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开创引智工作新局面
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
党的十六大要求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具体到引智工作上,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引智系统广大干部的积极努力,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注重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引智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对外渠道和层次不断丰富,工作模式不断创新,对外交流合作程度不断加深。根据最新统计,2001年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港澳台专家超过40万人次,是10年前的8倍。派出培训人员达4万多人次,是10年前的12倍。目前,国家外国专家局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著名大学、民间团体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其中的80多个专家组织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引智服务已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政府管理、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适应新形势,外专局还加强了政策法规建设和宏观管理工作,促进引智工作的法制化、公开化,努力为引进国外智力创造良好环境;加强了对国际人才交流市场的监管,对专家组织、出国(境)培训渠道和组织出国(境)培训的机构实行了资格认证等市场准入制度,履行监管职责,强化了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工作。
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引智工作始终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国情,不断开辟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服务的新途径。多年的引智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国外智力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引进国外智力本身就是促进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引智工作紧紧把握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不断提出新任务,采取新举措,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比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召下,外专局通过聘请专家和派出培训,促进了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要求,及时组织开展了各种专门性的国内外培训,有力地提高了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能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智力是活的知识和力量。根据国际人才资源流动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努力推进规范、有序的国际人才市场的建设,不断提高我国国际人才交流的市场化水平;采取各项务实有效的措施,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等战略任务服务。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近年来,引智工作不断创新。特别是在项目计划方面,实行了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同时推出分类申报、分级管理、分层审批的项目管理新形式,使项目管理更趋科学化;建立了经费计划预算制度,改进了项目经费的资助方式,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益。积极有序地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对保留的行政审批进行了规范,下放了管理权限,简化了办事手续,强化了监督责任。各种改革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引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使引智事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明确指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引智系统广大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对引进国外智力的重要论述,以我国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管理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加强队伍建设和转变作风为保障,推动自主创新,把引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引智工作贯彻十六大精神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引智工作的重点要转向引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上来,积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要加强对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先导项目的审批把关和支持力度,扩大引智的显示度;加大对高新技术以及银行、保险、证券、贸易、咨询、会计、律师、旅游、资产评估等服务行业的智力引进工作力度,为早日实现十六大的奋斗目标服务。
二、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机制,大力推进国际人才市场的建设,加快智力和人才交流的网络化工作,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联系政府和市场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市场成为引进智力的主渠道。在继续加强对发达国家引智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引智力度,创新引智模式,完善服务体系,扩大引智规模,提高引智效益,进一步强化引智成果的推广应用,巩固和拓展农业引智示范基地,建设引智示范基地协作网,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引智的整体效益。
让我们乘十六大的东风,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狠抓落实,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开创引智工作新局面。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通讯
