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第8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12-1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新书“电视理念丛书”出版 '...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新书“电视理念丛书”出版
  冷冶夫等编著的“电视理念丛书”,近日由长征出版社出版发行。丛书分《二十一世纪的电视传播理念》、《二十一世纪的电视制作理念》、《二十一世纪的电视经营理念》三册,是作者从事电视工作十几年来探索电视传播、制作、经营理念的结晶。丛书以课题论述的形式阐述了电视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从数字网络时代的影视生存写起,着重论述了转型期数字化高科技视频发展给影视制作手段和创新带来的冲击与活力;研究了中国电视的产业化前景、视觉文化美学的转型以及中国电视营销空间。 Vmp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龙年档案》在京研讨
  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近日主办柯云路改革题材长篇小说《龙年档案》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除了活跃在当今文坛的老中青三代评论家,还有经济理论专家。
  柯云路1986年以长篇处女作《新星》轰动全国,随后,以《新星》续篇《夜与昼》、《衰与荣》等引起关注。2000年以来,以《芙蓉国》、《蒙昧》等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引起再度关注。《龙年档案》是其苦心经营的重返文坛的作品,写的是主人公罗成任天州市长后反腐倡廉、锐意改革的故事。
  与众口一词说好的研讨会不同,柯云路引发了争议。有文学评论家对柯云路的“归来”表示欢迎和赞赏,有评论家对《龙年档案》体现的“政治武侠”倾向表现了兴趣,也有评论家对《龙年档案》体现的《新星》的“青天”意识传统叙事方法表示了批评。而同时,与会的经济理论家们却对《龙年档案》表示了众口一词的称赞。这正好说明了《龙年档案》和柯云路的研讨价值不完全在文学本身,而在于文学和现实的关系。 Vmp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充满活力的“文学现场”
  林建法王尧
  演讲作为言说的方式,或者作为一种写作的方式,曾经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这个传统又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丢失了,它在近二十年的复现,与知识分子是否具有话语权和具有怎样的话语权是密切相关的。我们首先在这样的认识中策划了“小说家讲坛”活动。
  “小说家讲坛”的构想,源于2001年8月大连的一次聚会,并很快得到了许多作家、学者的赞成与响应。这一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在苏州大学设立“小说家讲坛”,同时在《当代作家评论》开设“小说家讲坛”的专栏。
  我们意识到,无论是跨文化还是在一种文化的内部,对话和沟通是何等的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对话是发现和解释诸多问题的最好方式。因此建立起一个凸现作家主体而又易于与学者、批评家、文学读者沟通的充满活力的“文学现场”,是“小说家讲坛”的又一企图。在这样一个文学现场,作家的言说是自由的朴素的,读者的置疑也是自由与朴素的,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对话。任何外交辞令在这样的场合都被看成是对真善美的亵渎。我们所期待的当代文学批评不作知识的考古,具有现场感的听众(包括批评家)的置疑和作家的回应,将淘汰文学研究中的伪问题,筛选出真正的关系到当代文学发展的问题,进而形成一些值得研究的命题。
  这几年设坛开讲已经在大学和其他文化场所蔚然成风,这不能不说是近二十年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令人思考的是多少年来,大学的文学教育是残缺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失败的。我们所有的人只要你怀抱学术良知,就不能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文学教科书充斥着千篇一律的、八股式的说教,人性的、审美的、生命的文学在教条主义的叙述和所谓的研究中被肢解和阉割。“小说家讲坛”的设立,将会有助于改变这一现象。
  以“小说家讲坛”命名的这套书,第一辑收入了张炜、李锐、韩少功、史铁生、余华五位作家多年来在不同场合的演讲。和其他四位作家不同,史铁生暂时无法走上“小说家讲坛”,但他的书面讲演独具魅力,他的沉思和独语不妨看成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演讲。
  这套演讲录的出版,将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还原小说家的思想风度和演说风格,因为有了广大读者的参与,“小说家讲坛”也就有了新的时间、空间和人物。——“小说家讲坛”不仅仅是“小说家”的了。
