限在本社区,社区体育的概念将发生些微的变化:社区体育将由在社区内开展的健身活动,发展成由社区组织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
人们大量的体育消费也将在社区内实现。越来越多的人将把体育消费列入家庭收支计划。社区内的“全民健身工程”即将完成历史使命,并行而起的将是社区游泳馆、网球场、健身房、台球馆等消费性场所。居民住宅区,体育娱乐设施健全与否将成为确定房价的重要标准。体育娱乐的占地面积将和绿化地带一样成为一项硬性的规划指标,不能可有可无。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百姓话健身
崔琳娜
人物一:花钱多不等于小康体育
解明玉:24岁,律师助理。只身闯北京的东北姑娘。
最近一段时间,解明玉向律师所的主任提出“申请”,希望工作之余打打羽毛球、活动活动筋骨。平时很少锻炼的主任欣然应允,并购置了羽毛球拍。现在解明玉的球技已大有长进,羽毛球不再只往天上飞了。
解明玉说:我觉得打羽毛球、游泳、健美操、瑜珈这样高雅的、时尚的体育都是小康体育。但是如果花了许多钱没有达到效果,那也算不上小康。小康不一定要花好多钱,能利用尽可能的机会用双脚走走路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身体和心情都达到比较好的状态,精力充沛,才是小康体育应该达到的效果。
人物二:我的状态算是小康水平
方育:36岁,医生,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工作。
方育上学时,在各项体育比赛中从来没出过前三名。在医学院的校际田径比赛中,他创造的1200米纪录至今没人能破。甚至高中时期还接受了两年半的专业棒球训练,并代表学校参加过比赛……“我每个月几乎都要花很多钱在锻炼身体上。以前踢足球,后来打篮球、游泳,现在打保龄球。如果有时间,几乎每周都出去玩一次。我现在的状态就应该算是小康体育的水平了。”
方育能有这么好的习惯,得益于家人的熏陶。在他小时候方育的家人就告诉他,没有好的身体,什么都甭想干好,挣再多的钱也没有用。方育的舅舅,在方育小的时候就教他练武术。即便是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练,也从中受益不少。方育说,上学的时候,每次大考之前我都要“站桩”,这样能让我静心复习。所以考试成绩也好。再一个我们医生天天跟病人打交道,会有意识地锻炼身体。我们医院喜欢体育锻炼的人很多,并且都是自发的行为。
人物三:人老了不锻炼不行了
梁洪娥:46岁,电梯管理员。梁洪娥当电梯管理员有三年了。
由于从小体质就差,在一家水产公司内退了以后,尝试了一些工作都不是很满意,最终选择了在北京崇文区居民楼当电梯管理员。她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每天都能挤出时间用来锻炼身体,就是小康体育。
虽然体质差,但梁洪娥的爱好却特别广泛。在学校的体育测试也都是优,“我年轻的时候爱好多着哪:蹦迪,跳交谊舞、探戈、伦巴,打羽毛球、乒乓球……我什么都爱玩。嗨,有了孩子以后就专门培养她了,总算把孩子培养上了大学,我的一切爱好也全扔了。”
梁洪娥把她的爱好捡起来是在做这份工作的第二年。“当时我的腿、眼睛特别爱肿。我在北京好多大医院查,花了5000多块钱,没查出什么毛病。后来到一个老中医那儿看,他说我是心肌供血不足、气滞血淤,给我开了服药,喝了三天就好了。从那以后,我就去东单公园、天坛走走、锻炼锻炼、跳跳舞什么的。不锻炼是不行。”
人物四:体育在农村是个瓶颈
马冰:24岁,杂志编辑。在河南开封的一个回民村里长大。
提起小康体育的话题,小马不自觉地想起了前些年每到斋月村里搞的篮球比赛。“我们村原来有钱的人不少。我们那儿产煤,村里1000多口人,有400多辆车。好多人因为运煤发了。所以,每年到斋月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出资搞篮球比赛,都是纯民间的。到时候,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拿着小板凳来看。”
但是打了三年,以后就再没办。因为这比赛是私人掏钱,后来经济不景气、没人出钱也就没法打了。以后就没再看到那种形式的篮球比赛。
其实我觉得小康体育在农村就是一个瓶颈。在农村,单一的体力劳动对身体特别不好,如果有比赛、体育活动,有人出钱,他们都特别愿意参加。他们没事干,没有什么娱乐。(附图片)
孩子们在冰天雪地里尽情地玩耍。辛华摄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解读中国乒乓“财富”
郭炎
编者按:中国乒协近日将举办纪念中国乒乓球队建队50周年系列活动。作为我国体坛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中国乒乓球队有着显赫的战功,但是他们也不是没有吃过败仗。中国乒乓球队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学习,不仅在于他们在国际赛场上叱咤风云,创造辉煌,更在于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选择的毫不畏缩的进取精神。学习乒乓球队,如果只是为了获取赛场不败的“秘诀”,那就不用学了,因为世上根本没有常胜将军,乒乓健儿也不例外。每一个成功者无不经历过从弱小到强大,从多次失败到迎来胜利的发展进程。金杯与荣誉并非中国乒乓球队的最大财富,永不停止的奋斗和探索精神才是历经了50年风雨的这支球队最令人尊敬之处。
成立于1952年的中国乒乓球队,在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下,拼搏不息,攀登不止,经历了由弱到强、持久昌盛的发展历程。
近50年来,中国乒乓球队为祖国夺得120多个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赢得巨大荣誉,同时对丰富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个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对徐寅生同志在乒乓球女队的讲话作了重要批示,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热潮。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中国乒乓球队积极开展乒乓外交,为打开中美两国交流大门进而改善世界政治格局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乒乓健儿在几十年争先夺标的征程中,还孕育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人生能有几回搏”、“从零开始”等一系列倡导先进文化的警句、格言和故事,被人们经久传颂,成为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凡是长期反复出现的现象,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值得认真总结。我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深刻把握竞技制胜规律,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国乒乓球队历来重视对本项目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乒乓球项目要攀登世界高峰,不但要研究乒乓球运动的一般规律,更要根据世界和我国的情况,研究、把握乒乓球竞技最高层面上的制胜规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战术发展道路。