“一村一品”致富的启示
本报记者邹德浩
不久前,中日农业问题专家和政府官员在陕西杨凌共聚一堂,专门学习和研究日本大分县“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经验。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在讲话中指出,借鉴大分县“一村一品”的经验,符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动我国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精神,同时也开辟了引智为农业服务的新领域。
所谓“一村一品”运动就是一个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这一运动是日本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先生于1979年提出的。大分县位于日本西南部,面积6331平方公里,人口约124万,由于境内多山少地,自然条件差,人口外流现象非常严重。平松守彦上任伊始,就到县内各地视察。所到之处尽是“我们村里没有资源”、“道路条件太差”的叹息声。他认为,抱怨摆脱不了贫困。于是提出将一个村子,或一个地区值得骄傲的东西,如土特产品、旅游资源,哪怕是一首民谣也可以,开发成在全国以至国际上都能叫得响的产品,这就是“一村一品”运动的开端。
“一村一品”的实质是搞活地区经济的一种手段,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代表着这个地方在某一个地区乃至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的声誉,同时还反映着这个地方的精神风貌。大分县自开创“一村一品”运动20多年来,共培育出有特色的产品336种,总产值高达10多亿美元。其中产值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有126项,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5项。人均收入1994年即达2.7万美元。如今,大分县的三个名牌产品:香菇、麦烧酒和丰后牛肉,因其美味而被日本消费者赞不绝口。
“一村一品”运动不仅在日本、也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韩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有关部门和地区,都与大分县进行了交流。
专程来陕西介绍经验的日本前林产省大臣、日本农业政策专家羽多实先生说,“一村一品”的首要条件是最能体现当地优势,特色产品必须面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一村一品”的选择要由本村或本地区的居民决定,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可以“一村三品”,也可以“两村一品”。
目前,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正蓬勃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超过1万个,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超过30个。特别是湖北省的宜昌和荆州,近几年学习了“一村一品”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模式经验;靠骨干、建基地、带动模式推广;引技术、引品种、提升模式档次;兴龙头、建中介、壮大模式产业等方式,在一些乡、镇、村形成了柑桔、甜橙、砂梨、优质稻、水产、家禽、花卉等“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多镇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农民收入每年递增5%至8%。
学习“一村一品”已有8年历史的湖北荆州市荆州区政府官员表示,大分县提出的“一村一品”运动与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含义是相同的,其最终目的有两个:一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二是缩小城乡差别,保证社会稳定。不过,大分县依靠“一村一品”走过的致富路,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是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低水平的传统农业与高科技现代化农业的矛盾。借鉴“一村一品”的经验,有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矛盾,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系列服务,促进我国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为引智搭建市场平台
本报记者吴志华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国际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应聘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或派遣出国接受培训的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增长,引进外国人才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过去,引进国际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制造业部门。现在,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法律、商贸、审计以及中西部地区开发等都已成为引智招才的新的热门领域。沿海发达地区的不少民营企业近年来通过引进国际人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将企业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受此鼓舞,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在寻求招聘国际人才的渠道。为使引智工作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满足各地区、各行业对国际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正在着力加强国际人才市场的建设。
建立国际人才市场对于全国引智工作来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并具有以下独到的优势:首先,在国际人才市场中,可以运用市场规律、通过市场机制来优化人才和智力资源的配置。供需双方可以通过市场平台获取人才资源和人才需求的信息,从而有利于人才需求双方的沟通和选择;其次,建立国际人才市场有利于国际人才交流的宏观管理,使人才交流有序进行,公平竞争,有法可依,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为引智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第三,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中介机构和组织参与,从而使人才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渠道不断拓宽。