  (“小说家讲坛”丛书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Vmp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七七级时代的怀念
  周洪的长篇小说《七七级时代》(花城出版社出版)叙述的是一所大学中文系七七级的故事,因为作者是七七级的学生,所以被视为七七级的真实写照。
  今年是七七级和七八级毕业二十周年,也是恢复高考后划时代的一代学子的“更年期”。自今年始,被誉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天之骄子开始进入怀旧年代。周洪在这个时候推出《七七级时代》,显然希望加入正汹涌澎湃的怀旧大潮,造就一部“怀旧”佳作。
  周洪的创作谈中有如下文字:“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说明我们是精英,只因为生逢其时。我们自称为(也被人称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但就在承前启后的同时,我们已经落后,不管我多么深爱七七级,我无法自恋。”
  既充满感情,又保持清醒;既沉浸于历史情绪,又保持历史距离;既自爱,又不自恋。这也是《七七级时代》与其它自恋的怀旧文本的根本区别。周洪行文,一贯尖锐、冷静,如今面对自身,即使在怀旧,也不失其一贯本色。 Vmp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评《纸厦》
吴秉杰
野莽先是编辑,当他写自己的长篇时,他同时也在编选、审读别人的小说作品。不知道这两者的联系会不会对他的创作带来一些影响?我一直认为,文学编辑和批评家的工作性质、艺术眼光是最接近的。都是在阅读大量作品的基础上,对新作作出评价,有所发现,也有所放弃;区别只是编辑阅读的是尚未发表的书稿,而评论家则读已出版的创作。或许就是因为曾有过大量的阅读,野莽便要求自己的作品能与众不同。《纸厦》描写出版行业及围绕着它的一些文化人的故事,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编辑们还更多地要考虑市场,评论家则不免有某种理念的追求。但不管怎样,除了少数观念超拔、独领高标者之外,我们可以忍受阅读其作品时的滞闷与压抑,以换取掘进中的新地泉;一般情况下,先要求小说写得“好看”,则是共同的。
  《纸厦》又是一部写得好看的小说。
  文学究竟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或仅仅是“纸厦”,搞出版的人更清楚这一点。不过野莽的这一作品指的不是文学创作,而是写一个出版社。“纸厦”与出版社有直接的关联,这有些巧妙,也有一点象征的意思。
  在我看来,野莽小说中的阿里巴、魏子野这两个人物,都像是作者的化身。阿里巴富有才情,年轻且极具事业心、正义感,因而他便经常地处于出版社矛盾的漩涡之中。魏子野恬淡名利,独善其身,看破世情,只守着自己一份有价值的写作,他便能撇开世俗追求而带有一份透彻的眼光。野莽似乎把自己一分为二,分置于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人物身上了。这可能也是他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恼。从这个意义上说,野莽的这部小说似乎是没有什么“距离感”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纸厦》是一部属于文化反思的作品。《纸厦》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和艺术特色,一面是“简化”,一面是“夸张”。简化需要一种透彻的洞察力,很快抓住对象特征的能力;夸张则更多的是语言的渲染与艺术风格的追求。更让人感兴趣的是《纸厦》所披露的那种文化现象和现状。当前的文化反思,首先是对文化人的反思,又集中于人格反思。我认为知识分子并不见得比其它社会阶层、人群更为高尚,但知识分子基于知识理性与视野所及,应该比其它人群更具有自我反省与反思的能力。这或许也是作为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了。 Vmp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从黎明到衰落
  周宇君
  世界知识出版社不久前出版《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一书中文本。这本书2000年由美国哈泼柯林斯出版公司首版,一经面世,好评如潮,甚至被盛赞为二十世纪的“文化圣经”,成为当年美国非小说类畅销书,长时间名列非小说类畅销书的排行榜,并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作者雅克·巴尔赞为史学大师,他以三十多部文化史和文化批评论著蜚声世界。他在二十七岁时就酝酿撰写这样一部巨著,而直至耄耋之年才终成夙愿。《美国学者》的编辑安妮·法迪曼评论说:“雅克·巴尔赞生来就是注定要写这部书的,但是他在五十岁的时候不可能写出来。这是一部杰作,只能出自大师之手,需要终其一生才能获得产生于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灼见。感谢上天使他长寿健朗,得以完成这部别人连开头都力不能及的著作。”
  全书八十七万字,论述了从1500年起至今约五百年间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如君主制)、宗教、社会思潮、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科技发明、民俗及社会生活等,包罗万象,涵盖面很广,从文艺复兴的根源到说唱音乐,作者均予娓娓叙述,并将自己在漫长的一生中所作的思考融入其中,使此书内容丰厚并具独特的魅力。