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国乒乓球队经过反复推敲,将“快、准、狠、变”确立为中国主流打法——近台快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当时我们学的是日本,但这四个字的打法风格要比日本人先进。我们总体实力虽然不如日本,一旦积蓄力量向日本霸主地位冲击成功,就会占领制高点。
70年代以后,欧洲球队重新崛起,他们把旋转的弧圈球进攻技术和中国的快攻速度结合起来,给我国选手造成很大威胁。面对挑战,我国传统快攻打法何去何从?徐寅生等人提出,能不能在坚持原有的“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基础上,增加一个“转”字,以丰富原有的传统打法。增加了一个“转”字,实质上反映了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如何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问题。增加了一个“转”字,实际上是抓住了乒乓球发展的规律性东西。
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乒乓球队倡导创新,支持探索新的技术和打法。他们努力求新求变,并善于从偶然中捕捉必然。技术创新不仅使我国形成了传统的直拍正胶、反胶快攻,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横拍快攻结合弧圈和防守结合进攻等打法。中国队在打法品类方面做到了“外国有的我们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有”。各种打法,都可以夺得世界冠军。据统计,截至2002年,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百年历程中,共有46项技术和打法的创新,其中27项属于中国健儿,占总数的58.7%。技术创新推动着中国队长期处于国际乒坛的领先地位。
二、狠抓管理教育,弘扬乒乓精神
运动员要战胜对手,不仅要有雄厚的实力,精湛的技战术,还要有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思想、心理素质。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因此,运动队不仅要以训练为中心,扎扎实实抓好训练,同时也要严格管理、教育,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中国乒乓球队坚持思想和技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乒乓球是一项充满技巧和智慧的运动。在小小的竞技桌面上,球速那么快,旋转如此强,器材、打法五花八门,技、战术千变万化,要想取胜,必须反应高度灵敏,具有应对各种复杂变化的智慧。运动员入队年龄都比较小,正值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乒乓球队的领导重视对他们进行正确思想和理论的灌输,结合日常训练比赛实际,对他们进行深入浅出的思想引导。
管理出战斗力。中国乒乓球队坚持严格管理,以法规治队,制定了有关训练、比赛和生活方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奖罚严明。如国家一、二队内部循环赛升降制度,运动员实行比赛积分电脑排名,对违反队内纪律进行处罚等规定,建立起有力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允许有任何人搞特殊。教练员以身作则,带头遵守,一旦偶然违反,都主动受罚作检讨。
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有针对性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也是中国乒乓球队的成功经验之一。几年前,队员王励勤的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思想不太稳定,在一些重大比赛中有时发挥失常,起伏较大。教练组开了很多次会,为他集体会诊,指出他的主要问题是比赛中患得患失,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教练们反复与他谈心,要求他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鼓励他为祖国荣誉而拼搏。
三、组建“集团军”,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
在国际乒坛的赛场上,中国运动员总是以强大的团队风貌出现,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强大的群体力量。
乒乓球界在各级体育部门的支持下,贯彻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面对国际乒坛不同历史时期规则变化及技术发展的挑战,以国家队为龙头,乒乓球界都能上下一致,统一步伐,迎接挑战,形成传统。对国家乒乓球队的需求,各方面都无条件地给予支持。调集全国最优秀的运动员进行长时间的集中训练,发挥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优势,是乒乓球队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乒乓球队的管理体制也及时进行了改革。乒乓球队作为重点项目,率先成立管理中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乒乓球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确定了“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思路。所谓稳住一头,就是一定要为国家队创造良好的系统训练环境,以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格局。
要真正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工作。中国乒乓球队十分重视处理好与社会各界的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重视后备队伍建设,构建“人才生产线”
竞技体育领域常常出现青黄不接、人才断档的困境,致使项目发展要么昙花一现,要么大起大落。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做到新人辈出、人才源源不断,是由于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重视后备队伍建设,构建了一条“人才生产线”。
中国乒乓球队的领导层站得高,看得远,具有战略眼光,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把完成现实任务和着眼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还想着田里”,在全力抓好一线队伍的同时,花大力气抓二线、三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培养后备人才,一大批世界冠军,都是从小学、基层体校逐级打上来的。
据统计,目前我国经常打乒乓球的人口约1000多万,参加业余体校和重点少校训练的少年运动员有3万多人,在中国乒协注册的成年职业和业余少年运动员近2000人,最高水平的国家一队、二队运动员近100人,构成了一座目标一致、层层衔接的人才“金字塔”。
五、造就权威、内行、稳定的领导核心和多谋善断、开拓创新的领军人物