据国家外国专家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市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在北京中关村地区设立了常年运行的国际人才市场,提供有关国际人才中介、政策咨询、人才评估、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建立国际人才市场网站和人才数据库,适时、互动地发布有关国际人才的供求信息;三是从2001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为来自国内外的国际人才交流组织和企业提供直接见面、自主洽谈、交流经验的场所。人才市场、人才网站和人才交流洽谈会各有所长,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体系,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各行各业对国际人才的需求。
为了保障国际人才交流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外国专家局还制定了相关的法规与制度,如建立外国人才准入制度,对国际人才中介机构的组织、国外培训承办机构实行资格认可、监督检查,以及建立国外人才激励机制等等。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市场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如作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参会机构和与会人数越来越多,会上所达成的人才交流计划和培训合作意向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主办单位已决定,像广州举办国际经贸交流盛会的“广交会”一样,每年在南京举行一次“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使其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国际人才交流“宁交会”,为我国引智工作提供一个更加广阔、创业条件更好的平台。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致力开拓中美法学合作
——访美国天普大学副校长莱茵斯坦
罗春华栗铭鸿
罗伯特·莱茵斯坦是美国天普大学副校长和法学院院长。从1992年起,莱茵斯坦致力于推动中美法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我国的法学高等教育和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年国庆前夕,莱茵斯坦获得了中国政府为表彰杰出外国专家颁发的“友谊奖”。
莱茵斯坦说,他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是1977年,当时是为了寻找法学教育方面的合作机会。从那时候起到现在,他已经来中国30多次了。他说,除美国外,中国是他一生中到过最多的地方,在中国就像在家里一样,我对她有着特殊的感情。
天普大学和中国方面的合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1999年以后,双方的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莱茵斯坦说,在中国,我们有不同的项目,有的是培养法官和检察官的,有的是培养法学教师的,还有的是培养其他法律人才的。1999年,天普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开始正式合作办学,在北京创办了美国法硕士班。这个班一共培养了64名学生,其中约有一半的学生是由天普大学全额资助的。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已经有近4年的历史,莱茵斯坦透露,他们还准备扩大它的规模。2002年,天普大学还同清华大学在国际法方面开展合作,天普大学提供诸如与世贸组织和美国法相关的国际法领域的教育。
在谈到发展经济与法律的关系时,莱茵斯坦说,中国现在正在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离不开规则和法律,人们需要了解市场规则,正当的利益需要得到保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法律体系做保障,市场经济就无法运作。莱茵斯坦认为,中国已经认识到健全的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正在快速地完善自己的法律体系。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已经汲取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有上百年法制历史的国家的经验。他说,如果你翻开美国和欧洲的历史,你会看到,在这些地方,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美国用了200年的时间,相形之下,中国在这方面的进展非常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相信这一定会加速中国在司法方面的改革。中国的全国人大已经颁发了很多新的法律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在培训和教育法官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要求他们必须诚信、必须有良好的专业背景等等。莱茵斯坦认为,这是非常积极的变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在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令莱茵斯坦印象深刻,但中国学者吸收和学习外国法律的能力和热情给他留下印象更加难忘。他坦言,中国在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他十分高兴有机会向中国提供法律教育和一些建议。他说,天普大学和中国在法学领域的合作,对我个人而言,是一种绝好的经历,对于美国来说,这是学习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因为中国在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上与美国完全不同,美国十分关注中国在法制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谈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莱茵斯坦毫不犹豫地承认,中国在走向繁荣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说,有些成功是我们可以看得见的,比如说今天的北京和1999年的北京相比又发达了很多,但是有些变化却不是一下子能看得出来的。拿我教的那些中国学生来说吧,他们个个聪明,雄心勃勃,而且学习非常投入,我爱他们,我的同事也爱给他们上课。中国的司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中国是否能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法官和律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教育工作,取决于法学院传授给他们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也是我们热衷于开展多项法学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意义所在。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记者专访
“大分模式”走向世界
——访“一村一品”运动创始人平松守彦先生
本报记者吴迎春