  这部书对过去五百年西方文化的评估内容精彩、引人深思、趣味盎然,是对抗当前浑浑噩噩的消费主义的最佳武器。作者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他指出,目前存在着许多令人感到烦恼的因素,如死气沉沉的政坛、恪守陈规的学校教育、个人主义的蔓延以及高度抽象化艺术的盛行,等等。但是,文化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失望多于希望,而很可能会成为复兴的源泉。这一思想贯穿全书,成为此书的闪光点。
  称之为巨著,一是因为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广泛;二是因为其思想卓越,论点独特,融会了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研究的精髓。全书充满了睿智而理性的论述,渊博而深厚的知识,一册在手,可使人纵览五百年西方文化的宏伟画卷,从中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阅读此书,好似参加了一次这位当今思想最活跃、最渊博的学者主讲的座谈会。” Vmp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书里书外

  一个时代的标本
——读《风中之树》
李佩甫
这是一部很甜的书。
甜在善意,甜在理解,甜在宽厚,甜在客观。
  这部书是写作家的,一个时代的作家,几乎是写了李凖先生的一生。正像文中说的那样,写的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也是风中的“树”,一处处的人生和世态,写得入了魂。
  一个作家和他的那些文字,与一个时代联系的是那样的紧密,书写的是一个时代的聪明和愚钝。这里所展现的“树”,是在“风”里长的,栉着风沐着雨,很顽强地就这么长起来了。作家的名声是那样响亮,他给时代带来的那么多的欢乐,一个《李双双》就足以让人们不能忘怀……作家的文学观和他的“红线串珍珠”、“闲笔不闲”都是可以传给后辈作家的经典之说。文中说:这么辉煌的一生,洪钟大吕的,很值呀。
  这是一部很酸的书。
酸在时代,酸在世态,酸在长势,酸在聪明中的误和悟……树是长起来了,突然间就成了一棵大树。且看那一枝一叶,一脉一络,处处智慧,处处占着先机,有时候也是在刃中游,锅里翻,那一洒阳光也是争得的,读来挣挣扎扎,猴猴气气,很不容易呀。
  在一个时代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不能走那条路”,还能走哪条路呢?!文中细细地探究了那“酸意”的形成……当然,当然了,这里边的写作和活着,结合的是紧密了一点,那人生就像是作家在洗澡时突然被人喊了一声:“李準……”于是就慌慌地从浴缸里爬出来,忙着去应,就摔倒了……想想,怎么会这样呢?怎么就这样呢?可就是这样。
  这是一部含有苦意的书。
苦在挣扎,苦在迷茫,苦在寻觅,苦在探索。那苦意是浓后的淡,像茶一样的余味无穷,含有更多的人生的容量。
  作家也是土壤的产物。在这么一块土地上,大地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也有着五千年的沉重,它滋润了作家,也限制了作家。对此,文中有很多精妙的、透彻的、很有理性建树的分析,读了让人感慨,也让人深思。
  这怕是中国当代第一部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一个当代作家的理性之作。这是一个作家的标本,是个案,是很具解剖意义的书。为此书,孙荪先生倾注了十数年的心血和长期的关注。一个批评家与一个作家,只有熟到了骨头里,才会有如此到位的透视和剖析。(《风中之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Vmp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编辑荐书
《久违的情感》汪稼明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三十二个题目,分成四个部分。往事的回忆、感想和思绪、难忘的书与画、记忆中的往事的虚拟化再现。作者将这一切称之为“久违的情感”。久违,是因这类理想主义、追求道德自我完善和质朴的生活观,向往纯艺术,讲究意境、韵味和语言。
  《堂娜裴菲克塔》贝·佩·加尔多斯著
叶茂根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十九世纪西班牙现实主义作家加尔多斯最成功的作品,以一对青年的爱情悲剧抨击宗教的教条。
《肚大能容》逯耀东著
三联书店出版
作者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苏州,后来在香港、台湾教书,可他对中国的吃食不论美味佳肴还是粗茶淡饭都有爱好和深情,他谈中国饮食文化的文章极有味道。(附图片) Vmp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鹿耀世主编的《美术设计图库》由金盾出版社出版。这套大型图书荟萃了全国五十多位美术家创绘的佳作和国外风格多样的图案作品。 Vmp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重点新书

  推进党建工作的新思考
  ——简评《党组书记谈党建》