当年,贺龙元帅及体委荣高棠、李梦华、陈先等老一辈领导集体,为我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硬件软件基础,开创了昌盛局面,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之后,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等世界冠军又成了荣获世界冠军的教练,先后走上了行政领导岗位。近20多年来他们担任着乒乓球事业的领导,乒乓球界形成了权威、内行、稳定的领导核心。
这个领导核心始终站在乒乓运动第一线,他们率团参加了历届世乒赛和奥运会,对国际乒坛风云了如指掌。他们在重视队伍管理教育的同时,更体现了强有力的业务领导,在关键时刻能及时提出问题,发动大家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确的决策必须有优秀的实施者,而领军人物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乒乓球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任用、造就了一任又一任出类拔萃的主教练。男队从当年的傅其芳、徐寅生、李富荣、许绍发到现在的蔡振华,女队有梁焯辉、孙梅英、容国团、张燮林、陆元盛等,他们虽然所处时代不同,性格各异,但有许多共同点:事业心强,全身心投入,开拓创新,敢想敢干,尤其在大赛的用兵布阵、临场指挥方面足智多谋,常常出奇制胜,带出一批又一批驰骋国际乒坛的世界冠军。
中国乒乓球队重视党的建设,是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近50年来,中国乒乓球队男女队历任主教练和主力队员都是党员。在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战斗中,乒乓球队很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跨进新世纪,乒乓球运动进入了大球时代,比赛规则也相继作出了重大改革。中国乒乓球队决心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几代乒乓人创造的业绩和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实施新的奥运争光计划,为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附图片)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小康路上健身五大步
旭光
每天清晨,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小区、街道、邻近公园新建的“健身路径”内俯身、踢腿、弯腰……感受城市的清新与宁静。每天傍晚,数以千万计的大爷、大妈们敲敲打打、扭扭跳跳……带来一片活力。体育、健身,已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渗透进每一个人的生活。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得到快速、蓬勃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时期。
变化一:人均预期寿命明显延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解放初期的35岁提高到71.8岁,超过发展中国家水平。2000年部分国家人口人均年龄国别 男 女中国 68.973美国 73.979.5澳大利亚76.682.1日本 77.584.7加拿大 76 81.5俄罗斯 59.4 72巴西 64.5 71.9印度 59.8 62.7埃及 65.4 69.1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世界健康报告》点评:一度,“东亚病夫”的帽子曾扣在了我们中国人的头上。如今中国强大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不仅彻底摘掉了本就不属于我们的帽子,还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我们的体质不比任何一个国家差,我们在崛起。
变化二:体育人口不断增加。据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显示,2000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达到18.3%,比1996年增长了2.8个百分点。如将7岁至15岁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作为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至70岁总人口的33.9%,比1996年提高了2.5%。我国体育人口比例已超过发展中国家,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体育人口是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别小看这2.8个百分点。增加2.8%,意味着净增加1000万人,年均递增250万人,新增体育人口总数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全国人口的总人数。
变化三: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快速发展。13年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施行逐年扩大,由70%多增加到近90%。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合格以上的学生人数每年以近1%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到93%。
点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青少年的体质状况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与前途。
变化四:群众体育骨干队伍不断扩大。从13年前的0到目前我国已有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0多万。另据调查显示,在调查的348个居民体育活动点中,有151个活动点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占43.4%。
点评:科学健身已不再是口号,而是行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科学健身的引导者日益强烈地发挥着作用。
变化五:群众健身条件得到明显改善。1949年我国体育场地仅有4982个,1996年增加至615693个,到2000年已超过70万个。截至2000年的不完全统计,仅修建“全民健身工程”一项,就新增体育场地面积400多万平方米,新修建各类体育场馆4000多个,室内健身设施400多个。
点评: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健身场地匮乏永远是一对矛盾,二者共生共长。
变化六:城乡居民体育消费不断增长。1996年,在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中,有8.6%的锻炼者到经营性体育场馆消费,到2001年已增长到8.8%。
点评:花钱买健康不再是口头说说了,大家都在行动。不过还不够,目标尚未达到,同志仍需努力。(附图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