坐在记者面前的是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创始人平松守彦先生。他精神矍铄,反应敏捷,看上去不像是78岁的高龄人。他谈他所热爱的“一村一品”运动,以及同中国的友好交往,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倡导“一村一品”运动平松守彦先生是日本大分县人。1949年他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通产省工作,后来担任过国土厅地方振兴审议官等职。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1975年他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开始时任大分县副知事,从1979年起任大分县知事至今。在家乡任职期间,他倡导并推行“一村一品”运动。
“所谓一村一品,就是使全县每个市町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或‘拳头产品’,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平松先生解释说。
为了使记者更好地理解他倡导的运动,他拿出各种资料、图片加以说明。他的助手还拿出大分产的一种水果让记者品尝,这个同我国桔子大小差不多的绿皮水果不是凡品,果汁多,味道鲜美可口。“这是‘一村一品’运动的成果——‘酸橙’,富含维生素,畅销日本市场。”平松先生说。
据介绍,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如今大分共开发出336个像“酸橙”这样的拳头产品,比1980年增加2.3倍,现在1年销售额相当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倍。平松先生自豪地说,“一村一品”运动获得巨大成功,大分人现在富起来了。
成功的主要经验
谈到这一运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时,平松先生说,“自主自立,锐意创新”,这是其一。县政府不下行政命令,不拿钱包办。村民用自己的钱,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一品”,特别是有市场前途的新产品。以津久见市为例,此处位于大分县南部,气候温暖,盛产桔子,但当地桔子质量低,没有销路,于是,他们就栽种了新品种柑桔“山魁”,果汁多,味道酸甜,被喻为“太阳女神”,进入市场后反映很好,非常畅销。
“立足本地,面向世界”,这是其二。他说,在本地制造产品的时候,要瞄准国内和国际市场,打造名牌。要做到这点不容易,大分有土特产品,但没有知名度。为了提高知名度,大分人利用电视广播广为宣传,开产品展销会等。平松先生亲自抓弘扬本县产品的运动,到东京涩谷站前,身穿广告衣叫卖本县的产品加宝斯酸桔;亲自站到肉类市场拍卖台上向中间商宣传本县的“丰后牛肉”;每次到东京办事他都提着本县的麦烧酒前往,在高级饭店同朋友共饮,得到“果然味道不错”的赞誉。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分的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如今,香菇和麦烧酒在日本市场占有率居第一。其中麦烧酒还打入国际市场,销往美国、英国、法国和亚洲的许多国家。
“培养人才,面向未来”,这是其三。他说,要想生产出能打到国内外市场的优良产品,必须有优秀的带头人和技术人才。为了培养人才,大分开了很多讲习班,比如:农业技术讲习班、商业讲习班、海洋养殖讲习班、妇女讲习班,等等。参加讲习班的有农协的,农业合作社的,专门从事农业的工作人员,还有年青人。白天大家工作,晚上聚在一起学习讨论:本地有什么土特产,如何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怎样才能卖上好价钱,等等。
平松先生非常坦率地说,大分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比如,用野猪肉做火腿,原来认为是独特的想法,但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味道不行,没有销路。但失败了不要紧,“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运动正是在失败和困难中成长的。
发展模式影响国外
随着“一村一品”运动的深入开展,其发展模式和影响力远远超出大分县范围,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时任韩国总统的金泳三和时任菲律宾总统的拉莫斯等国家和地区领导人都曾前往考察,“一村一品”运动成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脱贫致富的楷模。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也学习和引进“一村一品”运动。爱尔兰财政大臣先后两次访问大分,他对平松知事说,大分机场周围的科技文化城很有参考价值,打算引到爱尔兰香农机场周围地区,以改善那里的人文环境和配合高新技术产业地带的建设。美国洛杉矶市也搞“一村一品”,并要设立“一村一品”节。受其影响,路易斯安那州州长也组织开展这一运动,以解决当地失业问题。他们均借鉴“一村一品”运动,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新途径。
“一村一品”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来到中国。近20多年来,平松先生先后13次访华。在日本大分,他热情接待了中国国家领导人及众多的中方访日团。他在华传授“一村一品”运动经验,曾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讲演。1997、1999、2001年,大分县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合作,分别在武汉、大分、北京举行了“一村一品”研讨会。我国一些省市学习借鉴大分的经验,如:上海市开展“一厂一品”、“一街一品”运动,湖北省开展“一村一宝”、“一人一计”运动,江苏省则搞“一乡一品”。总之,“中国通过引进外国先进的知识发展自己”。
令平松先生感到非常欣慰的是,“一村一品”运动成为一根友谊的纽带,紧密联系着大分与中国,促进了双方的友好往来与合作。目前,大分县(市、町)与中国9省(市、县)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大分县7家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合资、独资公司,大分县与上海市今年4月直接通航。为发展双方的合作,平松先生提供经费,培养中国研修生,并派遣珍珠养殖专家、花卉种植专家、果树种植专家到广西、福建、云南、湖北等省进行技术指导,这对发展我国地方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4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平松先生表示愿意继续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由于平松先生为中日两国经济技术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获得我国政府今年颁发的“友谊奖”。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中丹专家交流养猪经验
图为丹麦养猪专家、国家家猪生产委员会主席奥拉·佩德森(左二)等在我国温州乐清市参观一家养猪场,他们根据猪场不能带进细菌的严格要求,身着白色卫生服装参观,并和中国科学家、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杨焕明教授(右一)等进行现场交流。
本报记者吴迎春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