  窦树华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编辑的《党组书记谈党建》一书,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收集了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书记的文章七十四篇,集中展示了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的新成果。书中论述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对机关党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不少部门党组书记的文章从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的高度,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增强抓好党建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搞好机关建设、完成中心任务,关键在党已是许多党组书记的共识。党员领导干部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也成为不少部门考核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
  书中探讨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政治保证作用的课题。机关各级党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开展机关党建工作的方向,朝着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的目标努力,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许多部门把机关党建工作融合到部门中心工作中去进行,做到目标同向,安排同步,工作同力,责任同担,有效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推动了部门中心任务的顺利完成。
  紧密结合实际,形成部门机关党建特色。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建工作,在党组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从部门实际出发,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着力解决机关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许多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总结。
  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新部署,对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组书记谈党建》围绕十六大的主题,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灵魂,坚持基本经验,以改革的精神论述党的建设,为推进机关党的工作的新发展,保证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表达了有益的见解,是一本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学习读本。 Vmp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别具一格的诗情
  ——我读陈雄《天涯集》
  华楠
  我觉得陈雄的诗别具一格,读了令人振奋。他的诗作一大特点,是很善于咏人叙事,诗中充满激情、真情、豪情,在奔腾的浓情中抒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真挚的爱,也寄托着对战友、对同志、对好友的深厚之情。
  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陈雄吟颂领袖人物的诗篇,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集子的第一卷中有《红太阳颂——纪念毛泽东同志百年诞辰》、《人民总理——周恩来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悼邓小平同志》等诗篇,就是直接歌颂和怀念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的。陈雄还写了一些歌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作品,如《江主席视察军报》等等。这类诗歌充满激情和豪情,格调很高。这些诗作对领袖人物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功勋把握得很好,遣词用语十分准确,表情达意十分贴切。
