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专页)
专栏:发展特色争创优势
提升品位凸显特色
——南京市城市规划先导侧记
本报记者龚永泉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在新世纪之初,南京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城市发展目标,进而提出了“一疏散三集中”的发展战略,即疏散老城人口;城市开发向新区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高等院校向大学城集中。
俗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南京市在大发展中,是建设未动,规划先行。南京规划部门更新规划理念,跳出规划看规划,以世界的眼光审视南京的规划,努力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区县部门以及企业加快发展的热情,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要素,融入规划设计之中,提升规划品位,凸显地方特色,呈现了新的局面。
城市的现代化首先是规划的现代化
市规划局把规划编制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局长何惠仪说,“干了几十年规划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真切地感受到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和广大市民对规划的重视和关注,我们狠狠地干了一年。”
以前,南京每年的规划编制项目只有10多项,今年,则超过了60项,而编制经费也由以前的不足千万元达到了今年的5700万元!
南京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500年的建城史,450年的建都史给南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明城墙围合的老城范围内,山水城林相融,历代文明相叠。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快速发展给老城的保护和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风貌特色带来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市规划局积极组织编制《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京老城保护和更新规划》、《明城墙保护规划》等一批规划,明确保护的目标和思路、保护和更新的政策、土地利用控制的具体要求等,作为各部门、各城区建设中共同遵守的准则。
弈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为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和质量,吸收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市规划局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放开了南京的规划设计市场,吸引了国内外一批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有5家国外著名设计单位和2家国内设计单位参加,南京河西新城区中心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参加单位之多、范围之广在南京城市规划编制史上是第一次。
今年上半年,市规划局加快了规划立法工作的进程,重点组织了对《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的修订和《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制定。《细则》对建筑间距、高层建筑裙房退让城市道路、建筑退让用地边界等规定作了相应调整,为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公开性,还增加了公众参与、规划公示等规定,使这项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工作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
在搞好规划编制的同时,市规划局进一步推进规划审批管理公开工作,更加详细、明确地对外公布了规划管理的报建要求、办事程序和审批时限。今年,市规划局还开展了重要地区的重要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的公示,征询公众意见,如北极阁的气象博物馆,位于下关热河路的阅江楼大酒店,以及位于四平路侧长江大桥出口处的卢龙山庄小区等。
规划也是投资环境,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市规划局专门建立了规划审批“绿色通道”,对重点建设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改制项目,在局报建大厅设立专门的受理窗口,规定专门的审批流程,特事特办,提供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此外,市规划局还建立了外资项目沟通联系制度,定期主动与外商投资管理部门联系沟通,了解有关情况,及时做好相应的服务。
规划是经营城市的第一资源
在南京,高水平的规划正成为经营城市的第一资源。今年10月底,南京召开了“南京老城保护和更新规划国际研讨会”,国内外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汇聚南京,指点金陵,纵论古今。市委、市政府领导与专家们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市委书记李源潮说:“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定位,是城市规则的设计,是城市理念的创造,也是城市特色的策划。高水平的规划是经营城市的第一资源,所以需要有前瞻性、科学性、开放性、民主性。”市长罗志军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设计师和城市管理的总监理师,干就要干成精品,没有把握的,宁可暂时放一放,给后人留下发展的空间。”
去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发展重心提出了战略性调整,由老城区转向河西新城区和江宁、仙林、江北3个新市区。这一战略性转移为疏散老城人口、改善老城人居环境、展示南京历史文化特色创造了政策环境。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沙里宁说:“让我看看这个城市,就知道这个城市的居民在追求什么。”过去南京城市建设的重点一直集中在老城,集中的人口、城市功能给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塑造增加了困难。保护老城、塑造古都特色已不仅仅是领导和专家的呼声,越来越多的市民正自发地参与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行列中。一位市民说得好:这20年我们已经解决了对物质文明的需求问题,现在工作之余我们更需要的是放松的地方、怀旧的地方、陶冶身心的地方。
为有助于用世界眼光审视南京,南京市人民政府聘请了美国、新加坡的专家为规划顾问。
今年9月21日,来自境内外的13家企业,与南京河西指挥部签下了总计划120亿元的投资意向协议,其中外资高达8亿多美元。位于仙林新市区内的仙林大学城,已有南京师范大学等10所大学集中建设,到2005年,将有12万莘莘学子汇聚。江北的浦口区、六合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12月向全市人民公示。江南江北共同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南京城市化越来越在规划的主导下发展。这一切,都得益于高水平的规划,是未来美好的前景给了投资者足够的投资信心。
美好蓝图众手绘
南京市规划局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积极推进规划公示,实行政务公开。城市法定图则在草案阶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0天,公示结束后的一周内,组织召开市民听证会,并进行调整。法定图则在获得批准后,及时给予公布。
今年,在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向社会公开展示了鼓楼—北极阁风貌区、河西新城区中心地区城市设计、河西滨江地区城市设计、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保护规划等多项规划方案。几个月里,参观者近20万人次,规划编制公示受到市民的欢迎和支持,很多市民认真填写了非常好的书面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市规划局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可以吸取和采纳的意见和建议都输入了信息库,作为规划工作的参考依据,长期发挥作用。
令人欣喜的是,市民对城市的意见越来越专业,有的可以称为“业余规划师”了。58岁的盖星石是一个研究所的政工干部,一直对城市规划情有独钟。1993年南京编制总体规划时,他提了10条建议寄给市规划局,市规划局特地邀请他参加了座谈会。后来,他把建议进行了充实,在《城市研究》杂志上发表了。现在,只要有规划公示,他每次必到,而且都要提出书面建议。市规划局负责同志的评价是:“很客观,很有见地。”
房地产业有一句业内语:“什么样的人盖什么样的楼,什么样的人住什么样的房。”前者是指开发商,后者是指消费者。令规划人员欣喜的是,南京的不少开发商也走出单纯追求容积率的低层次,向追求设计创新要市场了。
谈起以上变化,市规划局长何惠仪满怀激情地说:“今年是规划局最忙的一年,不少同志为了高标准完成60项规划编制任务,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有时甚至就住在办公室里。看到整个南京将变得越来越充满魅力,大家都很欣慰,越干越有劲。”
孙中山先生曾这样评价南京:“位置乃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南京近代城市规划始于1919年,1927年由当时的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公室主持,特聘美国建筑师墨菲和工程师古为冶为顾问,于1929年底完成了新的规划,这是近代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规划文件,也是近代中国较早开展的城市规划活动。有意思的是,该计划预测百年人口200万,事实却是还不到80年,南京主城的人口已达260万。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再过50年,南京芳容又将如何呢?让我们展开各自想象的翅膀吧!(附图片)
第8版(专页)
专栏: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南京市规划局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职能部门。近年来,南京逐步建立完善规划审批的有关制度,减少工作环节,缩短审批周期,公开审批程序和有关信息,建立外资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申报审批“绿色通道”,不断增强了规划服务功能。图为南京规划局局长何惠仪向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介绍“窗口”服务工作。
王宇新摄影报道(附图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