  涉猎广泛,内容丰富,是《天涯集》又一大特色。集子中的诗歌,题材包罗万象,色彩纷呈。吟唱广及军内军外,国内国外,有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有山河、风物、名胜古迹。诗人才思敏锐,视野开阔,无论走到哪里,看到了什么,诗兴勃发,便慷慨吟咏。看到“神舟”号飞行成功,他便吟唱“火箭腾空撼大地,神舟乘风遨苍穹”,恭表祝贺之情。而诗人对祖国山川名胜,更是情意万千,所到之处皆留下篇章。我看陈雄的诗集,概括来说,留下了两点印象:其一是他的诗追求大气。诗为心声,言其志也。他在解放军大熔炉里经受锻炼,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吟诗也大气大雅。其二是他注重古典诗词修养。他从古典律诗和民歌中汲取营养,从语言至艺术都受到很深的熏陶。当然,他写的有些诗歌,往往是随感而发,尚可再提炼、再雕琢、再提高。寄望诗人在今后实践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诗坛增添新光彩。 Vmp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追求壮美
  ——评李存葆的散文集《大河遗梦》
  王干
  李白诗云:“大雅久不作”,已很少读到李存葆这样气势磅礴、文风刚劲的散文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散文繁荣的年代。各种性情散文、文化散文、风景散文、休闲散文增添了散文的丰富性,但毋庸避讳的是,小情小调的软性文字有泛滥之势,而李存葆的散文以男性的雄浑、军人的刚劲和土地的厚重填补了这一空缺,颇有倚天独立之势。
  李存葆的散文观念有点逆潮流而动,他说:“我从未感到散文是在灯下放一支轻曲、煮一杯咖啡之后,就可以随意去做的事。”这种不随意的散文观与时下流行的散文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因他选择的题材也往往与休闲无关,《大河遗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里关于黄河、泰山、沂蒙、洪洞、鲸殇这些与历史、生命、自然大主题的选择都表明他在拒绝一种小情小调小格局,即使选择蟋蟀这样的小题材,他也要把它命名为“国虫”,从民族、国家、人类的角度来审视俯察这小小的事物,挖掘出其中的深刻内涵,在后现代文化解构主义思潮颇为受宠的文坛上,李存葆依然一腔浩然正气,高举宏大叙事的旗帜,对抗着琐碎、平庸、快感的流行文化,他对中国历史、土地、河流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毫不掩饰:“尽管你的断流使我失落了许多金黄色的壮阔的梦,但我仍然痴痴地迷恋着你,我仍是你怀里的一片渺小的帆。我知道,你那巨大的心,永远不会干枯。因为你和黄皮肤的民族一样,永远拒绝衰老和死亡。”
  另一位由小说转向散文创作的中年作家史铁生也是以拒绝休闲的姿态来写作的,如果说史铁生的散文是一种“大悲悯”的话,那么李存葆的散文创作则是一种“大悲愤”,这种悲愤主要来自于他对人类自身的思考,贯穿李存葆近期散文创作的一个绿色母题便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热爱,呼唤健康的人性,呼唤健康的生态精神。《沂蒙匪事》对人类毒瘤——匪患的记述触目惊心,令人悲愤难平。这种“大悲愤”在《鲸殇》中对人类捕鲸的历史一一进行清算之后,他悲愤地写道:“人类真正的不幸,在于不懂得在珍惜自身的同时,也珍惜身外的一切生灵;不懂得自身生命的彩练原本与身外生命的霓虹连成一片。人之外任何生命的毁灭,不仅是兽的悲哀,更是人的悲剧”。鲸类集体自杀,其实也是敲响了人类生态的警钟。黄河的断流与干枯,意味着中华文明的断裂的危险。农药的使用,成了蛐蛐的“断肠砂”,人对蟋蟀的狂捕乱捉,也使“欢乐小天使”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李存葆近乎恳切地对他的山东父老乡亲们呼吁:“宁阳的父老兄弟们,蟋蟀既是你们的‘小财神’,也是你们芬芳土地的‘保护神’,千万要加倍地珍惜它们”。称蟋蟀为国虫既有反讽之义,更有呼唤之情,因为蟋蟀作为大自然的精灵,是上帝的造化,人类理当善待之,不可酿成鲸殇的悲剧。
  在《祖槐》一文中,李存葆对鹳的追寻和怀念,既是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追溯与颂扬,也是对破坏生态、恶化环境行径的谴责。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天籁一样的自然之声,是李存葆散文的一个艺术“情结”。文中多次写到声音,《祖槐》写到蛙声,《鲸殇》写到座头鲸发音如珠,清越婉转,《大河遗梦》中写到冰河的交响乐……李存葆反复抒写自然的声响,是因为他相信“大自然的鸟鸣虫唱,能将人类生命中的一些痛苦的音符清除”。生命意识、生态意识、人类意识构成李存葆散文的浓烈的人文背景。
  李存葆融激情、知识、意境为一体,熔铸出情理交融而又铿锵有力的大散文。这种大散文不只是在长度上的拓展,而是对激情、知识、意境全方位的“扩容”,既弘扬传统的散文的文化底蕴,又适应现代审美的阅读需求。李存葆散文骨子里的那种壮美是当代文学的稀有金属。 Vmp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老百姓的蓝皮书
  一般来说,蓝皮书、白皮书都是政府的国情报告,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上个月出版的《中国百姓蓝皮书》却是专门为老百姓编的。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走到了哪一步?我们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个人来说有哪些影响?我们现在和未来将会遇到哪些机遇和难题?学者们在这本书中为老百姓撰写的国情报告有恰当的回答。 Vmp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